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百变团花
- 格式:ppt
- 大小:11.92 MB
- 文档页数:36
第7课百变团花(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团花”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图形造型基本技能;3.了解创意表现的基本方式,提升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图形造型基本技能;2.创意表现的基本方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图形造型技巧应用在创意表现中;2.如何自主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本节课将学习“团花”的制作,先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团花”的认识和了解。
2. 讲解(20分钟)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团花”的概念和作用,提醒同学们注意团花设计上的字体、标志和色彩搭配等。
接着,引入本节课重点——图形造型基本技能。
在讲解中引导同学利用直线、曲线、点、面的线条变化和组合构成简单的图形,从而掌握基本的造型技能。
同时,还要向同学们介绍创意表现的基本方式,如灵活运用线和面装饰、多样化图形组合等。
鼓励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发挥想象力,提升创作能力。
3. 练习(50分钟)在练习环节,提供一些素材来帮助同学们进行练习。
要求同学们结合素材和教学讲解中学到的技巧进行创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也要鼓励同学们自主探索和创作,提升他们的创意表现能力。
4. 总结归纳(5分钟)在本节课程结束前,作一次总结归纳。
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以及感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亮点1.在图形造型基本技能的掌握上,采用了逐步讲解、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2.引入创意表现的基本方式,在练习环节中注重指导和鼓励同学们自主探索和创作,提升其创作能力;3.课程设置紧凑,对于同学们的时间分配和学习效率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教学心得本节课是在图形造型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引入创意表现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进行创作。
在练习环节中,鼓励同学们自主探索和创作,避免了教条化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创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艺术潜能。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7课百变团花》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团花的概念、历史和特点。
2. 学会运用基本的团花制作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团花作品。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内容1. 团花的概念:团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美术形式,以纸为材料,通过折、剪、贴等手法制作而成。
2. 团花的历史:团花起源于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寓意吉祥、美好。
3. 团花的制作技巧:折、剪、贴等基本手法,以及组合、创新等进阶技巧。
4. 团花的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团花制作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团花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团花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团花制作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团花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团花作品示例、剪刀、胶水、彩纸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团花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团花的概念、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团花的制作技巧,演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团花的制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团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团花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审美素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团花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板书设计1. 板书《百变团花》2. 板书内容:团花的概念、历史、制作技巧、创作方法等。
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制作一幅团花作品,要求运用所学的团花制作技巧,富有创意。
2. 家庭作业:收集有关团花的资料,了解团花的寓意和民间习俗。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团花的制作技巧,提高了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团花制作过程中,对折、剪、贴等手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7课《百变团花》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上册、第七课《百变团花》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百变团花》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本课是剪纸教学的起始课。
作为民族手工艺的一种,团花剪纸具有用材简单,适合学生学习、掌握的特点。
一张彩纸通过简单的折、剪,很快就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往往给人意外的惊喜。
作为当代的一种美育手段,团花剪纸对锻炼学生灵巧的双手,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根据“设计•应用”以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了解身边用品的形状、色彩、尺寸、材料与用途。
用画、撕、剪、粘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与装饰,表现自己改进用品的想法。
尝试多种媒材,引发丰富的想象,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知团花剪纸的特有美感,了解团花的结构特点和剪纸艺术语言,学习用折、剪等方法设计团花剪纸。
2.能力目标:在观察、体验与感悟中学习团花的折、剪规律。
3.情意目标:在感受剪纸文化的美感中,感悟丰富的剪纸艺术语言,提高学生对剪纸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剪团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团花剪纸的美感及折、剪方法。
教学难点是:团花纹样的设计及情感表达。
二、说“学情”团花是学生在学习美术的一课起始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好在学期之前我在教学中加入对角折纸,为本节课做了一个铺垫,所系我感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掌握的很好。
三、说“教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进行美术教学,通过各种情景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体验快乐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多元评价和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创作与互动,体会大胆、想象和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第七课百变团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团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团花的制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团花的定义:团花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一种,通常用于喜庆节日、寿辰、婚礼等场合,寓意吉祥、幸福。
2. 团花的制作方法:讲解并示范团花的制作步骤,包括折叠、剪切、展开等。
3. 团花的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传统团花进行创新,融入自己的设计元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团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团花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剪刀、彩纸、胶水、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团花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团花的定义、制作方法,并示范制作过程。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团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传统团花进行创新,融入自己的设计元素。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团花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百变团花2. 板书内容:团花的定义与寓意团花的制作方法团花的创新设计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一幅团花作品,要求融入自己的设计元素。
2. 写一篇关于团花的调查报告,了解团花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寓意。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团花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不足:在创新设计环节,部分学生仍较依赖教师,缺乏独立思考。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七课《百变团花》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团花的制作方法,掌握对折、剪切、展开等基本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团花的制作方法:对折、剪切、展开。
2. 团花的装饰元素:线条、图案、颜色。
3. 团花的创作主题:欢乐、喜庆、祥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团花的制作方法和装饰元素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团花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剪刀、彩纸、胶水、画笔、颜料。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团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团花的制作方法,演示对折、剪切、展开等基本技巧。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动手制作团花,教师巡回指导。
4. 创作: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创意,装饰团花。
5. 展示:学生将完成的团花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互相欣赏、评价。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花的制作方法和创意表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百变团花》2. 板书内容:- 团花的制作方法:对折、剪切、展开- 团花的装饰元素:线条、图案、颜色- 团花的创作主题:欢乐、喜庆、祥和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幅团花作品。
2.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装饰团花,体现出欢乐、喜庆、祥和的主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团花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制作出了富有美感的团花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剪切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安全使用剪刀等问题,确保课堂秩序井然。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表现积极,教学效果良好。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7课百变团花-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团花的特点,掌握制作团花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团花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团花的定义与特点2. 团花的制作方法与步骤3. 团花的创新与设计4. 团花的寓意与民间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团花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团花的创新与设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团花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团花作品实例、彩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团花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团花的特点。
2. 新课教学:讲解团花的定义、特点、制作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团花的寓意与民间故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团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团花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团花的制作技巧和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百变团花2. 板书内容:(1)团花的定义与特点(2)团花的制作方法与步骤(3)团花的创新与设计(4)团花的寓意与民间故事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团花作品。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团花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并和家长一起创作一幅团花作品。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厚,课堂氛围活跃。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团花的制作方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团花作品。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团花的对称性掌握不够,导致作品不够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