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学科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
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 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中南民族大学化学学科2005年取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3年成为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
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和环境化学六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学科。
现有专职教师83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讲师3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民委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3名,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2名,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楚天学者计划7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2名,40岁以下教师均有博士学位和国外留学经历;形成了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术造诣较深的导师团队。
化学学科具备高水平的办学平台。
在实践教学方面,拥有国家级民族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分子成型加工校内实践基地、化学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在科研平台方面,拥有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催化材料科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2011计划”湖北省催化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新材料产业能源/环境催化材料技术创新基地、湖北省民族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柔性覆铜板研究开发中心。
近5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发表EI论文297篇;获省级奖15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与企业合作项目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目前,本学科将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紧密结合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后一部分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一部分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科研、技术开发或管理等工作。
中南民族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1、第五轮专业评估结果完整列表预测国家三项大奖是中国最高级别的奖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科研奖,三项奖也是高校学科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根据校友会2020年第五轮学科评估前瞻性分析报告,预计全国150个学科将影响a级学科。
其中一些文件仅供参考:1.学科水平保持a+不变的大学及其学科列表: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北京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开大学:化学2.学科水平由a提升至a+的高校及其学科名单: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北京大学航空与航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南京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技术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3.学科水平由a-升为a的大学及其学科名单:天津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4.学科水平由B+升为a-的大学及其学科名单:兰州大学:地理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西安交通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山东大学:生物学与临床医学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5.学科水平由B级提升至B+级的高校及其学科名单:浙江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2、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时间以上预测仅供参考。
官方评估结果需要等待中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的最新消息。
根据前四轮评估结果公布的时间,第五轮的结果应在2021公布。
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事情被推迟,因此第五轮评估的结果可能会在2022年上半年公布。
对于本科生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评估结果了解哪些专业在高校中实力最强。
以四川大学为例,C级及以上学科有58个,其中甲级16个,甲级学科中口腔医学为A+学科,说明该校口腔医学专业实力最强,这正是中国西部著名口腔医学所证明的。
中南民族大学(理科)专业介绍1)、编号为制作顺序,与专业排名无关。
2)、大类是指本科一年级入学时学习全部专业基本课程,大二以后细分具体专业,无大类项的为入学即攻读此专业。
计算机科学学院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自1985年开始办学,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扎实的科研基础,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9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9人(其中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20人,硕士生导师18人。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自动化4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现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10余人。
学院现有办公、实验、科研用房16000平方米,各类专业实验室、研究室20余个,中外文图书资料6万余册,计算机及各种仪器设备800余台(套)。
在学生培养方面,计算机科学学院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熟练的应用开发能力。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多年来,计算机科学学院在文字识别、人工智能、演化计算、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信息安全、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近3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及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10余篇次。
计算机科学学院已与加拿大泽威尔大学、韩国全北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等学校的相关学科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拉克罗斯校区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
近几年来,计算机科学学院积极实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思路,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每年均有学生在全国智能小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模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等赛事中获奖;每年均有在校学生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居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0)药学院2015年6月12日中南民族大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中药学专业代码:100800 授医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中药学专业于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2012年开始招生。
现有硕士生导师11人,约90%的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
导师中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1人,湖北省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
本学位点所在的药学院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学三级实验室、湖北省民族药物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民族药学重点学科。
中药学硕士学位点下设中药资源与中药分析、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三个研究方向。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包括中药民族药资源、鉴定、化学、药理、炮制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体系。
在中药和民族药的资源、质量控制新技术新方法及质量标准、活性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制剂工艺及新制剂开发,中药民族药炮制作用及炮制机理研究,以及民族医药理论整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较有影响的成果和显著的研究特色,在中药学尤其是民族药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近5年来中药学专业的导师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9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多项。
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其中以主要完成人(排名第一)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中药及民族药事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发展潜质的高层次中药学专业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能胜任或承担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