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计数器3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9
教案范例(计数器)第一章:认识计数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数器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学会使用计数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1.2 教学内容计数器的定义和作用。
计数器的组成部分。
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计数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计数器的外观和功能。
2. 讲解计数器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3.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使用计数器进行计算。
1.4 作业布置第二章:计数器的进制转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数器在不同进制下的使用方法。
学会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其他进制数。
2.2 教学内容不同进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计数器在不同进制下的使用方法。
十进制数与其他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方法。
2.3 教学步骤1. 讲解不同进制数的概念,介绍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2. 示范如何在计数器上进行不同进制数的转换。
3.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使用计数器进行不同进制数的转换。
2.4 作业布置请学生使用计数器将十进制数255 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第三章:计数器的程序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数器的基本编程方法。
学会使用计数器编写简单的程序。
3.2 教学内容计数器的编程语言和语法。
计数器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计数器编程实例。
3.3 教学步骤1. 讲解计数器的编程语言和语法,介绍常用的指令和操作符。
2. 示范如何使用计数器编写简单的程序。
3.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使用计数器编写简单的程序。
3.4 作业布置请学生使用计数器编写一个程序,实现计算1到100的所有整数之和的功能。
第四章:计数器的扩展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数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学会使用计数器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计数器在科学、工程、商业等领域的应用。
计数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步骤1. 讲解计数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测量时间、计数物品数量等。
2. 示范如何使用计数器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使用计数器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定时器/计数器第一节概述8051内部提供两个十六位的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它们既可以用作硬件定时,也可以对外部脉冲计数。
1.计数功能:所谓计数功能是指对外部脉冲进行计数。
外部事件的发生以输入脉冲下降沿有效,从单片机芯片T0(P3.4)和T1(P3.5)两个引脚输入,最高计数脉冲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24。
2.定时功能:以定时方式工作时,每个机器周期使计数器加1,由于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振荡脉冲周期,因此如单片机采用12MHz晶振,则计数频率为12MHz/12=1MHz。
即每微秒计数器加1。
这样就可以根据计数器中设置的初值计算出定时时间。
第二节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工作方式及应用一、定时器/计数器基本结构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结构如图6-1。
T0由TH0和TL0两个八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组成十六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T1由TH1和TL1两个八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组成十六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图6-1 定时器/计数器基本组成110二、定时器/计数器控制寄存器1.定时器方式控制寄存器TMOD定时器方式控制寄存器地址89H,不可位寻址。
TMOD寄存器中高4位定义T1,低4位定义T0。
其中M1,M0用来确定所选工作方式如表6—1:定时/计数器T1 定时/计数器T0111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地址88H,可以位寻址,TCON主要用于控制定时器的操作及中断控制。
有关中断内容在第四章已说明。
此处只对定时控制功能加以介绍。
表6—2给出了TCON有关控制位功能:系统复位时,TMOD和TCON寄存器的每一位都清零。
112113三、工作方式及应用用户可通过编程对专用寄存器TMOD 中的M1,M0位的设置,选择四种操作方式。
(一)方式0(以T0为例)在此方式中,定时寄存器由TH0的8位和TL0的5位(其余位不用)组成一个13位计数器。
当GATE=0时,只要TCON 中的TR0为1,13位计数器就开始计;当GATE=1以及TR0=1时,13位计数器是否计数取决于INT0引脚信号,当INT0由0变1时开始计数,当INT0由1变为0时停止计数。
《大班数学按群计数》课件讲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大班数学》教材的第六章“计数”中,深入学习群计数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群计数的概念,掌握按群计数的基本方法,以及运用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群计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按群计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群计数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重点:掌握按群计数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计数器、小棒、小球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每种动物的数量,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按群计数的规律。
2. 群计数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群计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按群计数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按群计数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群计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如何运用群计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大班数学按群计数2. 主要内容:群计数概念按群计数方法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个玩具,按群计数并记录下来。
(2)在公园里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用群计数的方法来统计。
2. 答案:(1)玩具数量按群计数结果。
(2)公园里可以用群计数的地方及计数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群计数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群计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和运用。
2. 群计数概念的讲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随堂练习的设计和实施。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