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旨在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本实验选取了跑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参与者跑步前后的血液参数以及肌肉乳酸含量的变化,来探究运动对生物体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1.参与者选择与实验员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参与者在跑步前进行全身热身运动,以准备身体进行高强度运动。
3.在跑步前和跑步后,采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
采集血液样本的方法可以选择采血静脉或指尖采血。
4.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离心,将血清和血浆分离。
血浆中含有乳酸、血糖等指标,血清中含有血清酶等指标。
5.使用生化分析仪器,测量血浆中乳酸、血糖等指标的浓度。
6.分析参与者跑步前后乳酸和血糖的浓度变化,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7.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运动对生物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在跑步后乳酸和血糖的浓度均有所增加。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参与者编号跑步前乳酸浓度(mmol/L)跑步后乳酸浓度(mmol/L)跑步前血糖浓度(mmol/L)跑步后血糖浓度(mmol/L)1 1.8 3.4 4.9 6.32 2.2 4.1 5.2 6.83 1.9 3.8 4.5 6.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参与者在跑步后乳酸浓度的增加明显,这是由于肌肉细胞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产生了大量乳酸。
血糖浓度也有所增加,这是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血液中的血糖被释放出来供给肌肉细胞使用。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运动会导致乳酸和血糖浓度的增加。
这是因为运动时肌肉细胞需要更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大量乳酸,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运动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
不同参与者乳酸和血糖的浓度变化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这可能与个体的代谢能力和运动水平有关。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参与者跑步前后的血液参数,研究了运动对生物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运动会导致乳酸和血糖浓度的增加。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运动生物化学变化的机制以及制定健康运动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总学时数:102.课程性质:非独立开课3.面向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本科)4.应开实验项目:75.应开实验时间:本科二年级下学期6.实验类别:技术基础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运动生物化学是我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必修课程,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常用测定技术,加深对对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初步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实验结果。
3.进一步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工作能力,包括阅读参考资料、拟订实验计划、选用基本仪器、准确进行测量等方面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事实求是的作风。
三、主要仪器设备1.722s分光光度计2.离心机3.EKF便携式血乳酸分析仪4.恒温水浴箱5.干燥箱6.移液枪、试管、洗瓶等四、主要消耗材料1.血乳酸测试配套试剂(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尿肌酐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3.血尿素氮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4.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天津市现代高科技研究院中山研究所)5.蒸馏水、一次性采血针、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球等五、实验项目设置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非独立开课,考核方式以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为主。
根据课程学时安排,可酌情增加实验技能考核内容。
七、实验指导书及参考书1.张蕴坤等《运动生物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实验基本技能操作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的一般规则;2. 学习实验中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干燥方法;3. 了解运动生化常用仪器名称、用途、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 掌握移液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基本技能(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干燥(略)(二)移液管的使用(三)采指血技术(四)S22PC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五)离心机的使用(二)移液管的使用1.首先选择与所取量相近的移液管(注:常用移液管规格为0.5ml、1ml、2ml、5ml、10ml);2.左手持移液管,右手持洗耳球,移液管下端置于液面以下适中部位;3.眼睛平视移液管液面,吸取所需液体,以持移液管手的食指指腹快速封住移液管的上口,并将液量调整到所需刻度;4.将移液管移至目的容器中,放开食指,放出所移取的溶液。
(三)采指血技术1.用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末端指腹,然后用干棉球擦干手指。
2.用一次性采血针,垂直刺破已消毒的指端(深约2~3mm,动作要快、准、狠);3.挤出第一滴血,并用干棉球擦去,然后,用一次性吸血管吸取第二滴血至20μl刻度线以上一点,用干棉球擦去吸血管外壁多余血液,调整血液至20μl刻度线。
4.取血后用干棉球压针孔,直到出血停止(四)S22PC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检查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预热20分钟;2.调节波长旋钮,使波长移到所需之处;3.将比色杯放入样品池的比色杯架中,盖上样品池盖;4.按模式键,使仪器处于透射比调整状态.将参比试样或空白管推入光路,进行调零和调满度:5.测试样品光密度值:按模式键,使仪器处于吸光度检测状态,将待测试样推入光路,显示所测样品的OD值.(五)离心机的使用1.插上电源插头前确认离心机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检查转速调节旋钮是否归零;2.打开离心机盖,按对称平衡的原则放置样品离心管;3.打开电源开关,先定时, 再慢慢调节转速。
4.离心完毕,先将转速归零, 开盖取出样品管,再将开关关闭,最后切断电源.实验二尿蛋白的定量测定(双缩脲法)实验目的1加深对尿蛋白的认识及其测试的意义2掌握双缩脲法测定尿蛋白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学习使用离心机,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正常成年人尿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其浓度在10m g%以下,日排出总量不超过150m g。
运动⽣物化学试验指导实验⼀实验基本技术操作⼀、实验⽬的(⼀)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学习运动⽣物化学实验常⽤仪器的使⽤及清洗⽅法。
(三)学习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法。
⼆、实验原理运动⽣物化学是研究⼈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
运动⽣物化学的实验⽅法基本上是化学的⽅法,⽤定量及定性的分析⽅法来观察机体内物质代谢的规律,所以实验时必须做到定性的洁净及定量的精确,因此实验取样要准确、样品要⽆污染。
对于相同物质和相同波长的单⾊光来说,溶液的光密度和溶液的浓度呈正⽐。
配制各种浓度的CuSO4溶液,然后在780nm波长下⽐⾊,测定各种浓度的CuSO4溶液吸光度值,并制作曲线图。
三、实验器材试管、CuSO4溶液、蒸馏⽔、721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吸⽿球等。
四、实验步骤(⼀)玻璃仪器的清洗。
(⼆)使⽤移液管的移液操作及721分光光度计的使⽤。
取4⽀⼤试管,编号,按表7-1进⾏操作:表7-1 CuSO4溶液的测定以CuSO4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将3种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的光密度值分别点在坐标纸上,通过3点绘制成曲线图,并对实验结果进⾏分析。
五、注意事项(⼀)玻璃仪器清洗后注意检查,管壁不能留有⽔珠。
(⼆)使⽤移液管吸取液体时⼀定要缓慢平稳,不要太快、太猛。
六、作业与思考(⼀)玻璃仪器的清洗有哪些基本要求?实验⼆⾎红蛋⽩的测定⾎红蛋⽩(Hb)是红细胞中的⼀种重要蛋⽩质,1分⼦的Hb是由4分⼦的亚铁⾎红素和1分⼦的珠蛋⽩结合⽽成的。
Hb的主要⽣理功能是运输氧⽓(O2)、⼆氧化碳(CO2)和对酸性物质(H+)起缓冲作⽤,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
运动时机体需氧增加,故⾎红蛋⽩增加,有利于为组织提供氧⽓,促进物质的有氧代谢和带⾛CO2,⽽且也能起中和酸性的作⽤。
如果⾎红蛋⽩下降,氧供应减少,影响运动能⼒。
运动员安静时⾎红蛋⽩值与正常⼈没有明显差异。
⼀般⼈Hb的正常值男性为120-160g/L;⼥性110-150g/L。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运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对运动时人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 掌握运用721型分光光度计进行实验操作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体育活动对人体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影响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运动实践服务的一门科学。
实验中,我们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在78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绘制曲线图,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器材1. 试管2. CuSO4溶液3. 蒸馏水4. 721型分光光度计5. 移液管6. 吸耳球四、实验步骤1. 玻璃仪器的清洗:将试管用洗涤剂清洗干净,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置于烘箱中烘干备用。
2. 配制CuSO4溶液: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
3. 使用移液管吸取CuSO4溶液:用移液管准确吸取一定量的CuSO4溶液,转移至试管中。
4. 使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值:将试管置于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池中,调整波长至780nm,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
5. 数据处理:以CuSO4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CuSO4溶液浓度与吸光度值的曲线图。
2. 分析: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随着CuSO4溶液浓度的增加,吸光度值也随之增加。
这说明对于相同物质和相同波长的单色光来说,溶液的光密度和溶液的浓度呈正比。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运用721型分光光度计进行实验操作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实验原理,即对于相同物质和相同波长的单色光来说,溶液的光密度和溶液的浓度呈正比。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实验安全。
3. 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重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数据处理不当而影响实验结果。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实验背景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运动的效果与人体的生物化学水平息息相关。
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探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健康意识和培养科学精神都有着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运动的过程,探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规律,使学生了解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知识、理解运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以及分析能力。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新鲜的血液、计时器、恒温水浴器、离心机、pH计、定量分析天平、比色皿。
试剂:2,4-二硝基苯胺(DNPH)、NaOH、酒精、双氧水、酚酞、KOH、K2Cr2O7、HCl、NaHCO3、Na2HPO4、KH2PO4、硝酸银。
实验步骤1.前期准备:(1)13C-谷氨酸、15N-谷氨酸、肌红蛋白和肌酸梯度离心管等材料进行消毒,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
(2)实验前需要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健康体检,不符合体检要求的学生不得参加此实验。
(3)确定实验的标准体力活动量。
以次数为32,负荷为2W/Kg的自行车运动挑选参与者,每分钟一次心跳,为实验数据基础。
2.实验操作:(1)肌酸梯度离心管法学生先平躺,收集5ml新鲜血液,并离心富含白细胞的上清液于梯度管中,经离心后可以得到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以及养分细胞,再利用涂片、吸管法,研究不同类型细胞氧化磷酸化产物的分解过程。
(2)肌红蛋白颜色变化法学生一直提高运动的强度,将肝素涂片挤至一般的长度,然后观察其在离心管中的颜色和浓度的变化,从中了解肌肉无氧运动产物含量的变化。
(3)DHAP浓度测定法骑单车2分钟,然后取血,前3分钟离心去红细胞,后3分钟用比色皿进行光度测定;再5分钟后离心去白细胞,后5分钟再次进行光度测定,比较两次测定结果,计算DHAP浓度差值。
3.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观察筛选出的细胞中氧化磷酸化产物的分解变化、肌红蛋白的含量变化以及DHAP浓度的变化规律。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运动对人体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了解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运动对人体生物化学指标有很大影响,包括血糖、血乳酸、尿素氮等生物指标。
通过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得各种生物指标的含量发生变化。
血糖指标受胰岛素的调节,可以通过胰岛素的分泌对血糖进行调节。
而血乳酸则是细胞内无氧代谢的产物,与负荷量有关。
尿素氮指标则是代谢废物在肝脏中分解形成的。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1.实验前,将所有实验材料准备好,包括大白鼠、血糖仪、血乳酸仪、尿液检测试纸等。
2.将大白鼠随机分成运动组和安静组。
运动组进行30分钟强度适中的大运动量运动,安静组则继续休息。
3.运动结束后,将运动组和安静组的大白鼠分别进行采血和尿液采集,记录生物化学指标变化。
4.使用血糖仪、血乳酸仪和尿液检测试纸对样本进行检测,记录测试结果。
5.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比较运动组与安静组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对结果进行讨论。
四、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在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准备和消毒,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在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时,应注意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准确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运动是一种主动的有氧代谢,能够加速全身物质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机体代谢水平。
通过实验检测发现,运动组血糖和血乳酸含量均有所增加,而尿素氮含量则有所下降。
这表明运动能够刺激体内能量代谢,促进废物排泄,从而提高了身体机能和代谢水平。
六、实验教学评估和展望通过本次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本次实验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课程,如运动生理、健康科学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运动对生物体内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通过对运动前后血液中
乳酸、葡萄糖、肌酸激酶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运动对生物体代谢活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量运动能够促进生物体代谢活动,提高乳酸阈值,降低葡萄
糖和肌酸激酶水平,有利于身体健康。
引言:
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代谢活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能量代谢、废物排泄、肌肉损伤修复等。
这些变化反映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指标上,通过对这些指
标的测定,可以了解运动对生物体的影响,为运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健康成年人血液样本、生化试剂盒
2. 实验方法:采集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液样本,分别测定其中的乳酸、葡萄糖、肌酸激酶等指标。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水平显著升高,葡萄糖水平显著降低,肌酸
激酶水平也有所上升。
这表明运动会导致生物体内能量代谢活动的增加,乳酸
和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被大量消耗,同时肌肉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释放
出肌酸激酶。
但是,这些变化是暂时的,随着身体的恢复,这些指标会逐渐恢
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
适量运动有利于促进生物体代谢活动,提高乳酸阈值,降低葡萄糖和肌酸激酶水平,有利于身体健康。
但是,过量运动会导致这些指标异常,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长,保持身体健康。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能源物质。
可提供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如马拉松跑和铁人三项等)时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脂肪氧化功能具有降低蛋白质和糖类消耗的作用。
耐力性运动员脂肪氧化分解能力高,脂肪动员早,保证中枢神经系统血糖的充足供应,同时节省蛋白质,提高运动成绩。
▪协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A、D、E、K只有搭乘在脂肪这个载体上才能被人体吸收。
▪防震保护和隔热保温作用。
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组织起到防止、保护和缓冲的作用。
皮下脂肪层可防止热量散失,保持体温。
运动员而言过厚的皮下脂肪层会妨碍运动时体热迅速消散,增加体温调节的负担。
▪糖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习惯通式为C n(H2O)n,俗称为碳水化合物,但乳酸C3H6O3、乙酸C2H4O2等一些非糖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数之比也是2:1,但不是糖;相反也有一些物质虽然是糖,但又不符合这个通式,如脱氧核糖C5H10O4、鼠李糖C6H13O5。
1.1运动时无氧代谢的调节骨骼肌磷酸原代谢的调节1 磷酸化酶调节▪代谢产物对磷酸化酶b活性调节:运动时抑制剂浓度相对下降,激活剂浓度相对增加,磷酸化酶b活性提高,糖原分解加强。
▪肾上腺素对磷酸化酶转变的调节:运动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随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合成肾上腺素-受体复合物,使膜内侧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加,引起ATP环化成cAMP,cAMP激活蛋白激酶,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转换成有活性的b,糖原分解速率加快。
▪钙离子对磷酸化酶的调节:Ca2+可直接激活磷酸化酶b激酶,促使磷酸化酶b转变成a,糖酵解加强。
▪葡萄糖-6-磷酸(G-6-P)反馈抑制己糖激酶(HK),这对运动时骨骼肌是选择肌糖原还是葡萄糖具有重要意义。
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始终低于磷酸化酶,运动且肌糖原储量充足时,G-6-P由于PFK活性低而产生积累,从而反馈抑制HK活性,结果抑制肌肉摄取和利用血糖。
▪安静状态,骨骼肌中PFK活性低,80%受到抑制;激烈运动ATP、CP降低,AMP、NH4+、Pi升高,激活PFK,糖酵解加快;1min以上,乳酸堆积,pH下降,抑制糖酵解。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生物化学基础教学在当今社会,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而运动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为深入理解体育运动中的生理机制和优化训练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动生物化学基础的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运动生物化学主要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的化学变化和物质代谢规律。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能量代谢、物质合成与分解、营养物质的利用以及代谢调节等。
这些知识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以及普通人的健身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能量代谢方面,运动生物化学告诉我们,人体在运动时会通过不同的能量系统来提供所需的能量。
例如,在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中,磷酸原系统(ATPCP 系统)会迅速发挥作用,提供即时的能量爆发。
而在持续时间较长、强度适中的运动中,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则逐渐成为主要的能量供应者。
理解这些能量系统的工作机制,对于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安排比赛策略至关重要。
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也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和合成的动态变化。
适当的运动刺激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
同时,脂肪的分解和利用也是减肥和提高耐力的关键。
了解这些物质代谢的规律,可以帮助运动员和健身者更好地控制体重、塑造身材,并提高运动表现。
营养物质在运动中的利用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在运动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碳水化合物是运动中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在运动前、中、后的合理补充对于维持体能至关重要。
蛋白质对于肌肉修复和生长不可或缺,而脂肪则在长时间运动中提供持久的能量支持。
此外,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能量代谢、氧运输、神经调节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代谢调节是运动生物化学中的一个复杂但关键的领域。
人体的代谢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激素、神经信号和细胞内的信号通路等。
例如,胰岛素、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等激素在调节血糖水平、脂肪分解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一实验基本技能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实验室的一般规则;
2. 学习实验中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干燥方法;
3. 了解运动生化常用仪器名称、用途、操作方法
及注意事项;
4. 掌握移液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基本技能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干燥(略)
(二)移液管的使用
(三)采指血技术
(四)S22PC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五)离心机的使用
(二)移液管的使用
1.首先选择与所取量相近的移液管(注:常用移液管规格为0.5ml、1ml、2ml、5ml、10ml);
2.左手持移液管,右手持洗耳球,移液管下端置于液面以下适中部位;
3.眼睛平视移液管液面,吸取所需液体,以持移液管手的食指指腹快速封住移液管的上口,并将液量调整到所需刻度;
4.将移液管移至目的容器中,放开食指,放出所移取的溶液。
(三)采指血技术
1.用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末端指腹,然后用干棉球擦干手指。
2.用一次性采血针,垂直刺破已消毒的指端(深约2~3mm,动作要快、准、狠);
3.挤出第一滴血,并用干棉球擦去,然后,用一次性吸血管吸取第二滴血至20μl刻
度线以上一点,用干棉球擦去吸血管外壁多余血液,调整血液至20μl刻度线。
4.取血后用干棉球压针孔,直到出血停止
(四)S22PC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检查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关,预热20分钟;
2.调节波长旋钮,使波长移到所需之处;
3.将比色杯放入样品池的比色杯架中,盖上样品池盖;
4.按模式键,使仪器处于透射比调整状态.将参比试样或空白管推入光路,进行
调零和调满度:
5.测试样品光密度值:按模式键,使仪器处于吸光度检测状态,将待测试样推
入光路,显示所测样品的OD值.
(五)离心机的使用
1.插上电源插头前确认离心机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检查转速调节旋钮是否归零;
2.打开离心机盖,按对称平衡的原则放置样品离心管;
3.打开电源开关,先定时, 再慢慢调节转速。
4.离心完毕,先将转速归零, 开盖取出样品管,再将开关关闭,最后切断电源.
实验二尿蛋白的定量测定
(双缩脲法)
实验目的
1加深对尿蛋白的认识及其测试的意义
2掌握双缩脲法测定尿蛋白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学习使用离心机,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正常成年人尿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其浓度在10m g%以下,日排出总量不超过150m g。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尿蛋白质含量与一般人没有差异。
采样时间:运动后15分钟,因为这时尿蛋白达最高值,20分钟尿蛋白开始下降,4小时内基本恢复,时间延长说明机能下降。
•两个差异:个体差异和项目差异
•年龄:
•环境:
•训练与比赛:
实验原理: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多个与双缩脲分子相似的结构(肽键),在碱性硫酸铜溶液中,蛋白质与铜离子等络合生成紫色的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故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
测定管(离心管)
5m l尿液
0.15N硫酸2.5m l
1.5%钨酸钠
2.5m l
混匀后离心5分钟(3000转/分)
倾去上清液,加生理盐水1m l,搅拌
加双缩脲试剂4m l
混合后放置20-30分钟
540n m比色,空白调零读取测定管吸光度值(O D测)
实验结果:
计算公式:
尿蛋白(m g%)=O D测/O D标χ50
其中测得O D标为0.131
结果与分析:
1、尿蛋白与运动量及负荷强度的关系。
2、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尿蛋白含量为10m g%以下,
大运动量训练后尿蛋白含量会高于10m g%。
3、结果大于零而小于10m g%,说明生理条件正常,或运动量合适。
4、测定结果大于10m g%,分析近期运动强度和负荷量的情况
5、结果为零可能有如下因素:离心之后不小心将蛋白质沉淀倒掉;操作过程中没有及时摇匀,蛋白质沉淀没有溶解;加入生理盐水等过多,将蛋白质稀释;加钨酸钠溶液后静置时间不够,蛋白质没有充分沉淀下来;加双缩脲试剂后放置时间太短,反应没有完全进行。
6、结果过高,或出现混浊,可能是尿液中磷酸盐、草酸盐等过多,在尿液呈酸性或碱性时结晶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