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增订本)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复习指导1、什么是信息素养?结合自身谈谈大学生提高信息意识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的表现内容:信息意识与伦理、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2、文献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知识信息性,物质实体性人工记录性,动态发展性3、社会科学文献中“古籍”文献是指哪一部分文献?请举例(5种)(a)指五.四运动以前的雕版印刷,活字版,以及手抄的文献,包括文书,卷册,碑铭,拓本等.(b)我国1873年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开始近代铅字印刷。
凡铅字出版物以外的文字资料都属于古典文献4、当代社科文献呈现出哪些特点?(1)数量激增,发展迅速(2)内容交叉重复,分布分散.(3)信息老化速度慢.(4)使用文种增多,翻译文献增加.(5)具有广泛的社会性(6)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7)积累性和继承性强5、文献检索的定义文献检索literature retrieval----就是查找文献,即以科学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工具,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迅速、准确、完整地查找到文献资料的过程6、社科文献检索工具有哪些?指示线索型检索工具(二次文献):(1)目录(2)题录(3)文摘(4)索引提供具体信息的检索工具(三次文献)字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传记资料、名录、表谱、类书、政书、类书、政书7、文献类型的划分方式可分为哪几种?o依据其内容加工程度(A)零次文献(读书笔记,实验报告)(B)一次文献(图书,期刊)(C)二次文献(目录,文摘)(D)三次文献(字典,百科全书)o依据其物质载体形式:纸介型,缩微型,电子型,视听型o依据时代分:古典文献、现代文献8、什么是检索策略?如何优化检索策略?检索策略――为实现文献查全、查准、查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方案。
方案涉及合理选择数据库,灵活选用检索途径,正确编写检索式。
学习文科工具书使用法的一些感受和建议选择这门课的初衷,完全是专业的限定,因为在大二修过一门类似的课程《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增订本)》,在学习文献类课程之前,我对这门课的主要感觉就是枯燥无聊,甚至感受不到什么用处。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对古典文献的了解,知道了检索对于文献学学习的重要性,渐渐地开始对工具书使用产生兴趣。
对时老师的总体感受是,踏实笃学,知识渊博,有老一辈学者的治学风范。
在上课时,老师主要讲解各类工具书的基本情况,包括成书背景、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工具书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等,讲解认真细致,对我们不是很了解的作者作品、生僻字等会用板书展示,老师的字也是一笔一划,方方正正。
另外老师常一些常用工具书的流行版本,和适合我们本科生使用的版本,以便大家鉴别和购买。
老师很有耐心,对课上和课后提问的同学都给予认真解答,有时候也不乏风趣幽默。
在十几周的上课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国古典文献知识的浩瀚和自己的浅陋,上课初,我用的教材还是赵国璋先生等主编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又买了一本《古典文献学基础》,其中内容丰富,浅显易懂,包涵了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等方面的内容,让我对文献学的全貌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在时老师教授工具书使用法的过程中,我对工具书于古典文献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认识,作为一名文献专业的本科生,这些工具书都是值得一读,不管是作为以后文献研究的良好基础,还是作为一名中文生的专业素质,都是令人受益无穷的,正是从这门课开始,我才对古典文献类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以前我都是只喜欢古代文学的,现在发现,许多古典文学,比如诗歌等的研究都需要工具书来辅助,避免了误读误解,纠正了一些学习古诗词中常见的错误。
此外,对中文工具书使用法课程,我还有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建议。
首先,老师每节课前提问的方式有助于我们的及时复习,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习惯;第二,老师的讲解方式基本是以口述为主,同学们在下面记笔记,老师讲的速度适中,笔记可以跟上,但是有时一节课讲的东西太多,我还是会感到无聊和疲惫,这种不停地记笔记方式可能有些枯燥,希望以后课程会有些改动,比如引进多媒体教学,在讲某本工具书的时候,附上些照片和研究成果等,会更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第三,可能也是对校方的意见,短期内不好实现,就是希望开放古籍阅览室,这对同学们的知识学习和反馈具有重要的意义,见到实物必将使我们对古籍和相关方面的灵敏度有所增强;第四就是学习和实践的事情了,因为本学期工具书阅览器也没有开放,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对工具书使用方法的实践运用,最好的办法是每节课后,老师布置一些查检任务,让同学们查好,留待下节课一起讨论,以加强学习效果。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新编》评析
李金庆
【期刊名称】《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1991年底,长春出版社推出由杨秀君主编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新编》一书,这是目前较新且颇具特色的综合性“文检”课教材之一。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李金庆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4
【相关文献】
1.社会科学文献检索课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谈谈社科文献检索的自主性问题 [J], 胡立耘
2.《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增订本)评析 [J], 吴超楠
3.一部实用的大学文献检索课教材——略谈《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基础》 [J], 祝学
4.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研究的可喜成果──评《中国古代史文献检索》 [J], 管敬绪
5.用好习作支架助力故事新编——《故事新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J], 宋小飞(设计);陈红梅(评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每张PPT此区域尽量留白,团结 敬业 奉献 创新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文献检索与论文评价每张PPT此区域尽量留白,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CONTENTS主要内容文献检索1论文评价2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CONTENTS培训目标列举常用数据库1复述检索过程和技巧2阐述论文评价过程3运用论文评价要点评价论文4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第一部分文献检索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如何查文献?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什么是文献检索?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文献——记录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图书期刊报纸特种文献电子文献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将文献根据其外部特征(即标题、著者、来源、期刊、卷次、页次、文种等)或内容特征(即文献论述的主题),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检索系统中检出特定文献的过程。
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研究问题检索文献研究对象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成果推广 应用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常用的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各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常用的英文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 Center (PMC)-Web of Science-Elsevier ScienceDirect-Medline-ProQuest 数据库平台-Springer Link-Wiley online library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其他网络检索工具/途径-Healthlinks /en_U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护理知识网-国际护理图书馆-世界卫生组织 http:// -美国、英国护理学会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一、选择数据库https:///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二、制定检索策略根据检索目的(查全、查准、查新),选择检索方式&途径基本检索一框式检索篇关摘关键词篇名全文作者单位摘要被引文献中图分类号文献来源DOI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二、制定检索策略一框式检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健康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干预研究649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三、调整检索策略高级检索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增加或减少检索条件主题篇关摘关键词篇名摘要全文被引文献中图分类号DOI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主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nd 主题=心理健康) not 主题=干预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主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nd 主题=心理健康) not 主题=干预4040(主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nd 主题=心理健康) and 主题=相关因素3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调整检索字段—关键词/自由词检索(关键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nd 关键词=心理健康)6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二次检索影响因素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在结果中检索关键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nd 关键词=心理健康 and 关键词=影响因素二次检索2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检索途径—篇名检索篇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1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检索途径—著者检索&混合检索篇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nd 篇关摘=心理 and 作者=钟南山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检索途径—著者检索&混合检索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文献管理--导出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文献管理--下载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文献管理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文献管理--下载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补充:文献管理--学者发文检索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补充:文献管理--学者发文检索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文献检索流程分析检索需求,确定检索词选择合适的数据库选择检索方式/途径,构建检索表达式判断检索结果是否满意检索文献输出检索结果/引用调整检索策略每张PPT此区域尽量留白,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第二部分论文评价授课老师视频画面在此处!科研论文评价过程明确研究步骤,论文完整性评价。
书评:赵国璋《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增订本)》作者:白丽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期摘要:赵国璋《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修订本)》是目前文献检索类图书中介绍内容较全面,知识信息量大的图书之一,该书体例详备,内容充实,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甚至医学等各个领域。
由于书成众手,书中校对不认真之处,笔者亦提出拙见,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文献检索;工具书;读书治学;校对作者简介:白丽萍(1989.10-),女,河北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5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01赵国璋、朱天俊等主编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于2005年出版增订本。
该书由四部分组成,文献、工具、检索和附录四编:文献编和工具编提供必要的社科文献基本知识;检索编由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部分构成,不仅介绍了传统的文献检索中工具书的应用,而且具体地讲述了计算机文献检索的意图和策略及光盘检索、网络检索的原则和方法;附录编“综合检索实例”是前三遍内容的综合运用,以启发学生思考。
(一)体例分配合理本书分四编层层深入,分配合理。
工具书使用和文献检索是人们在治学中使用的两种查检行为,脱离了读书治学这个前提,就谈不到文献检索和工具书使用,所以首先是“文献编”。
遇到问题,工具书最便捷。
有哪些类型工具书可用,拿到一部工具书,如何能够迅速准确地查到所需信息,这是文献检索的基础,所以接下来是“工具编”。
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这是关键,所以第三编便是“检索编”。
但文献检索问题很复杂,往往需要辗转查检多种文献方能有较为满意的结果,故有附编“综合检索示例”——这是该书编写者检索实践的积累,尤显功力。
(二)内容充实全面该书旨在教给学生如何查找文献资料,在文献编分为六小节介绍了许多大型一次文献,对于相关文献的信息一一介绍,如全集型总集,介绍散文、诗歌、词、散曲的总集共22种,分别著录该总集的版本信息及内容概要,既提供了知识,又教给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图书资源。
文献检索综合检索分析评述学了一学期文献检索课,在老师的帮助下对每个检索工具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使自己不再像本科时那样仅仅盯着万方不放。
现在可以游刃有余的运用不同的检索工具来获得自己需要的文献。
在做作业的同时检查了自己的检索方法和对检索工具的应用情况。
在检索的过程中,有晕头转向的时候;也有找到正确方法的快乐。
这门课将使我获益匪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就能更加准确更加快捷的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资料。
检索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要找到相关的东西的同时还要摒弃大量的无用信息。
以前查资料时很少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可是经过这次课题资料的检索,我明白了专业数据库是我们获取资料最便捷的工具。
检索有时不是在一开始就明白你所要找的东西,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逐步的顺藤摸瓜式的检索,其本身就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活动必须有交流才能不断进步,在面对面的交流不是那么容易得到时,信息检索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了这一不足。
检索是一个有功夫的细活儿,同样的条件,检索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所花的时间和所得到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别。
只有再不断的检索过程中善于总结,才能在花费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这在当今世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会学习”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检索文献在我看来就两个字:一个是“新”,一个是“全”。
“新”不言而喻就是要把最新的文献检索出来。
要想在这领域做点研究,最迫切的就是了解最前沿的研究进展。
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研究。
“全”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把前人的相关文献尽可能的找出来。
才能更好的设计自己的研究。
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才不至于走弯路。
单单一个检索工具是无法达到这个目的的。
我们要运用多个检索工具来检索出我们所需的文献资料。
通过前几次的作业大体掌握了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等检索工具的实际运用。
但那仅仅是局限在单个检索工具的运用上。
我们运用时会运用到多个工具来完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地找到相关的文献,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的相关内容。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实,它主要是通过检索各种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库,如CNKI、万方等,来获取相关的文献信息。
这些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科学文献,包括期刊、论文、报告等,研究者可以通过关键词、作者、题目等方式进行检索,从而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的优势是什么?相比于传统的文献检索方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快速:通过关键词检索,可以快速地找到相关的文献信息,节省了研究者的时间和精力。
2.全面:各种社会科学文献数据库中包含了大量的文献信息,可以满足研究者的各种需求。
3.精准:通过关键词、作者、题目等方式进行检索,可以更加精准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的应用范围是什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从而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地找到相关的文献信息,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综述近期中央号召加强文化建设,重塑文化,这对传统文化也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了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课后,我产生了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状况了解的强烈兴趣。
在我校图书馆购买的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我检索了从2000年到2008年的14篇文章,它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相关研究。
作了一个研究综述,虽然有待完善,在技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希望能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一点有益信息。
本人就倍感荣幸了。
摘要:在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保持和发展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使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对传扬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察觉的教育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不可忽视的主渠道作用。
在此前提下,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涉及关于传统与现代,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关系问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文化素养现状的描述及原因分析,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阐述,对改进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民族一、关于传统与现代,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整个研究的前提问题,是对于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许多研究者对此并不重视,只是草草几笔,但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把主要研究成果大致陈述如下:(一)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认识及关系①在研究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时,我们要更新传统的涵义,克服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的观念,必须确定传统的现代意义,尊重它在现实教育中的反映和价值。
传统是文化教育发展中体现连续性的东西,它的本质存在于现实之中;传统是通过对现代人的制约和支配而获得自己的规定性的, 是历史上积累和传递下来,通过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而转化为现代人本身存在的东西,转化为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东西。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检索结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编写方式: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科学文库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资源平台,为研究者和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数据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检索结果是一个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文库的检索系统,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文献检索服务。
该检索结果是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文库的丰富资源进行分类、索引和整理得到的。
社会科学文库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广泛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等等。
这些文库中的文献资源包括书籍、期刊、论文、报告等多种类型的文献,涵盖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这些资源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证分析的支持,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检索结果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研究者的检索效率和信息获取的准确性。
通过这个检索系统,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兴趣,快速搜索到相关的文献资源,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筛选和排序,以获得最符合自己需求的文献。
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学术服务。
本文将对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检索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从背景介绍、意义分析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这个检索系统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社会科学文库资源,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展开对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检索结果的讨论。
首先,我们将对其背景进行介绍,包括该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
然后,我们将分析社会科学文库的意义,说明这个检索系统对学术界和研究者的重要价值。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检索结果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检索结果以及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一文献的涵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 G B 3792·1--83)给[“[文献”下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ISO/DIS 5127)的定义是:“[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二文献的分类文献如不加分类,就很难为人们掌握利用。
但分类又有不同的标准。
首先,可以按照文献的载体分类。
[根据载体的不同,一般把文献区分为印刷型(应该说是传统的典籍型)、缩微型(印刷型的变体)、视听型(包括有声语言)、机读型(采用电脑存贮、传输、检索各种文献)四大类]。
纸在作为文献载体方面占有巨大优势,因此也有把文献分为“[纸型”和“非纸型]”的说法。
[第二,根据文献的内容或写作和出版的特征分类]。
通常分为图书、报刊、政治文献、学位论文、科学报告、专利文献、会议录、档案、技术标准、手稿、图表、乐谱等等。
其中,图书、报刊占的比重最大,使用最广泛。
★★{{【[第三,从对文献的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
凡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都是]。
比较常用的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一次文献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
[二次文献,也叫检索性文献]。
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如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考的文献。
主要的二次文献是书目、索引、文摘。
中国古代的类书也可以归入此类。
这是最重要的检索工具,提供一次[文献的线索]。
[三次文献,可以叫做参考性文献。
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一次文献作出系统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如: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等单篇文献,以及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指南)、表谱等专书文献。
这是能直接提供参考答案的检索工具。
】第一节社会科学文献【社会科学文献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面广量大,相互交又。
品读《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修订本既保留了原书的精华,又做到了与时俱进,增加了许多更实用、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新内容。
本书不是一人专著而成,具有集思广益的特点,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缺点与不足。
通过对此书的仔细研读,我认为出本书有以下特点:第一,编排合理、详略得当。
本书分为文献编、工具编、检索编和附编四个部分。
文献编从图书、报刊、机读文献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工具编则重点为我们介绍有关检索工具的类型和具体的排检方法。
这样编排体现了由理论过渡到实践,做到了层次清晰、循序渐进。
检索编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包括目录、字典、词典、人物资料的查检,对计算机文献检索也做了详细介绍,为我们进行学术查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内容丰富。
本书对古今中外的很多书籍都有介绍,做到了用有限的篇幅内介绍最广博的知识。
例如,检索编中“典章制度的查找”一节,详细介绍了我国各代典章制度的相关知识。
再如,法学方面,介绍了《法学大辞典》,有关经济的也有《经济大辞典》,以及哲学、宗教方面的对《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的论述。
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之间都相互关联,了解一个时期,不仅仅要从文学入手,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各个方面,才能够全面把握这个时期各领域的成就及特点。
本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检索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检索能力,为以后的研究治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实用性强。
本书有较高的实用性,选取的工具书也是比较易得的,学生能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动手检索实践。
尤其是对重要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在介绍古籍丛书目录时,作者对《中国丛书综录》结构安排、内容都做了详细介绍,并且分别用实例完整地讲述了总目、子目、索引各册的查找方法:书后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反映41所图书馆收藏丛书的有无全缺。
第四,在介绍一种书目的同时,对与其相关的图书一并介绍,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有关文献,为治学研究提供基础。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增订本)评析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献资源,文献的检索与利用能力是现代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增订本)是一部优秀的文献检索类教材,囊括了传统的手检和现代机检的方法介绍,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了详实的示例。
当然,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疏漏。
针对此书的特点及得失做简要的评析。
标签:文献检索;工具书;优劣《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增订本)是由赵国璋,朱天俊,潘树广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一部文献检索类教材。
该教材的编者均为现代优秀的学者,这部增订本是在1987年第一版的基础上增订而成,这次修订在初版的框架基础上,仍分为文献、工具、检索、附录四编,扩大检索编的范围,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部分。
部分章节剔除了陈旧的工具书,增加了新出的、有价值的工具书。
总体上来说,该书具备了一部优秀的文献检索类教材的特点:1.丰富性从学科领域来说,本书提供了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多学科资料的查检途径;从检索方法上来说,本书对传统的手检和现代的机检手段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手检工具书又按“图书的检索”“报刊的检索”“人物资料的检索”等不同查检目的分为十一大类。
以最复杂的图书检索为例,編者列出“利用古籍目录”、“利用现代书目”、“利用专科书目”和“利用马克思主义文献目录”四种方法。
单“古籍目录”一项就列出8种丛书目录,9种禁书目录,12种版本目录,20种序跋题记汇编类的专书和若干种古籍总目录。
每种目录下面均列出作者、版本、成书经过,甚至对个别工具书的查检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内容丰富而全面,使学习者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
2.实用性作为一部面对高校学生的文科教材,这部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
所介绍工具书的版本比较好,而且大部分为易得的,使学习者在实践中能够及时应用。
另外,该教材对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和步骤介绍得很详细,条理清晰,结构安排循序渐进,把笔墨重点放在“检索篇”。
如257页利用年鉴查找人物资料这一方法中,编者举例:如想了解文艺界80年代初对王蒙小说新作的反映,查《中国百科年鉴(1981)》书后的索引,可以得见“王蒙437a437c(图)”,翻阅437页左栏,我们看到“王蒙近作表现手法的讨论”条目,该条目介绍了部分报刊就王蒙旨在进行艺术创新的六篇小说展开讨论的情况。
在《年鉴》437页右栏,还有王蒙的照片。
3.科学性在教材列举的许多工具书后面,编者都对其各种注本,或者纠正其谬误、进行补充的著作进行介绍。
比如在《尔雅》后,介绍了郝懿行《尔雅义疏》、邵晋涵《尔雅正义》、今人编写的《尔雅音训》、《尔雅今注》。
在《四库全书总目》后面,又介绍了《四库提要辨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四库提要订误》、《四库提要补正》和几部与《四库全书总目》相关的目录索引。
这对学习者扩充知识面,了解已有的学术成果大有裨益。
4.书后附有索引该索引包括所有正文中黑体字列出的工具书,以便学习者进行回溯性查找。
但是该书尚有一些有待完善之处,笔者在此提出几点浅见,分析此教材之得失,以供大家参考指正。
1.对一些优秀工具书的收录还有遗漏比如第16页介绍《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文》时遗漏了中华书局于1996年出版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2001年出版的《全唐文篇目分类索引》,前者以篇目、作者为纲,作者异名以括号注明,查检很方便。
后者采取依文献内容分类的新顺序,分三大部分18大类。
“人物传记”收唐及五代人物的传记、碑志及传记性文字等;“史事典制”收诏令、奏议及记载、论述有关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文献;“芸术杂撰”收经史百家文章。
利用此书查检全唐文中的文章,比直接查检《全唐文》附的作者篇目索引要更加方便,尤其是在查找某一方面的资料时,就更加需要利用此书。
第十三章“人物资料的检索”,查找古代人名时会涉及一些关于避讳的资料,可以参考陈垣的《史讳举例》(中华书局1962年重印);查找在世党政军人物,可以利用《中国人名大词典》(廖盖隆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外文出版社,1989-1992年出版);查找民国人物的别名,有专门的《民国人物别名索引》(蔡洪源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第十四章“地名资料的查检”中,没有提到《西域地名》(冯承钧编,1930年初版,1955年11月中华书局重印)一书,这部书包括了中国历史上见到的亚洲、欧洲、非洲地名在内,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上查不到的汉译外国地名,可以在此书上找到。
2.本书有部分因校对不精出现的错误,这些细节有待改正(1)年代第9页介绍《四库全书》的纂修情况,“乾隆四十六年(1782)十二月修成第一份,四十九年修成第二、三、四份”,查《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中华书局,1978年)得:乾隆四十六年应为1781年。
第206页“《常用古文字字典》,王延林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1978”,应为1987年。
第209页“《红楼梦语言词典》,周定一等主编,商务印书馆,1996”应为1995年。
另外,122页利用《中国丛书综录》查找《问影楼丛刻初编》的子目,在《中国丛书综录》第一册,通过四角号码检字法查“丛书书名索引”,查到“77607问”下列有“~影楼丛刻初编225273”,代表在225页可查到《问影楼丛刻初编》收入了哪些古籍,刊误为255页。
(2)书名和作者第143页“《明清间耶稣会士著译提要》(10卷),许宗译撰,中华书局,1949”,书名应为《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编者为许宗泽。
第146页“查找当代中国文学名著,可查《当代中国文学名著提要及评析》”,书名应为《当代中国文学名著提要与评析》。
第154页“《稀见方志提要》,陈光贻编著。
齐鲁书社,1987。
”,书名应为《稀见地方志提要》。
第211页“《中华风土谚志》,武占神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编者为武占坤。
第212页“《敦煌文献语言辞典》,蒋礼鸿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书名应为《敦煌文献语言词典》。
第213页“《宋元明清白种小说语词大辞典》,周士勋,王东明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书名应为《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编者为吴士勋。
第215页“增补王引之书的还有《经传衍释》(清吴昌莹著,中华书局,1956)”,书名应为《经词衍释》。
(3)出版社第149页“查找书画,可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中国现代书画目录》,邱东联,王建宇编著,东方出版社,2000”,两书均为南方出版社出版。
3.某些章节对一些名词术语定义不够准确,对工具书的分类比较模糊第83页“清代编成的《康熙字典》集古代字书之大成,承前启后,成为后来字典的始祖。
‘字典’之名即源出于此。
”但是,在唐代玄应,慧琳已编有解释佛经中疑难字词的《一切经音义》,其中都引用了一部叫做《字典》的著作,显然‘字典’一词应出于此或更早。
第113页对古籍的定义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
”该定义没有采用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古籍定级标准》中的新定义:“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第十章第一节“普通字典、词典的利用”中,编者将其分为“通代字典、词典”,“古汉语字典、词典和古文字字典”,“现代汉语字典、词典”和“字表、词表”。
而将《康熙字典》列入“通代字典、词典”下面。
据教材中的定义“所谓‘通代’,意思是历代兼收”,而《康熙字典》只收录了各字清代以前的义项,显然不能算“通代字典、词典”,与《辞源》、《辞海》等辞典并列。
4.该教材重点放在中文文献和工具书的介绍上,缺乏外文,少数民族语语言的文献检索途径,这也是很多文献检索类教材的通病另外,在本教材于2005年出版后,这几年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情况及工具书的新版本,现列举如下,以便互相补充:1.《全元文》1997年起出版,已于2006年出齐。
《中国书法全集》已于2010年出齐。
2.《清代名人书札》2009年修订再版为彩图本,改1986年的三卷为六卷。
3.第151页,“查找敦煌文献可查《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商务印书馆1962年编辑出版,中华书局1983年新1版”,2000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该书在1962年版和1986年台湾新文丰出版社《敦煌藝术最新目录》的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不但保留了原书的说明,而且增加了新条目,新的研究成果,给一些遗书的定名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4.《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1990年出版,2010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出版第二版。
这次修订不仅对首版中注音、释义、文例等方面存在的讹误进行更正,还对缺漏意义、例句等进行必要的增补。
与此同时,为适应现代阅读方式,新版大字典增加了《难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并重新编制了《笔画检字表》。
5.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解惠全主编的《古书虚词通解》,这部虚词词典汇集了七部有代表性、影响大的虚词著作的全部词条和训解内容,逐词逐义项地进行归纳排列,精选例句,并加按语和附说,是目前为止内容比较全面的一部虚词词典。
总而言之,虽然遗漏和刊误在所难免,但《社会科学文献检索》还是目前为止比较完备的一部教材,是著名学者带给我们的一部高水平的文献检索的著作,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2]来新夏,惠世荣,王荣授.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3]赵国璋,朱天俊,潘树广.社会科学文献检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4]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