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液相及液质分析方法学的开发及验证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0
液质联用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研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及其含量,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液质联用分析是将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的优点结合在一起,通过色谱分离和质谱分析技术,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定量。
LC与MS的耦合使得LC在分离过程中能够直接将分离的化合物送入MS进行分析,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质量分析。
三、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将食品样品进行研磨和溶解,制备成适合LC-MS分析的样品溶液。
2.色谱条件设置:设置LC柱、流动相、流速、梯度洗脱等参数。
3.MS条件设置:设置电离模式、扫描范围、碎裂能量等参数。
4.样品注射和分析:将样品溶液注入LC-MS系统进行分析。
5.数据处理:根据分析结果,计算样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并生成相应的图表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分析的样品,我们检测到其中一种有害物质A的含量为10mg/kg,超过了食品安全标准的限制。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样品中还存在其他有害物质B和C,但其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通过液质联用分析技术,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食品样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和定量。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和监测。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液质联用分析方法,对食品样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检测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样品中存在一种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提示食品的安全性存在问题。
通过本实验的实施,我们深入了解了液质联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了其在食品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对于我们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液相及液质分析方法学的开发及验证液相及液质分析方法学的开发及验证是化学分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液相分析方法学主要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试剂、溶剂、分析柱等条件,使样品溶解、分离、测定和定量变得更加准确、灵敏和可靠。
液质分析方法学则是在液相分析方法学的基础上,通过耦联质谱等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获得更高灵敏度和更好的特异性。
液相及液质分析方法学的开发和验证通常需要以下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基于需求和目标,确定研究对象和分析目标。
确定所需分析的化合物或成分,并有清晰的分析目标,比如检测限、灵敏度、准确度等,以指导后续研究。
其次,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溶剂。
根据被测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溶剂,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试剂应具有高纯度和稳定性,以确保试剂本身不会引入干扰物质。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溶解能力、流动性以及对仪器的兼容性。
然后,进行样品制备和前处理。
根据被测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如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以提高分析样品的纯度和准确性。
样品前处理的步骤要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和方法。
根据分析目标和样品性质,选择适合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质谱等。
根据仪器的参数和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分析条件。
在开发出一套满足分析要求的方法后,需要进行验证。
验证的目的是评估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验证通常包括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线性范围、检测限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性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方法的精准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通过对样品添加不同浓度的目标物质或干扰物质进行检测,评估方法的选择性和准确度。
此外,还需要进行方法的稳定性和恢复率等评估。
最后,将开发和验证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根据实际的需求和样品的性质,进行实际样品的分析。
在实际分析中,要注意方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并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获得可靠、准确的分析结果。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医药化学行业对于质量的控制非常严格,高效液相分析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开发与验证对其它行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分析方法开发分析方法的开发主要包括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检测波长的选择和梯度的优化几个方面。
目前高效液相多做反相使用,所以本文主要以反相为例进行讲解。
1.色谱柱的选择原料药生产对产品的纯度和杂质含量的要求非常苛刻,要求检测使用的色谱柱有较高的理论塔板数,能提供更好的分离度,从而对可能存在的杂质有更大的分离的可能性,所以5um 填料的色谱柱长要250mm,3.5um填料的柱长要150mm,基本上都是各个粒径柱长最长的。
我比较喜欢近两年新出的亚二微米填料的色谱柱,50mm柱长就能提供很高的理论塔板数,而且柱长和粒径小了,流速增加很多,能节省很多的分析时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选用直径为4.6mm或3.0mm的柱子,太细了可能会增大柱外效应。
填料的孔径对于小分子合成药物不需要考虑,普通的分析柱都在100A左右,能满足分析检测的需要。
对于API分析方法开发,一般要求必须做色谱柱的筛选实验,最少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色谱柱,每种类型三只,要来自于不同厂家。
三种类型包括:1)普通的C18或相应的C8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C18或C8,YMC的Pack Pro C18或C8,Agilent的RX C8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2)封端处理的或者极性嵌入型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Shield RP18或RP8,XTerra RP18或RP8,YMC的ODS AQ,Agilent的Zorbax SB AQ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3)填料用其它官能团修饰过的色谱柱,如苯基柱等,很多公司都有。
一般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在选择性上会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类型的色谱柱生产厂家不同在选择性上也会有差异,这个主要是填料的性质和生产工艺决定的,有时候用一只色谱柱分离不好,除了优化梯度和流动相外,换一个厂家的柱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了解液分析如何正确进行液检查液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和工业生产等。
正确进行液检查是保证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液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液检测方法以及正确进行液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液分析的基本原理液分析是通过使用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测定样品中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
液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样品中所含化学物质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液分析的常用原理包括酸碱滴定、电化学分析、光度法、荧光法、质谱法等。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单一的原理或者结合多种原理进行液分析。
二、常用的液检测方法1.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剂与待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根据反应中生成或消耗的中间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来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酸碱度的测定,如pH值测定。
2.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利用电化学原理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法、电导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测定金属离子、有机物、无机酸等。
3. 光度法: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溶液中化学物质对光的吸收或散射来确定其浓度。
常用的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和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测定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
4. 质谱法:质谱法是通过对样品中化学物质的碎片进行质量分析来测定其含量。
质谱法常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有害物质和药物等。
三、正确进行液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样品处理:首先,应根据液检测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样品处理方式。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式包括提取、浓缩、过滤、稀释等。
2. 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检测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液分析方法。
在选择分析方法时,要考虑分析的灵敏度、准确性、重复性和操作的简便性。
3. 样品制备:根据选定的液分析方法,按照要求制备样品。
这包括溶解、调整样品的pH值、去除干扰物质等。
4. 校准和质控:在进行液检查前,应进行校准和质控实验,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液质联用分析实验报告液质联用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液质联用(LC-MS)分析方法,了解其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液质联用(LC-MS)是一种将液相色谱(LC)与质谱(MS)技术相结合的分离分析方法。
液相色谱主要用于分离复杂的混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将目标化合物与干扰物分离。
质谱则用于鉴定和测量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通过离子化样品并测量其质荷比,获得样品的分子信息。
液质联用技术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鉴别能力相结合,适用于复杂混合物中目标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称取适量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萃取、浓缩等),制备成适合液质联用的溶液。
2.液相色谱条件设置: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流动相、流速等条件。
3.质谱条件设置:调整质谱仪的参数,如扫描范围、离子源温度、碰撞能量等,以获得最佳的检测效果。
4.液质联用分析:将样品溶液通过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系统进行分离和检测,获取样品的色谱图和质谱图。
5.定性分析:根据获得的质谱图,通过对比标准品或查阅文献等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6.定量分析:根据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结合标准曲线或标准品浓度,计算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定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比标准品和查阅文献等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为XXX(分子量:XXX)。
其质谱图如下:(请在此处插入目标化合物的质谱图)2.定量分析结果:根据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结合标准曲线或标准品浓度,计算得出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为XXX%。
具体数据如下:(请在此处插入定量分析数据表)3.结果分析:通过液质联用技术,成功地分离和检测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XXX。
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为XXX%。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为复杂混合物中目标化合物的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液相色谱仪计算机系统验证方案TS-52-0001有限公司验证立项申请表参加仪器验证人员亳州詹政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目录1. 概述2. 目的3. 范围4. 仪器描述5. 验证小组5.1 验证领导小组5.2 验证实施小组6. 引用资料7. 培训确认8. 计算机系统确认8.1 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及安装确认8.3 计算机系统软件配置安装确认8.4 计算机系统启动运行及外部数据链确认8.5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权限确认8.6 计算机性能确认8.7 高效分析液相计算机系统确认的变更与偏差8.8 高效分析液相色谱仪计算机系统确认结论9. 再验证1.概述高效液相色谱仪运行于化验室,用于检测成品、原料,中间品的检测。
按照要求,制定本方案对此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验证,以保证色谱计算机系统符合高效液相的使用要求。
2.目的确认仪器计算机系统配置齐全,能按照要求采集存储数据,并有权限要求,满足检测的使用要求。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仪计算机系统的验证。
主要验证范围和内容为: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及安装确认,计算机外部设备配置及安装确认,计算机系统软件配置安装确认,计算机启动运行及外部数据链确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权限确认, 计算机性能确认。
4.仪器描述高效液相色谱仪由输液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紫外检测器,色谱工作站组成。
由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色谱柱,自动进样器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色谱工作站软件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5.验证小组●《验证管理规程》●仪器使用说明书7.培训确认本方案在批准执行后、验证实施前应进行培训。
确保参与本方案执行与实施的人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8.计算机系统确认8.1计算机系统硬件配置及安装确认8.1.1确认目的确认计算机可以满足运行的条件,保证仪器可以正常地运行。
8.1.2确认方法确认人/日期:复核人/日期:8.2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配置及安装确认目视检查高效液相色谱仪,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输液泵、紫外检测器、自动进样器、柱温箱)之间的连接以及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否符合仪器说明书要求。
岛津液相色谱方法开发与应用培训---方法开发和方法验证梁炳焕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析中心系统方法开发•开发方法之前应明确以下各项–分离目的–样品性质和需要的预处理–检测方法•开发分离方法的步骤–选择合适的HPLC方法始建立方法–开始建立方法–改善分离–检查问题–完善方法•是分析还是回收样品组分?•是否以知样品所有成分的化学特性,即是否需要定性分析?•是否需要解析出样品的所有成分(例如, 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同系物,低聚物,痕杂物) , , , , 痕量杂物…)?•如需定量分析,需要多高的精密度?(如原料,制剂, 环保样•本法需用于几种样品剂型,品等) ?•未来使用该方法分析的样品数的多少?•未来使用该方法的实验室拥有的HPLC设备和技术能力?有关样品组分和性质的重要信息•现有组分的数目•组分的结构以及具有的官能团•组分的分子量•组分的pKa值•样品基质的性质:溶剂, 填充物等•要检测组分在样品中的浓度范围•样品溶解度预样品的性质以及是否要进行预处理•来自不同形态的样品:可以直接进样的溶液––需要稀释,缓冲,或者加入第二种溶剂的溶液–能溶解在流动相中的固体物–配制样品前应称重–含有能引起柱效损失的物质的样品-要求萃取或过滤–被分析物中含有不溶物-要求萃取或过滤检测方式•根据不同的分离目的需要不同的检测器.–测量单个或少量的化合物时, 理想的检测器应该仅仅对–目标物有响应而对其他物质没有响应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对于定性分析和制备色谱,理想的检测器是通用型的检–,测器, 这样混合物中的每一种物质都能被检测出来. –并不需要特别高的灵敏度检测器检测器化合物类型UV/PDA最常用的检测器不适用于烷烃和糖类RID / ELSD通用型检测器荧光检测器适用于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电化学检测器适用于易氧化和降解的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电导检测器用于可电离的化合物如有机酸适用于可电离的化合物,如有机酸和无机酸柱前或柱后衍生化液相色谱检测器的比较UV VIS RF MS检测器UV-VIS (紫外)(荧光)RID (示差折光)ELSD (蒸发光散射)PDA (二极管阵列)(质谱)化合物需具备的特征性紫外-可见光吸收化合物荧光吸收化合物所有有机化合物所有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光吸收化合物所有有机化合物主要应用范围定量定量定量定量定性和定量定性和定量定量分析的灵~100b~01b ~1000b ~100b ~100b ~01b 敏度100 ppb 0.1 ppb 1000 ppb 100 ppb 100 ppb 0.1 ppb (SIM)定量分析的选择性midhigh low low Mid High 定性分析的灵敏度---->1000 ppb10 ~ 100 ppb (Scan)择种模式选择一种HPLC•对于大多数的样品,开发方法经常是从反相模式开始的.•离子对反相模式和正相模式是第二选择.•具有以下任何性质的样品经常要求一些特殊的条具有以下任何性质的样品经常要求些特殊的条件.大分子量的样品–, 如聚合物, 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含有光学异构体的混合物(对映体)–含有其他异构体的混合物–含有无机盐的样品影响分离的反相条件HPLC不同分离条件优先选择柱尺寸(长度,内径.)15或25 cm×2-6 mm,粒径3-5 μm固定相C8or C18C流动相溶剂A/B 水/乙腈(甲醇)%-B 不定的%B缓冲液(化合物,pH,浓度)磷酸盐/醋酸盐, pH 2-7.5,10-100 mM 添加剂(eg., 离子对试剂, 氨)阳离子中加1-20 mM 高氯酸钠120M阴离子中加1-20mM 四丁基铵盐流速0.1-2 mL/min温度室温到60℃样品体积≤100 μL质量≤100 mg主要HPLC方法的特性方法/特点/色谱柱何时应用此方法反相模式流动相:水/有机溶剂对于能溶解于水/有机体系中的中性或非离子化合物,首选该模式色谱柱:C 18(ODS),C 8,苯基,三甲基氯硅烷(TMS ),氰基反相离子对模式流动相:水/有机溶剂,加一种缓冲液控制PH 值离子或可电离的化合物, 特别是碱性或阳离子化合物离子对试剂色谱柱:C 18(ODS),C 8,氰基正相模式流动相:有机溶剂混合液色谱柱硅胶醇基当反相模式或反相离子对模式无效时的较好选择:首选为不溶解于水/有机混合液的亲脂样品异构体混合物和制备色谱柱:硅胶, 氨基, 氰基, 二醇基的亲脂样品、异构体混合物和制备HPLC ( 硅胶最好)HPLC 方法的特性次要方法的特性方法/特点/色谱柱何时应用此方法离子交换模式流动相:水相,另以缓冲液控制pH 分离无机离子混合物的首选(离子色谱法),分离核酸和蛋白质以及值色谱柱: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柱有关的化合物的良好的选择.尺寸排阻色谱流动相:水相(凝胶过滤)有机相(凝胶渗透)分离高分子量样品,如蛋白质和聚合物的良好首选,也可用作测量G 色谱柱: 二醇基(凝胶过滤用)聚苯乙烯或硅胶(凝胶渗透用)分子量的分布改善分离•两个相邻的峰达到基线分离,其分离度Rs>1.5个邻峰到线分离其分离度•对简单混合物,应使分离度Rs>2•10, Rs>1对含个或更多成分的样品,分离度的要求可降到峰面积重叠率开发方分离HPLC方法的分离目的目的内容分离度定量分析的一般要求Rs > 1.5分离时间小于5-10 min时,日常工作较理想定量含量测定:RSD <1%;要求不高或痕析, RSD <5%RSD压力最好<15 MPa,20MPa<20 MPa通常情况(假设是新柱)峰形峰越窄越好,越对称越好溶剂消耗流动相的消耗量越小越好检查问题在方法开发期间应重视方法引起的问•在方法开发期间,应重视方法引起的问题–柱效下降•谱带增宽–样品的溶剂不适合–高压引起的柱效下降H –流动相或其pH 值不适合•高压–样品前处理不当–流动相不适合完善方法•方法本身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受住考验,应适用于方法本身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受住考验应适用于所有的有关实验室•HPLC 方法必须严格适合下列标准–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可转移性•方法有效性检查对方法开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开发HPLC方法的步骤1.有关样品的信息, 明确分离目的,2. 是否需要特殊的HPLC步骤、样品预处理等.3. 选择检测器和检测器设备选择检测和检测设备选择方法进行预实验;评估分离条件4. LC方法,进行预实验;5. 最佳分离条件方开发HPLC方法的开发使用反相模式对分离进行优化分离效果的改善相邻两峰完全分离其分离度Rs>1.5.峰面积重叠率容量因子的函数容量因子,k’,t -t k’ =t 010t 1t 0t 1 =溶剂峰的保留时间t 0= 溶剂峰的柱死时间(非保留时间)理论塔板数,N塔板数,方程:N = 16 x ( Rt / W )2Rt 实际修饰方程:N 554(Rt /W AreaN = 5.54 x ( Rt / W 1/2 )2综合修饰方程H:N = 6.28 x (Rt x H / Area)2W 1/2H 1/2W选择性因子αα =k’1k’2t -t 0t 2-t 0=1 10 t 1t 2分离因子是两个峰分离度的个体现t 0分离因子是两个峰分离度的一个体现怎样提高N -第一步-•HETP = 柱长/ N范德米特方程E T P最佳流速每个柱子都有H 最佳流速线速率增加柱子数目虽然增加柱子数量能提2.0高N, 但是分离度仅仅能增加40%. .1.0同时柱压柱压会剧烈增加1 2 3 4 5 6 7 8柱子数量增加柱子数量并不实用!怎样提高N -第二步-3 m降低填料粒径并且μ5 μm 选择每根柱子的最佳流速.N10 μm如果改变了粒径, 必须使用相同的填充Flow rate物. 否则会改变选择性4.0 mmID 0.6 mL/min 4.6 mmID 0.8 mL/min 6.0 mmID 1.0 mL/min怎样改善k’降低有机溶剂的比例.尽量使k’= 1 –10,6 8 12最好使k’= 2 –10,k’分离度不够2 4 Rs1-202-10值小于2,分离度不够k’值大于10,会扩展运行时间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0 k’峰加宽(1) 灵敏度变小(2)k(2)定量准确性变差甲醇/乙腈/ THF溶剂的选择1) 与水易于混和2)常规的波长下没有紫外吸收2) 常规的波长下,没有紫外吸收3) 低粘度4) 极性有差异)与甲醇相比,乙腈有以下优点1)1) 操作压力更低2) 洗脱能力稍高3) 在低波长范围内可以应用215般建(检测波长低于215nm 时一般建议使用乙腈)选择乙腈更好,然而, 由于价格因素和ACN 的毒性,甲醇仍然是首选。
多组分药物配方中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摘要:本文针对多组分药物配方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进行了开发与验证。
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样品和制备方法进行样品制备。
然后,根据药物特性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并通过优化流动相组成和流速实现高效分离。
接下来,根据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并通过改变柱温、流速、流动相组成等参数进行方法优化。
最后,通过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指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多组分药物配方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多组分药物配方;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开发;验证前言高效液相分析(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配方的开发与验证中。
随着多组分药物配方的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对于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多组分药物配方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开发1.1 样品制备首先,根据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样品,例如药物配方中的多个组分。
然后,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例如溶解、提取、过滤等。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使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溶解,而对于液体样品,可以直接使用。
1.2 色谱柱选择根据药物特性和分析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色谱柱,例如反相色谱柱、离子交换色谱柱、手性色谱柱等。
反相色谱柱常用于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离子交换色谱柱常用于分离带电离子,而手性色谱柱常用于分离手性化合物。
1.3 流动相选择首先,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例如水/有机溶剂混合物。
然后,通过优化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可以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改变溶剂比例、添加缓冲剂或离子对流动相进行调整,以及调整流速等[1]。
1.4 检测器选择在开发多组分药物配方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时,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