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Ⅰ - 汉乐府诗歌
- 格式:pptx
- 大小:5.48 MB
- 文档页数:16
8篇汉代经典古诗词,每一首都值得反复诵读,建议收藏两汉的文学,本以汉赋为代表,然其字句绮丽、穷尽铺张,实在没什么好说。
反而一直流传下来的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成为汉代文学的一个代表,也清楚的记录了诗歌这一体裁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汉末魏晋三国,其间更是涌现出一波又一波的文学俊杰。
从最开始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建安七子),到后来的阮籍嵇康,终以陶渊明艺术般的人生之诗。
每一位,都是我们文学殿堂上的一颗明星,皎皎千年。
长歌行汉乐府〔两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首诗我的印象真的特别深刻,应该是刚上小学就开始背的一首。
当时对日晞、德泽、焜黄这些词都还特别陌生,但小孩子记忆力好,也是硬给背下来的。
背诵的时候,经常会想象出一个花园,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在四季轮回中变换着皮肤。
而后,突然又转到地图上的宏达视角,一道道江河南北不一,却都统一向着东方的大海流去。
因为我的家乡在黄河入海口,读起“百川东到海”的句子会格外有共鸣和自豪感。
然后就是“老大”这个词儿,小时候还真的以为是家中老大总是会很悲伤呢。
现在想来,小时候对于诗词的理解真的很有意思,带着童真童趣,带着充足的想象力。
多读一些诗词,真的能开拓视野、培养想象力、充实文化功底。
青青陵上柏佚名〔两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怎样理解人生?人生就是一趟没有归程的旅途。
一旦你从家中离开,就再也回不去,目之所及,皆是前方,皆是远方。
分享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观点:“人们都说要向前走,可人生道路很多条,究竟往哪里走,才是向前?”“人生没有回头路,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向前。
”大风歌刘邦〔两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李延年歌李延年〔两汉〕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汉代乐府民歌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关于乐府什么是“乐府”?它的涵义是有演变的。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
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如《文选》于骚、赋、诗之外另立“乐府”一门;《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又特标《乐府》一篇,并说“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便都是这一演变的标志。
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
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皮日休《正乐府》等,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入乐这一点上出发,是乐府一词的滥用,徒滋混淆,不足为据。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惠帝时有“乐府令”,但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则始于武帝。
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升平、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
《汉书?札乐志》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
”所谓采诗,即采民歌。
同书《艺文志》更有明确的记载:这件事,在文学史上也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白居易说:“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
”(《采诗官》)其实,和周代一样,汉代也是采诗的。
而从上引文献,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采诗的范围遍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比周代还要广。
两汉某些头脑比较清醒的统治者较能接受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教训,也颇懂得反映人民意向的民歌民谣的作用,经常派遣使者“使行风俗”“观纳民谣”,甚至根据“谣言单辞,转易守长”(《后汉书?循吏传叙》)。
【导语】乐府是⾃秦代以来设⽴的朝廷⾳乐机关。
它除了将⽂⼈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泛。
下⾯是分享的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江南 两汉: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 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字⼀句直接描写采莲⼈采莲时的愉快⼼情,⽽是通过对莲叶和鱼⼉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许多⼩伙⼦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们望着露出⽔⾯的⼜⼤⼜圆的荷叶,⼼⾥⽆限喜悦,因⽽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可”这⾥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
“⽥⽥”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
“何⽥⽥”就是“何其⽥⽥”,是极度赞美的语⽓。
这⾥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七⽉,每朵花可开⼆⾄三天,每⽇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天,可采收莲蓬⽣⾷,果实(莲⼦)的成熟期在七、⼋⽉间。
清⼈张⽟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矣。
”(《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秀丽,还表明莲⼦必然丰收,采莲⼈⾃然⼼⾥⾮常⾼兴。
⼈们在采摘⽔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中的情景。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般。
“戏”字写鱼在⽔中的迅捷欢乐神态,⾮常形象。
这⾥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意,采莲⼈划着⼩船在莲叶间穿⾏,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在⽔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之轻快,采莲⼈⾝姿之轻盈,⼼情之欢快,⾃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歌辞只有七句,明⽩如话,⽽后四句⼜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民歌中常⽤的⽐兴、双关⼿法,把男⼥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寻味,⽽⽆轻佻、庸俗之弊。
汉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主要负责收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把由它收集来的配乐民歌或一些文人模拟这类民歌所写的作品统称为“乐府”,乐府也就成了一种诗歌体裁。
乐府诗中有许多流程千古的佳作,民歌是其中的精华。
第一首:《有所思》——无名氏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wei2)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xi1)!秋风肃肃晨风飔(si1),东方须臾高知之!第二首:《上邪》——无名氏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铙歌十八曲》唯二两首采自民间的情诗。
第三首:战城南——无名氏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粱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第四首:节妇吟——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第五首:秋风辞——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第六首:北方有佳人——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第七首:敕勒歌——无名氏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八首:清平调(三首)——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汉乐府诗集|汉乐府诗集大全代表作汉乐府诗集 20xx年01月06日诗歌大全1、《春日行》南北朝▪鲍照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2、《游侠篇》魏晋▪张华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
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
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
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
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
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
赵胜南诅楚,乃与毛遂行。
黄歇北适秦,太子还入荆。
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
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
3、《同声歌》两汉▪张衡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希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4、《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秦女卷衣》唐代▪李白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6、《长相思》唐代▪李白其一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其二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7、《悲歌》两汉▪佚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8、《羽林郎》两汉▪辛延年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汉乐府的诗有那些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江南》、《上邪》等。
一、《战城南》《战城南》系乐府旧题,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
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
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
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1、原文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2、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有许多人战死在野外,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外乡的战士之前请为我们悲鸣几声!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哪能从你们口中逃掉呢?”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着,茂密的蒲苇草显得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直了营垒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何交往?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就是想成为忠臣保卫国家都无法实现啊!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忠良将士实在令人怀念: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一同回来。
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1、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秦汉文学之《汉乐府》一、汉代概况:1、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西汉,前202-9,刘邦,国都长安,东汉,25-220,刘秀,国都洛阳。
后世史学家也称两汉。
整个大汉王朝、刘氏江山持续了四百多年,唐朝才不到三百年,这够起于刘邦,刘邦本是秦朝的泗水亭长,亭是古代交通要道上的政府机构,每十里就设一个亭,亭长就是一个小公务员,手下有一个负责治安的和一个负责亭舍开闭打扫的,但是,刘邦一点都不简单,随着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刘邦凭借自己的才能、情商,所谓帝王权术,成为农民起义领袖,逐渐收了萧何、韩信等一干将才,最终大败项羽建立汉朝。
2、军事上:对匈奴之战白登之围卫青、霍去病、昭君出塞3、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4、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二、汉乐府含义1、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
2、由汉时乐府机构所采制的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词,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三、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壁”。
后又把它俩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四、汉乐府特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3、形式上自由和多样五、汉乐府意义1、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2、汉乐府开创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
【导语】乐府是古代⾳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的管理⾳乐的官署。
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乐、整理改编与创作⾳乐、进⾏演唱及演奏等。
下⾯是分享的经典乐府诗名篇赏析⼤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乐府诗名篇赏析:江南 两汉: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 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字⼀句直接描写采莲⼈采莲时的愉快⼼情,⽽是通过对莲叶和鱼⼉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许多⼩伙⼦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们望着露出⽔⾯的⼜⼤⼜圆的荷叶,⼼⾥⽆限喜悦,因⽽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可”这⾥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
“⽥⽥”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
“何⽥⽥”就是“何其⽥⽥”,是极度赞美的语⽓。
这⾥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七⽉,每朵花可开⼆⾄三天,每⽇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天,可采收莲蓬⽣⾷,果实(莲⼦)的成熟期在七、⼋⽉间。
清⼈张⽟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矣。
”(《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秀丽,还表明莲⼦必然丰收,采莲⼈⾃然⼼⾥⾮常⾼兴。
⼈们在采摘⽔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中的情景。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般。
“戏”字写鱼在⽔中的迅捷欢乐神态,⾮常形象。
这⾥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意,采莲⼈划着⼩船在莲叶间穿⾏,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在⽔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之轻快,采莲⼈⾝姿之轻盈,⼼情之欢快,⾃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歌辞只有七句,明⽩如话,⽽后四句⼜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民歌中常⽤的⽐兴、双关⼿法,把男⼥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寻味,⽽⽆轻佻、庸俗之弊。
初中生必背古诗: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初中生必背古诗: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原文】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野的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导语】乐府是⾃秦代以来设⽴的朝廷⾳乐机关。
它除了将⽂⼈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泛。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乐府诗及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乐府诗及赏析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 这是⼀⾸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欢乐的⼼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回旋反复的⾳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望⽆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由⾃在、欢快戏耍的鱼⼉,还有那⽔上划破荷塘的⼩船上采莲的壮男俊⼥的欢声笑语,悦⽿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动的场景!从⽂化学的⾓度,我们⼜会发现这是⼀⾸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怎能不想起北⽅的“⼤姑娘⾛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股夏⽇的清新迎⾯扑来,想着就令⼈觉得清爽。
还不⽌于此,我们感受着诗⼈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的⼼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字是写⼈的,但是我们⼜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如临其境,感受到了⼀股勃勃⽣机的青春与活⼒,领略到了采莲⼈内⼼的欢乐和青年男⼥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民歌不朽的魅⼒所在。
2.精选乐府诗及赏析 古朗⽉⾏ 李⽩〔唐代〕 ⼩时不识⽉,呼作⽩⽟盘。
⼜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垂两⾜,桂树何团团。
⽩兔捣药成,问⾔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肝。
赏析 这是⼀⾸乐府诗。
“朗⽉⾏”,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鲍照有《朗⽉⾏》,写佳⼈对⽉弦歌。
李⽩采⽤这个题⽬,故称《古朗⽉⾏》,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运⽤浪漫主义的创作⽅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汉乐府诗集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乐府诗集,欢迎欣赏!【汉乐府诗集】1、《猛虎行》魏晋·陆机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2、《猛虎行》唐代·李白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长剑挂高*,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漠漠愁杀人。
胡人绿眼吹玉笛,吴歌白?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3、《对酒行》唐代·李白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4、《短歌行》魏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汉乐府古诗词乐府是中国古代设置于宫廷的一个音乐舞台机构,最初是秦朝设置的,属于少府管辖。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置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乐府机构的设置,延续了先秦时期采诗的传统,而出现的乐府诗,又很好地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对后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汉乐府的诗歌收录在了《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
本文就选择其中最有水平的和大家分享。
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取材于东汉末年发生于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被焦母和刘兄逼迫,离婚再嫁的故事。
最终,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自杀。
该诗通过对焦母和刘兄的卑劣描述,讽刺了儒教伦理纲常对人身自由的戕害。
在汉代时期,儒学取得了独尊,儒家的忠孝思想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正是这种愚忠愚孝酿造了这一场悲剧。
该诗长达350余句,是乐府诗之冠,也是中国五言体中的名篇,于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
不过该诗的写作年代还有争议,诗歌的题材发生于建安年间,但是诗歌的写作年代可能更晚。
2,《陌上桑》《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收录于《相和歌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陌上桑》讲述了一位名为秦氏罗敷的采桑女,面对太守之类官员的调戏而从容不迫,并以盛夸丈夫的方法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同时又展示出了强烈的民间歌谣的风采。
《陌上桑》语言通畅、韵律自然和谐,对仗工整,证明了当时的五言体诗歌已经走向了成熟。
3,《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