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228.00 KB
- 文档页数:34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如下: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作并广泛
流传的口头文学。
2.特征: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
1.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谣、谚语等。
3.民间谚语:包括民间谚语、歇后语等。
4.民间曲艺: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
5.民间戏曲:包括地方戏曲、民间小戏等。
三、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1.价值:民间文学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
2.功能:民间文学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传承功能等。
四、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
1.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记录、间接采集等。
2.整理原则:包括保持原貌、尊重群众创造、去粗取精等。
五、民间文学的传播与传承
1.传播方式:包括口传、书面传播、现代传媒传播等。
2.传承方式: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旅游正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民间文学不仅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本身也蕴涵有丰富的价值。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旅游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赋予民间文学新的意义,使其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云南陆良爨文化为例,探讨民间文学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功能和价值。
第一部分前言介绍爨文化;第二部分具体阐述民间文学在陆良旅游业开发中的价值;最后总结陆良民间文学的发展前景。
二、陆良民间文学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价值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它以诗歌、传说、神话、戏剧、谚语、谜语等组成。
民间文学是一部口传的社会历史,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人们可以民间文学中窥见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
民间文学曾经不是系统理论分析过的一门学科,它只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用来反映现实、表达意愿、抒发情感的口头语言,它具有朴素真实夸张离奇等特征,在陆良,民间文学就是老辈人说的“谱白话”、“款嘴”(聊天、讲故事的意思),那这样一些土得掉渣、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在经历了新时期的变革之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所体现的价值也更加深刻,下面将详细举例说明民间文学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起到怎样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爨文化作为陆良地区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比如说具有陆良特色的火把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在陆良主要分布于龙海山区,关于他们的来历有一个洪水神话: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天君决意发洪水淹没道德败坏的人们。
奥玛和俄童姐弟俩良心好,天君派天神去凡间解救他们。
洪水涨来时,天神变为一条大鱼托起他俩,逃脱了灾难。
后在天神的旨意下婚配成亲,传下了人种。
据说兄妹成婚后,生下一块肉瘤,砍成六块撒向四方,撒在坝区的为白彝,撒在深山的为黑彝。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发布时间:2021-12-21T02:51:03.229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0期作者:梁定发[导读] 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梁定发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330103摘要: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以表现勤劳民众生活和思想趣味的口头传播语言文字艺术[1]。
它的重要艺术体裁包含了散文体的神话故事、传奇民间故事、民俗寓言和段子等,韵文体的民俗歌曲、小说诗、史诗和谚语,与韵散体紧密结合的民俗说唱、民俗戏剧等。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围绕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了解社会事物为主题,以展示劳动人民的政治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法、审美趣味,及其对社会各类客观事物的评论为重要题材,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重点刻画对象,具有表现社会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关键词:民间文学;功能;价值一、民间文学的相关特征(一)口头性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的口头撰写、口头传播的基本特征。
虽然在个别时期也有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抄录家,有文本收集笔录本,有电子本,但文本并非传播民间文学所必需的传播载体,是辅助性的传播载体。
相反,作家文学用笔书写、借助书面文本传播。
在个别时期,作家文学也采取了口头传递形式,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递形式对作家文学来说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到目前为止,人类内部的社会交流中仍然以口头语言形式为最普遍的工具。
(二)集体性集体性也确保了民间文学作品在群众之间的最高限度的自由流传。
例如,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都经过了众多人的再创造,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也变成了汉族民间文学的杰作。
他们的思想和艺术作品,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的某些特征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三)传承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创新,不断变化的。
同样,民间文学也具有一定的家族承袭特点,可以世世代代流传。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
这些作品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民间文学是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这些作品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民智慧的珍贵财富。
它们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二、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们的语言、形式、节奏、韵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价值。
三、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
通过阅读和研究民间文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探究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演进。
五、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可以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
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是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人类智慧、社会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人民创造的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于学术或官方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传递他们的认知、信仰、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因此,民间文学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民间文学是一种有机结合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由于受到文化多样化的冲击,这些从前口耳相传的古老故事显得越来越珍贵。
其次,民间文学也是文化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和官方文学相比,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其艺术风格活泼、热情、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包容性和生命力,反映出社会的多元性和生命的多样性。
这些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是历史遗产之所在,让读者在阅读民间文学中获得了深深的情感体验。
再次,民间文学对于文化交流与互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传承形式,民间文学的国际性和普适性让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共享彼此文化之美,也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通。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和《妈祖传》就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普及性的佳作,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欢迎和喜爱。
此外,民间文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创作,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形态。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龙应台的小说《雨神的微笑》,张大春的小说《他们正切腊肉》,以及著名景甜导演拍摄的《京城81号》等作品均含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元素。
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内容,同时也让民间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总之,民间文学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文化现象,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创造性和国际化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人性化、本土性的特点和历史遗产的价值对于当代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民间文学的生活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
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发挥这一定的功能。
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传授功能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
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
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
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篇》】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
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
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
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功能“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
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23页】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是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歌谣等。
在当代社会,民间文学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智慧。
通过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传播,可以使后代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 艺术价值:民间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理解和感悟。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教育功能:民间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它通过故事、传说等形式,传递着诚实、勇敢、善良、勤劳等价值观,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4. 心理调适:在当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民间文学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调适的方式。
民间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轻松、幽默、乐观的特点,能够让人们在阅读或欣赏中释放压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5. 旅游资源:民间文学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可以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通过挖掘和利用民间文学元素,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重视民间文学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民间文学是指由普通民众传承和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口头传统、民间故事、传说、谚语、俚语、童谣、民间诗歌等。
它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民间文学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传承和保存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和地域的传统、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通过传承和创作民间文学作品,可以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保留和传递民族独特的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
2.反映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民间文学作品囊括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经验智慧,反映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们记录了社会的变迁、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展现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3.传递价值观念和道德教育:民间文学中的故事、谚语和童谣等经常包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
这些作品通过寓言、象征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传递着关于正义、友爱、勇气、诚实等重要品质的教育和引导。
4.促进文学创作和艺术表达:民间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艺术表现形式,激发了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激情。
它以朴实质朴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追求真实和自然的体验,对当代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发。
5.加强社会凝聚和身份认同:民间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和身份认同。
通过民间文学的共同传唱、讲述和阅读,人们可以形成与传统文化和社区的联系,增强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承载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反映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还传递价值观念和道德教育,促进文学创作和艺术表达,加强社会凝聚和身份认同。
因此,民间文学对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述民间文学的功能及价值
1、认识功能: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
在民众生活中,还发挥着生活教科书的功能。
劳动大众在世代相续、年复一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
特别是一些农事谚语、歌谣乃至谜语,常常只用一两句,或三四句话,便能概括出一条规律,或总结一个经验。
2、教化功能:民间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劳动大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是民众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最方便、最常用的形象教材。
3、审美和娱乐功能:民间文学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具有审美价值。
口头创作是广大民众休闲时光自娱自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唱山歌、演小戏等都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
这种娱乐活动,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表现尤为集中和突出。
4、族群认同功能:在生产劳动中,民间文学可以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坚定劳动信心,表达人民战胜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念;鼓舞劳动热情,提高劳动兴致;总结劳动生产经验,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因而增加凝聚力和族群认同力。
5、文化传承功能: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
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
既有民谣、谚语、
笑话、寓言、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恢宏的名篇巨著。
中国民间故事的文学价值与影响中国民间故事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观念,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故事多数源于民间传说、神话传说以及历史事件,虽然形式各异,但却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间故事的文学价值与影响,并分析其对人们的启迪和情感塑造方面的作用。
首先,中国民间故事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价值。
这些故事通常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如《白蛇传》这个故事中,白娘子的执着与爱情,她的坚定与善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经历的故事情节,不仅令人感同身受,也通过情节的转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揭示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困境和智慧。
第二,民间故事对于人们的启迪和道德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故事大多包含着一定的道德教育和智慧启迪。
比如《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中,通过讲述主人公从贪婪到懂得珍惜的转变,让人们明白了贪得无厌的后果。
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让人们在情感上受到触动,也能够引导人们思考自身的行为和价值观。
众多的作品中,不论是《红楼梦》中琉璃与贾宝玉的情感纠葛,还是《水浒传》中梁山泊的义气和反贪官的故事,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人伦关系,对于塑造人们的思想和品格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三,中国民间故事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些故事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传统,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比如《西游记》这个故事,无论是小说、电影还是舞台剧,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改编和演绎,这些故事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意,以适应不同的时代和观众的需求。
正是这些民间故事的源源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国文学能够与时俱进,保持活力。
总而言之,中国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化传承和人们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民间文学的生活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
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发挥这一定的功能。
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传授功能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
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
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
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篇》】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
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
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
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功能“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
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23页】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