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卫星地月系(地球和月球)银河系其它行星、卫星总星系彗星、流星体等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②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

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

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地球外围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形成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要点梳理】

1、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22亿分之一。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影响获得某地获得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①纬度: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反之获得就少;②地势高低:地势高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能就多。且地势越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和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③天气和气候: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少;④昼长:白昼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典型区域分析:①世界上太阳辐射最强地区6371 km,赤道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同理,在所有经线上,1弧长也是111km,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弧长为111cosa、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这根轴代表了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特殊纬线:赤道:0 ;南、北回归线:2326′N;2326′S;南、北极圈:6634′N;6634′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60)、高纬(60北半球极地俯视图)20W和160E 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习惯上用20W和160E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由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由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7、经纬网及作用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作用:①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确定地理位置不仅要看经度和纬度,还要正确区分东经度和西经度,南纬和北纬。②确定各地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和距离。相对方向的确定:首先确定地理位置,再根据东西经和南北纬进行组合方向的判定。注意:东西方向的确定要以劣弧为准,即两地点之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具体步骤如下:(1)在呈方格状或近似方格状或经纬线形状变化较大的经纬线图上判断方向,可采用以下步骤:首先,根据经纬线上的数字明确南北纬和东西经;其次,纬度数值向南递增的为南纬,方向向南,向北递增的为北纬,方向向北,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方向向东,向西递增的为西经,方向向西;再次,依据南北纬和东西经确定方向。

(2)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线图上判读方向,其步骤为:首先,根

据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已知条件),明确图的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其二,根据南北极点,在图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其三是箭头所指方向即为东,箭尾的方向是西。图(a)为一扇状经纬网格,箭头顺转,所以是南半球,那么顺着“顺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方,所以2在1的东方,2与3同在一条经线上,2在3的北方。图(b)是从北极点上空来看地球自转,箭头逆转,那么沿着“逆时针方向”的方向便是东,所以6在4的东方,5在4的东北方,5在6的西北方。图(c)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7在9的正西方,7在8的西北方。(3)在无经纬线图上方向的判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指示北方适用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适用于有指向标的地图,与指向标垂直的为东西方向,在指向标左侧为西,在指向标右侧为东(4)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cosa(a该地地理纬度)。③对趾点:地球表面某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这两点的纬度数值相等,但南北相反;两点所在经线一定构成经线圈,即经度之和等于180,但东、西经相反。(5)不同经纬线上两点最短距离的估计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以地心为圆心、与经线圈斜交的大圆。(6)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知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