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复印纸.ppt
- 格式:ppt
- 大小:179.51 KB
- 文档页数:16
静电复印原理学习袁星 20080341静电复印是利用静电正、负电荷能互相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一、直接复印和间接复印直接复印:先让复印纸按图画文字深浅,分别带上相应的静电电荷,深处电荷密,浅处电荷稀,从而形成一张与图画文字相对应的静电图像。
然后一种显示黑色的墨粉末直接被静电图像吸引,通过定影,最后成为一张图画文字的复印品。
间接复印:静电图像不直接在复印纸上形成,而是先在一种由硒光导材料构成的“硒鼓”上形成,通过显影,让墨粉末吸附在静电图像上,再转印到复印纸上,成为文字图画的复印品。
复印纸即使是普通的纸张,也能复印出来,不需要像直接复印法时纸张需经带静电处理,因此显得十分方便。
二、复印的三个步骤1.照明和聚焦成像当一张要复印的图像放在复印机的稿台上时,在机内灯光照射下形成反射光,通过内反射镜和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聚焦成像。
2.静电显影像正好落在光导硒鼓上,光导硒鼓是一个圆鼓形结构的筒,表面覆有硒光导体薄膜。
光导体对光很敏感,没有光线时具有高电阻率,一遇光照,电阻率就急剧下降;在充电机的作用下,电阻率就急剧下降。
光导体表面,在充电极的作用下,带有均匀的静电荷。
当由图像的反射光形成的光像落在光导体表面上时,由于反射光有强有弱(因为原稿的图像有深有浅),使光导体的电阻率相应发生变化。
光导体表面的静电电荷也随光线强弱程度而消失或部分消失,在光导体膜层上形成一个相应的静电图像,也称静电潜像。
人们看不到它,好像潜藏在膜层内。
3.转印和定影这时,一种与静电潜像上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显影墨粉末,在电场力的吸引下,加到光导体表面上去。
潜像上吸附的墨粉量,随潜像上电荷的多少而增减。
于是,在“硒鼓”的表面显现出有深浅层次的墨粉图像。
当复印纸与墨粉图像接触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吸附着墨粉的图像,好比用图章盖印一样,将墨粉转移到复印纸上,在复印纸上也形成了墨粉图像。
再在定影器中经加热,墨粉中所含树脂融化,墨粉被牢固地粘结在纸上,图像和文字就在纸上复印出来了。
静电复印过程可以用下述六个过程加以概括,即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和清洁六个步骤。
如图1—1所示。
1.充电(Charging)充电就是以静电高压电晕放电的形式使光电导体的表面带电,从而获得较高的表面电位。
从图1—1(a)中可以看到,硒板是由硒膜和金属导电底基构成的,它的底基一定要接地。
电晕丝同高压发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在电晕放电的同时沿着光电导板的表面平行方图1-1静电复印的基本过程(a)充电;(b)曝光;(c)显影;(d)转印;(e)定影;(f)清洁向移动。
被电离带正电荷的空气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推向光电导体的表面,一方面与光电导体的表面亲和,一方面从导电底基感应出来的负电荷相平衡。
因为这时的光电导层未经光照,基本为绝缘状态(只有微弱的漏电流),恰似一个平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在它的两个界面(一个是空气界面,一个是底基界面)形成了两个电荷量相同而极性相反的电荷层,这与电容器充电原理一样。
光电导体与空气界面的电荷层也与电容器的正极板一样,呈正电性。
形成这一电荷层的电量越大,表面电位就越高。
由于硒光电导体属于P型半导体导电方式,对其充正电有利于受光照后导电能力的增强。
如果是用氧化锌、硫化镉、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光电导体,则要充负电,即负静电高压电晕放电,表面电荷层是负电荷层,表面电位是负极性电位,而底基感应电荷层是正电荷层。
这是因为氧化锌等材料属于N型半导体导电方式,对其充负电有利于它们光电导性能的增强。
充电,是静电复印的首要步骤。
为了同其他过程中的高压充电相区别,这步充电往往称为“主充电”。
2.曝光(Exposure或IIIuminating)曝光就是用可见光光源对原稿进行照射,从原稿反射回来的光通过镜头投射到被充电的光电导体的表面上[参看图l-1(b)],使光电导体的表面形成对应于原稿的静电潜像。
我们一般将原稿的图像分为“黑区”和“白区”,即:不能反射光线的部分(如黑色文字部分)为黑区,能反射光线的部分为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