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囊肿(资料参考)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34
纵隔淋巴管囊肿2例报告标签:纵隔淋巴管;囊肿笔者近日遇纵隔淋巴管囊肿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2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丝,未行治疗,自行缓解。
半年前再次出现痰中带血,量不多,无黄脓痰,无畏寒、发热及胸痛。
近两个月来晨起时痰中带血块,饱食后平卧自觉呼吸困难入院。
体检无特殊。
B超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探查,见纵隔部位有一囊性肿物,9.5 cm×8.2 cm 大小,提示纵隔囊肿(多发性)。
胸部X线片:后前位片见两侧上、中、下纵隔有明显向肺野突出的肿物,呈分叶状,密度较心脏为低,气管向右侧移位。
侧位片见心后缘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肺门结构不清,前纵隔密度亦明显增高。
胸部CT扫描见前中、上纵隔内心脏大血管与气管、食管被巨大肿物所包绕,肿物为囊性并向两侧明显突出,CT值为8.1~10 HU,形态不规则,边缘呈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光滑整齐,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与周围大血管界限清楚(图1、图2)。
诊断纵隔巨大淋巴管囊肿。
术后病理报告为纵隔淋巴管囊肿。
例2,男,16岁。
因感冒胸透发现胸部肿物。
体检:叩诊胸骨两侧3~4 cm 为浊音区,心音及两肺呼吸音均正常。
X线检查:左上、中纵隔增宽,边缘光滑锐利。
透视观察纵隔大小随呼吸改变。
CT所见:左前中、上纵隔可见低密度囊性肿块,大小5 cm×5 cm×4 cm,密度不均匀,增强前CT值为23.6 HU,增强后CT值无变化(图3),病变与降主动脉可以区分,肺门结构未见移位征象。
诊断:左前中、上纵隔良性肿瘤,纵隔淋巴管囊肿,胸腺瘤部分囊性变不除外。
术后病理检查:大量增生的脉管状结构构成,瘤组织中可见残存之胸腺组织、神经束和脂肪组织。
诊断纵隔淋巴管囊肿,部分有出血。
2讨论纵隔巨大淋巴管囊肿(也称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可发生于纵隔任何部位,以前中纵隔多见[1],大小不等,大者可充满整个胸腔[2]。
胸片与CT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突向一侧或两侧的纵隔肿块,边缘境界清楚、光滑锐利、密度均匀,深呼吸或变换体位肿块大小、形态可随之改变。
盆腔淋巴囊肿诊疗进展盆腔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膀胱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根治术或减灭术中往往需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加之此类手术时间长、术野狭窄、创面大,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
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淋巴循环障碍及局部死腔形成有关。
由于随访期限及检查方式的不同,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也差异较大。
盆腔淋巴囊肿体积较小时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自行吸收;体积较大时常导致二便不畅、下肢肿胀、盆腔疼痛、输尿管梗阻、继发性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压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因此,术后早期采取必要措施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甚为重要。
B超是临床检查淋巴囊肿经济而有效的方法,目前临床上在B超引导下治疗淋巴囊肿的方式也成为大多数外科医生的首选。
标签:淋巴囊肿;淋巴结清扫术;硬化治疗目前,临床治疗及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方法较多,其效果文献报道不一,本文就盆腔淋巴囊肿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探讨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提高盆腔淋巴囊肿的诊疗水平。
1 盆腔淋巴囊肿的临床特点盆腔淋巴管分布广泛,可分为内、外侧两组。
通常认为髂内血管周围淋巴管为内侧组髂淋巴管,引流来自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等盆腔脏器及会阴和臀深部的淋巴液。
外侧组髂淋巴管又分为内侧部、前部和外侧部,其中内侧部位于髂外血管的前内侧,在盆腔手术时较易损伤,引流来自腹股沟、股收肌区域、生殖器及下尿路区域的淋巴液。
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盆腔脏器手术过程中损伤淋巴管或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过程中淋巴管断裂,未结扎或结扎不确切,导致淋巴液外溢。
并且原有淋巴循环紊乱至回流障碍,加之手术创面渗液及出血聚集于腹膜后死腔而形成盆腔淋巴囊肿。
盆腔淋巴囊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其可能原因在于术式、随访期限、诊断手段的不同。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淋巴囊肿多继发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有报道显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50%的再干预是为了处理淋巴囊肿[1]。
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管囊肿疗效观察作者:张爱武张中华来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管囊肿的疗效。
方法:对19例宫颈癌术后盆腔近髂血管旁的囊性包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引流并送细胞学病检后用适量的甲硝唑液体或合并感染的用敏感抗生素反复多次抽吸冲洗治疗。
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淋巴管囊肿抽吸引流90~250ml液体,平均110ml,其中15例3~6个月复查囊腔明显萎缩消失,4例残留2~3cm的小囊腔,但压迫症状均消失,治愈率约78.9%,有效率100%。
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管囊肿的方法简便,创伤小,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效果满意。
关键词介入性超声检查盆腔淋巴管囊肿甲硝唑资料与方法2000~2006年我院收治宫颈癌术后复查發现盆腔近髂血管旁的单纯囊性包块患者19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56岁。
选择标准:①盆腔近髂血管旁单纯囊性包块>7cm;②伴随有对周围标准:盆腔近髂血管旁单纯囊性包块>7cm;伴随有对周围组织压迫症状的(如尿频、相应的下肢血管受压至水肿的等);除外其他包块的(用核磁共振除外)。
仪器:使用HP8500和HD11-Xe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配备专用穿刺架及19G的多孔穿刺针,备生化检验管及培养皿。
治疗前准备:常规行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心电图检查。
合并感染者术前静滴抗生素等药物,消炎对症治疗3天,待病情平稳后进行。
介入治疗经过:患者取仰卧位,先行用彩超扫查囊性包块,避开盆腔脏器及髂血管确定穿刺点,穿刺区域常规消毒、铺洞巾、注射2%的利多卡因逐层麻醉后,利用配备有穿刺架的2~5MHz的凸阵探头(外套专用的无菌乳胶膜)引导下,适当加压挤开肠管以使囊前壁能紧贴腹壁,用19G多孔穿刺针进入囊腔内,抽取5ml的囊腔内容物以备行细胞学及生化检查,合并感染者送细菌学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遇液体较黏稠抽吸不顺畅时,可用少量甲硝唑注射液边冲管腔边往外抽吸,基本抽吸完后,用适量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残存囊腔多次后,最后留5ml于残存囊腔内,合并感染者隔周用敏感抗生素冲洗2~3次,介入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
山东医药2024 年第 64 卷第 12 期腹腔脏器外囊状淋巴管瘤的B超/CT图像表现及诊断(附11例分析)娄琰琰1,刘元涛2,许宗兰1,田永会1,郝长宏11 临沂市中心医院妇科,山东临沂 276400;2 临沂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脏器外囊状淋巴管瘤的B超/CT图像表现及诊断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中,8例为女性,3例为男性;发病年龄3~57岁,中位年龄16岁;病程2 d~4 a;临床表现为腹痛8例,腹部肿物、腹胀、无症状各1例。
B超/CT检查:单房型囊状淋巴管瘤3例,多房型囊状淋巴管瘤8例;淋巴管瘤位于一个区域9例,累及腹腔内2个区域1例,累及颈部和腹腔1例;直径3.3 cm×3.4 cm~18.5 cm×5.8 cm;9例呈液性低密度(密度均匀一致),1例为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可见脂性密度灶,部分病灶内见点状钙化密度影),1例囊实性占位病变。
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完整剥除淋巴管囊肿,其中10例在囊壁完整有张力情况下剥除,1例行肠系膜囊肿引流+肠系膜肿瘤切除术。
11例随访4个月~9 a,均未复发。
结论 腹腔脏器外囊状淋巴管瘤B超/CT检查提示为囊性、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尚清,沿解剖间隙蔓延,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多房者囊壁及间隔菲薄,无血流信号;病理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腹痛;B超检查;CT检查;腹膜淋巴囊肿剥除术;肠系膜淋巴囊肿切除术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12.019中图分类号:R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12-0077-03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非真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准确性差,目前尚无指南指导治疗。
淋巴管瘤儿童多发,先天性原因为胚胎淋巴管囊泡异常增生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导致淋巴液引流障碍,其他诱因多为手术创伤、继发感染、放射治疗等。
超声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盆腔恶性肿瘤淋巴清扫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图像特征,探讨超声对淋巴囊肿诊断的重要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盆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32例患者的超声表现临床意义。
结果:32例患者中原发肿瘤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宫颈癌21例,卵巢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7例经穿刺抽液证实,25例经临床观察证实。
结论: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淋巴囊肿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史,发生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盆腔囊性病变可经超声诊断为淋巴囊肿,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对治疗有意义。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淋巴囊肿超声盆腔淋巴囊肿是盆腔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很大(2.3%~19.5%),淋巴囊肿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小囊肿常无症状,较大者可引起下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盆腔淋巴囊肿的超声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价值。
资料与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盆腔淋巴囊肿患者32例,年龄23~72岁,原发肿瘤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手术后于5~8天或6个月内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患者。
32例盆腔淋巴囊肿患者,均并发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清扫术后,其中宫颈癌21例,卵巢癌5例,子宫内膜癌6例,23例单侧囊肿,9例双侧囊肿。
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 a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作纵切、横切和多角度扫查。
探查盆腔有无淋巴囊肿。
发现囊肿后,超声测量其大小,观察其形态,囊内透声,囊壁厚度及囊壁有无血流信号以及其与相邻结构如髂血管、输尿管的关系等。
结果32例淋巴囊肿25例经临床观察证实,7例经穿刺抽液证实,患者多表现为下腹胀痛或扪及肿块。
超声检查结果:①囊性占位直径4.6~15.3cm;②囊肿为椭圆形、串珠状或不规则形。
③11个囊肿的囊壁显示清晰,壁薄,厚约0.2~0.4cm,内壁光滑,可见线状强回声突起;21个囊肿的囊壁显示不清晰,壁厚薄不均,厚0.4~0.8cm,内壁不光滑;④囊内透声较好,部分可见带状分隔;⑤囊壁均未探及血流信号,部分因囊肿较大压迫其旁的髂血管,使髂外动脉血流速度加快;⑥囊肿穿刺,囊液经病理分析其成分是蛋白、淋巴细胞,为淋巴液特征。
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第24期M E D I C I N E I N N O V A TI O N R E S E A R C H菇;!善≥≯孵.》j‘。
%j巧莓I|j|一..j^一.≯i j|∥A i。
.。
.√。
.。
j。
参.缸知|:。
菇:0囊掣矗菇≯。
鼻曩。
:。
{=。
j高j j≯i≯?胎儿颈部淋巴管囊肿超声诊断胡晓丹1张文丽21邹城市妇幼保健院(山东邹城273500)2邹城市人民医院【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21(2008)24—0177—02【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颈部淋巴管囊肿的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对11例孕13周~26周孕妇进行产前检查,了解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超声检查11例胎儿均系颈部淋巴管囊肿。
结论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宫内胎儿各部位、各器官的发育情况。
能及早诊断出胎儿畸形,有助于终止妊娠,实行优生优育,在生理和心理上减轻孕妇的痛苦,有利地保护孕妇的隐私权。
【关键词】颈部淋巴管囊肿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时常遇见,特别是常见畸形,超声医师是能够做到诊断明确的,而对于少见的胎儿畸形,或者低发牛率的胎儿畸形,能明确诊断实属困难,我院近期发现多例胎儿颈部淋巴管囊肿病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孕妇年龄18~30岁,平均26岁;孕龄13—26周,平均18周;一例系胎死宫内,其余均为单活胎;本组病例在我院首次超声检查均明确诊断,其中两例外院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异常”。
该组病例均在我院选择终止妊娠手术,其超声检查结果均得到临床证实。
我们使用的超声设备是G E公司生产的LO G I Q一400PRO彩色超声诊断仪和H P公司生产的H D l l X E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M H z,经腹壁进行常规检查,病人取仰卧位及侧卧位。
2超声检查所见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径均符合孕周,头颈及背部见多个囊状液性暗区,大小不等似“车轮”状系本病特征性超声图像;严重者腹部、胸部、四肢皮肤增厚,最厚达28m m;颈部、头部皮肤增厚,最厚处达44m m;胎儿胸、腹腔内见不规则液性晴区;部分胎儿合并心脏发育异常。
5例疑难疾病编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瑞特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淋巴囊肿、空泡蝶鞍综合征以及心肌桥等5例疑难疾病的编码进行分析,总结了5例疑难疾病的编码的主导词以及编码查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疑难疾病;编码;主导词【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206-01ICD-10是一类专业性强、技术型高、科学性强的疾病分类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将疾病名称转化为数字和字母形式的代码,针对在编码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些疑难疾病进行编码,从而实现医学检索功能。
现将在编码工作中会遇到的几例疑难疾病的编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案例分析1.1 腰椎滑脱在寻找腰椎滑脱疾病的编码时,以“腰椎”以及”腰椎滑脱“为主导词找不到腰椎滑脱疾病的编码,医学上的疾病主要以疾病的病因、临床分型进行分类。
经查找相关文献后得知,此种疾病是指腰椎间骨性连接异常,导致了下位椎体与上位椎体全部发生滑脱,从而引起腰椎滑脱的临床症状,腰椎滑脱疾病在损伤因素以及病因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Ⅰ型先天性腰椎滑脱,此种类型主要是由于椎弓及骶骨上部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导致的先天性脊髓缺失,在了解了此种类型病症的病因以及病理改变后,以“先天性,脊髓缺失”为主导词,可查询到此种类型病症的编码Q76.411;Ⅱ型峡部性腰椎滑脱,此种类型病变在关节突间椎弓峡部,了解病理后,以“峡部,腰椎滑脱”为主导词,查询到创伤性腰椎峡部裂编码Q76.410,应力性骨折编码M84.383;Ⅲ型退变性腰椎滑脱,此种类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关节突关节磨损以及慢性椎间盘功能发生退变,导致脊髓生长不稳定,从而向前滑脱,随后以“退变,腰椎滑脱”为主导词,可查到腰椎椎管狭窄编码M48.061,腰椎间盘退变编码M51.301,腰椎退行性关节编码M47.992;Ⅳ型创伤性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急性重大性创伤导致的椎弓骨折,以“创伤,腰椎滑脱”为主导词,可查询到编码S32.001;V型病理性腰椎滑脱,主要是由于骨不全等骨代谢异常导致,以“病理,腰椎滑脱”为主导词,查找到成骨不全编码Q78.001,病理性骨折编码M84.491,骨质疏松编码M81.883[1]。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练习题及答案1、患者,27岁。
停经36天后,阴道不规则流血16天,量少,淋漓不净,妇科检查:子宫稍大而软,未扪及明显包块,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大小60mm×42mm×56mm,宫底宫腔正中可见条形无回声区,大小10mm×3mm,实质回声中等,分布均匀,宫颈可见3 个小的无回声区,大小约3mm。
左右侧卵巢大小分别为40mm×28mm×10mm、38mm×26mm×12mm,左侧卵巢上可见无回声结节,32mm×26mm,包膜完整,内透声好,后方效应增强,紧贴右侧卵巢可见29mm×18mm大小的混合回声结节,边界欠清,与卵巢分界欠清。
盆腔可见少量的液暗区,最深处18mm。
彩色多普勒显示:宫腔正中无回声区周边血流稀少,右侧混合回声结节内可见较丰富血流,其内一动脉频谱:Vmax:40cm/s,Vmin:22cm/s,R10.45,左侧卵巢上无回声结节壁上可见环状血流, 其内一动脉频谱:Vmax:38cm/s,Vmin:16cm/s,R10.58.为帮助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A、妊娠试验B、腹腔穿刺C、宫腔镜检查D、腹腔镜检查E、诊断性刮宫答案:A答案解析:异位妊娠患者血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滴度一般比正常宫内妊娠低,可首选妊娠试验检查,超声是诊断异位妊娠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其准确率达80%以上。
2、男性青年,19岁,右侧膝关节明显肿胀、疼痛就诊,X线显示骨皮质破坏,骨膜增厚,周围可见软组织影,并可见高密度影。
若上述诊断确立,其好发部位( )。
A、不规则骨B、长骨C、扁骨D、短骨E、肋骨答案:B答案解析:成骨肉瘤是原发性骨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恶性度最大、超声检出率最多的肿瘤,好发生于长骨,80%位于膝关节周围,即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干骺端。
3、心尖四腔切面( )。
A、可以测量主动脉瓣血流速度B、是观察房间隔缺损的最佳切面C、可以测量左心房上下径及横径D、是观察左心房内血栓的较佳位置E、可以测量左心室前后径答案:C答案解析:心尖四腔切面图:探头置于心尖搏动处,指向右侧胸锁关节。
河南放射科模拟题2021年(27)(总分99.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葡萄胎刮宫术后,黄素囊肿消退常需要多长时间( )A. 1~2周B. 4~5周C. 6个月D. 2~4个月E. 8周2. 妊娠几周后妊娠囊消失( )A. 6周B. 7~8周C. 9~10周D. 11~13周E. 16周3. 肾超声检测常用的频率是多少MHz( )A. 1~2MHzB. 1.5~2.5MHzC. 3.0~4.0MHzD. 3.5~5.0MHzE. 7.5~12.0MHz4. 经阴道扫查,最早妊娠几周可显示妊娠囊结构( )A. 3周B. 4周C. 5周D. 6周E. 7周5. CDFI、PW在阴囊内容物检查中的价值( )①可判断有无血管②可观察血管走行方向③可测量血流速度的高低④可测量PI、RI⑤可判断血流是否对称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⑤D. ③④⑤E. ②③④6. 下列哪一项不是多囊卵巢声像图表现( )A. 双侧卵巢呈均匀性增大B. 卵巢一个切面卵泡数目多在10个以上C. 卵泡直径多小于5mmD. 卵巢髓质回声减弱E. 卵巢髓质面积增大,卵泡被挤向卵巢周边7. 超声检查至少在妊娠几周后才能较好地看到胎儿( )A. 2周B. 4周C. 6周D. 8周E. 9周8. 患者无月经,无临床症状,子宫极小,长径小于2cm,无子宫内膜回声,诊断为( )A. 幼稚子宫B. 单角子宫C. 先天性无子宫D. 始基子宫E. 正常子宫9. 肾影局限性增大,可见于哪一种病变( )A. 肾脓肿愈合后B. 肾包膜下血肿C. 肾梗死D. 肾结核晚期E. 肾脏放疗后10. 肾上腺神经细胞瘤声像图表现中,哪项描述不正确( )A. 腹部巨大实质性肿块B. 直径10cm以上C. 轮廓不清楚D. 边缘不规则或呈结节状E. 内部回声杂乱11. 胎儿十二指肠闭锁的特征性声像图显示( )A. 声像图不能显示胃B. 双泡征C. 胃移位至胎儿右侧腹部D. 胃腔明显增大E. 胃下移至盆腔12. 下列哪一项临床和超声表现与葡萄胎无关( )A. 妊娠剧吐B. 血清β-HCG升高C. 阴道流血D. 子宫小于妊娠月份E. 阴道流出葡萄状水泡13. 中晚期妊娠常采用下列哪些参数估算孕龄,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①BPD②HC③AC④FL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E. ①③14. 正常附睾的声像图表现是( )A. 附睾头、尾分别位于睾丸的后上方和下极下方,呈半圆形或新月形B. 附睾体最薄,连于头、尾之间C. 其内部回声略低于睾丸回声D. 头、尾与睾丸紧贴,体部疏松相连E. 以上都是15. 以下哪项不是正常膀胱腔内常见的伪像( )A. 肠气旁瓣伪像B. 腹壁混响伪像C. 巴切片厚度伪像D. 镜面伪像E. 部分容积效应16. 睾丸附着于鞘膜囊一侧,有液性暗区三面包绕于睾丸周围,此种积液称( )A. 阴囊鞘膜积液B. 精索鞘膜积液C. 睾丸鞘膜积液D. 精索、睾丸鞘膜积液E. 交通型鞘膜积液17. 关于卵巢囊性畸胎瘤,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可产生声影B. 也称为皮样囊肿C. 最常见于青年女性D. 脂肪层浮在液体上方,可见脂液平面E.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囊壁常显示丰富低阻血流18. 慢性胰腺炎声像图表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 轮廓不清B. 边界常不规则C. 实质回声增强,分布不均D. 主胰管不扩张E. 胰管内可见强回声,后方伴声影19. 关于小肝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圆形低回声结节B. 远侧回声可轻度增强C. 可见侧方声影D. 边界清楚E. 周围见较宽的晕环,中心液化呈"牛眼征"20. 葡萄胎分几种( )①完全性葡萄胎②部分性葡萄胎③完全性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④胎盘水泡状变性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E. ②③④21. 淋巴管囊肿的声像图特征是( )①颈背部较大无回声,壁厚内有分隔②全身水肿、浆膜腔积液③颈前囊性包块④胎头颅骨缺损处膨出囊性肿物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E. ①③④22. 脑积水的声像图特征是( )①脑室率>0.5②轻度脑积水双顶径与孕周相符③脑实质被压缩④合并脊柱裂、脑脊膜膨出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E. ①③④23. 关于脐疝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表现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超声检查要观察脐血管入腹壁处B. 肠管脱向脐带C. 常伴有染色体异常D. 肝脏脱向脐带E. 肠管漂浮于羊水之中24. 双胎妊娠最常见的胎位是( )A. 双胎均为头位B. 双胎均为臀位C. 一个头位和一个臀位D. 一个头位和一个横位E. 双胎均为横位25. 下列哪一项不是超声判断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指标( )A. 双顶径B. 羊水C. 腹围D. 头围E. 股骨长26. 超声检测羊水过少,下列哪项可能性最小( )A. 无脑儿B. 过期妊娠C. 肾发育不全D. 羊膜早破E. 胎儿水肿27. 关于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学的描述,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子宫肌瘤较大时,应同时进行经腹超声检查B. 卵巢肿瘤位置较高时,应同时进行经腹超声检查C. 经阴道超声检查常用于胎儿心脏畸形诊断D. 与经腹超声相比,常能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形态E. 检查前需排空膀胱28. 下列除外哪一项,均可引起肾积水( )A. 急性肾小球肾炎B. 卵巢癌C. 后尿道瓣D. 后腹膜肿瘤E. 输卵管结石29. 胎盘出血的超声表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胎盘血管丰富故胎盘内及其周围很容易发生出血B. 胎盘内出血范围多数很小C. 胎盘后出血可引致胎盘早剥D.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鉴别胎盘后出血与胎盘静脉窦E. 胎盘内出血临床症状最重30. 前列腺解剖学分叶中,易发生增生的腺叶是( )A. 前叶和中叶B. 中叶和后叶C. 中叶和左右侧叶D. 左右侧叶与后叶E. 左右侧叶与前叶31. 关于睾丸肿瘤的论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睾丸肿瘤有生殖细胞性、间质细胞性、转移性三大类B. 生殖细胞性肿瘤45%为恶性C. 生殖细胞性肿瘤中以精原细胞瘤最常见D. 间质细胞性、转移性肿瘤约占35%E. 生殖细胞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主要是血行转移,其次为淋巴转移32. 早孕时常用什么方法估测胎龄( )A. 测量宫底高度、子宫大小B. 测量双顶径、头围C. 测量胎囊和头臀长度D. 胎儿腹围、股骨长径E. 胎儿胸围、腹围33.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其病理变化是( )①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②底蜕膜层血肿形成③胎盘绒毛膜出血④胎盘附着部子宫收缩A. ①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E. ②34. 关于妇科超声检查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经腹超声检查,应使膀胱适度充盈B. 经阴道超声检查,膀胱应充盈C. 阴道探头应放入阴道穹隆部D. 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基本检查手法包括倾斜、推拉、旋转等E. 经宫腔超声检查对宫内病变的观察较经阴道检查更为细致和全面35. 关于卵巢无性细胞瘤,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实性肿瘤B. 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妇女C. 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显示丰富血流D. 卵巢实性良性肿瘤E. 卵巢少见肿瘤36. 胰头的钩突部后方为下腔静脉,前方为( )A. 门静脉B. 胆总管C. 肝动脉D. 肠系膜上动脉E. 肠系膜上静脉37. 患者中年女性,肥胖,4年前因右侧乳腺癌做根治术,无肝炎病史,超声检查发现肝弥漫回声增强,左内叶有一低回声区,大小3cm×4cm,形态不规则,有正常血管穿过,超声诊断应首先考虑下面哪组疾病的鉴别( )A. 肝脓肿与肝转移癌B. 非均匀性脂肪肝与肝转移癌C. 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癌D. 肝囊肿与肝转移癌E. 肝包虫病与肝转移癌38. 尿路梗阻对肾脏造成危害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尿路任何部位的梗阻均可造成肾积水B. 单侧肾积水是上尿路梗阻所致,双侧肾积水多为下尿路梗阻所致C. 梗阻部位越低,对肾脏造成危害的时间越快D. 肾外肾盂积水时,肾盂向外扩张,肾实质受影响慢E. 巨大肾积水均为长期部分性尿路梗阻所致39. 肾的异常声像图表现中,错误的是( )A. 肾盂结石:肾窦内有强回声光团伴后方声影B. 肾盂积水:肾窦分离,强回声肾窦一部分或全部为液性暗区替代C. 肾盂肿瘤:肾窦分离,内有低回声区,其后方回声无增强D. 多囊肾: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的液体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内收E. 较大肾癌:肾实质内低回声肿块,边界较清,后方回声增强40. 慢性肾小球病变时,肾皮质回声常明显增强,应选用哪一脏器的回声与肾皮质对比最佳( )A. 肝脏B. 脾脏C. 胰腺D. 对侧肾皮质E. 肾周脂肪41. 脐带内有( )A. 两条动脉,一条静脉B. 两条动脉,两条静脉C. 两条静脉,一条动脉D. 一条动脉,一条静脉E. 一条动脉,几条静脉42. 输卵管分为哪几部分( )A. 峡部、壶腹部、漏斗部、伞部B. 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C. 角部、间质部、壶腹部、漏斗部D. 角部、峡部、壶腹部、伞部E. 角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伞部43. 化疗药物对下列哪种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疗效最好( )A. 卵巢癌B. 子宫体癌C. 子宫颈癌D. 子宫肉瘤E. 绒毛膜癌44. 膀胱良恶性肿瘤鉴别最有价值的是( )A. CT检查B. 膀胱壁僵硬C. 膀胱容积缩小D. 膀脱充盈缺损大小E. 膀胱充盈缺损形态45. 胎儿腹围测量一般用于孕几周,可以补充胎儿双顶径估侧胎龄的不足( )A. 9~12周B. 16~20周C. 28~32周D. 36~42周E. 20~28周46. 下列卵巢囊性病变影像,哪项不对( )A. 滤泡囊肿多小于3cmB. CT能准确区分浆性、黏液性囊腺瘤C. 单纯囊肿多为单房性D. 单纯囊肿多小于5cmE. 多囊卵巢病,双侧卵巢常同时受累47. 宫腔内环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应考虑是( )A. 子宫内膜过度增生B. 子宫内膜息肉C. 子宫肌瘤钙化D. 宫内节育器E. 以上都不是48. 前列腺癌好发于( )A. 10%发生于周缘区,70%发生于移行区,20%发生于中央区B. 20%发生于周缘区,10%发生于移行区,70%发生于中央区C. 20%发生于周缘区,70%发生于移行区,10%发生于中央区D. 70%发生于周缘区,20%发生于移行区,10%发生于中央区E. 10%发生于周缘区,20%发生于移行区,70%发生于中央区49. 急性睾丸疼痛常见疾病声像图有( )①睾丸扭转:睾丸明显增大;位置上移,CDFI:血流减少或没有血流信号②睾丸脱臼:一侧阴囊空虚,同侧股部的皮下组织与肌层间可见正常睾丸回声,伴同侧精索轻度扭转③睾丸梗死:睾丸形态异常,内见圆形边界清晰的异常低回声区,伴附睾肿大;A. ①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E. ②③④50. 最早于妊娠几周可显示胎盘( )A. 4周B. 8周C. 10周D. 20周E. 24周51. 无脑畸形临床及声像图的特点是( )①眼球突出,似青蛙眼②5%合并颈胸椎脊柱裂③缺少圆形颅骨光环④胎儿头端可探及"瘤结"状块状物,其上可找到眼眶及鼻骨⑤脑组织萎缩A. 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E. ①②③④52. 移植肾发生急性排异时最明显的征象是( )A. 肾迅速缩小B. 出现肾积水C. 肾迅速增大D. 肾大小可无变化E. 肾逐渐增大,后来反而缩小53. 关于黄体囊肿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黄体形成过程中,黄体血肿液化所致B. 囊肿直径一般为3cm左右C. 妊娠黄体囊肿产后才消失D. 较大的黄体囊肿可自发破裂,发生急腹症E. 黄体囊肿破裂声像图表现,酷似宫外孕破裂表现54. 女,30岁,尿频、尿急、尿痛1年,声像图示右肾轻度肿大,实质结构紊乱,多个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液性腔及钙化灶,部分液性腔相互通连并与扩张的肾盂沟通,液性腔及肾盂壁不规则,右输尿管全程扩张,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僵硬,容积明显缩小,最可能诊断为( )A. 急性肾盂肾炎B. 肾结核C. 慢性肾盂肾炎D. 肾积水E. 肾囊肿55. 中年男性,发现肝炎、肝硬化5年,超声见肝右叶约6cm×5cm中等回声分叶状肿块,边界尚清楚,可见低回声晕,其内回声不均匀,呈镶嵌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