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
- 格式:ppt
- 大小:771.50 KB
- 文档页数:80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考试内容:熟悉资本总公式及其存在的矛盾,掌握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流通形式: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W一G—W);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G—W—G)。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1)买和卖的顺序不同。
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商品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
资本总公式:G—W—G′。
G′=G+ΔG,Δ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
资本运动最根本的特点: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例题1·单选题】货币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能否作为流通手段B.能否作为支付手段C.能否购买商品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答案]D【例题2·单选题】(2007年)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劳动力成为商品[答案]D二、劳动力成为商品考试内容:熟悉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掌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特点。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资本主义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实现条件: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3.扩大再生产: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VS.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和基础.4.从再生产中看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1)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养活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劳动创造的。
(3)工人阶级即使在劳动之外也是从属资本的.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来源。
2.商品所有权规律: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占有规律.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是以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的结合为基础的4.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生产的产品,而劳动者反而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所有权对资本家来说表现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产品的权力,而对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劳动产品。
5.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率来决定的.(2)在剩余价值分为消费和的积累比率一定的情况下,积累量由剩余价值量决定。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④预付资本的多少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2.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它的提高以个别资本增大为前提。
4.资本积聚:单个资本直接通过积累而在价值形式和生产要素形式上都扩大起来。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资本积累目的和要求:(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劳动力商品理论(3)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方法(4)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5)资本构成与相对过剩人口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运动形式不同。
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前者流通的内容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后者流通的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的交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
运动限度不同。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①资本总公式G—W—G′就是总公式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又要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首先,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
等价交换结果只是使商品的价值形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量不会发生改变。
◇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贱买或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
商品所有者是买者和卖者的统一。
而且,商品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可以把商品贵卖给别人,别人也可以把商品贵卖给他;同样,他可以贱买别人的商品,别人也可以贱买他的商品,得失相抵,不能增殖。
既贱买又贵卖也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
这种情况下,他个人是增殖了,但从全社会来看,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一切关系的总和,离开了流通,他只能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但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剩余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理论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1)劳动力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力价值取决于维持劳动力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3)劳动力价值决定还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和资本积累的机制。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超过工人所得工资的价值部分。
以下将论述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雇佣劳动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如设备、机器等)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
工人通过劳动将生产资料转化为商品,并将一部分价值转移到商品中。
然而,工人所得的工资只能覆盖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无法覆盖他们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剥削的主要形式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并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占为己有。
通过支付工资,工人以劳动力形式卖给资本家,而劳动力的价值往往远远低于工人所创造的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再生产是指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
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用于投资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力。
这样,资本积累的过程就开始了,同时也加剧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资本积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购买新的生产资料来提高生产力,以增加商品的产量和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第二,扩大劳动力的规模,即雇佣更多的工人,进一步提高商品的生产量。
资本积累也导致了剥削的加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产量的增加,剩余价值的规模也呈指数级增长。
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进行再生产,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财富,还加剧了工人的剥削。
三、剩余价值的社会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到社会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不平等。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不断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而工人阶级则面临日益加剧的剥削和贫困。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导致了商业周期的波动。
资本主义经济系统有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剩余价值的过度生产和积累。
当剩余价值过剩时,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衰退。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3.1 货币转化资本一、资本总公式运动过程一定量的货币更多量的货币资本总公式为:G—W—G’G′=G+⊿G(剩余价值)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比较(1)二者的流通形式不同:货币是W-G-W,为买而卖;而资本是G-W-G′,为卖而买。
(2)二者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W-G-W的本质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而G-W-G′的内容和实质则是全部为了使价值发生增殖,取得更多的货币。
(3)二者流通的趋势不同:W-G-W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目的达到后,商品生产者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而G-W-G′是为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没有止境的。
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资本首先是一种价值属性。
(2)这种价值属性具有增殖性。
(3)这种价值的增殖被冠以“剩余价值”,说明资本范畴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价值决定规律资本总公式价值规律G—W—G’等价交换规律(一)矛盾解决前提条件1、剩余价值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②不等价交换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2、离开流通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3、也不可能是G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必然在W上。
而且只可能在W的使用价值上,即对其使用价值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比其价值更多的价值(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并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够自己支配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能。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丧失生产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必然。
2、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即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延续,劳动者赡养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的费用劳动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的源泉,使用价值的耗费就是劳动3.2 剩余价值的来源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1、概念:是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使用价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