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提升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5
“微生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摘要:本文分别从教师素质提高、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手段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微生物学”校级精品课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关键词:精品课;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微生物学”是一门生物学科的必修基础课程。
微生物学的发展对探索和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微生物学与现代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微生物学教学对于获得微生物学知识、掌握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了解微生物与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掌握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使微生物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使这门课程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一、打铁先得本身硬:教师素质提高作为教师,既要热爱教学工作、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要想打造一门高质量的课程,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
1.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积累素材几年来,微生物课程组的教师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和积累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如从报纸上、专业期刊杂志上、网络上等多种途径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料。
多年来收集了许多的文字资料。
积累了几十个视频小动画,建设了教学图片库,收集了多所兄弟院校的微生物学课件等。
既积累了教学素材,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2.整体作战,梯队建设中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认真传帮带。
几年来,始终坚持课程组教师一起研究和分析教材。
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中青年教师在教材编写、教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成熟,逐渐肩负起教学的重任。
3.同行交流,取长补短_积极参加全国教学研讨会,并多次在大会或小组报告会上介绍北师大的教学情况,与同行进行交流。
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与河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微生物学同行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进行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交流,吸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生物学实验教学团队介绍(doc 23页)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南京晓庄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点申报表( 2008 年)团队名称:生物学实验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华春申报单位:生命科学系南京晓庄学院教务处制2008年10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1.历史沿革2000年前生物学实验教学一直采用了传统师范实验教学普遍采用的模式,实验课程结构和人员组成单一,只能满足师范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2000年以来,我们抓住学士学位评估、基础实验室合格评估以及本科教学评估三大契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得到了飞速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建设,随着新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增加,实验课程从原来的7门增加到现在的25门,实验教学团队由原来的9人增加到现在的30人。
目前,生命科学系实验教学中心已拥有涵盖4个专业方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食品科学)的教学团队,每个专业方向都有一批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知识扎实的实验教学和教辅人员。
2. 人员构成2.1实验中心管理队伍——周梅仙(高级实验师,硕士在读)、蔡小宁(研究员,硕士,兼职硕导)、张边江(实验师,博士在读)、毛善国(讲师,硕士)、张敦林(实验师,硕士)、任源浩(助理实验师,硕士在读)、吴雨龙(助理实验师,硕士)、杨平(助理实验师,硕士)、朱姝(助理实验师,硕士)2.2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群教师队伍——华春(教授,兼职硕导)、陈勇(副教授,博士)、宋东杰(副教授)、虞蔚岩(副教授)、王小平(讲师,硕士在读)、周泉澄讲师(讲师,博士在读)2.3中级生物学实验课群教师队伍——张李阳(教授,兼职硕导)、陈全战(博士,副教授,兼职硕导)、贲爱玲(副教授,博士在读)、张红琳(博士,副教授)、袁俊(博士,讲师)、周红霞(博士,讲师)、唐宁(博士,讲师)、周峰(博士,讲师)、蔡垚(博士,讲师)、赵俊丽(讲师,博士在读)、吴向华(讲师,博士在读)、江海涛(讲师,硕士)、段淑蓉(助教,硕士)、续晨(助教,硕士)3.目前已有建设成果生物学实验教学团队在近十年建设过程中,秉承在实验教学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行知理念、多形式多途径强化学生实验技能、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的教育理念,在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管理改革以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成绩显着。
“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三全育人”教育方略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
高等院校作为现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担负起历史使命,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具体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各门类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进而促使我国青年学生实现自身的理想抱负,塑造正确的人生追求和道德品质,让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保证高校始终发挥培养人才的坚强阵地作用[2]。
1课程思政融入“细胞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意义21世纪生命科学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甚广,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尤为重要,与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构成了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该课程也是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随着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生命科学的众多学科正逐渐与细胞生物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愈发重要,并最终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工作的基础,这彰显了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此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国家提出对高素质人才更新、更高的要求。
这促生了以细胞生物学为基础的多项研究成果,并使得更多人从事细胞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细胞生物学所相关成果多为尖端前沿技术。
例如,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培育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胰岛素、干扰素以及各类疫苗,以及细胞生物学在器官移植、试管婴儿和疫苗研制等医学领域的应用。
提高遗传学教学效果的措施分析作者:刘志文王英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3期摘要:遗传学是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新形势下,其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求不断提高的问题。
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提出通过精选合适的遗传学教材,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增加遗传新成果,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实验环节,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方法,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各种有力的措施,可不断提高遗传学的教学效果,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措施中图分类号:Q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b)-0141-02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探索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科学。
它是高校生命科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随着现代生物学科的迅猛发展、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遗传学的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教学内容增加而学时减少、生源素质下降而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教学方式和手段正在变化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断提高遗传学的教学效果,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是当前遗传学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1-3]。
为此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遗传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胆的实践,并将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和交流。
1 精选合适的教材教材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一本好的遗传学教材,要能充分反映遗传学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先后出版了大量优秀教材,如刘祖洞、方宗熙、季道藩、孙勇如、王亚馥和戴灼华、杨业华、赵寿元和乔守怡、徐晋麟等、朱军、张飞雄、张建民、刘祖洞和乔守怡、刘庆昌等主编。
这些各种版本的教材在侧重点、知识结构和内容编排方面都有所不同,各有其优点。
如何在这么多的教材中挑选符合本专业需要的教材尤为重要。
由于各院校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侧重点、培养目标的差异,使得选用遗传学教材有较大区别[4-5]。
“细胞与遗传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摘要:实验课程的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不可取代的。
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级“细胞与遗传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的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实验教学;精品课程;研究性教学;影响力我校从1994年开始探索“细胞与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中山大学的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实验教学属于实践教学,它在本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视实验教学,把握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旋律。
一、研究性实验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1.探索与确立“开放式、研究性”教学理念通常说认识决定态度,理念决定行动。
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中牢牢把握理念创新这条主线,以思想变革促进行为变革。
早在1994年我们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开放实验”理念,并提出了“四开放”的具体措施,即:实验室开放(除上课外允许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时间开放(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试剂开放(实验室对本科学生像研究生一样开放和提供试剂使用)、仪器开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这一理念打破了“限时、限量、定点、定性”的传统约束型实验的做法。
近5年,我们在开放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理念。
这一新的实验教学理念的实施,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与科研隔离的应试教育规则,使实验教学与科研得到紧密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创建“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理念创新属于愿景创新,要实现理念所规划的愿景,还必须有相适应的模式。
在提出研究性实验教学理念之后,我们积极设计与构建实现这一理念的科学模式,即“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我们在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坚持开放的原则,将实验项目的组织与取舍统一到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做好科学遴选和组织设计实验项目。
目标导向整体打造细胞生物学教学体系的实践摘要: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细胞生物学教学的院校之一。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特别是在细胞生物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以目标为导向整体打造细胞生物学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目标导向;整体打造;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特色优势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开设细胞生物学课程的院校之一。
自20世纪60代初采用自编讲义,开始开设细胞学理论及实验课。
70年代末,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细胞生物学教学与研究基地。
近10年来,本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新的更大的成果。
除承担本校的细胞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外,还与国内多个教学与科研单位共同合作,推动细胞生物学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
细胞生物学(含实验)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创建新的教学体系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学科早在1981年就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1992年批准为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当时称为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1995年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内第一批);1996年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科优势和强大实力为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展细胞动力学和分析细胞学的研究工作,对我国细胞动力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国首先将显微光度术应用于细胞的结构分析中,并将显微电影摄影术和细胞离心淘洗技术引入科学研究;在全国首次建立整体动物冰冻切片放射自显影技术;引进了细胞流式光度术,购买了全国第一台细胞流式光度计;并多次举办全国性讲习班,将国际上一流的细胞生物学技术带到国内。
由于一些细胞生物学的科学技术引入和推广,积极推动了全国细胞生物学科研和教学工作。
生物学科建设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生物学科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拟就生物学科的建设方案进行探讨,从现状分析、建设方案和实施措施等方面展开描述,希望能为生物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在引言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的背景以及撰写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对当前生物学科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方案并具体阐述实施措施。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生物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有机组合,我们将全面展示生物学科的建设方案,为学科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3 目的生物学科建设方案的目的在于提高高校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学人才。
通过对现有生物学科的现状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生物学科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同时,通过建设方案的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生物学科在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方面的发展,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正文2.1 现状分析现状分析部分: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生物体结构、功能、发育和演化等规律的学科,在现代科技和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学科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生物学科在高校的设置普遍较为普及,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首先,生物学科的师资力量不够稳定,部分学校存在教师队伍短缺的情况,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其次,实验室设备和科研条件有待提升,一些学校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研究平台,限制了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
此外,生物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第二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评审建立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取学校自行建设、自主申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优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产生。
从2005年至2007年,分批建立100个左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建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国家级、省级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
二、建设内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细胞生物学课程项目所在单位支持与保障措施一、支持措施1.1 资金支持细胞生物学课程项目所在单位充分重视教育事业,为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通过教育经费专项拨款,确保课程开展和教学设施的更新维护。
1.2 人才支持为了保障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项目所在单位招聘了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他们具备丰富的细胞生物学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为课程保驾护航。
1.3 教学设施支持为了满足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需要,项目所在单位对实验室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购置了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保障措施2.1 教学管理保障项目所在单位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制定了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
2.2 教学质量保障项目所在单位对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高度重视,建立了教学评估和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效果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3 学生服务保障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服务,项目所在单位建立了健全的学生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细胞生物学课程项目所在单位充分重视并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保障措施,确保了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信在单位的支持下,细胞生物学课程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针对细胞生物学课程项目所在单位支持与保障措施的续写扩写:三、技术支持3.1实验教学支持为了提高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项目所在单位注重实验室建设和实验仪器设备的提升。
实验室环境得到严格管理和维护,保障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室技术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为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2信息技术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项目所在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上线教学评台和资源库。
这些评台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校企合作背景下医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作者:夏觅真吴琳梅王怡丁锐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17期摘要: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自然科学,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类课程是连接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安徽医科大学以校企合作为背景对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验课程比重,增加医学特色实验课程,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为医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实践基地据统计,全国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院校有400多所,但目前培养出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很难符合企业的要求。
生物技术专业是培养高等生物技术人才,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生物技术相关企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
一些高校在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使得一些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存在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校开始尝试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实验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本文通过探讨校企合作与实验课程改革的措施,以及如何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生物技术人才。
1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四新”建设背景下,不断强化产教协同、校企合作,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学习机会。
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等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案例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技术手段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将评价教学效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总结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推动作用,同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教学改革进行反思。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问题、方向、案例分析、技术手段、教学效果评价、展望、推动作用、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反思1. 引言1.1 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之一。
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细胞生物学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对细胞生物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和难题。
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细胞生物学知识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基础,通过对细胞结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是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教学以板书讲解和实验观察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体验。
三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随之调整,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引领细胞生物学教学走向新的高度,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学人才做出贡献。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陈兆夏;王恬【摘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对推动高校加快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探索实验教学中心创新管理体制,按功能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形成多学科、多专业服务的实验教学平台,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提出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The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regarding the impetus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he deepened experiment educational reform, the promotion high 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conformity and sharing, strengthens the students expert ability,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raise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Take th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lant production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the explor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establishment interdisciplines speciali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pattern, forms for the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service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s, the promotion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e, proposed that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national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construction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he measure.【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年(卷),期】2012(000)015【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制【作者】陈兆夏;王恬【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促进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试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简介一、教学理念我们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就如何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围绕如何改变“封闭式”的实验教学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
实验改革的课程主要是《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两门生命科学的主干基础课程。
自1994年开始,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1997年11月,我们被邀请在北方交通大学召开的全国实验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介绍经验。
此后,逐渐形成了“研究性教学理念”,并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探索,创立了“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二、“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在“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新模式中,“开放式”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内容包括“四开放”,即时间开放、空间开放、项目开放、试剂和仪器开放,这样,学生有了主动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仪器设备及实验项目的限制,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探究科学问题。
“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研究性”,包括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师研究性教学的引导下,以“问题”为主线,探索和研究“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结果或趋势,培养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
“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意义,是基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研究而形成的,该模式通过对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课堂活动以及实验管理等进行研究性的科学设计,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有机结合,强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通过实验还可以获取大量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三、“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分为12个步骤(见图1)。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性教学团队建设摘要:本文回顾了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性教学团队建设的历程,从团队的共同愿景、研究性教学理念,以及科研型教学和教学型科研等方面总结了团队取得的经验,明确了团队今后建设的方向,坚定了信心。
关键词:教学团队;研究性教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2007年,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性教学团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2008年,团队带头人应邀分别在昆明、杭州、乌鲁木齐、北京、重庆等地向来自全国各地百多所高校的600多位教师、教学管理者汇报了团队建设的情况,引起较大反响。
现将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情况整理成文,以作交流。
一、团队的组成及愿景严格地说,教学团队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评选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自发形成,并有着共同的愿景。
1.团队的组成很难说出我们团队成立的准确时间,追溯起来,可推演到1993年初,团队带头人完成在美国三年访问学者后回到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生物系细胞遗传教研室主任,并担任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两门课程的主讲,同时负责组织全院的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其系列课程的本科教学,与一批志同道合的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教学的改革,这是早期团队的雏形。
目前,团队共承担10门本科生课程,其中基础课4门:“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
围绕核心课程开设了6门系列课程:“基因工程原理”、“细胞工程”、“现代生命科学”、“植物组织培养”、“现代生物学实验”、“生命科学进展”。
形成了以“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为核心的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以核心课程的建设成果促进系列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团队的共同愿景团队是一个群体,但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群体,应是有着共同愿景的群体。
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三名工程”,即“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这实际上成为了我们课程组的共同愿景。
我们将“三名工程”看成是新时代的“蜡烛精神”,既照亮学生,也使自身发光,实现双赢,体现教师的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