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穴储气库水溶造腔工艺优化研究与现场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7
《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流体输运理论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盐岩储气库作为重要的能源储备设施,其建设与运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而水溶建腔作为盐岩储气库建设的核心环节,其流体输运理论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优化储气库建设过程、提高储气能力及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的流体输运理论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二、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的背景及意义盐岩储气库的建设是通过水溶技术将地下盐岩层溶解形成大型空间的过程。
其特点在于利用水的溶解作用,将固态盐岩转化为液态盐水,进而形成储气空间。
这一过程中,流体输运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对流体输运的深入研究,可以掌握流体在盐岩层中的运动规律,优化建腔过程;而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则有助于预测和调控溶腔的形状与大小,从而更好地满足储气需求。
三、流体输运理论分析(一)流体输运的基本原理在盐岩储气库的水溶建腔过程中,流体的输运遵循物理学的流动规律和渗流力学原理。
根据Darcy定律和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可以分析流体在盐岩层中的流动状态及影响因素。
流体的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压力梯度、流体粘度、多孔介质特性等。
(二)流体输运的模拟与优化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对流体的输运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流体的运动状态、压力分布及流速进行预测,进而优化建腔过程中的流场分布和流量控制。
同时,通过实际工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以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研究(一)溶腔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溶腔形态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水溶条件、溶解时间、地下地质条件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溶腔的形状、大小及分布。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对溶腔形态的影响机制,可以为优化建腔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二)溶腔形态变化的观测与预测利用地质雷达、CT扫描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对盐岩层中溶腔的形态进行实时观测。
反循环造腔技术在盐穴储库建腔中的应用探讨作者:梅海燕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31期摘要:为加快盐穴储库造腔进度,节约建腔成本,在建槽前期采用正循环获得一定不溶物底坑之后采用反循环方式进行造腔。
在反循环造腔过程中,通过调整造腔管柱下深、垫层位置、注水量等参数对腔体形态进行控制,在确保腔体形态的基础上加快造腔进度。
经过现场实践,反循环造腔技术在盐穴储库造腔中是可行的,满足现场造腔要求。
关键词:反循环造腔;造腔参数;造腔形态1 概述盐穴储库是当今国际能源储备和核废料处理的重要手段。
地下盐穴储气库的建立,对天然气的储存尤为重要,因为天然气是一种可燃的气体,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危险。
将地下储气库建于地下盐岩之中,基于这样一个最普通的现象:盐溶于水。
具体过程为:在打成的盐井中,注入水形成盐卤,再将其抽出,不断注水,不断抽出,形成循环,逐渐形成地下溶洞,并用以储气。
地下储气库的建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非易事。
盐穴储库造腔的注水循环方式有正循环和反循环两种,因注水水动力和浓度场分异的影响,两种循环方式在建腔速度和成本及腔体形状上均有差异:正循环卤水浓度低,建腔速度慢,建腔成本高,但腔体形状易控制;反循环卤水浓度高,建腔速度快,建腔成本低,但腔体形态不易控制。
文章着重研究反循环方式造腔的可行性,对加快盐穴储库造腔进度,提高造腔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反循环造腔方式盐穴储气库造腔过程是一个流体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热动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依靠腔体内卤水之间的浓度差实现浓度交换,直到各卤水层之间达到动态平衡[1-2]。
造腔过程中,腔体内的卤水浓度从上到下由低到高分布[3]。
采用反循环方式,淡水出口接近造腔顶部,对腔体上部进行充分的溶解,溶解出的低浓度卤水可以通过浓度差和重力的作用以出口为中心向底部和四周传播实现浓度之间的交换,传播速度快,所以腔体顶部和侧面的溶蚀较快,且排出的卤水浓度高;采用正循环方式溶腔,淡水出口接近腔体底部,可以对溶腔底部进行充分溶解,高浓度卤水向上部低浓度卤水层传播速度慢,从而导致正循环溶腔溶蚀速度慢,排出的卤水浓度较低[4-7]。
《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日益增长,储气库作为重要的能源储备设施,其建设及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盐穴储气库作为一种新型的储气方式,其水溶建腔技术的研究与优化设计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针对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储气库的储气能力、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二、盐穴储气库概述盐穴储气库是利用地下盐层中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洞穴,用于储存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能源的一种地下储气设施。
水溶建腔技术是利用水溶采矿原理,通过注水溶解盐层,形成可用于储存能源的洞穴。
该技术具有储气能力强、成本低、环保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水溶建腔技术现状及问题目前,水溶建腔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建腔过程中盐层溶解速度与溶解质量不稳定,导致洞穴形状难以控制;建腔后洞穴的稳定性问题,对储气安全造成威胁;此外,水溶建腔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也需引起关注。
因此,对水溶建腔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优化设计研究内容(一)盐层溶解过程优化为提高盐层溶解速度与溶解质量,本研究将从注水工艺、溶解剂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
通过合理设计注水参数,如注水速率、注水压力等,控制溶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盐层,选择合适的溶解剂,提高溶解效率。
(二)洞穴形状控制技术研究为控制洞穴形状,本研究将采用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实时监测盐层溶解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通过调整注水策略,实现洞穴形状的精确控制。
同时,结合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对建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洞穴形状满足储气要求。
(三)洞穴稳定性增强措施研究为提高洞穴稳定性,本研究将从材料加固、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在洞穴内壁添加支撑材料、优化洞穴结构等措施,提高洞穴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
同时,对加固后的洞穴进行稳定性评估,确保储气安全。
B第年誉煤气与热力GAS&HEAT Vol.39No.6 Jun.2019盐穴储气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门吉(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26)摘要:经过逾10a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选址和评价、老腔改造、造腔、注采运行监测等一系列特色技术。
介绍高精度三维地震解释、含盐地层岩性识别和层次分析法技术,井筒改造和形状改造技术,造腔优化设计、造腔过程监控、夹层处理和天然气回溶腔体修复技术,腔体变形监测、腔体泄漏监测、腔体垮塌及裂缝监测、地面沉降监测、温度、压力和流量监测技术。
列举盐穴储气库在气源保供中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盐穴储气库;选址和评价;老腔利用改造;造腔;注采运行监测中图分类号:TE8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4416(2019)06-0B04-04盐穴储气库是将天然气储存在人工融盐后形成的腔体中的一种地下设施,因其具有密封性好、渗透率低、塑性变形及自动愈合能力强等特点'1(,是集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供气、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功能一身的能源基础设施。
盐穴储气库的建设是一项的性工程,需要学合攻关才能完成。
我国盐穴储气库的建设克服库地质条件,有成功的,有成熟的技术等,10a的研究,在设过程中形成和评价、老腔用、造腔技术、注等一特色技术。
200811,储气库供气,在气源供中发要的作用。
盐穴储气库之后,为的天然气储备和应急要,我国的地设盐穴储气库。
2国用盐穴储气库的2050,一盐穴储气库建成于1963,,国和国等国家地下储气库的研究,和天然气储备体系,是在盐中方:成地下储气库的国家。
其后该项技术在和广,法国、德国、英国和丹麦等国家相成盐穴储气库。
截20187,范围内共有13国家着95座盐穴储气库,其中美国、德国、是拥有盐穴储气库的国家,范围内盐穴储气库数量占各类储气库总数量的比例为13.9%[2]o国内盐穴储气库从2003年开始起步,通过逾10a建设实践,已成储气库2座,“十三五”规划建设盐穴储气库3座。
《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储气库的建设成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盐穴储气库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储气方式,其建设过程中水溶建腔技术的优化设计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方法,以提高储气库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的背景与意义盐穴储气库是通过水溶开采技术将地下盐层溶解形成空腔,进而作为储存天然气等能源的场所。
水溶建腔技术的优化设计对于提高储气库的储气能力、减少建设成本、保障储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建腔效率低、溶解过程控制困难等。
因此,对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三、水溶建腔技术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目前,水溶建腔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建腔效率低,溶解过程耗时较长;二是溶解过程控制困难,易导致盐穴形态不规则;三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盐穴储气库的建设和应用。
因此,需要对水溶建腔技术进行优化设计。
四、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的原则与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设计原则和方法:1. 提高建腔效率:通过改进溶解技术和设备,提高溶解速度,缩短建腔时间。
同时,合理规划溶解区域,使溶解过程更加高效。
2. 控制溶解过程: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盐穴的形态和溶解过程,通过调整溶解参数,控制盐穴的形态,使其更加规则。
3. 环保理念: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降低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五、具体优化设计措施基于上述原则,本文提出以下具体优化设计措施:1. 引入先进的溶解技术:采用先进的溶解设备和技术,如高压溶解设备、微波溶解技术等,提高溶解速度和效率。
2. 智能监测系统: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盐穴的形态和溶解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调整溶解参数,确保盐穴形态的规则性。
3. 环保材料的使用:在建设过程中,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盐穴储气库造腔节能优化技术肖恩山;刘继芹;王晓刚;李淑平;井岗【摘要】为实现盐穴储气库建设降本增效,必须识别能耗关键点,针对注水造腔工艺过程进行优化,避免注水二次循环.在满足造腔量及外输卤水浓度的要求下,应用非线性规划理论结合水溶造腔生产实际,建立多井溶腔工艺参数优化数学模型,进行了多并溶腔工艺参数方案优化,提高注水溶盐效率.根据优化方案,改造现场注水工艺流程,保证一次循环多井采卤浓度满足外榆要求,提高盐穴储气库建库效率.通过现场对工艺优化后,改造后工艺流程有效降低单位造腔体积能耗41.18%,对盐穴储气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04【总页数】6页(P77-81,88)【关键词】盐穴储气库;溶腔;节能;工艺优化;参数优化;一次循环【作者】肖恩山;刘继芹;王晓刚;李淑平;井岗【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储气库项目部,江苏镇江212000;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储气库项目部,江苏镇江212000;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储气库项目部,江苏镇江212000;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储气库项目部,江苏镇江212000;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储气库项目部,江苏镇江2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822随着国内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天然气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保证管输稳定,满足下游市场需求,天然气调峰问题日益突出,盐穴储气库因具有注采流量大、注采灵活,每年可进行多轮次注采气的特点而成为天然气管道的重要配套设施。
盐穴储气库是利用淡水洗盐形成相对密封的地下腔体[1]。
金坛储气库地处内陆,水溶建腔工艺受淡水供应量、盐化卤水消化量、卤水外输浓度、工艺流程等诸多限制因素限制。
国外虽然有多年的注水造腔历史,但因其岩层品相好、地处沿海可直排卤水等天然优势,其工艺流程、成腔效率等相关理论在金坛储气库适用性较差。
金坛储气库作为中国第一个盐穴型储气库,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历史,积累了大量溶腔技术和经验,掌握了循环模式优化、阻溶剂界面控制、造腔预测模拟[2]等多方面技术。
《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储气库的建设和优化已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盐穴储气库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储气方式,其建设过程中的水溶建腔技术对于储气库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储气库的性能和效率。
二、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技术概述盐穴储气库是通过水溶技术将地下盐岩溶解,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地下储气空间。
水溶建腔技术是盐穴储气库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其过程包括钻孔、注水、溶解、控制等步骤。
水溶建腔技术的优化设计对于储气库的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三、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的必要性盐穴储气库的建设需要考虑地质条件、水文环境、工程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些因素,提高储气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优化设计还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储气库的经济性。
因此,对水溶建腔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四、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方法4.1 优化设计思路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环境、工程要求等因素,以实现储气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目标。
具体思路包括:分析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建腔位置和深度;评估水文环境,确保建腔过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考虑工程要求,确定合理的建腔形状和大小。
4.2 优化设计方法(1)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水溶建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建腔方案。
(2)参数优化:根据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对建腔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如注水速度、溶解速率等。
(3)方案比较:对不同的建腔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综合考虑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选择最优方案。
五、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的实践应用以某盐穴储气库为例,通过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储气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具体实践包括:在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建腔位置和深度;根据水文环境评估结果,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建腔过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通过参数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了最佳的建腔方案。
《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优化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储气库的建设和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盐穴储气库作为储气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建设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盐穴储气库的建设过程包括选址、溶浸、建腔等多个环节,其中水溶建腔是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盐穴储气库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储气库的储气能力和安全性。
二、盐穴储气库概述盐穴储气库是一种利用地下盐矿洞穴进行储气的设施。
其建设原理是利用水溶法将地下盐层溶解,形成洞穴,再对洞穴进行加工改造以适应储气的需求。
盐穴储气库具有储气量大、安全可靠等优点,是储气领域的重要选择。
三、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一)优化设计目标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储气库的储气能力、减少建设成本、提高安全性等。
通过对盐岩物理性质的研究,了解其溶解规律和溶浸速度,进而对建腔过程进行优化设计。
(二)设计方法与模型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需要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包括盐岩的物理性质、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
其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盐岩的溶解过程和洞穴的扩张过程,分析其稳定性和变形规律。
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优化设计方案。
(三)优化设计方案根据数学模型和计算结果,可以提出多种优化设计方案。
例如,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溶浸速度和溶解范围,可以通过调整水溶溶液的成分和浓度来优化溶解速度和范围;针对洞穴稳定性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支护结构、调整洞穴形状等方式来提高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对建腔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建设质量和安全性。
四、实践应用与效果分析(一)实践应用水溶建腔的优化设计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某地区盐穴储气库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优化设计方案,通过调整水溶溶液的成分和浓度,提高了溶解速度和范围,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加强了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确保了洞穴的稳定性。
《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流体输运理论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盐岩储气库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储气设施,其建设及运行过程中的流体输运和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的流体输运理论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流体输运理论2.1 流体输运基本原理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流体的输运主要受重力、毛细管力、水头压力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
其中,重力是促使流体向下运动的主要力量,而毛细管力和水头压力则影响着流体的分布和运动方向。
在流体输运过程中,需考虑这些力的平衡与相互作用。
2.2 流体输运模型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的流体输运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流体的物理性质、盐岩储层的特性以及外部条件等因素,能够较好地描述流体在建腔过程中的运动规律。
2.3 流体输运实验与模拟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的流体输运进行深入研究。
实验部分包括制备盐岩样品、设置不同条件下的流体输运实验,模拟部分则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流体输运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三、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研究3.1 溶腔形态变化过程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溶腔形态随时间发生变化。
这一过程受流体输运、盐岩储层特性、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
通过观察和分析溶腔形态的变化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变化规律。
3.2 形态变化影响因素影响溶腔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流体性质、盐岩储层特性、温度、压力等。
这些因素在溶腔形成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溶腔的形态和大小。
3.3 形态变化规律分析通过对溶腔形态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其变化规律。
在溶腔形成初期,由于流体输运的作用,溶腔形态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溶腔的扩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形态变化趋于复杂。
因此,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溶腔形态的变化规律。
四、实验与模拟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和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流体输运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的流体输运规律;(2)溶腔形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3)通过实验和模拟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的流体输运和溶腔形态变化规律;(4)在实际工程中,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优化建腔方案,提高盐岩储气库的利用率和安全性。
《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流体输运理论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变,盐岩储气库因其独特的地质特性和优越的储气性能,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
水溶建腔技术作为盐岩储气库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流体输运理论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的流体输运理论,并研究溶腔形态变化规律,为盐岩储气库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二、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流体输运理论1. 流体输运基本原理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流体的输运主要受到岩层渗透性、水头压力、流场分布和溶质传输等作用力的影响。
岩层渗透性是影响流体输运的主要因素,它决定了流体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
水头压力则决定了流体的流动动力,对流体的输运速度和流量具有重要影响。
流场分布和溶质传输则影响着流体的输运过程和溶腔的形态变化。
2. 流体输运模型为了更好地研究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的流体输运规律,需要建立相应的流体输运模型。
该模型应考虑岩层渗透性、水头压力、流场分布和溶质传输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目前,常用的流体输运模型包括达西模型、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数学方程描述流体的输运过程,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三、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研究1. 溶腔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中,溶腔形态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层特性、水头压力、流体输运速度等。
岩层特性决定了溶腔的初始形态和稳定性;水头压力则影响着溶腔的扩展速度和方向;流体输运速度则决定了溶腔的扩展速度和形态变化的速度。
2. 溶腔形态变化规律通过对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过程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溶腔形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在初始阶段,溶腔以较慢的速度向周围扩展,形态较为规则;随着水头压力的增大和流体输运速度的加快,溶腔的扩展速度逐渐加快,形态变得复杂;当达到一定阶段后,溶腔的形态趋于稳定,扩展速度逐渐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