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1
樱桃的种类和品种引言樱桃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深受人们喜爱。
在全球范围内,樱桃的种类和品种繁多。
本文将介绍樱桃的一些常见种类和品种,包括它们的特点、口感、产地等信息。
一级标题1:甜樱桃甜樱桃是最为常见的樱桃品种之一。
它们通常具有鲜红色的外皮,肉质鲜嫩多汁。
甜樱桃的甜度因品种而异,但一般来说都有一种独特的甜味。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甜樱桃品种:二级标题1.1:美国红樱桃美国红樱桃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甜樱桃。
它们产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华盛顿州等地。
美国红樱桃外观饱满,鲜明的红色吸引人的眼球。
口感多汁柔软,带有浓郁的甜味。
二级标题1.2:晚红樱桃晚红樱桃是另一种备受欢迎的甜樱桃品种。
它们产自美国、智利等地。
晚红樱桃的果实较大,且颜色呈深红色。
口感饱满,甜度适中,肉质鲜嫩,带有微酸的口感。
二级标题1.3:黑美人樱桃黑美人樱桃是一种颜色较为深黑的甜樱桃。
它们产自欧洲等地。
黑美人樱桃的果实较小,但肉质鲜美,口感甜美。
由于其颜色的特殊性,黑美人樱桃通常用于美食装饰和烹饪。
一级标题2:酸樱桃酸樱桃和甜樱桃相比,口感更酸爽。
酸樱桃通常用于制作果酱、蜜饯等甜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酸樱桃品种:玫瑰樱桃是一种受欢迎的酸樱桃品种。
它们产自欧洲等地。
玫瑰樱桃的果实较大,颜色呈鲜红色,口感酸甜适中,适合直接食用或制作果酱。
二级标题2.2:莫罗樱桃莫罗樱桃是另一种常见的酸樱桃品种。
它们产自欧洲、北美等地。
莫罗樱桃的果实较小,颜色呈暗红色甚至近黑色。
口感酸爽,适合制作果酱、酒类和糖果等。
二级标题2.3:酸奶樱桃酸奶樱桃是一种特殊的酸樱桃品种。
它们产自挪威、瑞典等地。
酸奶樱桃的果实呈黄色,口感酸甜,适合用于制作酸奶、果汁及冰淇淋等。
一级标题3:其他品种与特产地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见樱桃品种外,还有许多其他品种值得一提。
以下是一些特殊的樱桃品种和它们的特产地:二级标题3.1:雨樱桃雨樱桃是一种稀有的品种。
它们产自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热带地区。
雨樱桃的果实较小,颜色呈暗红色。
樱桃开放分类:双子叶植物纲影视果实和种子类植物药核果植物樱桃又名楔荆桃、含桃、朱樱、乐桃、表桃、梅桃、荆桃、崖蜜等,香港粤语叫做“车厘子”。
是某些李属的植物的统称,包括樱桃亚属、酸樱桃亚属、桂樱亚属等,花称为樱花,叶及核入药,果实可以作为水果食用。
编辑摘要编辑信息模块中文学名:樱桃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蔷薇亚纲(Rosidae)目:蔷薇目(Rosales)亚目:蔷薇亚目(Rosineae) 科:蔷薇科(Rosaceae)亚科:李亚科(Prunoideae) 属:樱桃属(Prunus)种:樱桃分布:栽培范围广泛目录[隐藏]1 简介2 性状3 习性4 种类5 用途6 价值6.1 营养分析6.2 功效作用6.3 药用价值6.4 食疗价值7 如何挑选樱桃7.1 降低痛风病发7.2 保健食谱8 吃法9 保鲜技术10 食物相克11 历史记载11.112 电影:樱桃About Cherry (2012)12.1 樱桃的剧情简介樱桃 - 简介樱桃是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是上市较早的一种乔木果实,号称“百果第一枝”。
据说黄莺特别喜好啄食这种果子,因而名为“莺桃”。
其果实虽小如珍珠,但色泽红艳光洁,玲珑如玛瑙宝石一样,味道甘甜而微酸,既可鲜食,又可腌制或作为其他菜肴食品的点缀,备受青睐。
樱桃 - 性状落叶乔木。
株高可达8米。
嫩枝无毛或微被毛。
叶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16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重锯齿,锯齿上有腺体,上面无毛或微具毛,下面被稀疏柔毛;叶柄长0.8~1.5厘米,有短柔毛,近顶端有2腺体。
花3~6朵成总状花序,花直径1.5~2.5厘米,先叶开放;花梗长约1.5厘米,被短柔毛。
萼筒圆筒形,具短柔毛;萼片卵圆形或长圆状三角形,花后反折。
花瓣白色。
雄蕊多数;子房无毛。
核果,近球形,无沟,红色,直径约1厘米。
樱桃知识点总结一、樱桃的起源和历史樱桃来源于欧洲和西亚地区,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年的古希腊。
樱桃在古代被广泛栽培与食用,古罗马人和波斯人都将樱桃视为一种美味的水果。
后来,樱桃传入中国,开始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地区种植。
二、不同品种的樱桃樱桃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可以分为甜樱桃和酸樱桃两大类型。
甜樱桃的口感甜美,酸樱桃则略带酸味。
此外,根据果实的颜色,樱桃可以分为红樱桃、黄樱桃和黑樱桃等不同品种。
三、樱桃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樱桃是一种非常营养丰富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
此外,樱桃还富含矿物质和纤维,有助于促进消化和保持健康的肠道功能。
樱桃中含有丰富的樱桃酸,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功效,可以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四、樱桃的种植和收获樱桃是一种喜欢温暖气候的水果,适合在阳光充足、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樱桃树的栽培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排水条件,通常在春季进行种植。
在生长过程中,樱桃需要定期施肥和灌溉。
樱桃的收获季节通常在夏季,成熟的樱桃果实颜色鲜艳,饱满多汁。
五、樱桃的储存和食用方法成熟的樱桃果实在冰箱中可以保存几天,但最好在收获后尽快食用,以保持其新鲜的口感。
樱桃可以直接生吃作为水果食用,也可以用来制作沙拉、果汁、果酱等食品。
此外,樱桃还可以用来制作甜点、蛋糕、冰淇淋等美食,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将樱桃加入到各种菜肴中。
总的来说,樱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
了解樱桃的种植和收获方法,正确的储存和食用樱桃,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享受这种美味水果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描写樱桃的优美句子1.樱桃红润,甜美可口,每一颗都带着春天的气息。
2.在春日的阳光下,樱桃的美丽如同一个个小精灵,为大自然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
3.鲜艳欲滴的樱桃,犹如一抹晚霞,将夏日的尾声装点得如诗如画。
4.微风吹过,樱桃在绿叶间轻轻摇曳,宛如精灵在舞动。
5.雪花般的樱桃,缀满枝头,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一抹暖阳。
6.一簇簇繁茂的樱桃缀满了树冠,像一串串红色的珍珠,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希望和期待。
7.新鲜摘下的樱桃有着微酸可口的味道,而经过适当贮藏后,则会变得更加甜美。
8.樱桃的口感细腻,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它的鲜美和多汁,让人回味无穷。
9.樱桃如宝石般璀璨,点缀在春日的画卷上,绽放出诗意与温柔。
10.每当尝到那鲜美的樱桃,便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11.在春天柔和阳光的照射下,樱桃树的枝条如同细长的美臂一般柔软美丽。
12.每当春末夏初,樱桃成熟,一串串红宝石般的果实让人忍不住想品尝一口。
13.这些色泽鲜艳的樱桃,不仅口感鲜美,还带有一种独特的甜美香气,让人回味无穷。
14.熟透的樱桃,像一颗颗晶莹的玛瑙,熠熠生辉。
15.樱桃的甜度适中,既不会过于甜腻也不会过于酸涩,它的味道令人难以忘怀。
16.这些漂亮的樱桃不仅让人垂涎欲滴,还带有一种优雅的气质,让人不忍心轻易破坏它。
17.樱桃是一种红彤彤、亮晶晶的果实,它的外表光滑圆润,散发着淡淡的果香。
18.这些可爱的樱桃在夏天是大自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丰硕的果实。
19.在春天的暖阳下,樱桃仿佛是少女的笑脸,娇艳欲滴。
20.樱桃红似火,摘下尝一口,酸甜可口,让味蕾享受无尽的诱惑。
21.樱桃的口感鲜美多汁,它的果肉细腻,有着清新的甜味。
22.阳光透过绿叶洒在樱桃上,使得每一颗都像镶嵌着金边的翡翠。
23.每一颗樱桃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24.雨后的樱桃更加饱满诱人,每一颗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25.每一颗樱桃都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在阳光下折射出令人陶醉的色彩。
关于樱桃的传统文化
樱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
在古代,樱桃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水果,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在唐朝时期,樱桃被称为“桃李”,是“花中君子”的代表,是最高贵的水果之一。
在《红楼梦》中,樱桃也被描绘为宝石般的水果,被用来装饰贵族们的餐桌。
此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喜欢樱桃”的情节和《水浒传》中“过七星岭,拾樱桃”的故事等也都体现了樱桃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
在现代,樱桃还在一些国家被视为一种象征爱情和忠贞的水果。
在一些亚洲国家的传统婚礼中,新娘和新郎会交换樱桃来表达他们的爱意和承诺。
而在欧洲,樱桃则常常被用作表达感激和敬意的礼物。
总之,樱桃在中国和其他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寓意。
这些文化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樱桃的珍视和欣赏,也赋予了樱桃更多的象征意义和价值。
樱桃是蔷薇科梅属植物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以叶及核入药。
夏采叶及果实,捡果核洗净,晒干。
樱桃属蔷薇科樱桃属植物,在中国作为果树栽培的樱桃有中国樱桃、甜樱桃、酸樱桃和毛樱桃等4种。
樱桃是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是上市较早的一种乔木果实,号称“百果第一枝”。
据说黄莺特别喜好啄食这种果子,因而名为“莺桃”。
其果实虽小如珍珠,但色泽红艳光洁,玲珑如玛瑙宝石一样,味道甘甜而微酸,既可鲜食,又可腌制或作为其他菜肴食品的点缀,备受青睐。
[1]樱桃鲜果营养丰富,其铁含量居众果之冠,可促进血红蛋白再生,对贫血患者具相当补益。
其他营养成分亦极丰富,如胡萝卜素的含量为苹果的 2.7 倍。
果实性温味甘,有调中益脾、调气活血、平肝祛热之功效。
樱桃1. 樱桃的含铁量特别高,常食樱桃可补充体内对铁元素的需求,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既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2. 樱桃营养丰富,具有调中益气,健脾和胃,祛风湿;3. 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风湿身痛等均有益处;4. 经常食用樱桃能养颜驻容,使皮肤红润嫩白,去皱消斑。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 消化不良者、瘫痪、风湿腰腿痛者、体质虚弱、面色无华者适宜食用;2. 有溃疡症状者、上火者、慎食;糖尿病者忌食。
樱桃味甘、性温,入脾、肝经;具有解表透疹、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病后体虚、倦怠少食、风湿腰痛、贫血等,外用可治冻疮、色斑。
樱桃落叶乔木。
株高可达8米。
嫩枝无毛或微被毛。
叶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1 6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重锯齿,锯齿上有腺体,上面无毛或微具毛,下面被稀疏柔毛;叶柄长0.8~1.5厘米,有短柔毛,近顶端有2腺体。
花3~6朵成总状花序,花直径1.5~2.5厘米,先叶开放;花梗长约1.5厘米,被短柔毛。
萼筒圆筒形,具短柔毛;萼片卵圆形或长圆状三角形,花后反折。
花瓣白色。
雄蕊多数;子房无毛。
樱桃等级划分标准表
樱桃的等级划分通常基于多个因素,包括果实的大小、颜色、外观、完整性和瑕疵等。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樱桃等级划分的可能标准,但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市场而异:
1.特级(Extra Fancy):这个等级的樱桃通常是最大、颜色均匀、
形状完整、表面光滑、没有瑕疵的。
特级樱桃通常被认为是最
高品质的。
2.一级(Fancy):一级樱桃相对来说也是高品质的,但可能在大
小、颜色、形状上略有差异。
它们仍然是相当完整且吸引人的。
3.二级(Choice):这个等级的樱桃可能有一些瑕疵,如轻微的
瑕疵、颜色不够均匀或形状略微变异。
尽管有些瑕疵,但仍然
是可食用的。
4.工业级或加工级(Processing Grade):这些樱桃通常有较多
瑕疵,大小、颜色、形状上的差异较大,适用于制作果酱、果
汁等加工产品。
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国家、地区和市场的规定。
购买樱桃时,消费者可以查看包装上的等级信息,以了解所购樱桃的质量。
樱桃的特点
樱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观特点:樱桃属于蔷薇科李属的植物,常生于山坡阳处的林中、灌丛及草地,喜欢温暖的环境。
其果实呈扁圆形,果皮为鲜红色至深红色,果肉为鲜红色,表皮覆盖一层细小的白色果粉。
2.营养价值:樱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葡萄等水果高。
3.药用价值:樱桃具有调中益脾、平肝去热、促进血红蛋白再生的功效,对贫血患者、老年人骨质疏松、儿童缺钙、缺铁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口感特点:樱桃果实味美,甜中带酸,同时具有补中益气、祛风除湿等功效。
5.其他特点:樱桃果实发育周期短,生长期间不喷药,果实无农药污染,是“绿色保健食品”。
总体而言,樱桃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其特点包括外观美观、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等。
【樱桃百科】樱桃的基本知识
樱桃的英文:Cherry樱桃的别称:车厘子、莺桃、荆桃、楔桃、英桃、牛桃、樱珠、含桃、玛瑙、樱珠樱桃的成熟季节:5月、6月樱桃的类型:核果类水果樱桃的酸碱性:弱碱性樱桃的性质:温性水果樱桃含维生素最多: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樱桃含矿物质:钙、钾、镁、钠樱桃特有养分:矢车菊素、氰甙樱桃含糖量:8%—10%樱桃适宜人群:孕妇、老年人、青春期女孩、妊娠哺乳期妇女、痛风患者、电脑一族樱桃不适宜人群:上火者、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者,瘫痪、风湿腰腿痛者,体质虚弱者樱桃的产地:山东、大连、河北、北京。
樱桃的历史故事樱桃(Cherry)是一种具有浓郁甜美风味的水果,它不仅可供生吃,还可以制成果酱、果脯、果汁等多种食品。
樱桃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故事既有凄美的爱情传说,也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地域特色息息相关。
樱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中国。
在中国的良渚遗址中,被发现了种植樱桃的证据。
当时的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耐心培育,使樱桃发展成为一种有着丰富果肉和浓郁口感的水果。
樱桃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后,很快就成为了富有象征意义的水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樱桃被视为美好、纯洁和幸福的象征。
樱桃的栽培技术在公元前1世纪时传入了罗马帝国。
据传,罗马时期的大军队常常正是通过摄取樱桃来增强体力和建立士兵之间的友谊。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樱桃传播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并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食品。
在中世纪的欧洲,樱桃被广泛种植,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还被用于制作饮料、面包等。
樱桃的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与爱情传说有关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罗马将军Lucullus(卢库卢斯)和他心爱的女仆Cybele(西贝勒)之间的故事。
据说,卢库卢斯在一次军事征战中,与敌军战斗时差点丧命,但他的女仆西贝勒救了他的一命。
然而,两人却因为社会地位的差异而无法在一起。
为了纪念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卢库卢斯在庄园中种植了樱桃树,每年开花季节,他都会在树下回忆往事。
这个故事传颂开来,为樱桃增添了一层浓郁的浪漫色彩。
除了爱情传说,樱桃还与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息息相关。
樱桃的栽培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的樱桃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例如,美国的华盛顿州以其丰产的甜樱桃而闻名,被誉为“世界樱桃之乡”。
在日本,樱花和樱桃也成为了该国文化的重要象征,每年的樱花季节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赏樱花盛开的场景。
总的来说,樱桃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水果,其故事从中国起源、传播到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与爱情传说和地域特色紧密相连。
大樱桃矮化砧木组培快繁技术及脱毒研究黄慧明(德州学院农学系,山东德州 253023)摘要:本文综述了大樱桃矮化砧木组织培养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重点对樱桃矮化砧木GD-1、GD-2外植体的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环节进行了研究,也对樱桃茎尖脱毒技术进行了研究。
以大樱桃嫩梢芽为外植体进行茎尖组培脱毒研究,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增殖培养基为MS +6–B A1.0 mg/L +NAA0.2mg/L+GA30.5mg/L+蔗糖30g/L+琼脂6.5g/L,丛生芽增殖数达到6个以上。
确定良好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7mg/L+NAA0.2mg/L+蔗糖20g/L+琼脂3.5g/L,生根率可达75.1%。
(2)外植体进行暗培养能提高生根率,生根率达到了73%,而对照仅有57%,单株根数也从1.2条增加到了1.7条。
(3)采用特异引物的RT-PCR扩增方法,对3个大樱桃品种进行了李坏死环斑病毒(PNRSV)的检测。
结果表明,0.5~0.8mm 茎尖培养对李坏死环斑病毒(PNRSV)的脱毒率达78.5%;0.5mm 以下茎尖培养对PNRSV 的脱毒率达 93.3%,证明大樱桃试管苗0.5mm 以下的小茎尖培养能有效脱除 PNRSV病毒。
关键词:大樱桃;矮化砧木;组培快繁;脱毒技术1引言樱桃(Prunus)为蔷薇科樱属(Cerasus Mill.)的落叶乔木。
樱桃属植物有100余种,主要的栽培种有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erasus Lindl.)、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 L.)、欧洲酸樱桃(Prunus cerasus L.)和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Thub.)四个种[1,2]。
甜樱桃(Prunus avium L.)即欧洲甜樱桃,又称西洋樱桃、大樱桃,原产欧洲及小亚细亚一带,德、意、法、美、英等国栽培面积较大。
我国于19世纪70年代通过传教士、船员等引入烟台[3],20世纪以来,栽培面积陆续扩大,全国各地竞相扩大栽培,发展潜力很大。
大樱桃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果树之一,在我国落叶果树中是继中国樱桃之后成熟最早的果品,是调节淡季水果市场的佳品。
由于大樱桃外观鲜艳、济效益较高,品质好、成熟早、营养丰富、耐贮运,因此,栽培的经济效益较高,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1 国内外大樱桃矮化砧研究利用现状大樱桃繁殖主要依靠嫁接繁殖,由于受到砧木问题的制约,限制了大樱桃的生产和发展。
由于用中国樱桃、酸樱桃作砧木嫁接大樱桃品种存在许多弊端,例如:①树体高大(最高可达15m)难管理,“樱桃好吃熟难采”,不利于保护地栽培。
②栽植前期易旺长,成花难,结果晚,进入盛果期需7-8年。
③不抗根癌病、流胶病、西方X病和树干溃疡病,抗逆性差。
④后期生长衰落快,产量低,品质差。
因此,由于矮化栽培因具有结果早、品质好、管理方便、品种更新快等优点,已成为果树业发展的趋势[4]。
上世纪60年代英、德等国把选育大樱桃的矮化砧木列入了研究计划并付之实施,70年代以后各国陆续推出矮化砧木品种(或品种系列),美国专门成立了一个NC-140基金来研究大樱桃砧木的矮化作用及生产繁育最早是英国的东茂林试验站推出的大樱桃半矮化砧木考特(Colt);随后许多国续推出矮化或半矮化砧木系列:如意大利的CAB系列、法国的Edabriz系列、捷克和波兰的P-HL系列、丹麦的DNA系列、比利时的GM系列、美国的M×M系列、俄罗斯的VC-13和VSL-2、罗马尼亚的IP-CI系列、德国的Pi-Ku系列、Weiroot 系列、Gisela系列[5]等等。
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园艺发达的国家新建的大樱桃园已普遍采用矮化或半矮化砧木。
由于矮化或半矮化砧木的应用,大樱桃的树高从过去的10m以上控制在4m左右,种植密度从每公顷300余株增加到825~1245株,进入结果期由过去的4-5年缩短为3年;进入丰产期由过去定植后7-8年缩短为5-6年,大大减少了管理用工和农药的用量,缩短了资金的回收年限,提高了经济效益 [6]。
利用矮化砧木实行密植栽培是实现果树早实、丰产、优质、高效重要措施,这在我国苹果生产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大樱桃上尚处于起阶段。
1.2 樱桃及砧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培养萌芽于20世纪初,1943年White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使植物组织培养开始形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20世纪50年代以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农业科学,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始于30年代初,1931年李继侗培养银杏的胚。
1935-1942年罗宗洛进行了玉米根尖离体培养。
其后,罗士韦进行了植物幼胚、根尖、茎尖和愈伤组织的培养。
70年代以来,我国开展了植物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并在植物组织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少研究成果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7]。
樱桃组织培养技术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茎尖、茎段、子叶、根尖、种子和花器官等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是樱桃组织培养中一个主要的方面。
同时,对胚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和胚状体的诱导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近些年,在组织细胞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以及基因工程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方面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是脱毒和离体快繁,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育砧木苗的方法大致分为培养材料的选择与灭菌、培养基的选择、芽分化与增殖继代、诱导生根和移栽等阶段。
樱桃茎尖组织培养是建立组织培养程序中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采用茎尖培养进行快繁,繁殖系数高,成苗快,苗木整齐、一致、质量好。
有关研究者先后对樱桃4个种的众多品种及变种进行了茎尖离体培养。
首先是意大利的Ancora、Benvenuto、Roselli等(1982)将樱桃砧木F12/1无性系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MS培养基上,然后扩繁、生根并移栽,成功地获得植株。
Isac(1983) [8]、Swir(1983)先后利用酸樱桃的茎尖进行大量离体繁殖。
Wilkins、Dodds(1982)研究分析了9种生长调节剂对樱桃茎尖的生长和扩繁的作用,试验和乙烯抑制生长,IAA、NAA、2,4-D 表明BA和IBA能促进茎尖的增殖倍数,而 KT、ABA、GA3也能提高扩繁系数。
Dradi、Vito、Standardi(1996)对马哈利樱桃(Prunus mahaleb)的11个不同生态型樱桃的茎尖进行离体培养,平均增殖系数是3.4,然而不同生态型植株的生根率和增殖系数变异都很大[9]。
Buzkan、Cetiner、Yalcin-mendi等(1997)对酸樱桃和大樱桃砧木茎尖离体培养的季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春季茎尖分生组织成活率最高,夏季细菌污染率比较高,秋季的成活率最低。
韩东生、吴绛云、郭淑元等(1993)对樱桃砧木Colt的茎尖培养和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对茎尖培养过程中的愈伤组织进行分离培养,获得绿色苗端,再将苗端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实验同时获得了由茎尖腋芽原基发育增殖的幼苗和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出的幼苗,继代增殖中使用激动素KT(0.5~1.0毫克/升)代替细胞分裂素BA(2.0毫克/升)可消除丛状苗的黄化现象,并促进芽的伸长。
随后,韩文璞(1994)[10]对大樱桃茎尖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高效的扩繁体系。
王然、戴洪义、周爱芹(1994)对矮樱桃(中国樱桃)茎尖组培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活性炭对试管苗的根长和侧根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姜淑荣、王际轩、刘志等(1996)对简化Colt砧木茎尖组培快繁技术作了研究。
伍克俊、苟永平、贾福明(1997)研究了不同浓度IBA和IAA组合对大樱桃茎尖脱毒无根苗诱导生根的影响。
孙清荣、孙洪雁、赵红军(2000)中国樱桃抗病毒选系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基本培养基、IBA、蔗糖、光暗培养4个因素,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IBA和光暗培养是影响试管苗产生不定根的主要因素。
生根的基本培养基为1/4MS,认为减到1/3~1/4,能把生根率提高10%以上。
陈君帜、李青、孙钊(2003)以中国樱桃半野生种对樱茎尖为外植体研究发现,外植体种类、茎尖大小及抗氧化剂维生C均影响茎尖初代培养成活率,0.5mm及1.0mm茎尖培养成活率均极显著高于0.3mm茎尖,0.5mm与1.0mm茎尖之间差异不显著。
初代培养取0.5mm茎尖接种为宜[11]。
因为马哈利樱桃极耐寒,不传播Buckskin病,受根癌病、萎蔫病和细菌性溃疡病危害较轻,与大樱桃等嫁接的亲和力强,接口愈合良好,生长健壮,抗旱、抗寒、耐瘠薄,且抗根头癌肿病,作为优良砧木,市场潜力巨大,张志勤、肖娅萍和王喆之(2004)以马哈利樱桃(Cerasus mahaleb),进行了茎尖培养快繁[12]1.3 樱桃脱毒技术及检测研究进展由于病毒对樱桃危害的严重性,世界各国对病毒病害的研究和防治都极为重视,目前主要采用脱毒技术以获得脱毒苗。
欧美各国已在明确病毒种类的基础上,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病毒病防治措施,并已证明栽培无病毒苗木既可有效地防治果树病毒的危害,也可显著地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13]。
覃兰英等经观察发现,樱桃脱毒苗生产上表现出以下特点:苗木生长健壮整齐,结果早,果实成熟期比对提前5~10天,果实个头增大近1倍以上,果品总产量提高20~60%,果实品质所改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稍高,果实着色度大于对照,经济效益增加1倍以上。
获得脱毒苗的基本方法有4种:茎尖培养、茎尖微嫁接、热处理、化学处理。
White(1934)和Limasset等(1949)研究表明,病毒浓度呈梯度变化,病毒粒子随植物组织的成熟而增加,旺盛生长的根尖、茎尖很少有病毒分布。
Morel等(1952)首次通过茎尖培养成功获得脱毒的大丽花[14]。
以后茎尖培养相继用于桃、樱桃、樱花、豆樱、山樱花等植物脱毒。
茎尖的成活率和脱毒率是茎尖脱毒培养的两个关键环节。
褐化是降低茎尖培养成活率的首要原因。
茎尖大小、取材季节、培养方式、激素浓度、基本培养基、培养基添加物都对茎尖褐化有影响。
茎尖越小,褐化越严重。
同等大小茎尖休眠季节取材、液体培养、添加低浓度激素成活率高于休眠前期或生长期取材、固体培养、添加高浓度激素。
桃、樱桃、杏的茎尖在F14,MS,LG培养基上培养,结果3个树种在F14培养基上成活率均高于MS,LG。
应用抗氧化剂AC和Vc对茎尖培养的褐化现象可有效抑制[15]。
茎尖大小、细胞分裂素浓度、继代次数影响脱毒率。
不同植物种类和病毒无毒茎尖长度不相同。
高浓度细胞分裂素结合多次继代可提高脱毒率。
在草莓上应用二次茎尖脱毒可有效提高脱毒率,该方法可尝试用于李属植物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