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赫波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2
布洛赫波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布洛赫波不?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就好像是在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里跳动的音符。
布洛赫波呀,简单来说,就是晶体中电子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
想象一下,晶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音乐舞台,而电子就是在上面跳跃舞动的小精灵。
咱举个例子哈,你看那水晶,多漂亮啊!在水晶里面,电子可不是随便乱跑的,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和舞步,这就是布洛赫波在起作用呢!
它具有一些特别的性质哦。
比如说,它具有周期性,就像四季更替一样有规律。
哎呀,这多有意思呀!而且它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等各种神奇的特性呢。
科学家们为了研究布洛赫波,那可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呀!他们就像侦探一样,一点点地去揭开布洛赫波神秘的面纱。
你说,要是没有布洛赫波,我们对晶体的认识会少多少呀?那我们的科技发展会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呢?所以说呀,布洛赫波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呢!
我的观点就是,布洛赫波是科学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的存在和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物质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布洛赫定理今天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是布洛赫定理。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晶体是由大量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多粒子系统,但晶体的许多电子过程仅与外层的价电子有关,而内层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实在一些近似条件下是保持稳定的,因此,为了了解晶体的性质必须首先了解晶体中电子的运动状态,而晶体中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由薛定谔方程()()H E ψψ=r r(1) 的解来描述。
式中H 是电子的哈密顿算符,()ψr 是电子的波函数,E 是能量本征值。
这里H 可以表示为电子的动能与电子所受到的等效势场之和()222H V m=-∇+r r (2) 其中第一部分表示电子的动能,第二部分表示电子所受到的等效势场。
对于理想晶体,原子排列成晶格,晶格具有周期性,因而等效势场()V r 也具有周期性,()()n V V =+r r R(3) 这里()n 112233,1,2,3m m m m ααα=++==R a a a a 为晶格周期矢量,它是原胞的三个基失1a ,2a 和3a 的线性组合。
这个式子表明将位置矢量从r 移到n +r R 处,等效势场具有相同的值。
从这里可以看出,晶体中的电子就是在一个具有晶格周期性的等效势场中运动,那么,一个在周期场中运动的电子,它的波函数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布洛赫定理就回答了这么一个问题。
布洛赫定理指出,当势场具有晶格周期性时,晶体中电子的波函数具有这样的特征 ()()n n i e ψψ⋅+=k R r R r (4) 其中k 为一矢量,我们称之为波失。
从这个式子我们可以看到,位置矢量为n +r R 处的波函数与位置矢量为r 处的波函数只相差一个位相因子n i e ⋅k R ,因为位相因子不影响波函数的模的大小,所以,在不同原胞的对应点上找到电子的几率是相同的,这也说明晶体中的电子是公有化的,它不再束缚于某一单个的原子,而是在整个晶体中运动。
根据布洛赫定理,我们还可以把晶体中电子的波函数写成()()i eu ψ⋅=k r r r (5)其中()u r 具有与晶格相同的周期性,即 ()()n u u =+r r R .我们把(5)式表达的波函数称之为布洛赫波函数,或者说布洛赫波,它描述的电子叫布洛赫电子。
自由电子与布洛赫电子的区别(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419002班)摘要:在1928年,布洛赫波的概念由菲利克斯·布洛赫在1928年研究晶态固体物理特性时首次提出的,但其数学基础在历史上却曾由乔治·威廉·希尔(George William Hill ,1877年),加斯东·弗洛凯(Gaston Floquet ,1883年)和亚历山大·李雅普诺夫(Alexander Lyapunov ,1892年)等独立地提出。
随后表产生了布洛赫电子的概念。
本文主要探讨自由电子与布洛赫电子的区别。
关键词:自由电子;布洛赫电子;区别1 基本概念1.1 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free electron)按照电子的运动范围定义指不被约束在某一个特定原子内部的电子,在化学中是指在分子中与某个特定原子或共价键无关的电子。
当这种电子在受到外电场或外磁场的作用时,能够在物质(晶体点阵)中或真空中运动。
因此自由电子也叫做离域电子。
由金属的电子云模型理论可以确定,金属晶体中存在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的多少会影响晶体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自由电子愈多,电传导的能力愈强,而大部分的金属晶体都有较多的自由电子,所以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1.2 布洛赫定理 晶体中电子的波函数是按晶格周期调幅的平面波,即电子的波函数具有如下形式其中k 为电子的波矢,Rn 是晶格矢 上述理论称为布洛赫(Bloch)定理。
布洛赫定理的另一种表述为,存在以波矢 使得对属于布拉维格子的所有格矢 成立。
1.3 布洛赫电子用布洛赫函数描述的电子称为布洛赫电子。
)(e )(r u r kr k i k ⋅=ψ)()(r u R r u k n k =+k n R 332211a n a n a n R n ++=)(e )(r R r n R k i n ψψ⋅=+2 区别研究2.1周期性质晶体的平移周期性不仅仅是几何图形的周期性,而且每个原子胞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也是一样的,因此,所有单胞内电子的密度分布特性也是一样的。
布洛赫波函数布洛赫波函数是一种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科学中非常重要的特殊函数。
它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波的传播问题、振动条件的解决以及求解某些复杂的科学问题中。
它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领域,从工程中的视频、通信、电子学、机械学等到生物学、医学等范畴,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布洛赫波函数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布洛赫波函数是基于距离函数表示法(DRF)开发出来的一种特殊函数,它由一系列无穷多个函数组成,表达形式如下:A(x,y) = A(t,u) =∞n=1[a(n)cos(nπx/L) + b(n)sin(nπy/T)] 。
其中,L 和T分别为x和y的大小,而a(n)和b(n)是无穷多个常数,用于表达分离步长x和y之间及其周围所有点的函数值。
显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公式来确定布洛赫波函数的值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其实际应用是非常有限的。
一般来说,布洛赫波函数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第一,即它具有收敛性,这是指它的范围总是会随着“n”值的增大而减少。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将“n”取得越大,布洛赫波函数的范围也会越小,从而节省计算量,让求解的过程更加容易。
第二,它具有分离性,这是指它可以将布洛赫波函数中的参数分开计算,从而使求解过程更加容易。
布洛赫波函数在实际应用中被应用于电磁波的传播、振动条件的解决以及求解某些复杂的科学问题中,由于它的计算简单,可以有效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
例如,布洛赫函数可以用来模拟传播过程中电磁波的衰减,可以求解信号的传输特性,可以用来求解混沌系统问题,可以用来求解振动强度较低的振动系统,甚至可以用来分析天气系统。
此外,由于布洛赫波函数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分离性,所以它也被广泛应用在工程学和统计学中。
在工程学中,布洛赫波函数可以用来检测高斯噪声,而在统计学中,它可以用来拟合高斯分布函数,从而开展统计分析。
总而言之,布洛赫波函数是一种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科学中应用广泛的特殊函数。
它的计算量较少,分析结果较准确,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波传播、振动条件和求解某些复杂的科学问题中。
1. 基元,点阵,原胞,晶胞,布拉菲格子,简单格子,复式格子。
基元:在具体的晶体中,每个粒子都是在空间重复排列的最小单元;点阵:晶体结构的显著特征就是粒子排列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的阵列称为点阵; 原胞:只考虑点阵周期性的最小重复性单元;晶胞:同时计及周期性与对称性的尽可能小的重复单元;布拉菲格子:是矢量Rn=mA1+nA2+lA3全部端点的集合,A1,A2,A3分别为格点到邻近三个不共面格点的矢量;简单格子:每个基元中只有一个原子或离子的晶体;复式格子:每个基元中包含一个以上的原子或离子的晶体;2. 晶体的宏观基本对称操作,点群,螺旋轴,滑移面,空间群。
宏观基本对称操作:1、2、3、4、6、i 、m 、4,点群:元素为宏观对称操作的群螺旋轴:n 度螺旋轴是绕轴旋转2/n π与沿转轴方向平移T t j n=的复合操作 滑移面:对*一平面作镜像反映后再沿平行于镜面的*方向平移该方向周期的一半的复合操作空间群:保持晶体不变的所有对称操作3. 晶向指数,晶面指数,密勒指数,面间距,配位数,密堆积。
晶向(列)指数:布拉菲格子中所有格点均可看作分列在一系列平行直线族上,取一个格点沿晶向到邻近格点的位移基失由互质的(l1/l2/l3)表示;晶面指数:布拉菲格子中所有格点均可看作分列在一系列平行平面族上,取原胞基失为坐标轴取离原点最近晶面与三个基失上的截距的倒数由互质的(h1/h2/h3)表示;密勒指数:晶胞基失的坐标系下的晶面指数;配位数:晶体中每个原子(离子)周围的最近邻离子数称之为该晶体的配位数;面间距:晶面族中相邻平面的间距;密堆积:空间内最大密度将原子球堆砌起来仍有周期性的堆砌结构;4. 倒易点阵,倒格子原胞,布里渊区。
倒易点阵:有一系列在倒空间周期性排列的点-倒格点构成。
倒格点的位置可由倒格子基矢表示,倒格子基矢由…确定倒格子原胞:倒空间的周期性重复单元(区域),每个单元包含一个倒格点布里渊区:在倒格子中如以*个倒格点作为原点,画出所有倒格矢的垂直平分面,可得到倒格子的魏格纳塞茨原胞,即第一布里渊区5. 布拉格方程,劳厄方程,几何结构因子。
JISHOU UNIVERSITY《固体物理》期末考核报告布洛赫定理及它的指导意义布洛赫波因其提出者美籍瑞士裔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布洛赫(Felix Bloch )而得名。
布洛赫波由一个平面波和一个周期函数u (r )(布洛赫波包)相乘得到。
其中u (r )与势场具有相同周期性。
布洛赫波的具体形式为:式中k 为波矢。
上式表达的波函数称为布洛赫函数。
当势场具有晶格周期性时,其中的粒子所满足的波动方程的解ψ存在性质:这一结论称为布洛赫定理(Bloch's theorem ),其中为晶格周期矢量。
可以看出,具有上式性质的波函数可以写成布洛赫函数的形式。
平面波波矢k(又称“布洛赫波矢”,它与约化普朗克常数的乘积即为粒子的晶体动量)表征不同原胞间电子波函数的位相变化,其大小只在一个倒易点阵矢量之内才与波函数满足一一对应关系,所以通常只考虑第一布里渊区内的波矢。
对一个给定的波矢和势场分布,电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具有一系列解,称为电子的能带,常用波函数的下标n以区别。
这些能带的能量在k的各个单值区分界处存在有限大小的空隙,称为能隙。
在第一布里渊区中所有能量本征态的集合构成了电子的能带结构。
在单电子近似的框架内,周期性势场中电子运动的宏观性质都可以根据能带结构及相应的波函数计算出。
上述结果的一个推论为:在确定的完整晶体结构中,布洛赫波矢k是一个守恒量(以倒易点阵矢量为模),即电子波的群速度为守恒量。
换言之,在完整晶体中,电子运动可以不被格点散射地传播(所以该模型又称为近自由电子近似),晶态导体的电阻仅仅来自那些破坏了势场周期性的晶体缺陷。
从薛定谔方程出发可以证明,哈密顿算符(Hamiltonian)与平移算符(translation)的作用次序满足交换律,所以周期势场中粒子的本征波函数总是可以写成布洛赫函数的形式。
更广义地说,本征函数满足的算符作用对称关系是群论中表示理论的一个特例。
布洛赫波的概念由菲利克斯·布洛赫在1928年研究晶态固体的导电性时首次提出的,但其数学基础在历史上却曾由乔治·威廉·希尔(George William Hill,1877年),加斯东·弗洛凯(Gaston Floquet,1883年)和亚历山大·李雅普诺夫(Alexander Lyapunov,1892年)等独立地提出。
固体物理基本概念题参考解答-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固体物理概念题1. 自由电子气体模型的三个基本近似是什么?两个基本参数是什么?自由电子近似;独立电子近似;弛豫时间近似自由电子数密度;弛豫时间2. 名词解释:K空间;k空间态密度把波矢k看做空间矢量,相应的空间称为k空间;K空间中单位体积内许可态的代表点数称为k空间态密度。
3. 自由电子模型的基态费米能和激发态费米能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费米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意义:费米面上单电子态的能量称为费米能,表示电子从低到高填满能级时其最高能级的能量。
基费米能时指T=0 K时的费米能。
激发态费米能指的是T≠0 K时的费米能。
因素:费米能量与电子密度和温度有关。
4. 何为费米面金属电子气模型的费米面是何形状费米面:在K空间将占据态与未占据态分开的界面。
金属电子气模型的费米面是球形。
5. 说明为什么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才对比热、电导和热导有贡献?对比热、电导和热导有贡献的电子是其能态能够发生变化的电子,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才能从外界获得能量发生能态跃迁。
因为,在常温下,费米球内部离费米面远的状态全被电子占据,这些电子从格波获取的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费米面附近或以外的空状态上。
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吸收声子后能跃迁到费米面附近或以外的空状态上。
对电导,考虑到泡利不相容原理的限制,只有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才有可能在外电场作用下,进入较高能级,因而才会对金属电导率有贡献。
热导与电导相似。
6. 简述化学势的意义,它与费米能级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化学势的意义是: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系统没增加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自由能。
在温度接近于0时,化学势和费米能近似相等。
7. 什么是等离子体振荡?给出金属电子气的振荡频率。
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在自身惯性作用和正负电荷分离所产生的静电恢复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简谐振荡称为等离子体振荡。
金属电子气的振荡频率8.名词解释:晶格,单胞,原胞,基元,布拉维格子基矢基元:在空间无限重复排列构成晶体的全同原子团晶格:将基元抽象为格点,格点的集合称为晶格晶胞:能够完整反映晶体的化学结构与晶体周期性的重复单元原胞:体积最小的晶胞布拉维格子基矢:原胞的基矢9.在三维情况下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晶格满足点对称群的要求?它们可以划分为哪7个晶系?14种布拉维格子,它们可以划分为7个晶系:三斜,单斜,正交,四方,三角,六角,立方。
电子在晶体中的布洛赫波函数引言:电子在晶体中的行为是固体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布洛赫定理是描述电子在周期性晶体中的行为的基本定律之一。
布洛赫波函数可以用于描述电子在晶体中的运动状态和能带结构,对于理解物质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等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定律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布洛赫波函数实验的准备和具体实施过程,以及该实验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和专业角度的分析。
第一部分:布洛赫定理的理论基础布洛赫定理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主要依据两个假设:晶格周期性和外势能的周期性。
晶体中的周期性势能可以用周期函数表示,而电子在此势场下运动的波函数应遵循晶体的周期性。
根据布洛赫定理,电子的波函数可以表示为一个平面波和一个周期函数的乘积,即布洛赫波函数。
第二部分:实验准备为了实现电子在晶体中的布洛赫波函数实验,需要准备以下实验设备和材料:1. 晶体样品:选择合适的固体材料作为晶体样品,如硅、锗等半导体材料,或者金属材料。
2. 光源:使用合适的光源,如激光器或白光光源,作为照射电子的光源。
3. 光波导系统:光波导系统用于将光源的光束引导到晶体样品上。
4. 电子束系统:用于产生和探测电子束的设备,如電子槍和電子探测器。
5.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电子在晶体中的运动状态和能谱数据的采集设备和软件。
第三部分:实验过程1. 准备晶体样品:从晶体样品中切割出适当的薄片,并用适当的方法使其表面光滑和干净,以方便光的照射和电子的传输。
2. 设置光源和光波导系统:将选择的光源和光波导系统与晶体样品连接起来。
确保光能够准确地照射到晶体上,并通过光波导系统将反射的光传递到数据采集系统。
3. 设置电子束系统:将电子束系统与晶体样品连接起来,并校准电子束的能量和方向。
确保电子能够准确地穿过晶体,并在穿过晶体之后能被探测器捕获。
4. 实施测量: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电子在晶体中的运动状态和能谱数据。
可以通过调节光源和电子束系统的参数,以及改变晶体样品的结构和温度等条件来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
和一个周期函数(布洛赫波包)相乘得到。
其中与势),其中为晶格周期平面波波矢(又称在的各个单值区分界处存在有限大小的空隙,称为上述结果的一个推论为:在确定的完整晶体结构中,布洛赫波矢是一个守恒量(以倒∙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8,ISBN 7-04-001025-9∙Charles Kittel, 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Wiley: New York, 1996).∙Neil W. Ashcroft and N. David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 (Harcourt: Orlando, 1976).∙Felix Bloch, "Über die Quantenmechanik der Elektronen in Kristallgittern," Z.Physik52, 555-600 (1928).∙George William Hill, "On the part of the motion of the lunar perigee which isa function of the mean motions of the sun and moon," Acta. Math.8, 1-36 (1886).(本文初版于1877年,后曾被私下传阅)。
∙Gaston Floquet, "Sur les équations différentielles linéaires à coefficients p ériodiques," Ann. École Norm. Sup.12, 47-88 (1883).∙Alexander Mikhailovich Lyapunov, The General Problem of the Stability of Motion (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1992).(李雅普洛夫的博士论文,1892年完稿,稳定性理论的奠基之作)个人工具∙登录/创建账户名字空间∙条目∙讨论大陆简体变换∙大陆简体∙港澳繁體∙马新简体∙台灣正體查看∙阅读∙编辑∙查看历史导航∙首页∙分類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帮助∙帮助∙社区入口∙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询问处∙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系我们∙关于维基百科∙资助维基百科工具∙链入页面∙链出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打印页面∙永久链接∙引用此文其他语言∙Deutsch∙English∙یسراف∙Français∙תירבע∙Magyar∙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Polski∙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15:43。
布洛赫波
在固体物理学中,布洛赫波(Bloch wave)是周期性势场(如晶体)中粒子(一般为电子)的波函数,又名布洛赫态(Bloch state)。
布洛赫波因其提出者美籍瑞士裔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布洛赫(Felix Bloch)而得名。
布洛赫波由一个平
面波和一个周期函数(布洛赫波包)相乘得到。
其中与势场具有相同周期性。
布洛赫波的具体形式为:
式中k为波矢。
上式表达的波函数称为布洛赫函数。
当势场具有晶格周期性时,其中的粒子所满足的波动方程的解ψ存在性质:
这一结论称为布洛赫定理(Bloch's theorem),其中为晶格周期矢量。
可以
看出,具有上式性质的波函数可以写成布洛赫函数的形式。
硅晶格中的布洛赫波
平面波波矢(又称“布洛赫波矢”,它与约化普朗克常数的乘积即为粒子的晶体动量)表征不同原胞间电子波函数的位相变化,其大小只在一个倒易点阵矢量之内才与波函数满足一一对应关系,所以通常只考虑第一布里渊区内的波矢。
对一个给定的波矢和势场分布,电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具有一系列解,称为电子的能带,常用波函数的下标n以区别。
这些能带的能量在的各个单值区分界处存在有限大小的空隙,称为能隙。
在第一布里渊区中所有能量本征态的集合构成
了电子的能带结构。
在单电子近似的框架内,周期性势场中电子运动的宏观性质都可以根据能带结构及相应的波函数计算出。
上述结果的一个推论为:在确定的完整晶体结构中,布洛赫波矢是一个守恒量(以倒易点阵矢量为模),即电子波的群速度为守恒量。
换言之,在完整晶体中,电子运动可以不被格点散射地传播(所以该模型又称为近自由电子近似),晶态导体的电阻仅仅来自那些破坏了势场周期性的晶体缺陷。
从薛定谔方程出发可以证明,哈密顿算符(Hamiltonian)与平移算符(translation)的作用次序满足交换律,所以周期势场中粒子的本征波函数总是可以写成布洛赫函数的形式。
更广义地说,本征函数满足的算符作用对称关系是群论中表示理论的一个特例。
布洛赫波的概念由菲利克斯·布洛赫在1928年研究晶态固体的导电性时首次提出的,但其数学基础在历史上却曾由乔治·威廉·希尔(George William Hill,1877年),加斯东·弗洛凯(Gaston Floquet,1883年)和亚历山大·李雅普诺夫(Alexander Lyapunov,1892年)等独立地提出。
因此,类似性质的概念在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的名称:常微分方程理论中称为弗洛凯理论(也有人称“李雅普诺夫-弗洛凯定理”);一维周期性波动方程则有时被称为希尔方程(Hill's equation)。
参考资料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8,ISBN 7-04-001025-9
Charles Kittel, 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Wiley: New York, 1996).
Neil W. Ashcroft and N. David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 (Harcourt: Orlando, 1976).
Felix Bloch, "Über die Quantenmechanik der Elektronen in Kristallgittern," Z. Physik 52, 555-600 (1928).
George William Hill, "On the part of the motion of the lunar perigee which is a function of the mean motions of the sun and moon," Acta. Math. 8, 1-36 (1886).(本文初版于1877年,后曾被私下传阅)。
Gaston Floquet, "Sur les équations différentielles linéaires à coefficients périodiques," Ann. École Norm. Sup. 12, 47-88 (1883).
Alexander Mikhailovich Lyapunov, The General Problem of the Stability of Motion (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1992).(李雅普洛夫的博士论文,1892年完稿,稳定性理论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