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字声调的读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字变调小口诀“一”的变调分得清。
一二三前读四声。
四声前面读二声。
单独念来读一声。
两个动词来站岗。
走一走,看一看。
“一”就来把轻声念。
“一”字变调的四种情况。
1、“一”字的本调是第一声。
单念或在句尾、词末念本调。
在词末:十一、第一、万一。
在句末:我们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2、“一”字在非第四声的音节前念第四声。
第一声前:一天、一声、一般人。
第二声前:一回、一年、一连串。
第三声前:一点、一捆、一品红。
3、“一”字在第四声的音节前念第二声。
如:一次、一寸、一块、一步登天。
4、“一”字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
如:看一看、想一想。
一的读音变化规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一”这个字的读音变化规律,可有意思啦!你看啊,“一”字就像个调皮的小精灵,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变出不一样的读音呢!有时候它读“yī”,平平常常,没啥特别的。
可有时候呢,它就会变魔术一样地改了读音。
比如说,“一”字在表示数字的时候,那基本就是读“yī”啦,像“一个”“一只”,这都好理解吧。
但要是碰到一些特殊情况,嘿嘿,它就开始调皮啦!当“一”字后面跟着四声的字时,它自己就变成了二声,像“一个”的“一”读“yī”,但“一定”的“一”就读“yí”啦,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它被后面那个四声的字给带偏了似的。
再想想,我们平时说的“一辆车”“一束花”,这里的“一”读什么?对啦,读“yí”呀!这就像是它在和四声的字玩游戏呢。
还有哦,当“一”字后面跟着一声、二声、三声的字时,它又会变成四声,比如“一天”“一年”“一起”,这里的“一”就得读“yì”啦。
你说这“一”字咋这么爱变呢?就不能老老实实的嘛!哎呀,这就好像我们人一样,在不同的场合也得有不同的表现呀!在正式场合要严肃认真,在朋友面前就可以嘻嘻哈哈。
“一”字不也是这样嘛,根据不同的“小伙伴”来改变自己的读音。
那我们怎么才能记住这些变化呢?多练习呀!平时说话的时候多留意,多读几遍,慢慢就习惯啦。
你想想,要是我们读错了,那多尴尬呀,就好像我们穿错了衣服一样。
咱再举几个例子加深一下印象。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一”读“yì”;“一去二三里”,这里的“一”读“yī”。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感觉了?所以说呀,这汉字的读音变化可真是奇妙无比,就像一个藏着无数秘密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呢!我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别让这些小细节给难住了。
反正我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可有意思啦,就像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我们在这个游戏里探索、发现,感受着汉字的魅力。
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么回事呀?让我们一起好好享受这个探索的过程吧,说不定还会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呢!。
怎样读“一”“一”在汉字中笔画是最简单的,我们无论是口头说话,还是写文章,都会用到它。
同学们可别小看了它,他的读音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呢,在不同的词语中声调会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如下:一、“一”念第四声。
在“一杯茶”、“一条河”、“一本书”、“一丝不苟”这几个词语中“一”念第四声“yì”。
在这几个词语中,“一”后面的“杯(bēi)”、“条(tiáo)”、“本(běn)”“丝(sī)”分别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一声,由此看出,“一”在第一、二、三声前念第四声(yǐ)。
二、“一”念第二声(yí)。
在“一致”、“一切”、“一位”、“一共”这几个词语中“一”念第二声“yi”。
在这几个词语中,“一”后面的“致(zhi)”、“切(qie)”、“位(wei)”、“共(gong)”都是第四声,不难看出,“一”在去声前念第二声“yi”。
三、“一”在词尾或单用时念第一声“yi”。
在“第一”、“初一”、“唯一”、“统一”这几个词语中“一”念第一声。
仔细观察,但可以发现“一”在这几个词语中排在末尾,所以,“一”在单用或排在词末,句尾时读第一声“yi”。
可是,有些词语似乎又难以用这三条规律来确定它的读音。
第一次(yi)、有一天(yi)、有一次(yi)、十一次(yi)、这一天(yi)、这一次(yi)第一组词语,即“第一次”、“十一次”中的“一”应该读第一声“yī”,因为由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如果前两个字可以组成词语,那么就可以用第三条规律来确定“一”的读音;否则,就用第三条规律来确定“一”的读音;如第二、三组前两个字不能组成词语,那就只有通过第一、二条规律来确定“一”的读音。
如何读“得”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对“得”字的读音往往读不准,该读“de”的读成了二声。
为了方便同学们正确掌握“得”字的读音,现把“得”的三种读法归纳总结如下:一、在下面两种情况时读(de)⒈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
如:“他去得,我也去得。
“一”、“不”变调的知识点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阴平 (妈mā )阳平(麻 má )上声(马 mǎ) 去声(骂 mà )第一声(ˉ)第二声(ˊ)第三声(ˇ)第四声(ˋ)“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
如: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
如:在阴平(ˉ)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在阳平(ˊ)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在上声(ˇ)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
如: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听一听、瞧一瞧、走一走、逛一逛……“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
“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
如:不会、不但、不论、不必、不变、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错、不要……“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
如:好不好、美不美、苦不苦、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一”的单字是阴平,“不”的单字调是去声。
它们在单念或处于词尾、句尾时读原调,如“二00一”、“统一”、“你不”、“不”等。
“一”作序数表示“第一”的意义,不变调,而在其它情况下就要做变调处理。
(1)“一”,“不”在去声音节前面都要变调,都要变成阳平调值。
下面的“一”全读为“yí”:一致一再一定一律一瞬一共一带一向一色一道一并一路一趟一样一面一类一阵一贯一度一概一味一笑一切一半一旦一意一月下面的“不”全读作“bú”:不是不错不赖不测不干不妙不看不累不怕不跳不要不叫不骂不被不去不嫁不便不必不定不论不屑不愧不料不用不对不断不过不论不肖不顾不但不利不上不下(2)“一、不”在非去声音节(阴平、阳去、上声)前,“一”变读去声,“不”不变调,仍念去声下面的“一”全读作“yì”:一早一晚一朝一夕一心一生一齐一同一直一瞥一览一连一些一般一举一晃一起一时一群一条一行一天一批一家一体一经一瓶一厢一回一身一张一如一年一曲一发一缕一首(3)“一”夹在动词中间,读人轻声;“不”夹在动词中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间时,读作轻声。
一的读音规则是中国人学习语文时最难记住的。
所以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一的读音规则。
一,可以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1,声母发音:一的声母是“一”,读“ yi”,它是翘舌音,音节有整体认读音节“ yi”和不带声母“ yi”的拼音“ yi”。
这两种情况是两种读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但必须是一声。
2,韵母发音:一的韵母是“一”,读“ yi”。
它只有韵头不带韵腹,没有韵尾。
在其他韵母前面能够独立成音节。
一的韵母是两个,分别是“ yi”。
这两个韵母可以组成音节“ yi”,但不能和另外的韵母组成新的音节。
3,声调发音:一的声调是“一”,没有变调。
一的声调是“阴平”。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在字末,不标声调;如果一在字中,标“ yi”,如果一在字首,不标声调。
“一”字应该读一,不能读成“衣”。
当读“衣”时,就把“一”读成了多余的音节,使得原本应该是一个音节的“衣”成了两个音节,而这两个音节就会出现混淆,比如在报纸上,经常有错别字把“一件衣服”的“衣”读成了“衣服”,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可能造成误读。
比如:“小一点儿”的“小”,不应该读成第二声“ xia”,因为在一起读时,会造成混淆。
“一”字该怎么读呢?应该分为三种情况:“衣”在字末,音节为“衣”;“衣”在字中,音节为“衣”;“衣”在字首,音节为“衣”。
“一”字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个汉字。
但是许多同学由于对“一”字的发音不熟悉,往往读错,甚至读不准。
教师教了一年级后,一定要加强学生“一”字的指导与训练。
“一”字既不同于“之”、“以”,也不同于“心”、“意”。
以上内容是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一的读音规则,希望可以给大家学习带来帮助。
掌握好一的读音规则,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知识。
汉语拼音的学习是我们学习汉字的基础,下面是小编一的读音规则口诀,仅供参考!一的读音规则口诀一的读音规则口诀是:表示数字读一声;在四声字前,读二声;在一二三声字前,读四声。
汉语拼音声调标注位置口诀:a o e i u ü 标调按顺序,i、u同时出现,标后头的韵母,ü碰到j q x y 就去掉点。
韵母中只要有a的,就标在a上,没有a的就找o e ,有o就给o标,没有o就给e标。
汉语拼音发音规则标调规则:有a别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这样标调准没错!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一”的读音变化规律
★“一”在表示顺序时(通常在“第”字后)读“衣”,如一二三四,第一天,第一名,第一组,第一个。
当“一”字与后面的字直接发生关系(或表示数量)时,这后面的字的读音就决定着“一”的读音。
如后面的字是四声,一字读“(二声)移”。
例:一定、一样、一件、一套、一辆、一部…
除后面的字是四声(去声)外,“一”在与之发生关系的其余三声字之前都读“(四声)义”。
如:(与一声{阴平}词搭配)一分、一艘、一天、一只,(与二声{阳平}词搭配)一年、一人、一条、一元,(与三声{上声}词搭配)一组、一比、一览、一把…
此外,“不”字也有类似现象:后面与“不”字发生关系的字若是四声,“不”读二声。
例:不是、不去、不干、不会、不错、不对、不像、不要、不热……其余均读四声:不听、不新、不佳,不来、不然、不学,不好、不起、不许……。
浅析“一”字声调的读法发布人:圣才学习网摘要:普通话中“一”字在实际运用中其声调的读音比较复杂,而且至今尚无统一的规范可循。
本文试图对“一”的实际读法作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旨在为确定普通话“一”字的读音规范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
关键词:“一”的声调结构变调语音规范“一”的变调是普通话音变现象之一。
一般认为普通话“一”字的变调规律是:在非去声前,也就是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一”读去声,例如:一生,一直,一口;在去声前,“一”读阳平,例如:一样,一辈子;夹在词语中间,“一”读轻声,如:看一看,走一走。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完备的,它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一”的各种实际读音。
例如:“一路车”,“一等奖”中的“一”字按上述说法应分别读阳平和去声,可实际都读其原调阴平。
再如“一线”这个词,按上述说法应读阳平,而实际上它有阴平和阳平两种读法,且相应有不同的意义:“一”读阴平时,“一线”表示第一线、前线,如:企业领导身临一线,跟工人群众同甘共苦;当“一”读阳平时,“一线”形容极其细微,如:一线光明、一线生机。
由此可见,“一”的读音问题并不简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准确描述的,“一”在什么情况下读原调,在什么情况下变调,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试图对“一”实际读法作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希望能为确定普通话“一”字声调的读音规范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
一、“一”读原调的语境分析对于“一”字读原调的语境,不同的现代汉语教科书其规定也有一些差异,但总的来说大都过于简单,以偏盖全。
例如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马景仑主编的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汉语》一书,对“一”字读原调语境的描述是:“一”单念或在句末时,读原调。
如:一,第一,不管三七二十一。
[1](P.106)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也采取了类似的说法。
[2](P.134)其实这种说法远不能概括“一”读原调的各种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一”字读原调的语境应至少包括以下四种:1.单独念时。
一的读音规则口诀一的读音规则口诀,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掌握好一的读音规则口诀,对于正确拼写和发音汉字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一的读音规则口诀。
一的读音规则口诀是:“i前无声母,单独发音是yi;i后跟声母,读音是yi。
”这句口诀简单明了,很容易记忆。
它告诉我们,当i前面没有声母时,读音是yi;当i后面跟着声母时,读音也是yi。
在汉语拼音中,i是一个声母,它可以和其他韵母组合成一个音节。
当i和a、o、e、u这几个韵母组合在一起时,读音分别是ia、io、ie、iu。
比如,ia的读音是ya,io的读音是yo,ie的读音是ye,iu的读音是you。
此外,i还可以和ü这个韵母组合在一起,读音是iu。
比如,niu的读音是niu。
除了和其他韵母组合在一起,i还可以单独成音节,读音是yi。
比如,一、衣、医等字的读音都是yi。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当i和j、q、x这三个声母组合在一起时,读音分别是ji、qi、xi。
比如,记的读音是ji,气的读音是qi,西的读音是xi。
另外,i还可以和n、ng这两个鼻韵母组合在一起,读音分别是in、ing。
比如,金的读音是jin,听的读音是ting。
总的来说,掌握好一的读音规则口诀对于学习汉语拼音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记忆,我们可以熟练掌握一的读音规则口诀,从而正确地拼写和发音汉字。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一的音调变化规律
哎呀,说起“一的音调变化规律”,咱们四川人讲究的就是个活灵活现,感情丰富嘛!你晓得不,这个“一”字,在咱们四川话里头,那音调
变化简直比变脸还快,逗得很!
首先啊,你得明白,普通话里头“一”读第一声,规规矩矩的。
但到
了咱们这儿,嘿,那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你早上吃面,喊老板:“来一
碗一两的小面!”这个“一”,咱四川人自然而然地就念成了第二声,听
起来就像是在说“宜”一样,温柔又亲切,感觉那面条都多加了份人情味。
再比如说,你数钱的时候,那心情肯定是美滋滋的,对吧?“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这时候的“一”,咱们不自觉地就加重了语气,音调
往上一扬,变成了第四声,感觉每个“一”都像是小钱钱跳进了口袋,那
叫一个爽快!
还有更有趣的,当你跟朋友吹牛,说到自己当年多么多么厉害,什么“我一人单挑了一群”,这时候的“一”,简直就是气势如虹,音调可能
还带点颤音,但绝对是坚定有力,第一声拉得长长的,像是在宣告:“我
就是那个一,独一无二的一!”
所以啊,你看,“一的音调变化规律”在咱们四川话里,那简直就是
情感的晴雨表,心情的指南针。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情,它就能变出不
同的调调来。
咱们四川人说话,讲究的就是个随心所欲,又不失韵味,这“一”字的变化,就是咱们语言魅力的小小缩影啦!。
浅析“一”字声调的读法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摘要:普通话中“一”字在实际运用中其声调的读音比较复杂,而且至今尚无统一的规范可循。
本文试图对“一”的实际读法作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旨在为确定普通话“一”字的读音规范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
关键词:“一”的声调结构变调语音规范
“一”的变调是普通话音变现象之一。
一般认为普通话“一”字的变调规律是:在非去声前,也就是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一”读去声,例如:一生,一直,一口;在去声前,“一”读阳平,例如:一样,一辈子;夹在词语中间,“一”读轻声,如:看一看,走一走。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完备的,它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一”的各种实际读音。
例如:“一路车”,“一等奖”中的“一”字按上述说法应分别读阳平和去声,可实际都读其原调阴平。
再如“一线”这个词,按上述说法应读阳平,而实际上它有阴平和阳平两种读法,且相应有不同的意义:“一”读阴平时,“一线”表示第一线、前线,如:企业领导身临一线,跟工人群众同甘共苦;当“一”读阳平时,“一线”形容极其细微,如:一线光明、一线生机。
由此可见,“一”的读音问题并不简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准确描述的,“一”在什么情况下读原调,在什么情况下变调,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试图对“一”实际读法作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希望能为确定普通话“一”字声调的读音规范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
一、“一”读原调的语境分析
对于“一”字读原调的语境,不同的现代汉语教科书其规定也有一些差异,但总的来说大都过于简单,以偏盖全。
例如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马景仑主编的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汉语》一书,对“一”字读原调语境的描述是:“一”单念或在句末时,读原调。
如:一,第一,不管三七二十一。
[1](P.106)由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也采取了类似的说法。
[2](P.134)其实这种说法远不能概括“一”读原调的各种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一”字读原调的语境应至少包括以下四种:
1.单独念时。
如:一,一、二、三
2.用在一词或一句的末尾。
如:统一祖国,唯一条件,单一成分,表里如一,不论三七二十一
3.表示年、月、日。
如:1911年1月1日,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变
4.表示序数。
如:第一村,第一名,第一等,第一位
“一”在上述语境中,不管它后面跟的字是什么声调,“一”的读音都保持其原调阴平,不发生变调。
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第四种语境,因为许多序数在表述时采用了省略“第”的格式,这时“一”字也应读原调。
例如:一把手,即第一把手
住一楼,即住第一层楼
一路车,即第一路车
市一中,即市第一中学
再如:一厂、一汽、一建,其全称分别是第一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这些缩略语中的“一”字都应读原调。
总之,如果“一”字暗含有“第一”的意思,都应该读原调。
例如:一年级、一班、一组、一中队、一师、一旅、一团、一营、一连、一排等等。
二、“一”表示基数时的声调分析
“一”表示基数时,其声调情况比较复杂。
首先,在数量结构中,像“一张、一块”这样,“一”与量词直接发生关系时要变调;如果量词前有修饰语,像“一大张、一小块”仍算数、量直接发生关系,也要变调。
如果数、量不直接发生关系,就读原调,例如“四十一张、四十一块”。
“一张”
和“四十一张”里两个“一”之所以声调读法不同,原因就在于层次关系不同。
如果用“直接成分法”来图解,“一张”是(数+量),“一大张”是[数+量(修饰语+量词)],都是数词和量词直接发生关系,所以“一”字变调。
而“四十一张”是[(四十‐一)+张],“一”不和“张”直接发生关系,所以“一”字不变调。
“一至两张”、“一二十张”、“十一二张”中“一”字不变调,也是因为数词“一”和量词不直接发生关系。
其次,在基数词中,“一”在不同的数量单位前,其声调的读法也不尽相同,“一”在“亿、万、千、百”等数量单位前要变调,在“十”这一数量单位前则读原调,如“一百一十”,第一个“一”读变调去声,第二个“一”读原调阴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变调有两种类型,一是机械变调,二是结构变调。
“机械变调”主要看声调的组合,不受语言结构的限制。
如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阳平,不管什么结构都是如此。
而“结构变调”则要受语言结构的限制。
如普通话中三个上声相连,就必须先分析其语言结构,
再确定变调。
“纸老虎”是“纸+老虎”,所以“纸”读21,“老”读34,“虎”
读214;而“洗脸水”是“洗脸+水”,所以“洗脸”都读34,“水”读214。
普通话“一”字的变调属于结构变调,“一”是读原调,还是读变调,有时
需要对它所处的语言结构进行具体分析,以上对“一”表示基数时的声调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三、“一”的声调和语音规范化
普通话“一”字在实际运用中声调的读音比较复杂,然而至今对其还没有明确的语音规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没有对“一”字声调的读法进行审定,这恰恰反映了“一”字在实际运用中读音的复杂性和对其进行规范的困难性。
有些人为了方言区的人好学好记,主张“一”字一律读本调阴平,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调。
这样作,个人认为对语言的表达没有好处,因为“一”字声调的不同读法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硬要把这种区别抹煞是不好的。
而且完全离开活的语言来确定读音规范,也是行不通的。
例如:
向奋斗在一线的工人致敬!(一,表示序数,读原调)
千里姻缘一线牵。
(一,表示基数,读变调)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一,表示序数,读原调)
炒股成为百姓投资的一大热点。
(一,表示基数,读变调)
白老师住在翠竹新村一幢甲单元。
(一,表示序数,读原调)
一幢高楼拔地而起。
(一,表示基数,读变调)
笔者个人认为,无论从当前“一”字声调读法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方言区人学习方便的角度来看,以及从当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应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来看,都应该以当前占优势的一派读法为基础,来定出“一”字声调读法规范。
参考文献:
[1]马景仑.汉语(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
[2]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6
[3]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使用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