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视唱练习(一
- 格式:ppt
- 大小:324.50 KB
- 文档页数:5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g大调视唱怎么练篇一:视唱练习方法第一课:第一课:第一条练习,C 大调音阶 12345671,用键盘,或者用吉他跟着唱。
记住,音准一定要对,自己可以唱小声一点,让自己听到乐器发出的声音,看自己唱的对不对。
乐器的调音一定要是准确的,要不就会害了你。
每天坚持练习 10 分钟。
第二条练习,C 大调三度模进,132435465761721,我这里有一些音的高八度那一点打不出,希望朋友明白。
反复的唱。
每天坚持练习 10 分钟。
第三条练习,找到《欢乐颂》用吉他或者键盘弹出来,自己跟着唱,这样对你的试唱有好处。
唱熟练后最好背下来。
半年后应该音准的感觉就会定下来。
第二课:二课:上次我们说到三度模进。
今天要学习四度模进,第一条练习,142536475162731,记住要高八度的地方~~四度在自然大调里面有两种,纯四度和增四度。
每天 10 分钟。
第二条练习,五度模进,152637415263741 记住要高八度的地方,五度在自然大调里面有两种,纯五度和减五度。
每天 10 分钟。
纯四度和纯五度是很协和的音程,增四度和减五度是不协和的音程,又叫三全音。
唱完这条后,是不是觉得 47 合 74 比较难唱准?我们继续下一条练习。
第三条练习,增四和减五的练习。
744774134731。
注意要高八度的地方啊!每天 10 分钟。
第四条练习,试唱《小星星》。
这个曲子有个五度的进行。
第三课:第三课:第一条练习,162731425364751。
注意高八度的地方啊!然后是下行。
57463524(来自:WWw. : g大调视唱怎么练 )137261571。
(每天十分钟,直到掌握)练习下行的第一个音要比第二个音要高。
电脑键盘打不出上面那一点,很是麻烦,希望朋友明白,所以我都做了说明的。
前面的音阶,三四五度的模进都可以下行练习的。
简谱视唱实用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基础音乐教育》教材第五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简谱的基础知识、节奏练习、音高识别及视唱实践。
具体包括简谱的记谱方法、拍号与节奏型的认识,以及常见音高的识别和视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理解并运用简谱进行音乐表达。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音高识别和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视唱增进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谱的记谱方法、音高识别和节奏感的培养。
教学重点:简谱的基础知识、视唱实践以及团队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简谱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图片,包含各种日常生活中的节奏,引导学生发现并模仿这些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谱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简谱的记谱方法、拍号与节奏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简谱的构成。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简谱例题,讲解音高、节奏等方面的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简谱视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
5. 团队合作视唱(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首简谱歌曲进行视唱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简谱的基本知识框架2. 例题及解答3. 视唱练习曲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视唱《小星星》简谱,并标注拍号、节奏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简谱视唱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创作简单的简谱歌曲,并与其他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简谱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简谱的基础知识讲解;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3. 团队合作视唱;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乐理. 视场. 练耳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第一章乐理知识,了解音的产生与特性,并能正确识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乐感.教学重点:正确识谱;视唱训练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不同音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的位置;能准确唱出c大调音阶,能准确唱出书上练习曲目。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举例法课型:单一课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认识乐理:1. 什么是乐理:乐理,是“音乐基础理论”的简称。
将只能听却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音乐概念具体化,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符、时值、节奏节拍、音调、音程、和弦,等等。
2. 学习乐理。
视唱的目的:更好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打好基础。
3、乐理课的授课形式:/80分钟课时,前半节课讲解乐理知识,后半节课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第一章音第一节音的产生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生:答师:归纳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
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
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
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
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
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
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
(举例)1、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
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2、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
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二、噪音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第一课学习视唱练耳的有效方法〔总〕教学目标:1.通过柯尔文手势,把握形象音高视唱法。
2.先唱后听再体验,培育内心听觉。
3.生疏、把握多种学习视唱练耳的有效方法。
4.用乐观乐观的态度,提高对《视唱练耳》课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1.对根本音级唱名发音练习的把握。
2.对形象音高视唱法——柯尔文手势的生疏运用。
3.“音准先现”为主导的视唱力量、先唱后听并体验的内心听觉力量的培育。
教学方法:倾听体验法、讲解法、启发探讨、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一.发音练习1.音阶中每个音的唱法:Do:上下唇自然收拢前伸,口型呈管状,上唇略突出于下唇,下唇放松舌尖顶上牙龈反弹。
气流送硬腭向斜下方冲出。
Re:口呈扁横状,上下唇之间稍有距离,上唇略弹动,气流冲向硬腭圆顶处,声音也顺着口角向后上方走。
Mi:双唇自然闭合后,用手指紧按两侧鼻翼凹处,唱音时上唇略动,同时发出类似感冒后的鼻音。
Fa:较Re 的口型翻开一些,呈扁长方型,下唇不动,气流冲向硬腭处,Sol:口型与 Do 相像,口腔比唱Do 时更空一些,气流冲向鼻梁中间。
La:口型较 FA 更向上下翻开,大笑的感觉,舌尖顶上腭反弹,气流比 FA 更向上模冲至软腭。
Si:口型与 Mi 相像,气流冲向双眼中间鼻梁凹处,声音从鼻腔发出。
从口型和气流来看,Do、Sol 为一类,Mi、Si 为一类,Re、Fa、La 为一类。
2.练唱时,用白声法,口型可夸大些,要体会感觉。
舌头要放松,不行压着喉头唱,唱时下巴要稳定。
3.气流和声音都不行顶足。
唱时出气要掌握一些,用轻声唱。
音要确定,必需有“点”,声音要小于琴声,并要完全吻合。
4.音一出口就要准确,口腔气流要严密协作,不行滑上滑下或出颤音。
二.唱名法用唱名读谱的方式称为唱名法,主要有用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固定唱名法也叫“固定 Do 唱名法”,即无论演唱什么调,都把与 C、D、E、F、G、A、B 相应的音符唱作 do、re、mi、fa、so、la、si,即使消灭升降记号,唱名也不作变化,只是在音高上作相应调整。
简谱视唱第一讲二、节奏练习:1、4/4 X ———| X ———|X —X X |X ———||2、2/4 X X | X —| X X | X —| X X | X X | X X | X —||3、4/4 X X X X | X —X —| X X X X | X ———||4、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X —||5、4/4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 X X X X | X ———||6、2/4 X X | X —| X X X | X —| X X | X X X | X X | X —||7、2/4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X X X X | X X | X X X X | X —||8、4/4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X X X X | X X | X X X | X —||三、视唱练习1、1=C 2/41 2 | 3 4 | 5 6 | 7 1 | 1 7 | 6 5 | 4 3 | 2 1 ||2、1=C 2/41 2 | 2 3 | 3 4 | 4 5 | 5 6 | 6 7 | 7 1 | 1 —| 1 7 | 7 6 | 6 5 | 5 4 | 4 3 | 3 2 | 2 1 | 1 —||3、1=C 4/4 陈家全《练习曲》1 2 3 2 | 1 1 1 —| 2 3 4 3 | 5 ———| 6 7 1 7 | 6 5 4 —| 3 4 5 3 | 2 ———| 3 2 1 2 | 3 3 3 —| 4 3 4 5 | 6 ———| 6 7 1 7 | 6 5 4 —| 3 1 2 3 | 1 ———||4、1=C 2/4 陈家全《练习曲》1 1 | 123 1 | 3456 | 5 —| 67 1 7 | 6 5 4 | 3 4 5 3 | 2 —| 1 1 | 1 2 3 1 | 3 4 5 6 | 7 —| 1 7 6 5 | 4 3 2 | 5 4 3 2 | 1 —|| 5、1=C 2/4 陈家全《练习曲》1 1 3 4 | 5 —| 6 7 1 6 | 5 —| 6 6 7 1 | 5 4 | 32 | 1 —|| 6、1=D 4/4 贝利《多年以前》1 123 34 |56 5 3 —| 5 4 3 2 —| 4 3 2 1 —| 1 1 2 3 3 4 | 5 6 5 3 —| 5 4 3 2 3 2 | 1 ———||7、1=C 4/45 4 3 4 567 | 1 2 1 7 | 5 4 3 4 5 6 7 | 1 6 5 —| 5 6 5 4 3 4 3 2 | 1 2 3 4 | 5 6 5 4 3 4 3 2 | 1 2 1 —||第二讲二、节奏练习:1、2/4 X X | X X X | X XX X X | X —| X X X XX | X X X |X XX X X | X —||2、2/4 X X | X XX X X | X XX X X | XXXX X | X XX X X | X X X X | X XX X X | X —||3、2/4 XX X X X | XXXX X | XXXX XX X | X X X | XX X X X | XX X X X | XXXX XX X | X X X ||4、2/4 XX X X | XX X X | XXXX XX X | X X X | XX X X X | XX X X X | XXXX XX X | X X X ||5、2/4 X X X | XXXX X X | XXXX XX X | X —| XX X X XX | XXXX X | XXXX XXXX | X —||6、2/4 XX X X XX | X X X | XX X X XX | X X X | X XX XXXX | XX X XX X | X XX XX X | X X X ||7、2/4 X X X | XXXX X | XX X X X | X XX X | XX X X XX | XXXX XX X | XXXX XXXX | X —||8、2/4 XXXX X | XXXX X | XXXX X X | X X X | XXXX X | XXXX X | X XX XXXX | X XX X ||三、视唱练习:1、1=C 4/41 2 3 1 | 2 3 4 2 | 3 4 5 3 | 4 5 6 4 | 5 6 7 5 | 6 7 1 6 | 7 1 2 7 | 1 ———| 1 7 6 1 | 7 6 5 7 | 6 5 4 6 | 5 4 3 5 | 4 3 2 4 | 3 2 1 3 | 2 1 7.2 | 1 ———||2、1=C 2/41 3 |2 4 |3 5 |4 6 |5 7 |6 1 |7 2 | 1 —| 1 6 | 7 5 |6 4 | 5 3 | 4 2 | 3 1 | 2 7.| 1 —||3、1=C 4/4 陈家全《练习曲》1 123 1 3456 | 5 ———| 6 65 67 1 6 5 3 | 2 ———|3 1 345 —| 4 3 46 6 —| 5 67 1 7 6 5 4 | 3 1 2 3 1 —||4、1=F 2/4 四川民歌《黄杨扁担》35 3 5 35 | 3 5 5 35 | 6 6535 | 3 —| 6 7 76 5 | 6 7 76 5 | 3 3 216. | 2 35 3 21 | 216.1 6.| 3 3 21 6.| 2 35 3 21 | 216.1 6.||5、1=F 2/4 西班牙民歌《划船歌》5 3 3 | 4 2 2 | 1 2 3 4 | 5 5 5 | 5 3 3 | 4 2 2 | 1 3 5 5 | 3 —| 2 2 2 2 | 2 3 4 | 3 3 3 3 | 3 4 5 | 5 3 3 | 4 2 2 | 1 3 5 5 | 1 —|| 6、1=C 2/45 5434 | 5 3 3 3 | 5 3 3 3 | 4 4323 | 4 2 2 2 | 4 2 2 2 | 1 3 3 5 | 1 3 3 2 | 1 3 3 5 | 5 432 1 1 | 1 3 3 5 | 1 3 3 2 | 1 3 3 5 | 5432 1 || 7、1=D 2/4 陈家全《练习曲》3 32 3 5 | 1 21 6.| 1 12 3 5 | 6 —| 6 56 1 6 | 5 65 3 | 16.12 3 5 | 3 —| 36.12 3 | 6356 5 | 3123 2 5.| 6.—||8、1=C 2/4 俄罗斯舞曲《波尔卡·扬卡》34 5 5 5 | 45 6 66 | 5 7 2 7 | 1 2 3 1 | 34 5 5 5 | 45 6 66 | 5 7 2 7 | 1 3 1 ||9、1=A 2/4 陈家全《练习曲》32 3 17. 1 | 65.. 6.43.. 4.| 2345....67..12 | 3243 217.1 | 32 3 17. 1 | 65.. 6.43.. 4. |2345....67..13 | 217.1 6.||10、1=C 2/4 陈家全《练习曲》3234 5 3 | 4 6 5 4 | 3234 5 3 | 217.1 2 | 3234 5 3 | 4 5 6 1 |7654 3 2 | 1 1 1 ||11、1=C 4/4 陈家全《练习曲》1 23 2161 5 —| 3 35 6561 5 —| 5 5 3 5 6356 1 | 3 23 5632 1 —|3 32 1 3 2321 2 | 3 35 6535 6 —| 5 61 6 5 3565 3 | 2 35 3212 1 —||12、1=C 2/4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1 2 3 4 | 5 5 54 3 | 4 4 43 2 | 1 3 5 | 1 2 3 4 | 5 5 54 3 | 4 4 4 32 |1 3 1 | 6 6 65 4 | 5 5 54 3 | 4 4 432 | 13 5 | 6 6 654 |5 5 54 3 |4 4 43 2 | 1 3 1 ||第三讲二、节奏练习:1、3/4 X X X | X — X | X —— | X —— |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 X —— ||2、3/4 X — X | X —— | X — X | X —— | X — X | X X X | X —X |X —— ||3、3/4 X —— | X —— | X X X | X —— | X X X | X — X | X X X X | X —— ||4、3/4 X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X | X XX X X X X |X XX X X XX X | X —— ||5、3/4 X X X X X | X XXXX X X | X XX X X X X | X —— | X X X XXXX | X X XXXX X X | X XX X X X XX | X —— ||6、3/4 X X X | X —— | X XX X X X X | X —— | X X X X | X X X X |X XX X X XXXX | X —— | X X X | X —— | X XX X X X X | X —— |X XX X X X X | X XX X X X X | X X XXXX XXXX | X —— ||7、3/4 X X X | X —— | X X X X X | X —— | X X X X X | X XX X X X | X X X X XX X | X —— ||三、视唱练习:1、1=C 3/46 5 4 6 | 5 4 3 5 | 4 3 2 4 | 3 4 5 — | 6 5 4 6 | 5 4 3 5 |4 3 2 4 | 3 2 1 — | 4 3 2 4 | 3 45 — | 4 3 2 4 | 3 4 5 — |6 5 4 6 | 5 4 3 5 | 4 3 2 4 | 3 2 1 — ||2、 1=C 3/4 陈家全《练习曲》1 3 3 5 5 3 |2 4 4 6 6 | 53 3 1 1 3 | 2 —— | 24 4 6 6 1 |1 6 7 5 6 4 | 3 12 43 2 | 1 —— ||3、 1=D 3/4 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5 1 7 1 | 7 1 2 7 1 | 767 2 | 1 —— | 5 1 7 1 | 7 1 2 7 1|7 6 7 2 | 1 —— | 5 1 7 1 | 7 1 2 7 1 | 7 7 6 7 1 | 7 6 5 5 5 |5 6 6 5 | 5 — 3 | 4 — 5 4 | 3 2 3 2 | 3 4 5 6 | 5 6 5 3 4 5 |4 3 2 3 4 |56 5 3 4 5 |4 3 2 3 4 | 5 6 5 3 | 2 — 3 2 | 1 ——||4、 1=F 3/4 陈家全《练习曲》6 .6.1 3 1 2 3 | 2 —— | 3 31 2 4 3 2 | 6.—— | 6 .6.1 3 1 2 4 |3 32 34 65 | 4 43 4 56 4 | 3 —— | 6 .6.1 3 1 2 3 | 2 —— |3 31 24 3 2 | 1 —— | 7 .7.1 2 3 4 3 | 2 23 456 | 5 4 3 1 2 7. |6.—— ||5、 1=F 3/4 乌克兰民歌《得涅泊尔河》6. 1 3 | 6 — 3 | 2 — 1 | 1 —— | 7.—— | 2 3 4 | 3 — 2 |1 — 7. | 6.—— | 3 6 7 | 1 — 7 | 6 — 3 | 5 — 4 3 |2 —— |2 4 6 |3 — 2 | 1 — 7. | 6.—— ||6、 1=D 3/4 捷克民歌《小天使摇篮曲》5 1 5 4 3 2 | 1 7. 1 2 3 4 | 5 56 | 5 —— | 5 1 5 4 3 2 |1 7. 1234 |5 5 3 4 2 | 1 —— | 3 2 1 2 | 3 2 1 2 | 3 2 1 2 |3 2 1 — | 5 1 54 3 2 | 1 7. 1 2 3 4 |5 5 3 4 2 | 1 —— ||7、 1=F 3/4 英国童谣《新年好》1 1 1 5. | 3 3 3 1 | 1 3 5 5 | 4 32 — | 234 4 | 3 2 3 1|1 32 5. | 7. 2 1 — ||第四讲二、节奏练习:1、2/4 X O | X O | X X | X O | X X | X X X | X O | X O ||2、3/4 X — X | X — O | X — X | X — O | X X X | X O X | X O X | X —— ||3、4/4 X — X O | X O X O | X X O X | X O X O ||4、2/4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X X X X | O X X X | O X O X |X — ||5、4/4 X X X X X X | O X X X X — | X X O X O X X X | X XX XXXX X O||6、3/4 X XX X X X | O XX X X X | O XX X X O X | X —— | X XX X X X X | OXXX X X X X | O X O X O XX | X —— ||三、视唱练习1、 1=C 2/45. 1 | 6. 2 | 7. 3 | 1 4 | 2 5 | 3 6 | 4 7 | 1 — | 2 6 | 1 5 | 7 4 | 6 3 | 5 2 | 4 1 | 3 7. | 1 — ||2、 1=F 3/43 1 0 | 3 1 0 3 | 5 5 3 1 3 | 2 — 0 |4 7. 0 | 2 5. 0 2 |4 4 2 7. 2 | 1 —— ||3、 1=F 3/4 陈家全《练习曲》3 5 0 3 | 1 3 0 1 | 2 1 7. 6 7.. | 1 5. 0 | 3 5 0 3 | 1 3 0 1 |2 1 7. 6 7.. | 1 —— | 4 6 0 4 | 3 5 0 3 | 2 3 4 5 6 2 | 1 7 1 0 5 0 |4 6 0 4 | 35 0 3 | 2 3 46 5 7. | 1 —— ||4、 1=F 3/4 陈家全《练习曲》6. 1 06.16. 1 2 3 | 3 1 23 2 6.— | 3 5 0353 5 6 7 | 6 5 45 4 3 —|3 6 05654 — | 25 0454 3 — | 6.3 0123 4 3 2 | 3 2 7.1 7. 6.— ||5、 1=C 3/4 陈家全《练习曲》5 6 5 0 | 3 5 3 0 | 2 3 4 6 | 4 3 5 0 | 1 2 1 0 | 7 1 6 0 |5 6 1 3 2 7 | 1 —— ||6、 1= G 3/4 《北风吹》6 5 5 2 | 3 2 3 — | 5 4 3 2 | 2 6. 1 — | 3 3 5 2 1 | 1 5. 6.— |6. 2 0 2 | 7 6.. 5.— ||7、 1= G 2/4 陕北民歌《天心顺》5 2 | 5 5 2 | 5 2 5 | 1 6. 5. | 5 5 1 1 | 5 1 2 3 | 2 6. 1 6. | 5.— ||8、 1= C 2/41 21 5 5 | 1 21 5 5 | 3 5 6 1 | 5 53 5 | 5 632 2 | 5 63 2 2 |2 53 2 | 5 32 1 ||第五讲二、节奏练习:1、2/4 X·X | X X | X X X | X — | X·X | X X | X X | X —||2、4/4 X X X·X | X X X — | X X·X X X X | X·X X·X X — |X X X X X — | X·X X·X X — | X·X X X X X | X X X X — ||3、3/4 X X X X | X —— | X X·X X· X | X —— | X X·X X·X |X X X | X· X X·X | X — 0 ||4、2/4 X· X | XXXX X X | X·X X X | XXXX X | XX X XXXX | X·X X·X |X XX X X | X — ||5、3/4 X· XX X X | X· XX X | X X X X | X —— | X X·X X X |X·X X XX X | X X·X X X | X —— ||6、3/4 X·X X·X X | X·X X·X X | X·X X·X X·X | X — X | X·X X·X X X |X·X X·X X | X·X X·X XX X | X — 0 ||7、2/4 XXXX XX X | XXXX X XX | X·XXX X XX | X — | X·XXX X XX | X·XXX XX X | X·XXX X·XX·X | X — ||三、视唱练习:1、 1= C 4/4 德沃夏克《自新大陆》3·5 5 3·2 1 | 2·3 5·3 2 — | 3·5 5 3·2 1 | 2·3 2·1 1 — |6·1 1 7 5 6 | 6 1 7 5 6 — | 6·1 1 7 5 6 | 6 1 7 5 6 — | 3·5 5 3·2 1 | 2·3 5·3 2 — | 3·5 5 1·2 3 | 2·1 2·6 1 — ||2、 1= b E 4/4 德国民歌1· 3 5 1 | 6 1 6 5 — | 4· 5 3 1 | 2 — 1 0 | 5 5 4 4 |3 5 3 2 — | 5 54 4 | 35 3 2 — | 1· 3 5 1 |6 1 6 5 — |4· 5 3 1 | 2 — 1 0 ||3、 1= G 2/4 乌孜别克民歌《举杯祝福》6.·3 3 3 | 2 23 1 1 | 2 23 4 54 | 3 — | 6.·3 3 3 | 2 23 1 1 |2 234 54 | 3 — | 4·4 4 4 | 5·4 3 | 2 2 12 1 | 2 — | 3 — |3 — ||: 2·2 2 21 | 3·4 3 32 | 1·2 1217. | 6.—:||4、 1= C 4/4 莫扎特《你不要再去做情郎》5·5 3 5·5 3 | 5·5 4 2 0 | 4·4 2 4·4 2 | 4·4 3 1 0 | 1·3 5 3·5 1 | 5·1 3 1 0 | 5·1 5 3·5 4 | 2·5 3 0 0 | 1·3 5 3·5 1 | 5·1 3 1 0 | 5·1 5 3·5 4 | 2·5 1 0 0 ||5、 1= D 4/4 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3·3 3·2 1 3·5 | 1·1 1·7 6 — | 5 5·6 5 3·1 | 2 2·3 2 — |3·3 3·2 1 3·5 | 1 1·7 6 — | 2·1 7·6 5·4 3·2 | 1·1 1·1 1 — |2 2·1 7 2 | 1 03 0 1 0 | 6 6·7 1 7·6 | 5·5 1·1 2 — | 3·3 3·2 1·1 3·5 | 1·1 1·7 6 — | 2·1 7·6 5·4 3·2 |1·1 1·1 1 0 ||6、 1= C 3/4 陈家全《练习曲》5 —6 | 1·6 5 3 | 4·5 4 2 | 5 3 0 | 5 — 6 | 1·2 6 5 |3·1 2 5 | 3 1 0 ||7、 1= C 2/4 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1·6 5 | 6 56 1 | 6·5 6 1 | 5 — | 5·6 1 2 | 6 5 3 | 5 2 3 5 |1 — | 5·6 5 3 |2 1 2 | 5·6 53 | 2 1 2 | 5·6 1 2 | 6 5 3 |5 2 3 5 | 1 — ||8、 1= G 3/4 朝鲜民歌《桔梗谣》3 3 3 | 3 3 2·3 | 5 5 6·5 | 3·5 3·2 1 | 2· 3 3 3 | 2·3 2·1 6.·5.| 6. 1· 6. | 5.—— | 3 3 — | 3 3 2·3 | 5 5 6·5 |3·5 3·2 1 | 2·3 3 3 | 2·3 2·1 6.·5. | 6. 1· 6. | 5.—— | 6.·5. 6.·1 6.·5. | 6.·5. 6.·1 6.·5. | 1 1· 2 | 1 — 2 | 3 3 — | 3· 2 1 | 5 5 6·5 | 3·5 3·2 1 | 2·3 3 3 | 2·3 2·1 6.·5. |6. 1· 6. | 5.—— ||第六讲二、节奏练习:1、2/4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X X X X |X X X | X X X | X —||2、3/4 X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3、2/4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X X X | XXXX X XX | X —||4、4/4 X X —X | X XX X X X —| X X X X X |XXXX X X X X —||5、2/4 X X X | X X | 0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0 X | X —||6、4/4 X X X X X | 0 X X X X —| X X X 0 X 0 X | X·X XX X X —||7、2/4 X X X | X X X | 0 XX X X X | X —| O XX X X | OXXX X X | 0 X X XX X | X —||8、2/4 X X X X X | OXXX X | OXXX X X | X —| O X X XX X | OXXX X XX | O X O X X | X —||三、视唱练习1、1= A 2/41 3 5 | 1 5 |2 4 6 | 2 6 |3 5 7 | 3 7 |4 6 1 | 4 1 |5 7 2 | 5 2 |6 1 3 | 6 3 | 1 —| 1 —| 3 1 6 | 3 6 | 27 5 | 2 5 | 1 6 4 | 1 4 | 7 5 3 | 7 3 | 6 4 2 | 6 2 | 5 3 1 | 5 3 | 1 —| 1 —||2、1= G 2/4 陈家全《练习曲》5 1 1 5 | 5· 3 | 5 1 1 35 | 5 —|6 4 2 6 | 5 3 3 1 | 1 5.5. 2 | 2 —| 5 1 1 5 | 5· 3 | 6 4 2 6 | 6 —| 5 1 3 6 | 5 2 2 | 3 6.5. 2 | 1 —||3、1= C 2/4 捷克民歌《牧童》1 12 |3 54 | 3 2 | 1 —|5 56 |7 2 1 | 7 6 | 5 —| 1 3 2 | 1 7 | 6 6 5 | 4 3 |2 23 | 5 54 | 3 2 | 1 —| 1 3 2 | 1 7 | 6 65 | 4 3 | 2 2 3 | 5 56 | 3 2 | 1 —||4、1= F 4/4 姜春阳《幸福在哪里》5 6 5 6 3 | 5 ———| 5 6 5 3 1 | 2 ———| 2 3 1 2 3 |2· 1 6.—| 5. 6 .5.6. 2 1 | 1 ———| 1 6 1 6 5 | 5 6 6 —| 1 6 1 6 5 | 3 5 5 —| 1 2 1 3 —| 5 3 1 2 —| 3 2 1 3 2 1 | 6. 2 1 1 —| 1 2 1 3 —| 5 3 1 2 —| 3 2 1 3 2 1 | 6. 2 1 1 —||5、1= C 2/4 四川民歌《采花》2 1 12 | 3·53 6. | 2 1 12 | 3 12 3 | 35 6 1 | 6 5 3 | 6 3 23 | 1 1235 | 3 2 1 | 6. 1 6.1 | 6.—||6、1= F 2/4 四川民歌《尖尖山》1 6 5 | 6 —| 5 6 5 | 3 —| 6. 3 | 1 232 |2 5 2 |3 —| 1 6 5 | 6 —| 5 6 5 | 3 —| 6. 3 | 1 23 2 | 3 2 5.| 6.—||7、1= F 2/4 陈家全《练习曲》1 1 1 12 |3 5 6 5 | 1 17 6 3 | 5 —| 6 65 6 1 |5 6 5 32 1 | 6 7.. 1 3 1 | 2 —| 3 3 5 3 1 | 6.—| 1 1 2 3 5 | 6 —| 5 6 1 6 5 | 3565 3 | 2 35 3 2 6.| 1 —||8、1= G 2/4 捷克民歌3 3 | 5 5 | 54 4 |5 4 4 | 2 2 | 4 4 |4 3 3 | 4 3 3 | 1 1 | 3 3 | 3 2 2 | 3 2 2 |5 5.|6 7..| 2 1 1 | 2 1 1 ||9、1= b B 罗马尼亚民歌《照镜子》3 6 6 7 | 1 7 | 6 6·| 6 —| 1 1 1 1 | 3 2 | 1 1·| 3 3 3 3 |4 3 2 1 | 2 2 2 2 | 3 2 17 6 | 3 6 6 6 | 7 1 2 1 | 7 1 7 | 6 0 ||10、1= E 4/4 新疆民歌《婚礼之歌》057..1 2 2 | 0 3 5 43 2 | 0 1 2 7. 1 | 2 —| 057..1 2 2 | 0 3 5 43 2 | 0 1 2 7. 1 | 2 —| 0 5 5 54 3 | 0 2 3 21 7.|0 6.. 5.| 0 5 5 54 3 | 0 2 3 21 7.| .7.13 7.| 0 6. 1 750 6 .7.13 7.| 0 6. 1 75.. 5.| 5 —| 5 —| 5 5 5 5 5 | 6 6 1 7 6 | 5 —| 5 —| 5 5 5 6 5 | 3 3 5 4 3 |2 —| 2 —| 0 5 5 543 |0 2 3 21 7.| 0 6.7.13 7.|0 6. 1 75.. 5.| 0 5 5 5 5 | 5 1 7 6575 | 5 —| 5 —||第七讲二、节奏练习:1、3/4 X X X | X ——| X X X |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2、2/4 X X | X —| X X X X | X —| X X X X | X X | X X X X X X | X —||3、2/4 X X X X | X X | X XX XXXX | X —| X XX X X |X X X X | XX X X X X | X —||4、2/4 X X X | X X·X | X X X X | X —| X·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X | X —||5、2/4 X XX XX X | X X X X | X XX X X X | X —| X XX X X X | XX X X X X | X X X XXXX | X —||三、视唱练习1—1、1= C 2/4 陈家全《练习曲》1 1 | 1 12 |3 5 6 3 | 5 —| 6 6 | 5 14 3 | 2· 1 | 2 —| 1 1 | 1 1 2 | 356 1 |7 —| 6 5 4 3 | 2 3 4 5 | 3 2 | 1 —||1—2、1= C 2/4 陈家全《练习曲》1 1 1 1 | 1 12 |3 5 6 3 | 5 —| 6 6 6 6 | 5 14 3 | 2· 1 | 2 —| 1 1 | 1 1 1 1 2 | 356 1 |7 —| 6 6 5 4 4 3 | 2 3 4 5 | 3 2 2 2 | 1 —|| 2、1= F 2/4 陈家全《练习曲》5 5 36 | 5 3·1 | 5.·6.| 5.—| 1 1 2 3 | 4 5·3 | 2 —| 2 —| 5 5 3 6 | 5 3·1 | 6.·7.| 6.—|5. 1 3 5·4 | 3 5 6 7...| 1 —| 1 —||3、1= C 4/4 陈家全《练习曲》1 2 3 4 5 6 7 1 | 6 5 4 3 5 —| 6 5 6 7 1 7 6 5 4 3 |2 23 1 2 —| 1 2 34567 1 2 3 | 2 1 7 1 6 —| 5 5 1 6 5 4 3 2 | 3 2 1 7. 1 —||4、1= C 2/4 《练习曲》1765 456 | 5432 123 | 4567 176 | 2 2 5 | 2176 765 | 176 5432 | 345 6543 | 2 5 1 ||5、1= C 3/4 《练习曲》134 5 5 | 567 1 —| 212 3 2·1 | 716 5 —| 345 6 6 | 543 4·3 2 | 123 4 6 | 542 1 —||6、1= D 3/4 朝鲜民歌1 2 323 | 5 — 1 | 6 565 3·2 | 1 ——| 3 5 656 | 1·3 2·1 656 | 5 ——| 5 ——| 656 1·2 1 | 1 ——| 2 121 6·5 | 3 ——| 565 6·1 6·5 | 6·6 565 3·2 |1 ——| 1 ——| 5 1 212 |3 ——| 2 1·3 211 |2 ——| 1·2 3·3 232 | 121 6·5 323 | 5 ——| 5 0 1 6·5 | 1 2 323 | 5 ——| 3 5 656 | 1 ——| 1·2 3·1 6·5 | 1·2 3·5 232 | 1 ——| 1—0||第八讲二、视唱练习1、1= C 2/45. 3 | 6. 4 | 7. 5 | 1 6 | 2 7 | 3 1 | 4 2 | 1 —| 2 4 | 1 3 | 7 2 | 6 1 | 5 7.| 4 6.| 3 5.| 1 —|| 2、1= C 2/41 4 6 4 | 1 6 |2 5 7 5 | 2 7 |3 5 1 5 | 3 1 |4 6 2 6 | 4 2 |5 7 3 7 | 5 3 |6 1 4 1 | 6 4 |7 2 5 2 | 7 5 | 5 2 7 2 | 5 7 | 4 1 6 1 | 4 6| 3 1 5 1 | 3 5 | 2 6 4 6 | 2 4 | 1 5 3 5 | 1 3 | 7 5 2 5 | 7 2 | 6 4 1 4 | 6 1 | 1 —| 1 —|| 3、1= C 2/4 付晶、李伟才《小松树》5 1 | 5· 3 | 5 3 | 1 —| 2 2 3 | 2· 1 | 7 2 | 5 —| 3 1 1 | 6· 5 | 46 | 2 —| 5 6 5 4 |3 5 2 | 1 —||4、1= F 3/4 施光南《摇篮曲》5.1 3 6 6 5 | 5 — 2 | 3 1 1·6.| 6 5..5.—| 5.1 3 6 6 5 | 5 — 2 | 3 6.6.·5.| 5.1 1 —| 6 6 6 2 | 6 6 6 3 | 6 6 6· 1 | 2 5 5 —| 3 3 3 6.| 3 3 3 5.| 3 3 3· 1 | 3 2 2 —| 5.1 3 6 6 5 | 5 ——| 5.1 3 6 6 5 | 5 ——|5. 1 3 6 6 5 | 5 1 1 3 3 6.| 6 5..5. 2 2 1 | 1 ——|| 5、1= D 4/4 陈家全《练习曲》3 1 7 1 5 —| 6 1 2354 3 —| 3 5.5.3 2 7 75 | 5 7.7.1 2 —| 3 1 7 1 5 —| 4 2 1 26 —|5 1 36 5 2 2 | 6. 4 7. 5 1 —||6、1= C 2/46 0 3 0 | 6 0 3 0 | 3 6. 1 5 | 3 —| 6 0 3 0 |6 0 3 0 | 3 5 1 3 | 6.—| 2 1 2 3 | 6 .6.1 |2 1 23 | 6 —| 6 6 3 0 | 6 6 3 0 | 3 6. 1 5 |3 —| 6 6 3 0 | 6 6 3 0 | 3 5 1 3 | 6.—||7、1= G 2/4 江苏民歌《一粒下土万担收》3 3 3 5 | 3 3 2 | 1 1 6 5 | 65 3·| 6 1 1 5 | 6 1 | 5 6 5 3 | 3 —| 3 3 3 5 | 3 3 2 | 1 1 6 5 | 65 3·| 1 3 | 1 2 1 | 5 6 5 3 | 3 —|| 8、1= C 4/4 《水边的阿蒂丽娜》1 3 3 1 1 —| 1 3 3 1 1 3 4 3 |2 2 2 7 7 —| 7 2 2 7 7 23 2 | 1 1 1 6 6 —| 6 1 1 6 6 1 2 1 |7 7..7.#5 5 —| 5 6 7 4 | 3 ———| 1 3 3 1 1 —| 1 3 3 1 1 3 4 3 | 2 2 2 7 7 —| 7 2 2 7 7 2 3 2 |1 1 1 6 6 —| 6 1 1 6 6 12 1 | 7 7..7.#5 5 —| 5 6 7 5 | 1 ———||9、1= C 2/4 张肖虎《丝路花雨》3·5 6156 | 3 0 3 0 | 5·3 5617 | 6 0 6 0 | 6 66 5 6 | 1·2 17 6 | 5·6 1254 | 3 —| 3 6. 1 35 | 2 2 0 3 | 5·6 3432 | 1·6.| 2 0 3 0 | 2 0 1 0 | 6. 23 12 5.| 6.—||10、1= b A 4/4 捷克民歌《在草原上》5 3 4 5 3 | 16 5 —| 3·3 3 4 3 2 | 2·2 2·3 2 1 3 | 5 3 4 5 3 | 1 6 5 —| 3·3 3 4 3 2 | 67 1 —||第九讲二、节奏练习:1、3/8 X X X | X X X | X X XX | X·| X XX X | XX XX X | XX XX XX | X·||2、3/8 X X X | X·| X XX XX | X·| X X X | XX XX XX | X·X XX XX | X·||3、6/8 X·X·| X·X XX X·| X·X XX XX XX X | XX XX XX X·||4、6/8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 X 0 X X 0 0 | X X X·X X X XX X·| X 0X 0X X XX XX | X X X X·||三、视唱练习1、1= C 3/8 山西民歌《劳动小唱》3 2 2 | 3 2 2 | 2 1 6 | 5·| 5 6 1 | 2 1 6 56 5 2 | 2·| 2 5 6 | 6 1 2 | 3 2 1 | 6·| 3 2 2 | 2 1 6 56 5 2 | 5·|| 2、1= D 6/8 俄罗斯民歌《纺织姑娘》5 36 5 | 5·4·| 5 7..2 6 5 | 3·3·| 1 3 5 1 7 | 7·6·| 7 6 5 2| 1·1·| 1 3 5 3 2 | 2·1·| 7 6 5 7.| 1·1·||3、1= C 6/8 雷蒙恩《练习曲》5 1 3 1 |67 1 2·| 7 1 2 5 6 7 | 1 3 1 7·|5 1 3 1 |67 1 2·| 7 1 2 5 6 7 | 1 5 3 1·| 2 1 7 7 6 5 | 1 7 6 6 2 6 | 5 2 5 6 2 6 | 7 1 7 6 0 | 2 1 7 7 6 5 | 3 2 1 1 7 6 | 5 2 7 6 2 2 | 5 0 0 0 0 | 5 1 3 1 | 6 7 1 2·| 7 1 2 5 6 7 | 1 3 1 7·| 5 1 3 1 | 6 7 1 2·| 7 1 2 5 6 7 | 1 5 3 1·||4、1= C 3/85 6 5 | 3 2 1 | 3 6 | 5·| 5 2 5 | 4 6 7..| 1·| 3 0 |5 6 5 | 3 2 1 | 3 6 | 5·| 5 2 3 | 4 6 7..| 1 3 | 1·|4 3 | 2 65 | 5 1 | 3 0 | 4 3 | 26 5 | 5·| 3 0 |5 6 5 | 3 2 1 | 3 6 | 5·| 5 2 3 | 4 6 7.. | 1 3 | 1·||5、1= D 3/86. 16. 12 | 3 23 | 1 16 56 | 3·| 6. 16. 12 | 3 23 | 5 32 12 | 6.·| 6 51 65 | 3 53 | 1 12 31 | 6·| 5 56 32 | 1 6. | 1 12 35 | 6.·|| 6、1= C 3/86 1 1 | 1 6 5 | 3· 2 35 | 6·| 6 3 5 | 65 65 3 | 2 3· 1 | 2·| 3 6 6 | 6 3 5 | 3· 2 12 | 3·| 6. 1 2 | 3· 5 3 | 2 3· 1 | 6.·| 6 3 3 | 2· 3 1 | 1· 3 71 | 1·| 6 2 1 | 6· 1 6 | 5· 6 36 | 5·| 6. 1 | 2· 3 5 | 3· 2 12 | 3·| 6 1 3 | 2· 3 1 | 6· 1 23 | 6·||第十讲二、视唱练习1、1= b A 4/413 57 1 7 | 24 61 2 1 | 35 72 3 2 | 46 13 4 3 | 57 24 5 4 | 61 35 6 5 | 72 46 7 6 | 5 ———| 64 27 6 7 | 53 16 5 6 | 42 75 4 5 | 31 64 3 4 | 27 53 2 3 | 16 42 1 5 | 75 31 7 1 |1 ———||2、1= b A 2/41 7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 5 —| 6 7 | 5 6 | 4 5 | 3 4 | 2 3 | 1 2 | 7 1 | 1 —||3、1=C 2/45 56 5 3 12 1 5 | 6 3 1 61 5 | 35 1·| 3 3 2 1 | 3 27 6 5 | 3532 1 6. | 5 —| 6 65 3 5 | 6 1 6 | 5 35 7 2 | 65 6·| 5 5 6 1 1 | 6 1 6 5 | 1 6. 5 35 2 | 1 —||4、1= C 2/4 陕北民歌3 2 5 | 6 1·| 6 1 2 3 | 2 —| 3 2 1 | 6 5 6 | 1 2 1 | 6 5·||5、1= C 3/43 1 7 6 | 6 — 5 | 34 3 1 7 6 | 7 —0 | 3 17 6 | 6 —5 | 3 4 3 2 1 7 |6 —0 | 3 2 17 | 7 — 6 | 5 6 7 1 2 7 | 3 —0 | 3 2 1 7 | 7 — 6 | 5 6 7 5 1 7 | 6 —0||6、1= C 4/4 陈家全《练习曲》2 1 7 6 5 43 | 2 6 7 6 5 —| 7. 6 5 54 45 |3 ———| 3 2 1 1 7 6 5 |4 3 4 3 2 —| 1 2 1 7 6 75 | 1 ———||7、1= F 2/45 5 3 1 | 5.·6.5.—| 1 36 5 | 2 ———| 5 5 3 1 |6.·7.6.—| 5 6 7... 3 | 1 ———||8、1= F 2/4 陕北民歌《蓝花花》6 7 6 65 | 6 7 6 | 5·6 3 32 | 1 6·| 2·3 5 5 | 3 6 5 3 |2321 6 5.. | 6.—||第十一讲二、视唱练习1、1= b E 4/4 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1 2 | 3 3 3 3 3 3 3 3 | 3 0 5 — 4 3 | 2 0 3 0 4 0 5 0 | 3 0 1 — 1 2 | 3 3 3 3 3 3 3 3 | 3 0 5 — 4 3 | 2 0 3 0 4 0 5 0 | 3 ——4·3 | 2 6 —5·4 | 3 5 — 4 3 | 2 3 4 5 | 4 3 3 4 5 0 4·3 | 2 6 —5·4 | 3 5 — 4 3 | 2 5 6 7 | 1 ——||2、1= F 2/4 法国民歌《葡萄之乡》5. 1 | 3· 4 | 3 2 5 7.. | 2· 3 | 1 5.1 | 3· 4 | 3 2 5 7.. | 2· 3 | 1 3 4 | 5 5 4 3 | 2 2 3 | 4· 5 | 3 1 2 | 3· 4 |3 2 5 7.. | 2· 3 | 1 —||3、1= b E 4/4 爱尔兰民歌《伦敦小调》7. 1 2 | 3· 2 3 6 5 3 | 2 1 6.· 1 3 4 | 5· 6 5 3 1 3 |2 — 2 7. 1 2 | 3· 23 6 5 3 | 2 1 6 5.. 6 7.. 1 2 | 3· 4 3 2 1 2 | 1 — 1 5 6 7 | 1·7 7 6 5 3 |5 3 1· 567 | 1·7 6 5 5 3 | 2 — 2 5 5 5 |3· 2 2 1 6 1 | 5 3 1 1 7. 1 2 | 3 6 5 3 2 1 6 7..| 1 — 1 ||4、1= b B 2/4 芬兰民歌3 | 5 54 4 | 35 1 | 3 32 16 | 5· 2 | 5 5 4 4 | 3 5 1 | 3 32 1 6 | 5· 5 5·7 2 2 | 1 3 5 5·4 2 2 | 3· 5 | 5·7 2 2 | 1 3 5 | 5·4 2 2 | 1·||5、1= E 6/8 挪威民歌5.| 3 3 3 2 3 | 4 2 7 .5.| 1 1 1 7.1 | 2· 2 2 |2 2 234 | 5·6. 2 | 1 1 2 1 2 | 3· 3 3 |3 2 2 2 34 |5 16 4 2 | 1 1 3 2 | 1· 1 ||6、1= D 2/4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2 3 2 1 | 2 3 0 | 1 2 3 2 | 2 1 6 0 | 5 6 1 6 | 2 2 6 | 5 6 0 | 1 6 2 1 | 1 6 2 ||7、1= C 2/4 湖北民歌《龙船调》3 11 1 3 | 1 2 12 | 353·2 1216 | 6 —| 3366 1 21 | 6 1 6 | 65 —| 1131 6 3331 6 12 3 2 1 1621 6 56 | 1621 6 | 3 33 32 1 | 3 2 16 | 6211 1612 | 6·56 | 2 1 6 56 | 2 1 6 | 1 6 6 1 21 | 6 1 6 | 65 —||8、1= C 4/43 | 3 1·7.6.3·3 | 5 4·3 2 2·1 | 7.6·6 6 5·4 | 3 — 3 0 0·3 | 3 1 7 6 3·3 | 65 4 3 2 1·1 |7.7.1 2 1 2 | 3 — 3 0 0·3 | 3 3 2 1 7 6 5 | 6 5 4 6 3 1·2 | 3 3·3 3 7.·1 | 6.—6.·||第十二讲二、视唱练习1、1= G 4/4 车尔尼《练习曲》5·#4 5·6 5 3 3·#2 3·4 3 1 | 1 2·3 4·5 6·7 | 1 — 5 —| 5·#4 5·6 5 3 | 3·#2 3·4 3 1 | 7.123 4321 7.123 4567 | 1 ———||2、1= G 3/4 贝多芬《小步舞曲》3·4 | 5·#4 5·4 5·4 | 5 —6·3 | 4 —5·2 | 3 —1·2 | 3·#2 3·2 3·2 | 3 — 2 1 | 1 7.7.2 1 6.| 5.—3·4 | 5·#4 5·4 5·4 | 5 —6·3 | 4 —5·2 | 3 —1·2 | 3·#2 3·2 3·2 | 3 —4·#1 | 2 —3·7. | 1 —0 ||3、1=b A 4/4 比才《斗牛士之歌》3 #2 3 0 2 3 2 | 1 7.1·7. 1 7.| 6 .#.5.6.·5.4 3..|4 3..2.·0 0 | 4 4 4 32 1 0 | 2 2 2 17.6.0 |1 5. 3 5.. 1 2 3 4 | 5 432 3·0 :|| b7 4..7.1 2 3 |.. 2 44 3#23 6·0 ||4、1= bB 3/4 陈家全《练习曲》5 #4 5 | 3 — 4 | 3 #2 3 | 1 — 1 |6 #5 6 | 1 —7 | 6 3 #4 |5 ——| 5 #4 5 | 3 — 1 | 2 #1 2 | 4 ——| 3 #56 |7 — 5 | 1 ——||5、1= C 6/8 陈家全《练习曲》3 4 3 2 1 7. | 6.·6.·| 6 b7 6 5 4 3 | 2·2·| 3 #2 3 6·| 2#1 2 5·| 4 3 4 3 7· 1 | 6·6·||6、1= F 4/4 朝鲜《卖花姑娘》选曲3 3 345 —| 4 3 #2 3 —| 2·#1 2 4 3 2 | 2 ———| 3 3 3 4 5 —|6 6 5 4 3 —| 2·#1 2 4 3 2 | 1 ———| 5 5 #4 5 6 —| 6 #5 67 1 —| 7· 6 5 6 5 4 | 3 ———|5 5..7. 1 2 —| 2 #1 2 3 4 —| 3 3 2 2 7. | 1 ———|| 7、1= b B 4/4 美国、加拿大民歌《红河村》5.1 | 3 3 3 3 2 3 | 2 1· 1 0 5.1 | 3 1 3 5 4 3 | 2 —— 5 4 | 3 3 2 1 2 3 | 5 4· 4 0 6.b6.| 5.7. 1 2 3 2 | 1 ——||8、1= b A 3/4 前苏联歌曲《库茨玛小夜曲》0 5. | 3·3 3 3 #2 3 | 5 4 2 0 5. | 5 7..7. 2 4·3 | 5 — 5 3 |6 b7 6 5 4 3 | 5 4 6.0 5.| 5 7..7.2 4·3 | 5 — 5 3 |6 b7 6 5 4 3 | 5 4 6.0 5. | .5 7..7. 2 4·3 | 1 —||9、1= F 4/4 陈家全《练习曲》5 #4 4 3 | 2 1 7.1 5.—|6 7.. 1 #1 2 #2 3 4 | 5 4 3 2 —| 5 #4 4 3 | 2 1 7. 1 6.—|7.5 #4 4 3 2 | 1 ———||.#6.7第十三讲二、视唱练习:1、1= C 2/4 芬兰民歌5 ||:1 5 3 | 1 3 5 | 1 3 5 | 1 1 4·6 6 6 3·5 5 5 | 2 4 3 2 | 1 0 5 :|| 1 0 | 1 1 |7 2 5 | 2 2 | 1 3 5 | 4·6 6 6 | 3·5 5 5 | 2 4 3 2 | 1·||2、1= E 3/4 美国儿歌1 3 | 5· 6 5 4 | 3 1 1 |2 5 5.. | 3 1 1 3 | 5· 6 5 4 |3 1 1 | 2 5 5..|..| 3 1 1 | 2 5 5..| 1 — 1 ||:2 5 53 1 1 3 | 5· 6 54 | 3 1 1 | 25 5.. | 1 — 1 :|| 1 —|| 3、1= D 6/8 莫扎特《渴望春天》1 | 1 3 5 1 | 5· 5 3 1 | 4 4 4 5 4 | 3·0 1 | 1 3 5 1 | 5· 5 3 1 |2 2 23 2 | 1·0 3 |4 #1 2 3 4 |5 3 1 0 1 | 1 76 6 5 #4 | 5·0 1 | 1 3 5 1 | 1 6 4 2 6 | 5 3 5 54 3 2 | 1· 1 ||4、1= F 3/4 捷克民歌1 3 5.3 | 1 3 5.3 | 5 4321 | 7.2 5.| 13 5.3 | 1 3 5.3 | 5 4321 | 7.2 1 0 | 5 5 4321 | 7.2 5.| 5 5 4321 | 7.2 5.| 1 3 5. 3 | 1 3 5. 3 | 5 4321 | 7. 2 1 0 ||5、1= b B 2/4 舒伯特《流浪者之歌》5. | 5. 1 7. 4 | 3531 5. 3 | 2·7. 1 3 | 2·7. 1 5. | 5. 1 7. 4 | 35315. 3 | 2·7. 1 3 | 2·7. 1 12 | 3 2 1 7. | 1217. 6 .7.1 | 2 1 7 6.. | 7.176..5 5.. | 4 3 43 | 2 1 5. | 4 3 43 | 2 1 ||第十四讲二、视唱练习:1、1= F 2/4 保加利亚民歌3 6.|4 3 2 1 | 7. 4 | 3 2 1 7.| 6.—| 6. 6 |5 4 3 2 | 1 1 2 2 | 3 —| 16 |7 6 5 43 | 2 2 6 6 | 3 6.| 7. 4 | 3 6. 1 7.| 6.—| 6.—||2、1= b B 3/4 南斯拉夫民歌6.——| 3.—6.| 1 —7.| 6.0 5.| 3 — 3 | 2 3 4 |3 ——| 3 0 0 | 6 7.. 1 | 3 2 1 | 7.——| 3.——| 3 4 3 | 2 1 7. | 6.——| 6.0 0 ||3、1= G 2/4 俄罗斯民歌《夜莺》5. 3 3 2 | 1 76.. 5.67.. | 1 3 4 3 | 2 6. | 6.4 4 3 | 3 2 1 6.|5. 1 2·3 | 1 —| 1 1 7 6.. | 5 4 | 7 7.. 3 2 | 2 1 | 3 3 2 1 |1 7. | 3 6.. 1 7. | 6.—||4、1= C 3/4 选自《法国视唱》3 — 1 6 | 6 #5 6 | 7 3· 2 | 2 1 7 | 1 7 6 #5 6 3 | 1 7 6 #5 6 3 |4 2 4 2 7 6 | 6 #5 0 | 3 — 16 |6 #5 27 | 6 #5 6· 1 | 1 7 —| 1 7 6 #5 6 3 | 1 7 6 #5 6 3 | 4 2 1 7 | 6 ——||5、1=G 4/4 波兰民歌3 3·2 1 7. | 6 .6.·6.#5 6.. | 7 .7.·3.#4.#5. | 6.6.·7. 1 2 |3 3·2 1 7. | 6 .6.·6.#5 6.. | 7 .7.·3.#4.#5. | 6 1 7.6.—|| 6、1= G 2/4 奥斯特罗夫斯基曲6. 3 4 | 4 3 1 | 1 7. 6 7.. | #5.7.3. | 3. 3 3 | 3 4 3 3. | 3.3 3 | 3 7. 1 #5. | 6. 34 | 4 3 1 | 1 7.6. 6 |5 4 7. | 1 7.4 | 4 3 1 | 1 7. 3 | 3 #5.6. 0 ||7、1= D 3/8 乌克兰民歌3 3 3 | 1 7 6 | #5 3 5 | 6 3 | 43 2 6 | 5 1 | 2 1 7.| 6.6.| 43 24 |5 1 | 2 1 7. | 6.6. ||8、1= C 4/4 俄罗斯民歌3 | 1 7 6 1 7 3 #4 #5 | 6·54 3 0 5 | 1 1 3 3 2 5 5·4 | 3 —0 0 3 | 2·2 2 2 2 7 1 2 | 3 3232 1 3 |2 1 7 6 #53 1·7 | 6 —0 6 7 1 | 2 5 5 5454 |3 3232 1 0 3 | 2 1 7 6 #5 3 1·7 | 6 —— 6 ||9、1= F 2/4 阿里亚比耶夫《夜莺》1 7 | 6 1 7 | 3 #4 #5 | 6 —| 5 6 5 | 3 6 52 343 2 | 1 —| 3 #4 #5 |67 1 | 2 1 7 6 | 5 0 | #4 56 5 4 | 3· 3 | 3 #4 #5 | 6 —||第十五讲二、视唱练习:宫调式1、1= G 2/4 陕北民歌1 12 | 53 2 | 5 2 5 2 | 1 —| 1 1 2 | 5 3 2 | 5 3 3 2 | 1 —| 5 55 3 5 | 2 2 5 55 6 5 | 3 2 1 |1 6. 5 5.. | 1 3 2 1 | 1 5. | 6 5.. | 1.—||.. 5 32、1= C 2/4 江苏民歌《无锡景》6 65 6 2 | 1216 5 | 6 11 1656 | 1 —| 1 1 2 | 3·2 3·2 | 1·3 2 1 |16·1 5 6165 3 | 1 1 2 6·1 5 6165 3 | 5 5 6·1 | 5653 2 | 3 55 56 2 | 3532 1 ||3、1= F 2/4 彝族民歌6 66 5 5 | 5 1 2 5566.. 5 6.| 2 1 1 6 66 5 5 | 5 1 2 |5 556 6.. 1 2 | 5 55 2 1 | .. | 2 22 1 | 5 55 2 1 | 2· 1 | 6 61 —||4、1= F 2/4 河北民歌5 3 2 | 5 3 2 | 1 1 6. 3 | 2 —| 5 3 2 | 5 3 2 | 1 1 6. 3 | 2 —| 3 2 3 1 | 2 1 | 6.5.·| 1 6. 1 2 | 5.· 1 | 3 2 1 2 | 1 —||5、1= E 2/4 南江民歌6165 3 6165 3 | 6 6 6 | 5· 3 3·5 3 6 | 3 2 1 6.| 1 3 21 6. | 1—| 3·2 1 22 | 35 2 3 | 1 3 21 6. | 1 —||。
简谱视唱练习一电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基础音乐教育》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简谱的基础知识、音高与音长的识别、简谱视唱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包括音名、音高、音长等概念。
2. 学会识别简谱中的音高和音长,并能准确地演唱出来。
3. 通过简谱视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简谱中音高和音长的识别与演唱。
2. 教学重点:简谱的基本知识,以及视唱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简谱教材、练习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一段简谱旋律,让学生尝试跟着演唱。
引导学生讨论简谱的组成部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简谱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简谱的音名、音高、音长等基本概念。
演示并练习简谱的音高识别和演唱。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简谱歌曲,分析其音高、音长、节奏等特点。
分步骤地指导学生视唱这首歌曲。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简谱视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5. 汇报演出(5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首简谱歌曲进行演唱。
其他学生认真聆听,给予评价和建议。
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简谱基本知识,包括音名、音高、音长等概念。
2. 黑板右侧:视唱练习的歌曲简谱,标注音高和音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视唱一首简谱歌曲,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视唱正确、节奏准确、音高无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简谱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课后自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简谱基础知识讲解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简谱基础知识讲解1. 音名:介绍简谱中的音名,包括17七个基本音级,以及升、降音级的表示方法。
目录一、键盘图 (1)二、五线谱与简谱音符时值对照表 (2)三、五线谱的调号 (3)四、简谱视唱练习(一) (4)五、简谱视唱练习(二) (14)六、简谱视唱练习(三) (24)七、常用音符与休止符视唱练习 (43)1.全音符视唱练习 (43)2.二分音符视唱练习 (46)3.四份音符视唱练习 (48)4.八分音符视唱练习 (50)5.十六分音符视唱练习 (52)6.附点二分音符视唱练习 (54)7.附点四分音符视唱练习 (56)8.附点八分音符视唱练习 (58)9.全休止符视唱练习 (60)10.二分休止符视唱练习 (62)11.四分休止符视唱练习 (64)12.八分休止符视唱练习 (66)13.十六分休止符视唱练习 (68)14.切分节奏 (70)15.弱起节奏 (72)16.三连音节奏 (74)17.装饰音 (76)八、调式调性的视唱练习 (77)1.C调视唱练习 (77)2.G调视唱练习 (85)3.F调视唱练习 (92)4.D调视唱练习 (101)5.降B调视唱练习 (110)6.A调视唱练习 (118)7.降E调视唱练习 (123)附:五线谱中的升降记号与对应调式一个升号(#F)G调两个升号(#F,#C)D调三个升号(#F,#C,#G)A调四个升号(#F,#C,#G,#D)E调五个升号(#F,#C,#G,#D,#A)B调六个升号(#F,#C,#G,#D,#A,#E)#F调七个升号(#F,#C,#G,#D,#A,#E,#B)#C调其中,每个调最后一个升号向上半音,就是所有这些升号所代表的调;后面一个调的升号会在前一个调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升号。
所以只要记住所有升号的顺序(对应简谱:4 1 5 2 6 3 7),就可以确定是什么调。
降号调如下:一个降号(bB)F调两个降号(bB,bE)bB调三个降号(bB,bE,bA)bE调四个降号(bB,bE,bA,bD)bA调五个降号(bB,bE,bA,bD,bG)bD调六个降号(bB,bE,bA,bD,bG,bC)bG调七个降号(bB,bE,bA,bD,bG,bC,bF)bC调其中,降号的音名顺序与升号调正好相反(7 3 6 2 5 1 4),当降号超过两个时,倒数第二个降号正好就是这个调的名称。
第1篇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音乐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我国,音乐教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简谱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进行简谱教学。
二、简谱教学的意义1. 基础性:简谱是音乐符号的一种,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通过学习简谱,学生可以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为后续学习乐理、演奏乐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用性:简谱是一种简单易学的音乐符号,便于人们进行音乐创作、演唱和演奏。
掌握简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3. 普及性:简谱具有广泛的普及性,不受地域、文化、语言等因素的限制。
通过简谱教学,可以降低音乐学习的门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简谱教学实践1. 教学内容(1)音符、休止符、基本节奏:首先,向学生介绍音符、休止符、基本节奏等基本符号,让学生了解简谱的基本构成。
(2)五线谱:讲解五线谱的构成,包括线与间的名称、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等。
(3)调号、拍号、速度:介绍调号、拍号、速度等音乐要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节奏。
(4)简谱练习曲:挑选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简谱练习曲,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简谱的运用。
2.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五线谱、音符、休止符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简谱的基本构成。
(2)游戏教学法:设计一些与简谱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简谱,提高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简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简谱演唱、演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简谱。
3. 教学步骤(1)导入:以一首简单的歌曲或音乐作品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简谱的基本构成,包括音符、休止符、基本节奏等。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或演奏简谱,让学生了解简谱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