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减振措施减振效果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92 KB
- 文档页数:1
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研究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它的运行中会带来许多噪音和震动问题,给周围居民带来不便和不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积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隔振减振机理及措施。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的机理和措施,并对当前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源及其影响1. 轨道交通的振动源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源主要包括列车运行、轨道结构可变变量以及轨道不平顺等。
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接触造成的弹性振动是主要的振动源。
此外,轨道的几何形状和轨道结构的可变变量(如轨道温度变化等)以及轨道不平顺也对振动产生重要影响。
2. 振动对居民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会对周围居民带来噪音和不适感。
较大振动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疲劳,甚至造成破坏。
此外,振动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隔振减振机理研究1. 隔振减振机理的基本原理隔振减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振动吸收和振动隔离来减少振动传递。
振动吸收通过增大能量耗散的方式来减小振动幅值。
振动隔离则通过引入垫层或隔离物体来阻止振动传递。
2. 隔振减振材料的研究隔振减振材料的研究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隔振减振的重要途径。
目前,钢弹簧、橡胶垫、聚合材料等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隔振减振领域。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振和隔振性能,能够有效减小振动传递。
三、隔振减振措施的研究与应用1. 地铁线路的设计与改善地铁线路的设计应该尽量避免陡峭下坡和急刹车等行驶方式,减小振动源的产生。
另外,加强轨道结构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能够降低振动产生。
2. 隔振降噪设备的安装在轨道、列车和车厢等部位安装吸振隔振装置,如减震器、隔振垫、隔振弹簧等,能够有效吸收和隔离振动,降低噪音。
3. 建筑物的隔振设计对于地铁站等周围建筑物,可以采用隔振设计,即在建筑基础上设置隔振层,减少地铁振动传递到建筑物中的影响。
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人类的城市化进程促使了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城市的交通效率,还减少了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轨道交通运营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车辆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减振技术作为轨道交通车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提升乘客体验、减少损耗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
引言:轨道交通减振的重要性和现状在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车辆与轨道之间一定存在着一定的振动和冲击力,这可能引发乘客的不适和车辆的损耗。
因此,减振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减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已有很多成果,如气动减振系统、液压减振系统、电磁减振系统等。
这些技术旨在减少车体的振动和冲击力,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并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
然而,目前轨道交通减振技术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系统复杂性、能耗、维护成本等。
因此,轨道交通减振技术的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
Ⅰ. 轨道交通减振技术的分类与原理轨道交通减振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主动减振和被动减振两大类。
主动减振指的是通过控制系统主动地减小车辆的振动和冲击力,常见的主动减振技术有气动减振系统和电磁减振系统。
被动减振指的是通过固定、减震等手段来降低车辆的振动和冲击力,常见的被动减振技术有液压减振系统和悬挂系统。
这些技术的原理各有不同,但都旨在减小车辆的振动和冲击力,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Ⅱ. 轨道交通减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尽管轨道交通减振技术有很多成果和应用案例,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系统复杂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对于一个完整的轨道交通减振系统而言,涉及到机械、电气、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合作共同研发。
因此,如何实现各个部分的协同工作和优化配合,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次,能耗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轨道交通减振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能量来实现振动的抑制和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绿色、高效的交通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然而,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与应用势在必行。
二、工作原理1.减振技术:通过研究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产生机制,开发出具有优异阻尼性能和能量吸收能力的减振材料。
利用这些材料对轨道进行改造,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能量,从而降低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2.降噪技术: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噪声源,通过声学原理,设计出具有优异隔音效果的降噪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隔音板、隔音墙等,能够有效地阻挡和吸收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其产生机制、影响范围和程度。
2.技术研究:开展减振和降噪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测试,确定技术方案。
3.材料与设备研发: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的结果,研发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减振和降噪材料及设备。
4.现场试验:选择典型站点进行减振和降噪技术的现场试验,验证技术的实际效果。
5.全面推广:根据试验结果,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和降噪技术进行全面推广和应用。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减振和降噪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轨道、桥梁、隧道等结构。
同时,也可应用于其他交通领域,如高速公路、机场等。
五、创新要点1.材料创新:研发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减振和降噪材料,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技术集成:将减振和降噪技术进行集成,实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问题的全面治理。
3.智能化应用: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减振和降噪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提高了应用效果和维护效率。
六、预期效果1.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减振和降噪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列车运行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
2.提升城市形象:良好的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有利于城市的招商引资和旅游发展。
申报论文(中级)题目: _________ 城市轨道交诵______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单位: 姓名: 申报专业:年月日摘要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问题,主要从轨道交通振动产生机理、轨道减振原理入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减振设计及其减振措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目录摘要 .................................................... .…..…............. n 绪论 .................................................................. .1一、城市轨道交通振动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2)1、产生机理..................................................... .. (2)2、影响因素.......................................... .... ......... .2(1) 大地因素................................................................................................. .2(2) 隧道因素.............. ................................... ... .. (2)二、城市轨道交通振动的防治措施 ................................... ..31、轨道结构方面的减震降噪措施 (3)(1).......................................................................................................................... 采用较大半径曲线线路。
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的抑振研究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的抑振研究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各大城市中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地铁列车行驶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不仅给乘客带来不适,还会对地铁车辆和轨道设施造成损坏。
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地铁列车振动和噪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的原理与设计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是一种利用弹簧的力学特性减少地铁列车振动的技术。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轨道与路基之间添加一层钢弹簧浮置板,使得列车通过轨道时的振动力能够得到合理的减缓和阻尼。
钢弹簧的选用要考虑其刚度和阻尼特性,以便实现理想的减振效果。
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的设计主要包括减振板的尺寸、弹簧的选取和布置等方面。
根据实际需求,减振板的尺寸和布置应综合考虑列车质量、速度以及轨道条件等因素。
弹簧的选取要根据列车振动频率和振幅进行设计,以达到合理的减振效果。
二、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的抑振效果研究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的抑振效果是该技术应用的核心问题。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可以评估和验证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的抑振效果,并优化设计参数。
首先,进行实验室的小型试验,模拟列车在轨道上的振动情况。
在试验中,安装一段减振轨道,通过模拟列车的振动力和频率来评估减振效果。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调整弹簧的刚度和数量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
其次,进行全尺寸实车试验,验证减振轨道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选择一段具有振动问题的地铁线路进行试验,通过在该段线路上安装减振轨道,测量列车振动情况并与传统轨道进行对比。
全尺寸实车试验可以更真实地评估减振轨道的抑振效果,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参数优化研究。
根据列车运行参数和轨道条件进行建模,通过调整弹簧刚度、阻尼等参数,研究不同条件下减振轨道的抑振效果。
数值模拟可以预测减振轨道的性能,并找到最佳设计参数,提高减振效果。
三、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的应用前景钢弹簧浮置板减振轨道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9-09-19T11:12:41.2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林锋[导读] 摘要:城市地铁列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这些振动会破坏和影响沿线建筑和居民正常生活,这就需要应用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振源和初始传递轨道是地铁系统的减震降噪的对象。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城市地铁列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这些振动会破坏和影响沿线建筑和居民正常生活,这就需要应用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振源和初始传递轨道是地铁系统的减震降噪的对象。
本文论述了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对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实践应用城市地铁列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轮轨在相互作用下会产生振动,振动利用各种途径向地铁土体结构中传播,这样会影响到地铁沿线建筑物的稳定性,还会干扰到周边一起的精密度和灵敏度,还会影响到地铁沿线居民的生活,因此利用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可以保障地铁沿线建筑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1.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设计原则 1.1分级减振原则结合当前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的实际水平,考察不同减震降噪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划分减震降噪的等级,各个地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减振措施,合理配置轨道部件,保障减震降噪的效果。
近些年城市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不断发展,划分轨道减振降噪技术,中级减振降噪地段为5~10dB,高级减振降噪地段为减振10~15dB,特殊减振降噪地段为15dB以上。
1.2经济合理性原则减振降噪技术应该具有可靠性,在正常使用减振降噪技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维修,或者达到免维修的要求,针对减振结构易损件,或者某些部件很难更换,可以结合钢轨等寿命设计要求。
1.3结构稳定原则利用减振降噪技术为了保障城市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合平稳性,保障轨道的几何变形处于正常范围内,避免钢轨出现异常磨损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便捷、安全等优点,然而,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旨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舒适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产业技术的升级与转型。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振动控制:通过优化车辆动力学性能,采用先进的振动抑制技术,例如主动控制振动(ACV)系统,根据实时监测的振动信号,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主动调整,从而降低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
2.噪声控制:针对轨道交通的噪声问题,采用声学设计、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相结合的方法。
在轨道、车辆和建筑物等关键部位进行声学包装,如吸声、隔声、减振等措施,同时利用先进的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如自适应噪声消除(ANC)系统,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抑制。
3.智能化监控:通过建立全面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对轨道、车辆、站场等关键部位的振动和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为减振、降噪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施计划步骤1.需求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减振、降噪的目标和需求。
2.技术研究:开展振动控制、噪声控制和智能化监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制定技术方案。
3.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结果,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应用方案。
4.试验验证: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方案试验验证,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5.方案实施:根据试验验证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然后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进行全面实施。
6.效果评估:在方案实施后,对减振、降噪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持续改进和优化方案。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技术研发和应用,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振动和噪声问题的工程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减震降噪方法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交通方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震动。
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需要采取一些减震降噪措施。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减震降噪方法。
我们来说说车辆的设计。
车辆的设计是减震降噪的基础。
比如,车厢底部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这样当车辆经过不平路面时,可以吸收一部分震动;车轮也可以采用低噪声轮胎,这样可以减少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噪音。
车辆的悬挂系统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可以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
我们来说说轨道的设计。
轨道的设计也会影响到列车的减震降噪效果。
比如,在弯道处可以采用缓坡设计,这样可以减少列车在转弯时的侧向力,从而降低噪音;同时还可以采用隔音材料对轨道进行包裹,以减少列车行驶时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声。
在车站和车辆之间也可以设置隔音墙或者隔音门,以减少列车进站和出站时的噪音。
第三,我们来说说乘客的行为。
乘客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列车的减震降噪效果。
比如,在列车行驶过程中不要大声喧哗或者乱扔垃圾,这样会增加列车的振动和噪音;同时也不要随意站立或者坐在松动的座位上,这样会增加列车晃动的风险。
如果发现有以上行为的人,请及时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我们来说说维修保养的重要性。
维修保养是保证列车减震降噪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如,定期检查和更换车辆部件、轨道连接件等易损件,可以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可以对车辆进行清洗和润滑处理,以减少摩擦声和机械声的产生。
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异常情况都应该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减震降噪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广大乘客能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共同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设计与研究摘要: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现状特征;从轨道减振产品设计缺乏技术储备、缺乏统一的轨道减振产品评价体系和认证机构、环境评价工作局限性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存在问题;阐述加强轨道工程整体安全性、建立轨道减振产品评价体系和认证机构、研究切合实际的环境振动预测方法,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减振措施科研力度、探索减振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振动;控制引言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振动问题对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轨道交通振动产生机理、轨道减振原理入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减振设计及其减振措施。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现状特征1、一般减振措施2012年4月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对Z 振级插入损失作出定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减振措施与使用普通扣件(DT-Ⅵ2)线路,隧道壁Z振级之间的差值记为△VLZmax;单位为分贝,dB。
这里提到的普通扣件即一般减振措施,其主要作用是固定钢轨,以及在列车运行时为轨道提供必要的缓冲,包括广泛应用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DT-Ⅵ2型和DT-Ⅶ2型扣件、在上海地铁与北京地铁普遍使用的WJ-2型扣件及广州地铁普遍使用的单趾弹簧扣件。
2、中等减振措施中等减振措施的减振能力(即使用减振措施与普通扣件线路隧道壁Z振级插入损失)为5-10dB,常用的中等减振措施主要有双刚度剪切型轨道减振器扣件(Ⅲ型、Ⅳ型轨道减振器扣件)、压缩型轨道减振器扣件(ALT.1扣件、Lord 扣件)、Vanguard扣件、弹性短轨枕和弹性长枕式等。
3、高等减振措施高等减振措施的减振能力为10-15dB,主要减振原理是在轨枕下或道床下铺设弹性垫层,形成质量弹簧体系,通过增加参振质量,降低轨道结构的自振频率,从而得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高等减振措施有梯形轨枕轨道结构(见图1)和纵向轨枕轨道结构(见图2),以及橡胶浮置板道床和固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
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轨道交通系统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通过轨道交通系统出行的乘客常常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车辆的颠簸和震动。
由于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对乘客的舒适性和乘坐体验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变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研究,包括振动机理、常见减振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振动机理轨道交通车辆的振动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不平衡和偏心会导致振动。
其次,轨道本身的不平整度也会使车辆产生震动。
此外,轨道与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振动。
车辆运行振动的特点包括峰值加速度、频率和振动幅度。
峰值加速度是指在运行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加速度值,频率是指车辆振动的周期,而振动幅度则反映了振动的强度。
准确了解振动机理是研究轨道交通车辆减振技术的基础。
2. 常见减振措施针对轨道交通车辆的振动问题,工程师们提出了多种减振措施,以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减少能源损耗和延长车辆寿命。
一种常见的减振措施是使用减振器。
减振器通过吸收和减少车辆振动,起到减震的效果。
减振器的设计和使用通常依赖于车辆的类型和使用环境。
现代轨道交通车辆常使用液压减振器和气压减振器,在车辆与轨道之间设置减振垫,以减少振动传递的能量。
除了减振器,减震墙也是一种有效的减振措施。
减震墙能够有效隔绝振动能量的传递,降低车辆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减震墙的设计和建造依赖于地质条件和周围建筑物的环境需求。
在压路机和地铁建设中,减震墙已经被广泛应用。
此外,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改善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轮轨接触来减少振动和噪音。
通过改进悬挂系统,可以使车辆在运行时更加稳定,减少振动。
优化轮轨接触可以降低列车通过轨道时的噪音和震动。
3. 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车辆的减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使用新材料和先进传感器,以及应用智能控制系统。
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改善车辆的振动特性。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研究1 引言1.1 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必要性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截至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拥有或者在建自己的地铁系统。
地铁建设极大缓解了城市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然而投入运营后,轨道交通系统不可避免地给城市环境带来振动和噪声等问题,影响乘客和轨道沿线人们正常生活,并造成周边建筑物的疲劳损坏。
同时,过量的振动和噪声对列车和轨道系统也会产生很大的磨损,造成机械和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引发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如何做好轨道的减振降噪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改善乘客舒适性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宁波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概况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p2.1 振动和噪声轨道交通的主要振源为机车车辆动力系统的振动。
振动通过车轮与轨道结构的动态相互作用,引起轨道结构的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地基又传给周围的建筑物。
列车运营引起的噪声可分为3个部分:轮轨噪声、集电噪声、车厢的空气动力噪声。
当列车速度小于60 km/h时,主要噪声源为动力系统噪声;当列车速度在60~200 km/h时,主要表现为轮轨噪声;当列车速度大于200 km/h时,主要是为空气动力噪声。
我国的轨道交通运行速度一般为60~80 km/h,噪声的主要来源是轮轨噪声。
轮轨噪声由车轮与钢轨间的相互作用直接产生,属于一次噪声。
同时,列车运行振动沿轨下基础向周围传递,引发周边建筑物、桥梁的振动,可激发结构的“二次噪声”。
振动和噪声从原理上都属与振动,只是传播媒介一个是轨道基础,一个是空气。
研究表明,列车运营振动与轮轨噪声呈正相关,与结构的二次噪声线性相关。
因此,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从原理上来讲即减振和隔振。
2.2 减振降噪基本原理轨道系统减振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振源、振动吸收、振动传递。
3.3 高等减振措施高等减振降噪措施主要包括梯形轨枕、纵向轨枕以及先锋扣件。
由上图可见,施工图设计中减振降噪措施与环评报告有很大差别。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减振降噪措施研究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噪声投诉事件频发,既有高架线路也面临减振降噪的迫切需求。
本文以天津地铁9号线中山门至东兴路区间为例,提出线路精调、钢轨打磨、更换轨下橡胶垫板、线路两侧加装声屏障、列车限速通行等措施,减振降噪效果均不理想。
通过“降能”—改造FTS压缩性减振扣件和“抑振”—钢梁涂覆阻尼材料,较好地降低了列车振动及噪声。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减振降噪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地铁在满足人民便捷出行的同时,也给沿线居民和建筑物带来了振动和噪声的环境污染。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地铁运营中产生的噪声与振动投诉事件越来越频繁。
控制地铁运营噪声已成为运营单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工程背景高架线路噪声主要来源于轮轨噪声和结构噪声。
钢轨和车轮之间摩擦、轨道振动是产生轮轨噪声的主要原因,其产生的噪声原理是在车轮与轨道接触力的作用下产生刺耳的摩擦噪声,以及车轮对轨道产生的振动声波向外辐射出轰鸣噪声。
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轮轨噪声大小和列车运行速度、轨道系统结构、质量等紧密相关,严重时可达到90dB [1]。
当列车通过高架线时,列车引起的振动传递给桥梁结构及其他桥梁附属构件和声屏障,其引起振动并向四周辐射噪声,即结构噪声。
桥梁结构辐射噪声以低频噪声为主,其传播距离比高频噪声更远,传播范围更广且衰减更慢[2]。
天津地铁9号线中山门-东兴路区间高架桥梁段位于津塘公路正上方,结构形式为2联6跨连续钢梁。
线路结构为小半径曲线,曲线半径400m。
道床为普通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扣件类型为WJ-2型,均无减振降噪效果。
地铁北侧邻近居民区,人口密集,楼房距地铁最近垂直距离约为40m。
此区段噪声投诉较为频繁。
经检测,投诉小区楼下点位夜间列车运行噪音为69.4dB,已超出标准值55dB要求。
2 原因分析鉴于噪声投诉问题,运营工务维保部门已陆续采取了线路精调、钢轨打磨、更换轨下橡胶垫板、线路两侧加装单面穿孔铝板和吸声棉式声屏障、列车限速通行等多种整治措施,均未起到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
地铁轨道减振措施的分析与探讨摘要: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振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地铁运行时,轨道对钢轨的压力作用引起钢轨的振动,从而影响到钢轨本身的疲劳和结构的强度。
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主要是地铁运营引起的振动,其次是轨道不平顺引起的振动。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其引起环境振动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为了保证地铁运行时设备、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有必要对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进行控制。
关键词:地铁轨道;减振措施;分析与探讨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各大中城市都在积极规划和建设地铁工程。
然而,由于地铁列车运行时会产生振动并传递到周围环境中,对周边建筑物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如何降低地铁列车运行时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地铁振动的来源和危害地铁车辆在运行时,列车产生的振动主要是由轮轨接触产生的振动。
当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由于隧道断面小,列车运行速度快,轮轨之间产生的切向力较大,从而产生较大的垂向力和水平力,使轨道上的钢轨产生位移,从而产生振动。
当列车通过隧道时,列车将会受到地面以下物体的切向加速度和垂向力的作用。
另外,地面以下物体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也会传递到地铁车辆上。
当地铁运行速度达到80km/h以上时,车速越快其影响越大,当地铁运行速度达到100km/h 时,其振动影响已相当大了。
地铁振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和影响;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系统工作状态的影响;对周围环境造成振动危害。
地铁振动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引起地面建筑和构筑物受损;引起隧道衬砌结构损伤;引起地下管道和电缆损伤;影响城市环境景观。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地铁振动是地铁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车辆运行速度和平稳性都要保证满足一定的要求。
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环境影响较大。
2地铁轨道减振措施2.1减振道床减振道床是将混凝土道床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减振道床。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降噪措施研究摘要: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引发了相应的振动和噪声问题。
轨道减振降噪措施的应用减少了地铁运营对建筑物的振动及噪声影响。
目前,轨道减振降噪技术研究还不够完善,深入开展轨道减振降噪技术研究,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和建设中不可回避的。
本文从地铁振动的产生、传播机理以及轨道减振降噪措施应用等方面,对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进行总结,以推动地铁建设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技术措施引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地铁不仅缓解了城市公交的压力,给市民提供舒适愉悦的出行环境,而且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然而,也不可避免地给城市带来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扰民和公害问题。
一、地铁振动的产生与传播机理1、地铁振动产生原因地铁振动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分为:①列车本身制作误差在运行时产生的自身振动;②地铁建成通车后,由于长时间运行、保养不足,造成轨道磨损产生振动;③由于运行线路存在曲线,造成轮缘与钢轨内侧撞击,形成振动;④运行列车通过钢轨、道岔相互连接处的轨缝,产生的振动。
2、振动的传播机理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列车车轮与钢轨之间产生撞击振动,经过轨枕、道床,传递至隧道或桥梁基础,再传递给地面,从而对周围区域产生振动,并进一步传播到周围建筑物。
这种振动干扰不仅对地铁沿线民宅、学校、医院等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可能对沿线基础较差的建筑物造成损害。
二、轨道振动与噪音的种类1.主要振动源:列车与结构的动态相互作用车辆动力系统振动;轨道结构振动;轮轨不平顺。
2.主要噪声源:轮轨噪声包括滚动噪声、冲击噪声、摩擦噪声、结构噪声(由于轮轨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通过轨道、桥梁和地基等传递,导致相应结构振动而辐射噪声);车辆动力设备噪声包括牵引电机、通风机、压缩机受电弓等设备噪声和车辆运行时的空气动力噪声。
三、轨道振动与噪音的种类及减振降噪措施1、噪声产生源头的控制(1)根据噪声产生机理分类。
第 43 卷第 4 期2023 年 8 月振动、测试与诊断Vol. 43 No. 4Aug.2023 Journal of Vibration,Measurement & Diagnosis地铁轨道改造前后振动及减振效果试验∗何况1,2,李铁斌3,4,周志军1,肖新标1,池茂儒1,陶功权1(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2.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郑州,450000)(3.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2000)(4.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咸阳,712099)摘要针对国内某地铁线路某些区段沿线的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严重现象,将轨道原来铺设的普通扣件改造为浮轨扣件,并在跨中钢轨轨腰位置加装阻尼器以降低振动噪声的影响。
通过测量列车运营时间内的振动和噪声数据,分析列车通过改造前后线路时的轨道振动、车辆振动和噪声、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特性。
结果表明:与改造前普通扣件轨道相比,改造后浮轨扣件轨道的钢轨、道床和隧道壁垂向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分别降低8%,70.6%和71.4%,隧道壁振动降低最显著,由隧道壁垂向振动加速度评估的轨道减振效果为8.28 dB;转向架区域和车内最大声压级降低3.6%和3.4%;昼间建筑物振动和二次辐射噪声降低18.4%和22.0%。
车辆、轨道、建筑物的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的主频均与轮轨系统P2共振频率接近,是引起车辆、轨道和建筑物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浮轨扣件;轨道振动特性;车辆振动和噪声;建筑物振动;二次辐射噪声中图分类号U213.2;TH113.1引言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轨道、地面和建筑物4个子系统是引起环境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因素[1]。
地铁车辆运行时轮轨相互作用产生的动态载荷,通过车辆、钢轨、扣件、轨枕、道床和隧道等基础结构,经由岩土介质向周边地层表面和建筑物基础传播,引发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振动,以及由振动引起的结构二次辐射噪声,影响地铁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2]。
地铁轨道减振降噪措施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地铁列车运行所产生的振动、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概述了目前国内常用的轨道减振降噪措施。
并结合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减振降噪措施及效果。
关键词: 地铁轨道减振降噪1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一般穿越城市中心区域,该区域通常是居民住宅、办公机构集中的区域,其振动影响不可忽视。
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对人体的影响,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对室内高精密仪器、设备的影响等。
随着地铁大规模建设和投入使用, 地铁运营时所产生的噪声也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
本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为例,探讨了其采取减振降噪措施的应用效果。
2 轮轨噪声地铁一般都采用钢轮钢轨系统,车轮与钢轨之间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噪声,可分为滚动噪声(轰鸣噪声)、冲击噪声、尖啸噪声等。
2.1滚动噪声滚动噪声被认为是由于车轮或钢轨表面过于粗糙形成的,而轰鸣噪声是由于短波波浪磨耗产生的,比轮轨接触面平滑的滚动噪声高(10~20)dB(A)。
钢轨的波浪磨耗通常是周期性纵向、横向或空转蠕滑作用的结果。
减少蠕滑和抑制形成噪声的波浪磨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车轮和钢轨的断面打磨成所要求的形状,这需要经验的积累。
对于曲线处的噪声则可将曲线处的钢轨打磨成不对称的轮廊外形以促进共形接触,目的是利用转动半径差,增强车辆的转向能力。
而对于直线轨道钢轨正好相反,需要打磨出几个接触点, 增加非共形接触, 从而减少轮对的蛇行运动, 否则会产生更大的波浪磨耗和噪声, 如温哥华的,SkyTrain系统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国内一般将轰鸣噪声和滚动噪声统称为轰鸣噪声或滚动噪声, 认为是由于车轮和钢轨接触面的小面积粗糙所造成的, 对于这类噪声, 减少车轮和钢轨的表面粗糙度是降低噪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冲击噪声是由于钢轨表面不平或车轮踏面局部磨损造成的。
由于地铁采用焊接长钢轨, 所以对于前者主要是钢轨接头打磨不好, 需提高打磨质量;对于后者,主要是制动力过大, 车轮打滑造成的, 通过牵引系统采用防滑功能可以显著减少打滑现象.车辆的蛇行运动也会产生轮缘与轨道侧面的冲击, 产生冲击噪声。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减振措施减振效果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凭借着快速、安全、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减少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地铁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环境影响,特别是振动带来的影响较为突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本文以成都城市轨道交通为背景,针对成都地铁减振地段采用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纵向轨枕道床、先锋扣件、轨道减振器扣件和GJ-Ⅲ型扣件进行现场测试,在时域和频域内对比相邻地段普通整体式道床和减振地段测试断面隧道壁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值,从时域曲线图、1/3倍频程曲线和频谱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减振措施的实际减振效果,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
1.对于扣件减振措施,GJ-Ⅲ型扣件、轨道减振器扣件和先锋扣件地段隧道壁振动的能量主要分别分布在50~70Hz与175~185Hz、30~50Hz、30~50Hz与130Hz~190Hz。
隧道壁的有效减振范围频段分别在50~200Hz、40~150Hz、31.5~200Hz,在隧道壁的减振量分别为7.38dB、6.99 dB、17.15 dB。
2.对于轨枕减振措施,纵向轨枕地段隧道壁振动的能量主要分布在50~80Hz,隧道壁的有效减振范围频段为50~200Hz,在隧道壁的减振量为9.98dB。
3.对于道床减振措施,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地段隧道壁振动的能量主要分布在80~110Hz,隧道壁的有效减振范围频段为16~200 Hz,在隧道壁的减振量为22.16d B。
4.减振效果由高到低依次是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先锋扣件、纵向轨枕道床、GJ-Ⅲ型扣件、轨道减振器扣件。
无论何种减振措施,均表现为高频减振效果优于低频减振效果,且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在低频处减振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