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座跨珠江的桥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国内著名的梁式桥举例梁式桥是指由梁构成的桥梁结构,梁是承受桥梁荷载的主要构件。
国内有许多著名的梁式桥,以下列举了10座值得一提的梁式桥。
1. 广州海珠桥广州海珠桥位于珠江上,是广州市的地标之一。
该桥于1933年建成,是一座拱形梁桥,全长842米,宽20米,由12个主梁和27个拱构成。
海珠桥是中国最早的一座拱形梁桥,也是广州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2. 长江大桥长江大桥是中国目前最长的铁路和公路两用桥,位于武汉市。
该桥于1957年建成,全长1.6公里,由16个主梁组成。
长江大桥是中国工程史上的里程碑,也是连接中国北方和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
3. 杭州湾大桥杭州湾大桥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连接上海和宁波的重要通道。
该桥于2008年建成,全长36.4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大桥是一座悬索梁桥,由悬索和主梁构成,整个桥梁结构庞大而壮观。
4. 乌鲁木齐南山大桥乌鲁木齐南山大桥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该桥于2007年建成,全长2.2公里,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箱梁桥。
南山大桥横跨南山沟,连接了乌鲁木齐市区和南山风景区,成为了市民休闲游览的热门地点。
5. 青岛海湾大桥青岛海湾大桥是中国最长的海上跨海大桥,位于青岛市。
该桥于2011年建成,全长42.5公里,是一座斜拉梁桥。
青岛海湾大桥的主梁是由大型钢箱梁组成,整个桥梁结构造型独特,成为了青岛的地标性建筑。
6. 重庆长江二桥重庆长江二桥是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长江上的一座重要梁式桥。
该桥于1980年建成,全长1.6公里,是一座悬索梁桥。
长江二桥连接了重庆市江北区和南岸区,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7.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位于南京市。
该桥于1968年建成,全长 4.58公里,是一座箱梁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工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南京的地标之一。
8. 北京亦庄桥北京亦庄桥是北京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一座梁式桥。
描写大桥的作文300字5篇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中部,有一条横跨在珠江上的巨龙,名叫虎门大桥,虎门大桥不仅巩固、雄伟,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虎门大桥建在珠江入海口的位置,它非常巩固,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以跨度大且不用钢锁吊住的高难度造桥技术闻名。
虎门大桥还非常雄伟,全长15。
76公里,主桥长4。
6公里,主跨888米,是全中国第一长。
它的副跨度237米,是全世界第一。
宽度为35。
6米,双向六车道,中央设1。
5米的分车带,昼夜通车量为12万车次。
桥下通航净空60米,桥下可通行10万吨级的巨轮。
虎门大桥的历史也很独特。
众所周知,这里曾经是呀片战争的古战场,清道光年间,林那么徐带着虎门军民筑起了百丈铁链横锁大江,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金锁铜关抵御来犯之敌。
而今,硝烟不再,天青海阔,波澜不惊,天堑变了通途,泛舟珠江,只见大桥飞架,横空出世如长虹卧波;信步桥头,那么气象万千,云樯帆影,尽收眼底。
这就是巩固、雄伟、含有历史意义的虎门大桥,真不愧为广东十大地标之一!站在滨河路上,远看大桥,像钢铁巨龙横卧在河面上;又好似一条五彩缤纷的彩带,把两岸连接起来。
桥下,四个桥墩稳稳托住桥身;桥面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我们来到引桥,引桥上的柳树,在微风吹拂下,频频点头,仿佛是欢送前来参观的少先队员们。
我们沿着引桥来到正桥上。
正桥进口的旁边,镶嵌着一块黑色大理石,上面雕刻着六个金字——兰州黄河大桥。
桥的两侧有人行道。
人行道上,每隔30米,就有一座七盏灯的玉兰花瓣式路灯,它们像仪仗队等待检阅似的,站得整整齐齐。
人行道边有白色的栏杆,栏杆上镶嵌着铁铸的各种图案画。
大桥全长304米,宽21米,桥面平坦,可并行四辆汽车,等于旧黄河铁桥的两倍。
大桥两端各有两个小花圃,花圃里盛开着九月菊、丁香花,中间是松柏树。
我站在大桥上,眺望河面。
只见河面上有游艇、小汽艇在来回游动;欢跃的黄河,像一条黄缎子由西向东跳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浮光耀眼,气象万千。
广州珠江夜游如何选择最佳航线珠江,作为广州的母亲河,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变迁。
而珠江夜游,则是领略广州璀璨夜景的绝佳方式。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珠江两岸的建筑被灯光装点得如梦如幻,游船在江面上缓缓行驶,微风拂面,让人陶醉其中。
然而,面对众多的珠江夜游航线,如何选择最佳的那一条,成为了许多游客关心的问题。
接下来,就让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珠江夜游的主要航线。
一般来说,常见的航线包括东线、西线和中线。
东线通常从大沙头码头出发,途经海印桥、广州塔等标志性建筑。
这条航线的亮点在于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广州塔的婀娜多姿。
当游船靠近广州塔时,您可以感受到这座现代化建筑的宏伟气势,尤其是在灯光的映衬下,广州塔的色彩变幻无穷,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东线还会经过海印桥,这座桥造型独特,灯光效果也十分迷人。
西线则多从西堤码头出发,沿途经过白鹅潭、沙面等景点。
白鹅潭是珠江三段河道的交汇处,这里视野开阔,江风拂面,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沙面更是充满了历史的韵味,众多的欧式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典雅,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西线的特点在于能够让您感受到广州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
中线一般从天字码头出发,会经过海珠桥、爱群大厦等地。
海珠桥作为广州第一座跨江大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爱群大厦则是广州早期的高层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夜晚的灯光使其更具魅力。
在选择最佳航线时,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时间安排。
不同的航线航行时间有所不同,有的大约60 分钟,有的可能更长。
如果您时间有限,那么可以选择较短的航线,以免影响后续的行程安排。
但如果您想尽情享受珠江夜景,时间又比较充裕,那么较长的航线可能更能满足您的需求。
二是景点偏好。
如果您对现代化的建筑和高楼大厦更感兴趣,那么东线可能是您的不二之选,广州塔的魅力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如果您钟情于历史文化和欧式建筑,西线则更能符合您的心意,沙面的风情定会让您陶醉其中。
“珠江”的得名有这样一则传说:相传古羊城在爱群大厦、省总工会附近的江中有一块方圆90丈的礁石,是一颗摩黎珠的宝珠变成的,人们称之为海珠石,这条江就是现在的珠江。
珠江包括东江、西江、北江及其支流,流经过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南、广东六省。
干六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全长2214公里,它的长度和流域面积在全国江河中居第三位,年流量居全国第二位。
刚才登船的西码头可以乘船到莲花山、金沙度假村、黄埔军校、南沙天后宫、横档岛、半月岛等地,客轮旅游分公司也没设在这里。
前面的铁桥就是海珠桥,他是广州第一座横跨珠江两岸的大桥,建于1933年。
大桥在国民党史军队撤退时曾被炸毁。
后来人民政府修复并扩宽桥面,海珠大桥以其独特的建筑点缀着珠江,是羊城八景之一“珠海丹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广场东侧的华厦大酒店,是中外合作四星级酒店,一接待华侨为主。
酒店高39层,设计独特,每间客房都可以俯览珠江景色。
河北岸的客运码头叫天字码头,是广州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轮渡码头,天字码头含有(广州)第一码头之意,为清代迎送过往官员的专用码头。
北岸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是江湾大酒店,每到夜幕垂帘时,酒店在梦幻的灯光照射下,犹如巨箭直指天际,给人一种蓄势向上的神秘感觉,令人遐想,更点缀着广州璀灿的夜景。
前面是江湾大桥,南接纺织路,北通东濠涌高架路,桥的通航高8.7米。
过了江湾大桥,北岸就是大沙头客运码头,是广州水路通往四乡的主要客运码头。
现在的河的北岸灯光辉煌的地方是西贡鱼港,它是广州市品尝海鲜美食的好地方。
前面看到的是海印大桥。
因为桥的北端位于羊城三石的海印石而得名。
大桥为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长125米、塔高57.4米,由186根钢索星形拉固,塔顶像两只“羊角”,寓意羊城。
海印大桥一艘双桅船在旭日初升时扬帆远征,夏夜像两把巨大的竖琴伴随着孱孱流水奏响悠扬动听的乐章。
是珠江河上别具特色的第四座公路桥。
过了海印桥,北面就是二沙头,又称二沙岛,解放前是法国的租借地,现在是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培养了无数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
广州的9座跨江大桥,你都去过哪些?广州依江而建,是世界上仅有的几座两千年来城市中心从未偏移的城市与之相伴的一座座横跨两岸的大桥从上世纪建起第一座跨珠江大桥至今广州几乎是以四年一桥的速度建起了20座跨江大桥这些大桥不仅方便了珠江两岸的人们也记录着自建国以来广州的巨变今年刚建成通车的明珠湾大桥,将南沙的几条核心主干道连成一线,构成了连接市区的交通中心。
原本南沙主城区到珠江街的车程,也由30分钟起步缩减至一半。
跟普通跨江大桥不一样,明珠湾大桥采用了不常见的「双层桥」结构。
上层是「车道+人行道」,下层则被设计成车道形式。
在蓝天白云下,通体中国红的明珠湾大桥格外醒目。
直线的主桥梁到了桥心位置变成了弧线,最后形成一道拱,就像伏在珠江上的红色蛟龙一样,气势磅礴。
明珠湾大桥的落成,也让桥底下的滨海生活变得愈加丰富。
桥底附近的江边堤围建了一个兼有人造沙滩、乐园设施的海滨公园。
茶余饭后,这里成为了本地人慕名而来的「散步指定路线」。
广州第一座跨江人行桥——海心桥,一建好就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
作为广州新地标,海心桥由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师何镜堂教授设计。
它将海心沙、二沙岛和广州塔连接起来,打通了新中轴线的步行阻隔。
原本从二沙岛到对面的小蛮腰开车要十几分钟,有了人行桥之后不用10分钟就能走到对岸。
分为东西两幅的桥面各有特色。
东侧有观景平台可以远眺珠江,无障碍坡道让每个市民都能上桥观赏;西侧是快速通行区,步道上面都搭了遮阳雨篷,无论跑步,还是自行车通行都很舒适。
在海心桥修建之前,广州最年轻的跨江大桥就是2009年建成通车的猎德大桥。
因为塔身外观就像两个贝壳相扣,又被称为「珠江之贝」。
猎德大桥一肩挑两担,作为海珠和天河的锁扣,是很多人去天河的必经之桥。
就像金门大桥之于旧金山,猎德大桥呈现给我们的,就是电影里超一线城市该有的模样。
当你由南往北驶入这座桥,海珠的居民楼变成天河的豪宅,老旧商业区变成摩天大楼。
星海湾大桥的景点介绍
星海湾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是广惠高速公路(广汕路)的一部分,连接增城市新塘镇和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于1999年7月开工,2001年9月建成通车。
星海湾大桥是中
国首座跨海大桥,也是亚洲第一大跨海大桥。
星海湾大桥长约3公里,双向6车道,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
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钢混结合梁斜拉桥,塔高126.6米,主跨930米,桥面到海
距离达200多米。
大桥上有世界最高的“世界第一高”——主
塔高146.5米的“中国第一高”——主塔;有中国最高的“世
界第一大”——主跨830米的“广东第一长”——主跨685米的“广东第一长”——主跨580米的“世界第一大”;还有世界第二长、中国第一长、全国之最的海上斜拉桥——主塔高101.6米的“中国第一高”。
星海湾大桥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中沿海高
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珠三角经济区与粤东地区、粤西地区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广州市实施“东进、西联、南拓、北延、中优”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
—— 1 —1 —。
广州首座跨珠江人行观景桥(广州新添海心沙人行景观桥)古往今来,桥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元素。
桥,不仅承载着交通功能,更是城市景观以及市民情感寄托。
最近走进广州新建的海心桥一探究竟,远远眺望海心桥,雄伟壮观!新建人行连通桥将南北融为一体,成为珠江两岸经济、商务、旅游发展连接纽带。
广州连接珠江两岸的桥梁有很多,在珠江上的大桥从东往西共七座,依次为:广州大桥、海印大桥、江湾大桥、海珠桥、解放大桥、人民桥、海珠桥等。
珠江两岸现状桥梁均为车行、人行两用桥,人行道偏窄,缺乏公共空间体验性。
没有想到这座新建的海心桥作为连接南北两岸的重要交通流线,可满足步行、无障碍与自行车等多种交通需求,沿步道设置连续的遮阳雨篷,可实现全天候,风雨无阻的舒适通行的景观桥,以后广州又多了一项打卡旅游的好去处!据说这座桥的造型是按照岭南古琴造型设计的,大家评价都非常给力,广州是岭南文化传承之地,这个古琴造型,符合广州千年古都、文化名城城市形象。
近日广州天气炎热,还是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去海心桥打卡拍照。
气温高达35度,由于阳光垂直晒在桥上,温度应该有37、8度,还是有很多广州市民和外来游客参观游览,上桥之前需要在桥下预约,很多人有秩序依次排队预约。
广州建设这座人行天桥,是为广州旅游业加分,锦上添花,有了这座人行天桥,来广州旅游观光的人会越来越多,毕竟广州塔(小蛮腰)已非常出名,看完广州塔,再走路过珠江对面的海心沙,花城广场看珠江新城,真是妙不可言!以后,你来到广州珠江新城,想走过去珠江对面的广州塔看小蛮腰,只需十几分钟。
不用绕道广州大桥,也不用坐APM地铁,直接走过去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快捷,还可以欣赏珠江两岸的城市美景,看着珠江里的游轮,小蛮腰近在眼前。
我要为这些城市美容师们点赞,这些花工都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们滚烫的桥面上搬运花盆,打理桥上的花基,但是有一些游客在拍照的时候,认为搬运花盆拖着车的花工影响了她们的拍照,对着这些花工就大声嚷嚷:快点走,快点走!不要挡着我们了!其实花工们在炎炎烈日的夏天作业真的挺不容易,希望大家都相互体谅一点吧。
广州的故事—桥
广州第一座跨珠江的桥、海珠桥
海珠桥建于1933年,全长356.67米,主桥全长182.90米,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荷载为二列10吨汽车,中跨为开启式结构,能向上分开,以利大船通过。
1938年日军派遣飞机轰炸广州海珠桥,把桥体的开合器震坏,日军还把整套设备盗走。
古代,广州有宽阔的珠江穿城而过,令广州城与“河南”的海珠隔江遥遥相望。
由于两者之间没有任何桥梁连接,所以只能倚靠小艇来过渡,只有兴建大桥才能改善这局面。
广州的第一座跨岸大桥,是77年前落成启用的“海珠桥”。
海珠桥在1933年2月15日正式通车,成为羊城一景。
南北两跨对称布置,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荷载为二列10吨汽车。
特别指出的是它的中跨为开启式结构,能向上分开,以利大船通过,这是我国唯一的一个。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海珠桥遭破坏,后虽经修建,但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
1949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从广州败退前夕,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口号,妄图把广州城变为废墟。
国民党政府广州卫戍部队于14日下午炸毁海珠桥,造成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1950年,由衡阳铁路局广州分局负责修复通车。
修复后,仍为钢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动开启。
11月7日,叶剑英为海珠桥修复通车剪彩。
1975年对海珠桥进行了扩建,在该桥东、西两侧各拓宽8米,连同原钢桥人行道合为11米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跨度与主钢桥一致。
海珠桥现桥长486米,桥宽33米。
海珠桥是当时广州市区唯一跨江大桥,它的建成方便了珠江南北两岸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两岸的交流,加快了广州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并以"珠海丹心"的名义入选了1963年的羊城八景。
上世纪70年代,海珠桥上交通日趋繁忙紧张,1974年12月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在原桥两侧加宽各11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桥跨与原桥一致组合成一新的桥面体系。
经扩建的海珠桥,新旧桥既独立又联体。
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
1995年5月至1996年9月,海珠桥在原桥上进行加固、维修。
工程采用自锚式吊索方案,将中孔恒载转嫁到吊索上,原桥变为三孔连续自锚式悬索吊桥!2012年2月28日,海珠桥正式封闭,进行为期18个月的大修;途经海珠桥的22条公交线路改道绕行解放大桥、江湾大桥及人民桥。
2013年8月,海珠桥大修基本完成,此次大修拆除重建了两端地面上的引桥,并更换了主桥的钢材。
而包括1995年加建的吊塔在内的加固结构也完成了使命全部拆除,基本恢复1950年原始结构。
2013年8月31日,经过18个月漫长的等待,下午2∶00到晚上9∶00,开放海珠桥的主桥和引桥,行人单方向自北向南通行。
2013年9月1日,修复后的海珠桥正式恢复通车。
曾几何时,爬广州市海珠桥成了比信访、上法院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里成了公众的法庭,传媒成了法官。
你有胆量、有勇气、有技巧、有运气、那里警备森严,岗哨林立 , 爬上海珠桥,接受这公众法庭的审判,大多胜诉,如愿以尝。
一时间,爬海珠桥成了广州的一道风景线,男女老少争先攀爬。
他们妄顾生命,挺而走险,不惜背上危害公共秩序,受牢狱之苦,只为了讨回公道。
如政府能从我做起,就不会有那么多“赵作海冤案”,这种现象真值得当今政府深思, 还是从根本上改变作风,诚心诚意地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申诉, 不懂、不会怎样为人民服务,不如回家种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