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基本知识

口腔基本知识

口腔基本知识
口腔基本知识

牙体科基本理论知识

一、相关概念

1、牙体牙髓病:包括牙体硬组织疾病(龋病、非龋性牙体损伤、牙齿发育异常)、牙髓及根尖周疾病。

2、龋病:龋病即龋齿,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多因素作用下的,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3、窝洞预备:用牙体外科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形,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这一步骤叫窝洞预备,简称备洞。

4、垫底:在洞底垫一层足够厚度的材料,隔绝外界和修复材料的温度、化学、电流及机械刺激,同时有垫平洞底,形成充填洞形,承受充填压力和咀嚼力的作用。

常用的垫底材料有磷酸锌水门汀及玻璃离子水门汀、进口玻璃离子。

5、根尖周炎: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根尖周病中绝大多数为炎症性疾病,即根尖周炎。

6、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通过消灭根管内感染源,严密充填根管,达到促进愈合、防止再感染,保存患牙的目的。

7、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在于清理根管内病变牙髓组织及其分解物、细菌及各种毒素;去除根管壁表层感染的牙本质;清除根管内残留的物质和碎屑;同时完成根管的成形,为药物消毒和根管充填创造良好条件。

8、根管充填:是通过向根管中填入牙胶和根管封闭剂来实现对已清理和成形的根管系统的三维充填。牙胶尖应充填根管的主体部分,根管封闭剂用来充填根管壁和固体充填材料(牙胶)之间的缝隙,以及侧副根管、峡部及不规则的根管。

9、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治疗全过程中,医生、护士采取舒适的座位,病人采取放松的仰卧位,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及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

二、相关知识

1、龋齿的临床表现

龋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患者牙齿色、形、质的变化和患者感觉的变化。

2、窝洞的分类

A、G.V.Blank分类:根据龋洞发生的部位分为5类,用罗马数字表示。此分类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窝洞分类法

Ⅰ类洞: 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Ⅱ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窝洞。

Ⅲ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Ⅳ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Ⅴ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B、按窝洞涉及的牙面数分类:分为单面洞、双面洞和复杂洞。仅限

于1个牙面的洞叫单面洞;包括2个牙面的洞叫双面洞;包括2个以上牙面的洞叫复杂洞。

3、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备洞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A.去净龋坏组织

B.保护牙髓组织

C.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4、根管充填的方法

1)按照加压方向分为:侧方加压充填

垂直加压充填

2)按照牙胶温度分为:冷牙胶充填

热牙胶充填

5、根管治疗的用物准备

1)常规检查用物:治疗盘、吸唾管、防护用品、口杯、三用枪头

2)局麻用物:灭菌棉签、爱尔碘、碧兰针头、麻药(碧兰麻或利

多卡因)、注射器

3)橡皮障用物:橡皮布、打孔器、橡皮障夹钳、橡皮障支架、橡

皮障夹、牙线或弹力线

4)根管预备用物准备:手机(高、低速)、拔髓针、根管口探针

(DG16)、镊子、调拌刀、水门汀充填器、根管润滑剂、冲洗液、吸潮纸尖、根管锉清洁台、调拌板、钻针、测量尺、根测仪、唇挂钩、器械盒、镍钛机和马达、(氢氧化钙糊剂、氧化锌)暂封材

5)冷牙胶侧方加压根管充填用物:手机、吸潮纸尖、牙胶尖、根管冲洗器、锁镊、调拌刀、垂直加压器、水门汀充填器、清洁台、调拌板、根管封闭剂、测压器、钻针根管锉、专用测量尺、根管长度测量仪、唇挂钩及夹持器、根管冲洗剂、垂直加压加热器、暂封材料

6、根管预备护理要点

1)嘱患者操作时若有不适举左手示意,避免头部晃动造成软组织损伤

2)钻针安装好应查对是否就位,以防操作时钻针从机头脱落飞出

3)注射麻药时,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

4)使用橡皮障前,告知橡皮障使用目的有隔湿和防止唾液污染,以及防止异物吞咽的作用,以减轻患者的顾虑

5)随时保持医生操作视野清晰。医生治疗时,口镜会飞溅上水雾和碎屑,护士可左手持三用枪用水雾间断的快速冲洗口镜

6)抽取冲洗液时务必确认冲洗器接头是否安装紧密,防止冲洗时接头脱离冲洗液溅出

7)冲洗根管时吸唾器不要与根管冲洗器接头太近,以免冲洗液直接被吸走,而达不到冲洗的目的

8)有些根管长度测量仪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易慎用

9)准确传递冲洗器、根管锉、防止器械扎伤患者

7、根管充填护理要点

1)选择与所备根管相匹配尺寸的侧压器

2)根管封闭剂的调拌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现调现用

3)若未使用橡皮障隔离技术,在烫断牙胶尖时,注意保护患者口角及口内组织,避免烫伤

4)烫断根管口多余的牙胶尖时会产生烟雾,应用强吸吸引,避免患者因烟雾而引起呛咳

8、根管治疗术后宣教

1)告知患者术后患牙出现轻度疼痛或不适感属于正常反应。如有剧痛反应随时就诊。

2)嘱患者在根管治疗期间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

3)嘱患者一周后复诊。

9、根管治疗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不同需多次诊治才能完成,一般分为二至四次或更多次

2)治疗过程中需要拍3-5张X光片

3)治疗期间避免用患牙咀嚼,以免造成暂封物脱落或患牙折裂

4)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疼痛、肿胀,配合应用抗生素症状会逐渐减轻,属于正常治疗反应,不影响最终治疗效果

5)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尽量不要咀嚼过硬的食物以免折裂。对于牙齿破坏较大或已有隐裂的建议术后1-2周全冠修复,以达到患牙可长期保存的目的

6)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弯曲、钙化根管,常因解剖形态原因不能达

到理想效果,甚至发生折断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宜采取姑息治疗7)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牙髓疾病最彻底的方法。由于治疗过程复杂,需患者严格按医嘱配合完成

10、器械传递基本原则

a、器械传递和交换发生在传递区(胸前传递)

b、熟悉治疗过程中器械使用的先后顺序

c、用最小运动量

d、传递的器械应注意工作端正指向治疗的牙齿

e、使医生能适当的抓握手柄部

f、抓牢再松手

11、吸引器的握持方法

掌握状、执笔状、逆向掌握状

12、吸引器操作的注意事项

a、吸唾时间过长会使口腔过度干燥

b、吸引器前段不要过度去压迫软组织

c、不要吸引舌系带、舌下粘膜组织

d、不要直接吸引切削器具喷出的水

e、避免放于敏感区域,如软腭、咽部以免引起病人恶心

f、应轻轻的顺着牙列放于所需位置

13、复合树脂充填的用物准备

1)常规物品准备:一次性治疗盘、口杯、吸唾管、三用枪头、设备

防护套

2)窝洞预备器械:高低速手机、匹配车针

3)比色物品准备:比色板、镜子

4)隔湿物品准备:棉球、棉卷或者橡皮障

5)充填器械:成型片、成型片夹、楔子、水门汀或树脂充填器

6)光敏用物:处理剂、粘结剂、树脂、专用碟、遮光板、小毛刷、

光敏灯防护套、防护镜

7)调合抛光器械:咬合纸、抛光钻、橡皮轮

14、复合树脂充填的操作步骤

1)牙体预备

2)比色

3)隔湿

4)粘结面的处理

5)充填复合树脂

6)修形、抛光

牙周科基本理论知识

1、根尖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

2、根尖周炎:根尖周病中绝大多数为炎症性疾病,即根尖周炎。

3、龈上洁治: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牙石、菌斑和牙面上沉积的色素,并抛光牙面。

4、龈下刮治:用龈下刮治器械去除附着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龈下牙

石和菌斑。

5、高度危险物品:是指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6、中度危险物品:是指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

7、低度危险物品:是指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8、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病)两大类。

9、健康的龈沟探诊深度一般不超过(2-3mm)。炎症时,组织水肿增生,龈沟探诊深度达3mm以上。

10、血压正常值(90-140/60-90mmhg),正常心率(60-100次/分钟),血糖正常值(3.9-6.1mmol/l),白细胞(4-10)*10的九次方,血小板(100-300)*10的九次方。

11、在病人的头面部传递器械是十分危险的,禁止在此区域传递器械。

12、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自发性、阵发性、冷热疼、夜间疼、疼痛不固定。

13、牙周健康宣教BASS刷牙法:BASS法的要点:a将刷头放于牙颈部,毛束与牙面成45度角,毛端向着根尖方向,轻轻加压,使毛束末端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进入沟外并进入邻面。

b牙刷在原位做近、远中方向的水平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这样可将龈缘附近及邻面的菌斑揉碎并从牙面除去。

c刷上下前牙的舌面时,可将牙刷头竖起,刷头的前部接触近龈缘处

的牙面,做上下的颤动。

d依次移动牙刷到领近的牙齿,重复同样的动作。

e全口牙齿应按一定顺序刷,勿遗漏,并保证刷到每个牙面。每次移动牙刷时应有适当的重叠以免遗漏牙面,尤其是牙列的舌、腭面也应刷到。

14、牙槽骨亦称牙槽突,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

15、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以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矿物盐逐渐沉积而成。

16、牙松动:在生理状态下牙齿有一定的松动,主要是水平方向。也有极微小的轴向动度均不超过0.02mm。

17、引起牙松动的原因:a牙槽骨吸收b颌创伤c牙周膜的急性炎症d牙周翻瓣手术后e女性激素水平变化

18、牙周手术有:a牙龈切除及牙龈成形b翻瓣术c分根术d牙冠延长术e膜龈手术

19、牙周健康宣教的辅助工具:牙线、间隙刷、牙线棒

正畸科基本理论知识

1、错頜畸形: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颌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异常等。

2、活动矫治器:是一种矫治错頜畸形的装置,可由患者或医师自由

摘戴,依靠卡环的固位和黏膜的吸附作用进行固位,可根据需要在矫治器上增加弹簧等附件以产生矫治力,达到矫治错頜畸形的目的。

3、功能矫治器:是通过改变口面肌肉功能促进颌发育和颅面生长,从而矫正形成中的错頜畸形,本身并不产生任何机械力,在口内的固位一般也不严格。

4、固定矫治器:是正畸矫治中的一个主要类型,这类矫治器是黏着或结扎而固定在牙上的,它具有固位良好,支抗充分,适于施加各种类型的矫治力,并有利于多数牙齿的移动,能有效地控制牙齿移动的方向等特点。

5、保持的概念:为了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

6、活动矫治器注意事项:

1)请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进食后应该立即刷牙。

2)活动矫治器需要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矫治效果与佩戴时间密切相关,家长应鼓励监督孩子坚持按医嘱要求佩戴。

3)如矫治器不慎脱落或丢失,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4)佩戴初期可能有稍微不适,家长鼓励孩子积极适应。

7、戴固定矫治器的注意事项

a治疗前应彻底清洁牙面,以便粘结托槽。

b戴固定矫治器一周内牙齿根部会有轻微不适或疼痛,属正常情况。如疼痛持续明显或渐进性加重,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c保护矫治器,不能吃较硬、较粘、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免矫治器

脱落,变形,影响治疗。

d不能自行调整矫治器,如有问题请及时跟医生联系,如托槽不慎脱落,请交费购新托槽,重新粘接。

e佩戴矫治器后,需坚持正确刷牙,必要时可购买正畸专用牙刷刷牙,否则会导致口腔大量有害细菌的繁殖,诱发牙龈炎、牙周炎。

f请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餐后立即刷牙。每天刷牙至少5次(餐后及早晚),每次至少3~5分钟。

g 矫正治疗实行复诊预约制,患者应按预约时间诊治,应按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如有扎嘴、磨嘴等不适,请及时跟医生联系。

8、戴保持器注意事项

1)勿用热水及酒精浸泡或擦拭

2)吃饭时需要摘下保持器

3)每晚睡觉前需要用牙膏牙刷清洁保持器

4)保持期限至少2年,第一年需24小时佩戴,第二年以后可晚间佩戴,可视保持情况调整佩戴时间。

5)丢失或损坏及时复诊,重新制作保持器

种植中心基本理论知识

1、什么是种植牙

是指将无机的异体材料锚固在颌骨内,为缺失的修复提供支持和固定。

2、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的4个基本因素

(1)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设计和表面状态

(2)受植床的状态

(3)外科植入技术

(4)负重状态

3、根形种植体的组成

种植体,基台,上部结构

种植材料:常用的是钛及钛合金。

传统种植:牙槽窝大约在拔牙后3个月左右能够形成完全正常的牙槽骨组织,因此传统的种植体植入时机为拔牙后3个月左右。

即刻种植:在牙槽骨和牙龈健康的情况下,为了减少牙槽嵴的吸收,防止龈缘和龈乳头萎缩,可选择拔牙后即刻种植。

广义适应症:

只要是牙缺失就可以采用种植修复

绝对禁忌症

1.严重肾功能不全;

2.新近心肌梗塞(如手术应在控制后6个月);

3.心脏瓣膜术后;

4.高血压:舒张压高于110mmHg应绝对禁忌;

5.正在进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

6.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症、骨髓纤维化症等);

7.严重糖尿病(血糖超过200mg/dl,大约9mmol/L);

8.吸毒、酗酒及大量吸烟者。

4、种植修复的优越性

1.咀嚼功能大大优于许多传统假牙。

2.具有很强的固位力与稳定性,可像真牙一样扎根在患者的口腔里。

3.可不磨自己的真牙,对邻牙没有损伤。

4.不需要活动假牙必备的基托与卡环,没有大面积塑料基托导致的味觉迟钝与不舒适感。

5.体积小、不露金属、美观,有利于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6.种植牙手术是一个较小的牙槽外科手术,类似拔牙,采用局部麻醉,创伤小,几乎无痛苦。种植牙对人体不产生任何不良的副作用。即使种植失败,取出后可以改进方法再植。

7.预防了骨吸收,保住了牙槽骨。

种植牙也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

5、口腔种植的治疗程序

1.术前检查、医患沟通、确定种植部位及型号:需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拍摄X光片或CT片,常规化验、取模制作模板等。

2.手术植入种植体。

3.伤口拆线,原来的修复体磨改后佩戴。

4.术后3~6月,二期手术,连接愈合基台。

5.二期手术后2周,连接基台,硅橡胶取模,送加工中心制作修复体。

6.粘结修复体(单冠、固定桥或覆盖义齿)。

7.修复后复查:第一年3月一次,以后每年二次。

6、健康指导(手术后)

1)种植术后立即拍x线片,了解种植体在牙槽骨的位置和方向。

2)术后咬棉球或纱布30min,2h后可进食,食物宜偏软、偏凉,勿过热。

3)术后24h内不宜反复吐口水,不漱口或刷牙,以防创口出血。避免过多说话、使用吸管及吹奏乐器等。如有伤口出血,经咬消毒棉卷或纱布,局部冷敷等简单处理无效后,应立即咨询医师或到医院就诊。瞩病人按医嘱服药,漱口剂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4)术后1~2天可以局部冷敷,以减轻水肿。

5) 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不吸烟,不饮酒。

6) 术后10天复诊,了解术后反应及创口愈合情况。

7) 与病人约定二期手术时间,一般术后3~6个月。

健康指导(戴冠后)

1) 2h内禁饮食,24h内避免使用戴冠侧咀嚼过硬的食物及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防止种植义齿受力过大而影响其使用寿命,24h后可正常进食,进食时,先从软质实物开始,逐渐过渡到较硬食物。

2)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行有效的口腔清洁,特别是种植基桩周围的清洁,用特制的牙间隙刷清除残渣及软垢,以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感染,造成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

3).复查,第一年3月一次,以后每年二次,发现问题及时复诊处理。

修复科基本理论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牙体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

形和结构的破坏和异常,表现为牙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外

形,造成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

2、牙列缺损: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

3、牙列缺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上颌(和)下颌牙列全部缺失,

牙列缺失后的颌骨又称为无牙颌。

4、活动义齿:其专业名称是可摘义齿,包括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

义齿。是利用剩余天然牙、基托下的粘膜和骨组织作为支持,

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

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脊、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

织形态,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5、固定义齿:是修复牙列中一个或几个缺失牙的修复体。靠粘结

剂或固定装置与缺牙两侧预备好的基牙或者种植体连接在一

起,从而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二、问答

1、牙体缺损常用的修复体有嵌体、部分冠、贴面、全冠和桩核冠。

2、暂时修复体的功能和作用(1)保护作用(2)维持与稳定作用

(3)恢复功能作用(4)自洁作用(5)诊断信息作用

3、桩的主要功能是固位,其次是传递应力,改变牙根的应力分布。

4、桩根据材料不同分为金属桩、陶瓷桩和纤维桩。

5、牙体缺损修复体在技工制作完成后,到最终在患者口内完成修

复,还需要5个步骤(1)戴前处理(2)试合和调磨(3)表面

处理包括机械抛光和上釉(4)粘固(5)粘固后抛光。

6、全瓷冠的特点:

优点:(1)出色的美学性能,半透明性佳,层次感强,具有与

天然牙相似的美学效果。(2)某种全瓷冠即使制作完成后仍可通

过改变粘结剂的颜色来调节最终修复体的色彩效果。(3)不存

在金属成分及金属烤瓷的龈染、着色和某些金属可能造成的过

敏问题。(4)相对于金属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5)化学性

能稳定。(6)避免了金属对某些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

的影像。

7、全瓷冠的适应症:

(1)前牙切角、切缘缺损,不易用充填治疗,需做全冠修复,美观要求高者。

(2)死髓牙、氟斑牙、四环素牙等变色牙,美观要求高者。

(3)扭转牙、畸形牙需要有全冠改善外形和外观,美观要求高者。

(4)牙体缺损要求修复,患者对金属过敏者或为做某些检查不能有金属者。

8、固定局部义齿(固定桥)是由固位体、桥体、连接体三部分组

成。连接体是桥体与固位体的连接部分。

9、固定义齿的种类为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单端固定桥,也称

为简单固定桥。

10、固定局部义齿设计的基本原则:(1)恢复形态和功能的原则(2)

保护基牙及口腔组织健康的原则(3)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原则

(4)严格把握适应证

11、牙列缺损的分类:

根据缺牙所在的部位及其与存留天然牙的关系,将牙列缺损分为四类(1)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无天然牙存在。(2)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无天然牙存在。(3)牙弓的一侧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4)牙弓前部牙连续缺失并跨过中线,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12、可摘局部义齿固位体主要具有固位、稳定、支持三种作用。

儿牙科应知应会

一、牙列分期

二、乳牙发育时间表

四、牙齿萌出顺序

五、恒牙萌出顺序表

七、乳牙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2)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牙列形成;(3)有利于发音及保护心理。

八、概念

年轻恒牙:恒牙虽已萌出,但未达到牙合平面,在形态结构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称年轻恒牙。

畸形中央尖:指在前磨牙的中央窝处或接近中央窝处的颊尖三角嵴上突起一个圆锥形的牙尖。大多数是左右侧同名牙齿对称性发生,前磨牙常发生。

融合牙:是由两个正常牙肧的牙釉质和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成,除牙齿发育受压力因素影响外还有遗传因素。

釉质发育不全:是牙釉质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全身性或局部性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釉质结构异常。

乳牙滞留:是指继承恒牙已萌出,未能按时脱落的乳牙,或恒牙未萌出,保留在牙列中的乳牙。

治疗:1当恒牙异位萌出,乳牙尚未脱落,应及时拔除该滞留的乳牙。

2 无继承恒牙胚,则不予处理。

九、乳牙拔除注意事项:

1、拔牙后轻咬纱布30-40分钟

2、术后两小时吃温凉食物、喝水

3、术后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

4、术后24小时口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属于正常现象,如有血块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5、如果口内有缝线,术后5-7天拆线。

十、乳牙龋蚀的特点

1、患龋率高、发病早7岁左右达高峰。

2、龋齿多发、龋蚀范围广在同一个口腔内的多数乳牙常同时患

龋,也常在1个牙的多个牙面同时患龋。

3、龋蚀发展速度快

4、自觉症状不明显临床上常见因家长忽视,在发展成牙髓病或

根尖周病时才去就诊。

5、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活跃龋蚀促使乳牙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活跃,此防御功能有利于龋病的防治。修复性牙本质能防御细菌感染牙髓,保护牙髓,避免露髓。

十一、乳牙龋病的危害性

1、影响咀嚼功能

2、对恒牙及恒牙列的影响口腔卫生恶化,有利于新萌出的恒牙

口腔基本知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牙体科基本理论知识 一、相关概念 1、牙体牙髓病:包括牙体硬组织疾病(龋病、非龋性牙体损伤、牙齿发育异常)、牙髓及根尖周疾病。 2、龋病:龋病即龋齿,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多因素作用下的,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3、窝洞预备:用牙体外科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形,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这一步骤叫窝洞预备,简称备洞。 4、垫底:在洞底垫一层足够厚度的材料,隔绝外界和修复材料的温度、化学、电流及机械刺激,同时有垫平洞底,形成充填洞形,承受充填压力和咀嚼力的作用。 常用的垫底材料有磷酸锌水门汀及玻璃离子水门汀、进口玻璃离子。 5、根尖周炎: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根尖周病中绝大多数为炎症性疾病,即根尖周炎。 6、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通过消灭根管内感染源,严密充填根管,达到促进愈合、防止再感染,保存患牙的目的。 7、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在于清理根管内病变牙髓组织及其分解物、细菌及各种毒素;去除根管壁表层感染

的牙本质;清除根管内残留的物质和碎屑;同时完成根管的成形,为药物消毒和根管充填创造良好条件。 8、根管充填:是通过向根管中填入牙胶和根管封闭剂来实现对已清理和成形的根管系统的三维充填。牙胶尖应充填根管的主体部分,根管封闭剂用来充填根管壁和固体充填材料(牙胶)之间的缝隙,以及侧副根管、峡部及不规则的根管。 9、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治疗全过程中,医生、护士采取舒适的座位,病人采取放松的仰卧位,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及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 二、相关知识 1、龋齿的临床表现 龋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患者牙齿色、形、质的变化和患者感觉的变化。 2、窝洞的分类 A、G.V.Blank分类:根据龋洞发生的部位分为5类,用罗马数字表示。此分类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窝洞分类法 Ⅰ类洞: 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Ⅱ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窝洞。 Ⅲ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Ⅳ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完整版)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一、名解 1、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Angle提出,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 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2、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 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 3、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 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4、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 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5、必需间隙或牙弓应有长度(space required):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一般 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6、可用间隙或牙弓现有长度(space available):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一般测量下 颌六龄牙前部牙弓的整体弧长。 7、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 挤度。 8、Moyers预测法(P65):Moyers提出的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 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 9、Bolton指数分析(P66):通过测量得出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 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10、Pont指数分析(P67):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11、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即SNA与SNB之差,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12、S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13、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14、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联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 15、下颌平面角(MP-FH):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面部的高度。 16、面角(NP-FH):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后下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17、Tweed三角(P86):1)组成: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三角。(2分)包括FMA, FMIA, IMPA(1分)2)意 (1分)FMA (0.5分)FMIA65°是建立良好颜貌的条件; 义: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三角; 正畸难改变,达到FMIA65°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1分)常应用于病例的拔牙估计中。 18、基准平面: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重用的为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 19、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点与鼻根点之连线组成,在颅部的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 20、眼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位时FH与地面平

口腔医学知识点整理

1.混合牙列期:一般从6岁至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乳牙、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 2.危险三角区: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此处感染若处理不当,易逆行传入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3.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方面均发生变化 4.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可导致牙松动拔除,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首位因素。 5.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又称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6.交界性肿瘤:有些肿瘤虽为良性,但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恶变倾向,例如成釉细胞瘤,多形性瘤,乳头状瘤等,对于这些肿瘤必须采用正确的手术治疗方案。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明显灼痛感,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具有周期性、反复性、自限性 8.揭皮试验阳性:天疱疮时,若揭去疱壁,常会一并无痛性地揭去邻近外观正常的皮肤,留下一鲜红色的创面的现象 9.舍格伦综合征:舍格伦综合体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征。 10.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牙能够承受咬合力而不会破裂的特定形。固位形是使充填体能保留于洞内,承受更力后不移位、不脱落的特定形状。 1.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即为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2.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颜面部为上从(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 2、以经过(眉间点)、(鼻下点)的两条水平线为界,将颜面部分为(3)等分。 3、颌面部为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的区域。上1/3为(颅面部)。颌面部是以(颌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区域,而颅面部是以(颅骨)为主要骨性支撑所在的表面区域。颌面部为人体(最显露)(最具特征)的部位,是人体(形态美)和(表情)最重要的形体表达区域,也是与(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相交叉的部位。 4、临床上常将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其划分是以(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以(口裂平行线)为第二横线。 8、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围的(口腔前庭)。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腭)(口底)等构成,因此(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及(口底)等组织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故有口腔的表面形态。 9、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范围上为(硬腭)(软腭),下为(舌)(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弓),后界为(咽门)。 10、口底由(舌系带)(舌下肉阜)组成。 11、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根)(牙颈)组成。 12、牙的组织结构,牙体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周组织结构,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的(支持组织)。 13、舌的感觉神经,在舌前2/3为(舌神经)分布,舌后1/3为(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分布。舌的运动系由(舌下神经)支配。舌的味觉为(面神经的鼓索支)支配。(舌尖部)对甜、辣、咸味敏感;(舌缘)对酸味敏感,(舌根部)对苦味敏感。

口腔医学技术 (士)-专业知识(A1型题 3)

口腔医学技术 (士)-专业知识(A1型题 3) 1、Ⅱ型观测线基牙的倒凹区在 A.近缺隙侧 B.远缺隙侧 C.颊侧 D.舌侧 E.靠近、远离缺隙的倒凹区都大 2、可摘局部义齿基托不具备的作用是 A.将义齿各部分连接成整体 B.将力传导到牙槽嵴 C.恢复缺损组织 D.固位作用 E.咀嚼作用 3、修整后工作模型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A.模型整齐、美观 B.模型周边多余的石膏可不必修去 C.下颌模型舌侧也要修平 D.面的小瘤子也应修掉以免影响咬合 E.修去影响咬合的黏膜反折处的边缘

4、全口义齿雕刻的根形位于义齿的 A.咬合面 B.磨光面 C.组织面 D.受力面 E.缓冲面 5、矫治深覆可选用的功能性矫治器是 A.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器 B.下颌连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 C.上颌平面导板矫治器 D.上颌唇挡矫治器 E.前庭盾 6、焊料焊接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润湿性 B.焊件和焊料 C.焊媒 D.还原剂 E.温度

7、何为导线 A.导线就是牙冠的外形高点线 B.导线就是牙冠的最突点的连线 C.导线就是牙冠的最大周围线 D.导线就是指确定共同就位道后分析杆沿基牙轴线转动一周,画出分析杆与基牙轴面接触点的连线 E.导线就是指牙齿的长轴与水平面垂直,用垂直杆围绕牙冠转动一周,垂直杆与牙冠轴面最突点接触的连线 8、用于转移颌位关系的保持器为 A.托 B.面弓 C.架 D.堤 E.叉 9、多数上前牙缺失,人工牙排列的中线,应参照 A.唇系带 B.舌系带 C.下颌牙中线 D.平分缺牙间隙 E.面部中线

10、铸造全冠的优点不包括 A.固位力强 B.应用广泛,可用于前、后牙体缺损修复 C.便于恢复生理要求的咬合、邻接关系 D.便于恢复轴面良好外形,建立良好的外展隙及邻间隙 E.龈边缘和牙体组织更密合 11、烤瓷桥制作中,由瓷层恢复桥体龈端形态的优点,不包括 A.生物相容性好 B.增加修复体强度 C.与黏膜接触无刺激性 D.易于清洁 E.对软组织的适应性好 12、解剖式人工后牙的牙尖斜度是 A.15。 B.20° C.25° D.30° E.35°

口腔正畸学-考试必过

口腔正畸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Idea normal occlusio n:理想正常河: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2.Anchorage: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施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作“支抗”。3.Deep overbite: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合,可分为3度。 Ⅰ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 Ⅱ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 Ⅲ度深覆合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4.Leeway space: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双尖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即:替牙间隙=(Ⅲ+Ⅳ+Ⅴ)-(3+4+5)。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5.Interceptive Treatment: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Treatment)是对正在发生或刚发生的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之自行调整成为正常合或采用矫治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合。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X线头影测量常用的基准面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 2.支抗的种类:颌外支抗、颌内支抗、颌间支抗。 3.矫治力以力的来源分,可分为:颌内力___,__颌间力___,____颌外力。 以力的强度分,分为_重度力:_力强度大于350gm、_轻度力:强度小于60gm___、_中度力:为60gm~350gm之间_。 以力的作用时间分,分为__间歇力___、___持续力_____。 以矫治力产生的方式分___机械力_、_肌能力___、_______磁力__。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 错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如遗传、疾病、替牙期异常、口腔不良习惯等导致的牙齿、咬合、颌骨、颅面的畸形。 理想正常牙合:是即全副牙齿完整,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十分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个别正常牙合: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 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局部的危害除了直接影响面容相貌、口腔健康、口腔功能,还可影响牙合颌面生长发育,全身性危害如错牙合畸形导致咀嚼功能降低,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全是健康,直至造成心理和精神障碍。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预防性矫治、发病后的阻断矫治、一般矫治和外科矫治。 错牙合畸形经过治疗应达到平衡、稳定、健康和美观的目标。 第二章 正常牙合的建立不仅依赖于牙齿的正常发育、萌出、排列、功能等还依赖于牙槽骨、颌骨及整个面部、颅部的正常发育以及面颌肌的动力平衡。 乳牙的萌出顺序下Ⅰ→上Ⅰ→下Ⅱ→上Ⅱ→Ⅳ→Ⅲ→下Ⅴ→上Ⅴ 正常乳牙牙合形成后不断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①牙弓呈卵圆形②乳牙排列紧密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上下颌前牙出现大量生理性散在间隙尤其是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更加明显对以后恒牙列期牙齿的排列或牙合关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③切缘和牙合面逐渐出现磨耗现象前牙轴前倾覆牙合、覆盖浅切牙可能出现对刃关系④下颌第二乳磨牙逐渐前移上下第二乳磨牙远中终末平面关系变为近中阶梯终末平面关系。 错牙合畸形的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的表现形式:重复表现、断续表现、变化表现口腔不良习惯允指习惯、咬物习惯、咬唇习惯、舔牙习惯、吐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乳牙早失、乳尖牙磨耗不足、乳牙滞留、儒雅下沉、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恒牙早失、上颌中切牙间隙不闭合 第六章 支抗:是指正畸矫治的过程中,任何矫治器作用于牙,牙弓或颌骨产生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想法,大小相等的力,而支持或对抗这种作用力引起的反作用力的能力称为支抗。 支抗的种类: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 固定矫治器加强支抗的方法:1、使用支抗磨牙舌侧装置包括颚杆、舌弓、颚托2、合并使用第二磨牙带环3、头帽、口外弓等颌外支抗4、弓丝上应用停止曲和后倾曲5、种植体支抗 矫治器由作用、固位、和连接三部分组成 常用机械性可摘矫治器的制作于应用:适应症1、上颌双侧后牙(牙合)垫可摘矫治器,常用于矫治前牙反颌、下颌前突等畸形 2、上颌单侧后牙颌垫矫治器主要适用于单侧后牙反颌、锁颌,其在健侧有颌垫而患侧无(牙合)垫3、上下颌平面式颌垫牵引钩矫治器,常用于颌间牵引,矫治上颌或下颌前突及发育不足,解除上下颌之间的不利限制

口腔科学第九版重要知识点

口腔科学 1.口腔:功能性器官,位于颌面部区域内。包括:牙、颌骨、唇、颊、颚、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 2.口腔的界限:前界:上、下唇 后界:会厌 上:颚部 下:肌性口底,中央大部为舌体 两侧:面颊部 3.口腔分固有口腔和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 固有口腔:牙列、牙槽骨、牙龈与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颚、口底构成。 4.腮腺导管口:开口平对上颌第二磨牙。腮腺造影和腮腺导管的注药口。 5.翼下颌皱襞: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参考标志。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标志。 6.颊脂垫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重要标志。 7.牙:由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 8.牙髓的功能:营养牙体组织,并形成继发牙本质。 9.牙周组织:牙的支持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 10.舌乳头的分类和功能: 丝状乳头:有刺状细小突起,上皮有角化呈白色,数量多,遍布舌体背面。 菌状乳头:含味觉神经末梢。 轮廓乳头:含有味蕾司味觉。 叶状乳头:舌根两侧缘,数条平行皱襞。正常时不明显,发炎时充血发红,易被误诊为癌。乳牙20颗(罗马数字),恒牙28-32颗(阿拉伯数字) 乳牙: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恒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11.5支面神经作用 颞支:受损后额纹消失 颧支:受损后眼睑不能闭合 颊支:受损后鼻唇沟消失,鼓腮漏气 下颌缘支:受损后下唇瘫痪、口角歪斜 颈支:损伤后功能影响小 12.口腔检查器械:口镜、镊子、探针(作用见第九版书P24) 13.I度松动:牙向唇(舌)侧方向活动幅度在1mm内 II度松动:幅度1-2mm,伴有近远中向活动 III度松动:幅度2mm以上,伴有近远中及垂直向多方向活动 14.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X线牙片、全景X片、X线头影测量术、锥形束CT(CBCT) 15.龋病(名解):牙体硬组织的慢性细菌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16.四联因素学说:宿主因素、微生物因素、食物因素、时间因素 17.龋病的分级(见第九版书P45) 18.楔状缺损的主要病因: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尤其是横刷法 19.牙本质敏感症的诊断方法: (1)用探针探查牙本质暴露区可找到敏感点,多位于牙颈部釉质牙骨质交界处 (2)将室温的空气吹向敏感牙面,判断牙的敏感程度 (3)根据患者的主观评价判断牙的敏感程度

口腔正畸学简答汇总

颅面骨的发育方式?1. 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 骨缝的间质增生。 3. 骨的表面增生。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有哪些?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2、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3、确定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变化。5、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6、下颌功能分析。试说明矫治力的分类?有哪几种分类法?一、以强度划分为重度力、中度力、轻度力。二、以作用时间划分为间歇力和持续力。三、以产生的方式划分为机械力、肌能力、磁力。四、以来源划分为颌内力、颌外力、颌间力。五、以作用效果划分为正畸力和矫形力。最适矫治力的表现? 1、无明显的自觉疼痛,仅有发胀感觉。 2、叩诊无明显反应。 3、牙松动度不大。 4、移动的牙位或颌位效果显著。 5、X线显示,矫治牙的根部及牙周无异常。矫治器性能的基本要求?1、矫治器对口腔硬软组织及颌面部无损害,不与唾液起化学反应,符合生理要求,不影响牙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功能。2、矫治器的体积尽量小巧,戴用舒适,显露部分尽量少,对美观影响小。 3、容易洗刷,便于清洁,不影响口腔卫生。4、结构简单、牢固,发挥弹力好,力量易于控制,效果好。5、应具有稳固的支抗,材

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发挥作用力部分应便于调整,有利于控制矫治力的方向和大小。矫治器分类? 一、根据矫治器的作用目的分为矫治性、预防性、保持性。二、根据矫治力的来源分为机械性、磁力性、功能性。三、按固位方式分为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活动矫治器的优缺点?优点:1 患者能自行摘戴,便于洗刷,能保持矫治器和口腔的卫生。2避免损伤牙周组织。3不影响美观。4只要设计合理,制作精细,调整加力适宜,能矫治一般常见的错合畸形。5此类矫治器构造简单,制作容易。缺点:1基牙无倒凹者,固位相对差,效果不佳,支抗不足。2作用力单一,控制牙移动能力不如固定矫治器,牙齿移动方式多为倾斜移动,整体移动难。3影响发音,因为基托的关系,所以舌活动度受限,说话不清楚。 4有异物感,取戴麻烦,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戴,活动矫治器需要患者积极合作,否则疗效不佳。5剩余间隙处理难。固定矫治器的优缺点?优点:1固位良好,支抗充足。2能使多数牙移动,整体移动、转矩和扭转等移动容易。3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4能矫治较复杂的错合畸形。5体积小,较舒适。6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7临床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 8疗程较短,患者不能自行将矫治器摘下不戴,所以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 错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如遗传、疾病、替牙期异常、口腔不良习惯等导致的牙齿、咬合、颌骨、颅面的畸形。 理想正常牙合:是即全副牙齿完整,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十分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个别正常牙合: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 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局部的危害除了直接影响面容相貌、口腔健康、口腔功能,还可影响牙合颌面生长发育,全身性危害如错牙合畸形导致咀嚼功能降低,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到全是健康,直至造成心理和精神障碍。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预防性矫治、发病后的阻断矫治、一般矫治和外科矫治。 错牙合畸形经过治疗应达到平衡、稳定、健康和美观的目标。 第二章 正常牙合的建立不仅依赖于牙齿的正常发育、萌出、排列、功能等还依赖于牙槽骨、颌骨及整个面部、颅部的正常发育以及面颌肌的动力平衡。 乳牙的萌出顺序下Ⅰ→上Ⅰ→下Ⅱ→上Ⅱ→Ⅳ→Ⅲ→下Ⅴ→上Ⅴ 正常乳牙牙合形成后不断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①牙弓呈卵圆形②乳牙排列紧密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上下颌前牙出现大量生理性散在间隙尤其是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更加明显对以后恒牙列期牙齿的排列或牙合关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③切缘和牙合面逐渐出现磨耗现象前牙轴前倾覆牙合、覆盖浅切牙可能出现对刃关系④下颌第二乳磨牙逐渐前移上下第二乳磨牙远中终末平面关系变为近中阶梯终末平面关系。 错牙合畸形的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的表现形式:重复表现、断续表现、变化表现口腔不良习惯允指习惯、咬物习惯、咬唇习惯、舔牙习惯、吐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乳牙早失、乳尖牙磨耗不足、乳牙滞留、儒雅下沉、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恒牙早失、上颌中切牙间隙不闭合 第六章 支抗:是指正畸矫治的过程中,任何矫治器作用于牙,牙弓或颌骨产生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想法,大小相等的力,而支持或对抗这种作用力引起的反作用力的能力称为支抗。 支抗的种类: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 固定矫治器加强支抗的方法:1、使用支抗磨牙舌侧装置包括颚杆、舌弓、颚托2、合并使用第二磨牙带环3、头帽、口外弓等颌外支抗4、弓丝上应用停止曲和后倾曲5、种植体支抗 矫治器由作用、固位、和连接三部分组成 常用机械性可摘矫治器的制作于应用:适应症1、上颌双侧后牙(牙合)垫可摘矫治器,常用于矫治前牙反颌、下颌前突等畸形2、上颌单侧后牙颌垫矫治器主要适用于单侧后牙反颌、锁颌,其在健侧有颌垫而患侧无(牙合)垫3、上下颌平面式颌垫牵引钩矫治器,常用于颌间牵引,矫治上颌或下颌前突及发育不足,解除上下颌之间的不利限制 常用的固定矫治器有:方丝弓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和BEGG细丝弓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主要有:矫治弓丝、带环、托槽、末端颊面组成

口腔主治医师口腔医学综合相关专业知识 试卷7

口腔主治医师(口腔医学综合)相关专业知识-试卷7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A2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根据矫治力的强度中度力是指 (分数:2.00) A.30~60g B.60~150g C.100~150g D.60~350g √ E.350~500g 解析: 2.不属于加强支抗的方法为 (分数:2.00) A.增加支抗牙数目 B.将支抗牙连成整体 C.增加基托面积 D.使用轻力√ E.应用口外装置 解析: 3.推出差动力概念的是 (分数:2.00) A.Angle B.Andrews C.Begg √ D.Bennett E.Tweed 解析: 4.以下不属于阻断性矫治范畴的是 (分数:2.00) A.口腔不良习惯的破除 B.对有骨性错颌倾向的病例进行早期生长控制 C.拔除埋伏多生牙 D.用功能性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Ⅱ类错颌 E.第一恒磨牙前移时的间隙恢复√ 解析:解析:对正在发生或刚发生的畸形用简单的矫治方法阻断畸形的发展,使之自行调整成为正常颌或采用矫治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而成为正常颌。选项A~D均为其主要内容。选项E则属于预防矫治的范畴。故本题选E。 5.牙列拥挤开辟间隙的方法不包括 (分数:2.00) A.扩弓 B.推磨牙向远中 C.拔牙

D.用功能性矫治器促进下颌骨生长√ E.邻面去釉 解析: 6.关于牙根特异性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2.00(分数: A.其发生与矫治力无关 B.X线片检查常发现矫治前已经有根吸收 C.矫治力不会加速其吸收√ D.牙根表面的牙骨质可发生吸收 E.牙根内面的牙本质可出现吸收 解析:解析:牙根特发性吸收与矫治力无关。但往往施矫治力后会加重其吸收,不仅牙骨质吸收,而且深层的牙本质也有吸收。故本题选C。 7.关于个别正常颌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存在轻微的错颌畸形 B.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 C.对美观无大影响 D.个体之间表现有所不同 E.必须保存全副牙齿,且上、下牙尖窝关系完全正确√ 解析:解析:个别正常颌是指轻微的错颌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对于美观无大影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颌,在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而选项E为理想正常骆的标准之一。 8.下列不属于预防性矫治范畴的是 (分数:2.00) A.龋的早期治疗 B.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 C.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 D.滞留乳牙的及时拔除 E.早期严重拥挤牙列的序列拔牙治疗√ 解析:解析: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由于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影响牙颌颅面发育而造成的错颌畸形称之为预防矫治。选项A~D均为其主要内容。选项E则属于阻断矫治的范畴。故正确答案是E。 9.颌面部的第三快速发育期是指 (分数:2.00) A.16~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 B.7个月~6岁,乳牙列期 C.4~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 D.7~11岁,替牙列期 E.11~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 解析:解析:颌面部增长与牙的萌出有关,四个快速期分别对应乳牙萌出、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二恒磨牙萌出、第三恒磨牙萌出时期。相应的年龄为3周~7个月、4~7岁、11~13岁和16~19岁。故本题选E。 10.与下颌高度增长关系不大的是 (分数:2.00) A.牙齿萌出 B.牙槽骨边缘表面增生 C.髁突软骨骨性增生

口腔健康知识

口腔健康知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口腔健康知识 一、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 1、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1)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2)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端,具有咀嚼、吞咽、言语、感觉和维持颌面部形态等功能。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 (3)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可相互影响,常见的牙周病会诱发或加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老年痴呆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某些血液病等也会在口腔有所表现。 (4)口腔疾病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定期口腔专业保健相结合可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牙周病和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 (1)牙周病和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不足15%,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中年人和老年人龋病的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 (2)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致病因素。有效刷牙是减少和控制牙菌斑最主要的方法。如果牙菌斑没有被及时清除,就会钙化形成牙石,增加牙周病发生的风险。 3、龋病、牙周病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牙齿丧失 (1)龋病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只有通过定期检查才能发现,及时治疗效果好;如任其发展,会出现疼痛、牙根发炎,肿胀,治疗复杂、费用高,甚至导致牙齿丧失。 (2)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成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可治愈但易反复发生。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可出现牙龈红肿出血

口腔正畸学各章节练习习题.docx

*为简单认知题,考核知识点单一,深度较浅 **为综合认知题,考核知识点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考知识点有一定深度 ***为能力运用题,需综合多个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所考知识点有较深深度 共二二八题 第一章绪论 *1 下列不属于个别牙错位的是 A牙列拥挤 B低位牙 C腭向错位牙 D近中错位牙 E易位牙 *2 关于错合畸形的定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错合畸形可以由先天性因素引起 B错合畸形可以由后天性因素引起 C近代错合畸形概念只是指牙齿错位合排列不齐 D错合畸形的机制是牙量与骨量、牙齿与颌骨、上下牙弓、上下颌骨、颌骨与颅面之间的不协调 E WHO把错合畸形定义为“牙面异常” ,不但影响外貌也影响功能。 *3关于个别正常合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存在轻微的错合畸形 B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 C对美观无大影响 D个体之间表现有所不同 E必须保存全副牙齿,且上下牙尖窝关系完全正确 4错合畸形的危害性 *1)关于错合畸形的危害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前牙反合会影响上颌骨发育 B拥挤不齐的牙齿好发龋病、牙周病 C前牙开合会影响发音 D后牙锁合会影响咀嚼功能 E错合畸形与心理发育没有关系 **2)关于错合畸形的危害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严重下颌前突可造成吞咽异常 B严重下颌后缩可影响正常呼吸 C即使个别牙错位也可造成严重的下颌颌运干扰 D严重上颌前突可影响正常呼吸 E错合可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进而引起消化道疾病 *5 下列不属于预防性矫治范畴的是 A龋的早期治疗 B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破除 C乳牙早失的缺隙保持 D滞留乳牙的及时拔除

E早期严重拥挤牙列的序列拔牙治疗 *6 错合畸形矫治的目标及标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个别正常合 B理想正常合 C平衡 D稳定 E美观 第二章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1 胚胎第几周时构成面部的7 个突起开始出现 A第二周 B第三周 C第四周 D第五周 E第六周 *2颌面部的生长曲线是 A“s”型 B神经系型 C性器官型 D淋巴型 E直线型 **3在颌面骨骼的生长中心中最后停止生长活动的是 A鼻中隔软骨 B蝶枕软骨 C枕骨的各部分间软骨 D髁状突软骨 E蝶筛软骨 *4 颅底平面又称Bolton平面是指 A 鼻根点到Bolton点连线 B 眶下点到Bolton点连线 C耳点到眶下点连线 D耳点到 Bolton 点连线。 E Bolton 点到前鼻棘点连线。 **5 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主要以以下什么方式进行 A骨缝向结缔组织的增生合骨化 B骨的表面增生 C软骨的增生 D A+B E A+B+C *6 颅底的生长发育主要以以下什么方式进行? A骨缝向结缔组织的增生合骨化 B骨的表面增生

口腔科院感必备知识

口腔科院感必备知识 1.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地处理. 2.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地处理. 3.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地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地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地感染风险.如车针,手术器械 b5E2R。 4.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地物品.如充填器,压舌板 p1Ean。 5.低度危险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地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 6.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地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地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地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地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DXDiT。 7.安全注射地含义:是指不会通过注射方式使被注射者感染疾病,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要求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范、不共用针具,使用经过严格消毒地注射针具及使用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 RTCrp。 8.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 9.口腔科室内定时开窗通风,诊疗区空气、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每 天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分钟,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微瓦为合格,所有区域地物体表面每天用地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两次,有记录.地面每天用含氯消

毒剂擦两遍,遇污染时视情况随时进行消毒处理.用后地敷料等医用垃圾要分类收集,感染性废弃物置双层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放入利器盒统一回收 5PCzV。 标准预防地基本概念:是认定病人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不论是否有明显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地黏膜皮肤.)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地时机. 标准预防措施: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地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地菌群转移给病人地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地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地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地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地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地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地血液、分泌 物、渗出物、飞溅地水和大量地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可重复使用地设备:用过地可重复使用地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地部件应弃之.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地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地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地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地落实.被服: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地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健康口腔宣传资料

健康口腔知识宣传 一、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1.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的定义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2.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 3.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可相互影响。常见的牙周病会诱发或加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早产、老年痴呆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某些血液病等也会在口腔有所表现。 4.口腔疾病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的,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定期口腔专业保健相结合可维护口腔健康,促进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二、牙周病和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 1.牙周病和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不足15%,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为66%,中年人和老年人龋病的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 2.牙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致病因素。有效刷牙是减少和控制牙菌斑最主要的方法。如果牙菌斑没有被及时清除,就会钙化形成牙石,增加牙周病发生的风险。 三、龋病、牙周病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牙齿丧失 1.龋病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只有通过定期检查才能发现,及时治疗效果好;如任其发展,会出现疼痛、牙根发炎,肿胀,治疗复杂、

费用高,甚至导致牙齿丧失。 2.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成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可治愈但易反复发生。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可出现牙龈红肿出血或退缩、牙齿松动、移位、口腔异味等。及时治疗可控制病变,但需长期维护,否则会加重或复发。 四、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1.氟化物可有效预防龋病。主要方法有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以及口腔医生使用的含氟涂料和氟化泡沫等。 2.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窝沟龋。 3.减少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避免口腔内细菌利用其产酸破坏牙齿而产生龋齿。 五、牙周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或牙间刷。 2.刷牙是控制牙菌斑的主要方法,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重点刷牙龈边缘和牙缝处的牙面,刷牙要面面俱到,每次至少刷牙2分钟。 3.洁治(洗牙)是清除牙石最有效的方法。提倡每年1次到具备执业资质的医疗机构洁治,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4.吸烟是牙周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患牙周病的概率较不吸烟者高。戒烟对防治牙周病是非常重要的。 六、及时修复缺失牙,康复口腔功能 1.缺失牙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很常见,约一半的老年人缺失的牙

口腔常识培训

口腔专业知识培训 一、口腔范围 1.口腔镜界: 前界:上下唇后界:咽门 两侧为颊 上界:腭 下界:舌下区 上下牙列,牙龈和牙槽骨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分: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2.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3.美牙冠制作的相关结构: ①麻药注射在前庭沟处黏膜。 ②美牙冠不会改变牙槽骨的位置,但是会改变上下唇的位置。 二、牙齿结构 1.牙体讲解: ①牙的组成:牙冠、牙根 ②牙的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髓 ③牙的分类:根据牙齿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根据牙齿存在时间分为——乳牙(20颗)、恒牙(28~30颗)注:小孩子大多从6岁开始换牙,最先长出来的是第一磨牙,即六龄齿。 2.正常牙齿的颜色:透明中带黄的颜色——牙本质是黄色的,透明的是牙釉质。 3.窝沟封闭手术可以进行的条件——第一磨牙正常合位后就可以了,一般是6岁半到7岁。

三、几种常见病 1.龋病(俗称蛀牙) ①龋病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②蛀牙的治疗步骤:观察龋洞——打开龋洞——清洗消毒——填充材料

2.牙髓炎(俗称牙神经发炎) 3.根尖炎 根管治疗:去除坏龋组织——清洗消毒——填充材料——戴牙套。 一般要做3~4次,严重者需5次才能完全治好。

注:切牙和尖牙只有一个根管;前磨牙上面有2个根管,下面3个;磨牙上面有3个,下面有4个,也有特殊情况出现5、6个根管的,不过是极少数。 4.牙龈炎 ①牙龈炎的症状: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口臭。 ②牙龈炎的治疗:每半年到一年洁牙一次,并对有炎症的牙龈上药。 超声波洁牙:针对牙结石; 喷砂洁牙:针对牙齿颜色。 ③洗过牙为什么会酸:超声波频率过高;牙龈已经出现萎缩。

口腔医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口腔重点(选修) 1.牙体的组成:牙冠、牙根、牙颈 2.牙的组织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龈、牙周膜和牙骨质 4.乳牙、恒牙的萌出时间及顺序 乳牙萌出顺序:ABDCE A乳中切牙 B乳侧切呀 C乳尖牙 D第一乳磨牙 E第二乳磨牙 恒牙萌出顺序:上颌恒牙:61243578或者61245378 下颌恒牙:61234578或者61243578 恒牙的标识与书写 1中切牙 2侧切牙 3尖牙 4第一前磨牙 5第二前磨牙 6第一磨牙 7第二磨牙 8第三磨牙 5.上颌骨的一体四突: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6.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颏孔区、正中联合、下颌角、颏突颈 7.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面神经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8.三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9.口腔常用检查器械:口镜、镊子、探针 10.口腔保健方法(简答) 1.要学会漱口。其方法是:口含多半口水,闭嘴,上下牙齿自然接触,鼓动两颊和唇部,用水的力量反复冲洗口腔各部,使滞留在牙齿缝隙中的食物和粘附在牙齿上的细菌得以消除。饭后漱口要用温水,避免冷水刺激口腔,亦可用温茶水,因为茶水中含有微量氟类矿物质,有预防龋齿的作用。 2.要坚持刷牙。选用软毛牙刷,刷牙时不要使劲,但要仔细、规律地刷,即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还要强调睡前刷牙,由于白天进食后,牙齿表面及牙齿缝隙中粘附着食物的残渣和细菌,而夜间睡眠时,老年人分泌的唾液极少,冲洗口腔的作用几乎是零,口腔内的温度与湿度使食物残渣容易发酵,细菌繁殖能力加强,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损伤牙齿。因此,睡前刷牙在保护牙齿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要经常按摩牙龈。按摩牙龈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牙龈组织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牙龈萎缩。方法是:用洗干净的手指直接在牙龈上按摩,按摩时按压和旋转运动相结合,重复10~20次,牙龈的外面和里面都应进行按摩。 4.要经常叩齿。刷牙后,口腔微闭,上下牙齿相互轻叩作响,用力不宜过大,所有的牙齿全要叩到。叩齿能够促进下颌关节、面部肌肉、牙龈和牙周的血液循环,叩齿锻炼了牙周围的软硬组织,坚固了牙齿。 5.要经常咽津。方法是:坐卧姿势不限,但是全身要放松,口微闭,舌头舐上腭,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待唾液满口时,分3口将唾液徐徐咽下,一日数次即可。咽津可以生津,促进唾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功能。 11.龋病: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 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 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 病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口腔基本知识

牙体科基本理论知识 一、相关概念 1、牙体牙髓病:包括牙体硬组织疾病(龋病、非龋性牙体损伤、牙齿发育异常)、牙髓及根尖周疾病。 2、龋病:龋病即龋齿,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原体,多因素作用下的,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3、窝洞预备:用牙体外科手术的方法将龋坏组织去净,并按要求备成一定形状的洞形,以容纳和支持修复材料,这一步骤叫窝洞预备,简称备洞。 4、垫底:在洞底垫一层足够厚度的材料,隔绝外界和修复材料的温度、化学、电流及机械刺激,同时有垫平洞底,形成充填洞形,承受充填压力和咀嚼力的作用。 常用的垫底材料有磷酸锌水门汀及玻璃离子水门汀、进口玻璃离子。 5、根尖周炎: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根尖周病中绝大多数为炎症性疾病,即根尖周炎。 6、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通过消灭根管内感染源,严密充填根管,达到促进愈合、防止再感染,保存患牙的目的。 7、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关键步骤。其主要目的在于清理根管内病变牙髓组织及其分解物、细菌及各种毒素;去除根管壁表层感染的牙本质;清除根管内残留的物质和碎屑;同时完成根管的成形,为药物消毒和根管充填创造良好条件。

8、根管充填:是通过向根管中填入牙胶和根管封闭剂来实现对已清理和成形的根管系统的三维充填。牙胶尖应充填根管的主体部分,根管封闭剂用来充填根管壁和固体充填材料(牙胶)之间的缝隙,以及侧副根管、峡部及不规则的根管。 9、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治疗全过程中,医生、护士采取舒适的座位,病人采取放松的仰卧位,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及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 二、相关知识 1、龋齿的临床表现 龋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患者牙齿色、形、质的变化和患者感觉的变化。 2、窝洞的分类 A、G.V.Blank分类:根据龋洞发生的部位分为5类,用罗马数字表示。此分类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窝洞分类法 Ⅰ类洞: 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Ⅱ类洞: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窝洞。 Ⅲ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Ⅳ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Ⅴ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B、按窝洞涉及的牙面数分类:分为单面洞、双面洞和复杂洞。仅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