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625.76 KB
- 文档页数:3
九年级物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点:1.运动和力: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力和质量、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等。
2.声音: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力、声音的特性、声的反射、共鸣等。
3.光学:包括光的反射和折射、镜和透镜的成像原理、眼睛的成像、色散等。
4.电和磁:包括静电、电流、电磁感应、电磁铁等相关知识。
5.热学:包括温度和热量、热传递的方式、物体的热膨胀等。
6.其他:包括电池、电路、仪器等相关知识。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中一些重点知识点:1.物体的运动状态:(1)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置变化。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Δx/Δt(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4)等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5)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向上或向下以抛体形式进行的运动。
2.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不变,除非受到力的作用。
(2)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光波在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发生反射现象,符合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光的折射:光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符合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比等于折射角的正弦比)。
(3)棱镜和三棱镜:光通过棱镜会发生折射和色散,不同波长的光会分离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4.电和磁:(1)静电: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电力作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教科版【篇一】电现象一、电荷: 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两种电荷:( 1)正电荷: 绸子摩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察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 3)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4)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注: 两个物体靠近时有吸引现象: ①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②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三、电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能。
“Q”四、中和: 放在一起的等量正、负异种电荷数完全抵消的现象,对外不显电性叫做中和。
五、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的转移,③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缺少电子,正电荷占优势);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有多余的电子,负电荷占优势)④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电器叫验电器,它的原理: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六、电场: 像磁体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电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七、电流: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其实: 正电荷移动;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②电流方向的规定: 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③电源的外部: 正极出发,流回负极④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 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⑤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 1)电路中有电源;( 2)电路必须闭合。
电与磁一、奥斯特的发现1、给导线通电,能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电可以产生磁。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可以用右手螺线定则来判定: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一致,那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复教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考点二: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温度、质量、材料和状态。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考点三: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是J/kg或J/m3.公式为q=Q/m或q=Q/v。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公式为Q=qm或Q=qv。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
考点四: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单位是J/(kg.℃)。
比热容表明物质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即吸收1J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0.0042℃。
比热容可用于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Q吸=cm(t—t),Q放=cm(t—t)。
比热容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吸热或放热多少无关。
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物质的比热容大,则升(降)温慢,比热容小则升(降)温快。
因此,内陆地区以砂石为主,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以水为主,气温变化不明显。
第二章介绍了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是一种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能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力1.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有接触力和不接触力两种。
1.2 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3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摩擦力等。
1.4 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1.5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6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第二章运动和力2.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2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3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4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2.5 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物体速度越来越快,物体做加速运动。
物体速度越来越慢,物体做减速运动。
第三章质量和密度3.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2 密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3.3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3.4 质量、体积、密度的关系质量 = 密度 × 体积体积 = 质量 ÷ 密度第四章浮力4.1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4.2 浮力的产生浮力是由于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压力和上表面受到的向下压力差产生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1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有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相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相关。
(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的这个物质的特性。
比热容的大小反映了物质改变的难易水准。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和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等因素无关,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相关。
(3)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Q吸=cm(t-t0)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t-t0,则Q吸=cm△t。
(2)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t0-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则Q放=cm△t5、热值计算公式:Q放=mq,其中m表示燃料的质量,q表示燃料的热值,Q放表示完全燃烧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
2 改变世界的热机(1)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或柴油。
绝大部分汽车里的内燃机是燃烧汽油的,也叫汽油机。
(2)汽油机的构造:排气门、进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杠。
曲轴。
(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外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
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直径:10-10米=1埃。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
第二节1.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任何情况下都具有)3.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关。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5.6.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7.8.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9.10.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11.12.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13.14.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1.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力、功、能、压强等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物理量的测量:直接与间接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等测量相关概念。
- 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及其关系。
2. 运动- 矢量与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性质。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 圆周运动:半径、周长、弧长等圆周运动相关概念。
3.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的概念与关系。
-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概念与公式。
4. 能量与能量转换- 功与能量:功的定义与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相关概念。
-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等相关概念。
- 机械能与动能: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等相关概念与公式。
- 弹性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计算、弹簧的特性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5. 压强与浮力-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压强的应用与实例等相关概念。
-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浮力原理的应用等相关概念与实验。
-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等与原子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并配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与应用。
享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吧!。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四、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六、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七、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八、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十、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第7章磁与电7.1 磁现象7.1.1 磁性和磁体1.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这种物体叫磁体。
2.磁体有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能长期保持磁性的叫永磁体,人造永磁体通常是用钢或合金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的,根据需要常制成各种不同形状。
7.1.2 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1.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磁体有两个磁极,即南极和北极。
磁体总有两极,一根条形磁铁断为两截以后,每一段都有N、S两极,只有单个磁极的磁铁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2.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我们可以通过磁体的吸铁性、南北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磁性。
7.1.3 磁场定义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把这种物质叫磁场。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他们各自的磁场发生的。
7.1.4 磁场的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7.1.5 磁场的方向1.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7.1.6 磁感线的定义为了描述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N)极出发,回到磁体南(S)极。
7.1.7 磁感线的性质1.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为了形象的描述磁场而画出的一些假想的曲线。
2.磁感线是有方向的,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的方向。
3.磁感线分布的疏密可以表示磁场的强弱。
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场最强。
4.磁感线是一些闭合的曲线。
即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磁体的南极;在磁体的内部,都是从磁铁南极指向北极。
5.空间任何两条磁感线绝对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任何一点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确定的方向。
第2章改变世界的热机2.1 热机2.1.1 热机的定义把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1.2 热机的种类热机的种类繁多,主要有蒸汽机,蒸汽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等。
2.2 内燃机2.2.1 内燃机1.定义:燃料直接在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2.分类: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大类,它们分别用汽油和柴油作为燃料。
2.2.2 汽油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冲程: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一个冲程。
2.工作循环: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一个工作循环。
3.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汽缸中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压缩冲程、吸气冲程、排气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4.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2.3 柴油机的构造由进气门、喷油嘴、排气门、汽缸、活塞、连杆、曲轴组成。
第1页第 2 页2.2.4 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汽油机 柴油机 构造火花塞 喷油嘴 燃料汽油 柴油 吸入气体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空气 点火方式点燃式 压燃式 效率效率低:20%∼30% 效率高:30%∼45% 应用汽车、飞机、摩托车、小型农业机械等 载重汽车、火车、轮船、坦克、拖拉机等2.3 热机效率2.3.1 热机效率的定义及公式1.定义:在热机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公式:总有Q Q =η。
2.3.2 热机能量的损失1.燃料没有完全燃烧,排出的废气温度很高,损失了一部分能量;内燃机汽缸等部件吸收热量,损失了一部分能量;克服内燃机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做功,损失了一部分能量。
2.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热传递;保证各部件的良好润滑,减少摩擦。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概述,根据不同教科书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1. 物理实验与测量
-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 物理量和单位
- 仪器使用和仪器误差
2. 运动的描述
- 物体的位置、位移和路径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
3. 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与非惯性系
- 摩擦力和滑动、滚动摩擦
4. 力的测量
- 弹簧测力计和测力的基本原理
- 弹簧劲度系数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何方法 - 几何矢量的运算
6. 物体的压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气压和大气压强
7. 浮力和浮力原理
-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原理和浮力的应用
8. 物体的平衡
- 物体平衡的条件
- 平衡和力的合成
- 物体受力分析
9.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0. 功、功率和机械能量
-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量和能量转化
11. 机械波和声
-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计量
这是大致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知识点的深入与扩展可以参考教科书或课堂教学内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②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由于分子运动,的分子彼此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
②分子之间有 . 扩散现象有,。
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因为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4、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反映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
5、把物体内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不仅和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都有内能,物体内能不为零。
同一物体,温度,内能;温度,内能;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7、内能从传到,或者从同一物体的传到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是:,结果是:,方向是,实质是:内能的。
注意: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与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般不相等;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8、热传递过程中,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热量;低温物体温度,热量,内能。
9、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冬天哈气使手暖和,搓手也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的方式使手暖和,后者用的方式使手暖和。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系统第一章分子动力论和内能分子动力论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可是分子还能保持物质本来的性质)2、全部物体的分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因为分子运动,某种物质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了然:1、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之间有空隙三、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添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 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使劲忽视为零。
四、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一样造成的。
五、“破镜不可以重圆”是因为裂缝处绝大多半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使劲几乎为零。
内能和热量一、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反应了构成物质的大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强烈程度3、把物体内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二、 1、把物体内全部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不单和温度相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构造、状态等要素相关,全部物体都有内能。
3、同一物体,温度高升,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不变,内能不必定。
三、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A战胜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自己的内能会减小。
3、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许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达。
发生热传达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热传达过程中,传达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达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温度高升,叫做汲取了热量。
九年级上教科版物理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1 原子与分子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最简单的物质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多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原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1.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原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1.3 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的种类称为元素,元素用符号表示。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质子数。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组合在一起形成化合物。
1.4 原子的质量与量原子的质量可以用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
原子质量单位(amu)是以碳-12的质量为标准制定的。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克数。
1.5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原子的电子数决定了其化学性质,而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决定了其物理性质。
第二章:能量与能量转换2.1 机械能物体具有质量和速度时,它具有机械能。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有关。
2.2 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转化是物质改变状态或发生运动的基础。
2.3 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能量可以通过物质间的传递和转换来实现。
能量的传递可以是热传导、热辐射和对流。
能量的转换可以是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等。
2.4 能源与社会发展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同能源的利用方式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利用能源并发展清洁能源。
第三章:力与压力3.1 力的作用效果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变形。
3.2 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重量等于其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3 压力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影响称为压力。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前两章要点总结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的直径是用10-10m来量度的分子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到。
3、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逐渐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其此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距,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扩散现象之所以能发生,主要原因是分子无规则的运动,能说明无规则运动的事例有: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2水和酒精相混合总体积减小。
3装有油的钢筒在高压下外壁渗出了油4、物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物体难以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气体分子可以到处漂移,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5、当分子间实际距离大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当分子间实际距离小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
当分子间实际距离等于平衡间距时,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合力为零。
当分子间实际距离为平衡间距10倍时,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都近似为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的更快,故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的更快,故分子力表现为斥力6、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使分子具有分子动能,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使分子具有分子势能.7、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越大.8、温度跟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剧烈程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常叫热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9、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之和,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10、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大,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会减小,能量的单位是焦耳.1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功和热量都可以量度物体内能改变,利用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实质不同,做功是能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
识点总结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
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
小粒子。
分子直径:10-10米=1埃。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
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当分子
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
第二节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内能还与分子数
目和种类等有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
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
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
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
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
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
热值只与
物质的种类有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 和Q=vq。
第三节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
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
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103J/(kg·℃)。
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103焦耳。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
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