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371.56 KB
- 文档页数:8
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具有中国传统人文底蕴和国际文化视野,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具有设计服务、设计管理以及持续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在企事业、设计研发和高等院校单位从事室内、景观设计、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
1、知识结构1.1 专业知识掌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设计与实践的基本能力。
1.2人文知识具有文化艺术与跨学科知识素养;了解我国环境设计领域的方针、政策、法规。
1.3相关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设计实施与科研能力。
2、能力结构2.1创新思维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环境设计工程中遇到的科研、教学、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2.2设计表达熟悉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能在综合把握环境的功能、空间、材料、结构、外观、尺度、施工工艺和市场需求诸要素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
2.3空间表现能用草图、图纸、模型、效果图和计算机图形技术生动、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
3、素质结构3.1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
3.2沟通能力具有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团体合作意识;身心健康。
二、主干学科及核心课程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史、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计算机设计基础、人机工程学、建筑装饰与景观制图、透视与表现、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照明设计、材料与构造、室内家具与陈设、办公空间、酒店空间、小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初步、街道景观、居住区景观、滨水景观、公共设施设计、应用软件等。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风景写生、民居写生与测绘、民艺考察、模型制作、设计调查、建筑名作建构与解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四、毕业及学位要求学制四年,155学分,授予艺术学学士。
五、课程比例结构六、课程框图七、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八、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中英文对照)制定审核院长。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记录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环境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的计划和方案。
评价这样的方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
首先,我们需要评价该方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这包括课程的设置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教学内容是否紧跟行业最新发展,是否涵盖了环境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其次,师资力量是评价方案的重要因素。
学校是否拥有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他们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和实践指导。
第三,实践教学环节也是评价方案的关键点。
学校是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如实验室设施、实习基地等,以及是否有与行业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学校是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后,就业和发展前景也是评价方案的重要指标。
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如何,他们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前景如何,这些都是评价方案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评价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学生素质培养以及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只有综合评估方案的各个方面,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
艺术学院2017级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05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熟悉文化法规及政策,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建筑类事业单位(设计院)、设计公司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从事室内设计、空间创意、景观规划、环境视觉表达等方面的实践与应用研究工作,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本专业培养以艺术设计学、建筑学为主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设计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针对不同环境空间特点进行系统设计的实践工作方法;培养多方面的视觉表现和展示方法;以及培养具体项目策划和经营管理工作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具体要求包括:1. 熟悉我国建筑行业、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2. 掌握艺术设计学、建筑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3.掌握系统的环境设计基本理论知识;4.掌握系统的环境设计实践技能;5.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6.具有较好的艺术表现能力;7.具有完备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8.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和综合管理能力;9.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10.具备学科前沿动态分析和相关设计学科融合的综合处理能力。
(二)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说明:在开设课程所对应实现的培养要求栏内打√。
三、课程设置(一)主干学科艺术设计学、建筑学(二)核心课程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创意思维训练、空间设计初步、建筑制图、人体工程学、形态构成与模型制作、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手绘快速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城乡环境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字体与版式设计、导师专项训练等。
(三)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1.军事理论与训练:第一学年秋季学期,为期2周。
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Architecture(门类:工学;二级类:建筑类;专业代码:0828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获得职业建筑师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放视野以及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具有建筑设计、开发咨询与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与不同的设计条件合理地进行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城市设计,具备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基本能力,能在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单位、科研机构以及管理部门工作。
1.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愿为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服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诚实正直,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
2.文化素质具备较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熟悉中外优秀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
3.专业素质具备基本的科学思维,掌握一定的设计与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
4.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工具性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本方法论;熟悉一般的科技研究方法,熟悉科技写作。
6.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哲学、经济学、法律、社会发展史等方面必要的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了解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若干方面的知识。
7.自然科学知识熟悉相应的高等数学基本原理;了解物理学、力学,材料学、测量学、生态学、信息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
8.专业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和设计方法,掌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设计表达方法;掌握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关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
王芳芳;李旭;修光利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8(000)045
【摘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97年开办以来受到了高校的极大重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即教指委文件)发布后,各高校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博采众长,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王芳芳;李旭;修光利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供需调研报告 [J], 钟真宜;夏志新;余小玉
2.如何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营销专业调研报告 [J], 柏景岚;
3.如何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市场营销专业调研报告 [J], 柏景岚
4.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调研报告——基于凯里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 [J], 彭思祥;杨光伟;王家和;郭先进;沈萍;张欣
5.新工科背景下关于本科培养方案的思考与调研
——以山东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J], 张文睿;刘音;乔延路;曹晓强;胡术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艺术学专业代码:1305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综合素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宽阔的艺术视野和创新的设计思维能力、较强的图形表现与设计表达能力、面向职场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服务基层生产、管理一线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适合从事室内外环境、展示、景观等方面设计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标准与知识能力实现矩阵(一)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从事室内外环境、展示、景观等方面设计和管理工作,适合于装饰设计公司、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建筑园林设计院、房地产设计公司等职业岗位。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
2.了解中外设计艺术发展历史、对中外建筑与园林历史及其风格具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善于从其它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系统地掌握环境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进行设计创作。
3.掌握室内、景观等专业方向设计理论与设计技能,具备敏锐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熟悉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程序,初步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知识能力实现矩阵1.基本素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
2.专业素养:了解中外设计艺术发展历史、对中外建筑与园林历史及其风格具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善于从其它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系统地掌握环境3.实践创新能力:掌握室内、景观等专业方向设计理论与设计技能,具备敏锐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熟悉工程施工与组三、专业核心课程1.设计思维2.建筑制图3.计算机辅助设计4.空间形式与组合设计5.场地设计6.环境信息传达设计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4年。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培养计划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门类:工学,二级类:材料类,专业代码:080204)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理论和知识的,具备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加工成型等领域的能力,能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等部门从事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并运用于科研和企业管理工作。
毕业生主要知识构成如下:1、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2、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3、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4、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5、具备用英语查阅专业文献、撰写专业报告方面的基本能力;6、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行业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1、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概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化工原理等。
2、专业课: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加工原理与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机械和模具基础、高分子材料进展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实践教育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Training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门类:艺术学;二级类: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3)
一、专业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设计部门从事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各类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及园林绿化设计工作,在设计培训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学习并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能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并在各类设计部门或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的相关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4.掌握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学理论基础知识、环境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5.掌握环境设计的专业设计知识,熟练运用专业设计的技能和方法,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相关设计实践与管理工作。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践与科研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分析、开发衍生品和设计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追新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9.对专业发展趋势需持续关注,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设计学、美术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设计素描、风景速写、设计色彩、装饰基础、世界现代设计史、环境设计初步、空间设计思维创意与表现、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风景建筑写生、设计考察与实践、艺术采风、专题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毕业所必须达到的总学分为150学分。
九、培养方案的构成及学时、学分分配
表1 人才培养方案学分构成表
表2 各学期必修教学环节额定学分分配表
十、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
表3 设置的所有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十一、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一) 通识教育课进程表
(二) 专业核心课进程表
(三) 专业拓展课进程表
选修学分要求与修读指导建议:1.专业拓展课须在毕业前至少选修34学分;2.室内设计(一)、室内设计(二)、景观设计(一)、景观设计(二)、公共艺术、环境设计专业导论、设计专业论文写作,为限定选修课程,共17学分,其它专业任选课程至少选修17学分。
(四)实践环节进程表(不包含非独立课内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