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肽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小分子活性肽人们普遍认为,食物或饲料中的蛋白质主要起营养吞噬作用。
进一步用蛋白酶(Pronase)水解 HCQRPR,获作用,而且必须在消化道中分解成游离的氨基酸,才能得了同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四肽。
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当动物采食 2.2 阿片受体激动剂(Opioid agonist),即阿片肽(opioid 按理想的氨基酸模式配制纯化日粮或氨基酸平衡的低蛋 peptide)食物和饲料在胃肠中释放后,与阿片受体结合,白日粮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随着研究产生生物学效应,这种效应可被纳洛酮(Naloxone,NAL) 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认识到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不能纳曲酮(Naltreoxone, Opioid Peptides)阻断,称为外源性阿完全依赖游离的氨基酸来满足,而必须需要一定数量的片活性肽 (Exogenous origin Opioid Peptides) 即外啡肽肽,特别是一些小分子活性小肽对代谢和免疫性能方面 (Exorphin)。
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3 阿片受体颉抗剂(Opioid antangonist) Chiba H 等 1 活性肽的概念 (1989)从κ-酪蛋白中获得三中可颉抗阿片受体的肽,即事实上,饲料或食物中的某些蛋白质隐含着一些特 Casoxion A(-Tyr-Pro-Ser-Tyr-Gly-Leu-Asn-)、Casoxion B(- 殊肽质,这些特殊肽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被释放出来。
Tyr-Pro-Tyr-Tyr-)和 Casoxion C(-Tyr-Ile- Pro-Ile-Gln-Tyr- 1979年Brantl和Teschemacher等的试验证明了食物中阿片 Val-Leu-Ser-)。
物质的存在,他们首先从酶解的酪蛋白水解产物中分离 2.4 金属元素载体(Carrier) α-酪蛋白第 67,74 AA 残基到一个七肽物质为β-酪蛋白的第60~66氨基酸残基片段,片段(-Ser-Ser-Ser- Gln-Gln-Ile-Val-Pro-Asn-)经酶的作用释通过对豚鼠回肠和小鼠输精管等收缩试验综合应用阿片放后,该片段的丝氨酸羟基磷酸化后形成酪磷肽肽阻断剂—纳洛酮的逆转效应证明具有阿片活性。
食物中有益的小肽
食物中的有益小肽是指那些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益处的小分子肽。
这些小肽主要来源于蛋白质食物的消化和降解过程。
小肽在人体中发挥着多种重要作用,包括作为免疫系统制造对抗细胞和感染的抗体,促进伤口愈合,在体内制造酵素帮助食物转移为能量,修复细胞改善细胞代谢,防止细胞变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调节内分泌与神经系统,改善消化系统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改善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等疾病,抗病毒感染,抗衰老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促进造血功能治疗贫血,防止血小板聚集提高血红细胞的载氧能力,以及直接对抗DNA病毒对病毒细菌的靶向性等。
因此,食物中有益的小肽可以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摄取这些小肽。
小肽的定义肽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一种生化物质,它比蛋白质分子量小,比氨基酸分子量大,是蛋白质的一个片段。
由两个以上以至多达几十个氨基酸肽键相连聚合成肽,再由多个肽以侧链相接聚合成蛋白质。
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形成的“氨基酸链”或“氨基酸串”就叫做肽。
其中,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被称为多肽,而由2至9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寡肽,由2至4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小分子肽或小肽。
蛋白质、肽、氨基酸三者的结构关系肽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一种生化物质,它比蛋白质分子量小,比氨基酸分子量大,是一个蛋白质的片段。
也就是说,由两个以上以至多达几十个氨基酸肽键相连聚合成肽,再由多个肽以侧链相接聚合成蛋白质。
一个氨基酸不能称为肽,必须是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链相连的化合物才能称为肽;许多氨基酸混合在一起也不能称为肽;氨基酸之间必须以肽键相连,形成“氨基酸链”、“氨基酸串”,串起来的氨基酸才能称为肽。
肽的分类小肽OCO:又叫小分子肽,是指超低分子量寡肽,仅由2~4个氨基酸构成的高活性肽,分子量一般在180~480d 寡肽:是指氨基酸构成个数小于10个肽,分子量一般在1000道尔顿一下。
小肽是寡肽中的超低分子量肽。
多肽:分子量大于1000道尔顿,小于10000道尔顿的肽。
蛋白质:分子量大于10000道尔顿的肽。
如大豆蛋白,分子量几万,胶原蛋白,分子量十几万到三十万等等。
具体到小分子胶原蛋白,也叫纳米胶原蛋白,是指平均分子量在300道尔顿的二肽、三肽、四肽的小肽胶原蛋白。
提到小分子胶原蛋白就少不了小分子玻尿酸,小分子玻尿酸(透明质酸),是指平均分子量在800道尔顿的二糖、三糖、四糖的小糖玻尿酸(透明质酸)。
这些小分子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小肽的特点1、蛋白质被摄入人体后,经过分解主要以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吸收和为细胞所利用。
2、由食品中提供的异体蛋白质,必须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才可能重新组建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
小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小肽是由2-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物分子,是蛋白质水解产物中的一类。
相对于大肽和蛋白质,小肽分子较小,分子量一般不超过5000,结构相对简单。
但是,小肽的重要性却不容小觑。
小肽的种类非常广泛,可以来源于天然蛋白的水解或人工合成等方式。
不仅如此,小肽还具备着多种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菌、抗肿瘤、保肝、抗糖尿病、抗血栓等作用。
这一切都为小肽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小肽的生物活性研究成果斐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抗肿瘤作用。
对于临床上普遍存在的癌症问题,小肽抗肿瘤的研究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小肽因为分子量较小,可以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具有良好的药物渗透能力。
同时,相较于大肽和蛋白质,小肽的合成成本较低,更加便捷,可以通过改变氨基酸残基组合或修饰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小肽的药效。
在小肽的抗肿瘤研究中,研究者们通过调控小肽的结构,使其能够靶向癌细胞,从而发挥针对性治疗的效果。
例如,具有TP8序列的小肽就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同时也被证实有交感神经调节作用。
此外,小肽作为新兴领域的研究方向,还可以用于生物制造、医学诊断、食品保鲜等领域。
众所周知,食品的保鲜一直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利用天然小肽防腐保存食品已逐渐成为了一条道路。
同时,小肽还被应用于牙科领域,例如制备天然源抑菌剂等。
当然,小肽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潜力与挑战。
如何在提高小肽的活性的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是当前研究者面临的难题。
此外,小肽的大规模生产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小肽的应用前景一定是非常广阔的。
在未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小肽的研究必定会更加深入,人们对其作用的认识也会更为清晰。
药物、保健品、食品等领域都离不开小肽的身影,小肽的研究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和贡献。
正如国内外专家所言,小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总而言之,小肽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小肽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1. 小肽的概念肽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由氨基酸组成,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片段。
含氨基酸残基超过50个的通常称为蛋白质,低于50个氨基酸残基的称为肽,肽中氨基酸残基低于10个的称为寡肽,含2~3个氨基酸残基的称为小肽。
按其所发挥的功能可将小肽分为两大类:功能性小肽和营养性小肽。
功能性小肽是指能参与调节动物的某些生理活动或具有某些特殊作用的小肽,如抗菌肽、免疫肽、抗氧化肽、激素肽、表皮生长因子等;营养性小肽是指不具有特殊生理调节功能,只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氮架的小肽。
2. 小肽的吸收人和单胃动物对小肽的吸收是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来完成的,主要在小肠中进行;而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瓣胃、瘤胃为主的非肠系膜系统。
小肽的吸收具有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各种肽之间运转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等特点。
小肽吸收具有更快更高的速度和效率,比游离氨基酸具有更多的优越性:(1) 肽中氨基酸残基吸收速度大于等量游离氨基酸吸收速度;(2) 肽吸收可避免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3) 肽吸收耗能低;(4) 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相互独立的完全不同的机制,这种生理特性可使底物对不同生理状态及日粮变化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因为小肽较易吸收,且不受氨基酸的影响,当动物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不能很好地吸收某种氨基酸时,可通过添加含有此种氨基酸的小肽来补充氨基酸,小肽的这种吸收优势具有很大的潜在营养作用。
3. 小肽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3.1 促进瘤胃微生物和动物细胞生长反刍动物瘤胃液中有较高浓度的肽,并可剖分为过瘤胃肽、瘤胃滞留肽、瘤胃微生物吸收肽、瘤胃壁吸收肽4 部分,其中瘤胃微生物吸收肽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很大。
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所需的氮大约有2 /3 来源于肽和氨基酸。
肽是瘤胃微生物达到最大生长效率的关键因子,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小肠内氨基酸组成和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都有重要影响。
体内和体外试验也显示,肽和游离氨基酸能够增加微生物的产量和发酵,而且主要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小肽。
小肽的生物功能小肽是由2-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功能。
首先,小肽具有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许多小肽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这些小肽在人体内可以发挥天然的免疫作用,帮助我们抵抗感染和疾病。
除了抗菌活性,小肽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它们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一些小肽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的平衡,减少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防止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小肽还具有抗氧化活性。
氧化应激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小肽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等机制来减少氧化应激产生的损害,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除了以上功能,小肽还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研究表明,一些小肽可以促进伤口表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快伤口的愈合过程。
它们还可以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此外,小肽还具有抗肿瘤活性。
一些小肽可以通过直接杀死恶性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等机制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由于小肽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对其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科学家们通过合成、修饰小肽的结构,不断开发出具有更强生物活性和更好药物性质的小肽药物。
这些小肽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氧化应激相关疾病、伤口愈合障碍和肿瘤等疾病。
总之,小肽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具有抗菌、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和抗肿瘤等多种功能。
深入研究小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将有助于开发出更多有效的小肽药物,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小肽的功能主治1. 缓解疲劳•小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能够提供能量,减轻疲劳感。
•小肽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可以恢复身体的机能,缓解因长期疲劳而出现的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2.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小肽中的多肽和多种维生素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
•小肽中的一些特殊成分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 促进身体代谢•小肽中的氨基酸可以促进身体代谢,有助于脂肪燃烧和糖分的分解。
•小肽还可以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营养利用率。
4. 延缓衰老•小肽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延缓细胞衰老。
•小肽中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抗糖化作用,可以减少皮肤的皱纹和色斑。
5. 促进肌肉生长•小肽中的氨基酸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小肽还可以提高肌肉细胞对蛋白质的合成利用率,增加肌肉的质量和数量。
6. 改善睡眠质量•小肽中的某些活性物质具有镇静和安神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的症状。
•小肽中的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血清素的合成,提高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
7. 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小肽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血压、血糖和血脂,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小肽中的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减少血栓的形成。
8.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小肽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保护胃壁、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可缓解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
•小肽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改善消化道功能。
9. 提高记忆力•小肽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小肽还可以保护脑细胞不受氧化损伤,预防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
10. 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小肽中的一些成分可以调节神经传递物质的合成,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小肽还可以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提升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积极性。
以上是小肽的主要功能和主治,它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改善免疫系统功能,还可以促进身体代谢、延缓衰老,促进肌肉生长等。
小肽的营养原理与应用技术小肽的营养原理与应用技术蛋白质营养在动物营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蛋白质饲料原料价格猛涨的时期,如何使动物充分而合理地利用饲料蛋白质已成为动物营养学家们和整个饲料行业所关注的问题,也就是要在满足畜禽营养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从而在获得高生产性能的同时,降低畜禽排泄物中含氮物质的含量、降低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肽是指氨基酸间彼此以肽键 (酰胺键)相互连接的化合物,含有少量 (2一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称为小肽或寡肽。
其中,寡肽通常是指由2一9个氨基酸构成的肽,而小肽则特指由2一3个AA构成的OP(徐风霞,2004)。
在传统的蛋白质代谢模式中,人们认为蛋白质必须水解成游离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长期以来,游离氨基酸一直被认为是主要的吸收形式。
有关必需氨基酸、理想蛋白质、可利用氨基酸等应用理论,都是在这一观点上建立起来的。
动物营养学家们发现,动物对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程度并不完全受单一限制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也并不完全遵循营养学经典理论"木桶法则"。
另外,喂给动物按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的纯合饲料或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料时,也不能获得最佳的生产状态。
因而,一些学者提出了完整蛋白质或其降解产生的小肽也能被动物直接吸收的观点,小肽营养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
20世纪50一60年代,Agor首先观察到肠道能完整的吸收转运双苷肽。
此后,Ne-way 和Smith证实了肽可以完整转运吸收的观点:小肽载体在小肠黏膜上被发现;小肽I型和Ⅱ型载体分别被克隆。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20年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中消化酶作用下的水解终产物大部分是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 (简称SP).它们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人循环系统从而被组织利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收机制、吸收速率的影响因素、吸收部位、活性肽的作用及机体对小肽的利用等方面 (于辉,2003)。
2023年小肽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小肽是指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
由于其分子量较小,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在医药、保健品、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小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医药领域,小肽可作为药物的原料药或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
在保健品领域,小肽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具有增加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肠道健康等作用。
在食品领域,小肽可以作为增香剂和调味剂,提升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在化妆品领域,小肽可以作为抗衰老和美白的活性成分,具有保湿、修复肌肤等功效。
目前,国内小肽行业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现状: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小肽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小肽市场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小肽的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的合成方法和提取技术不断涌现。
同时,生物制备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小肽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3. 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小肽行业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不仅有常见的氨基酸肽和肽片,还有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小肽产品,如抗菌肽、抗氧化肽、胶原肽等。
4.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扩大,小肽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小肽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参差不齐。
为了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
5. 相关政策法规逐渐完善:随着小肽行业的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也逐渐完善。
目前,国家对小肽产品的注册和监管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规,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小肽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然而,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浅谈小肽
摘要: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降解为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
后来发现,使用氨基酸纯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效益。
随后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的降解产物大部分是小肽(主要是二肽和三肽),他们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而被组织利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吸收具有吸收快、耗能低、吸收率高等优势。
二者在动物体内具有相互独立的吸收机制,互不干扰,这就有助于减轻由于游离氨基酸间相互竞争共同的吸收位点而产生的吸收抑制作用,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
近年来,编码小肽吸收转运载体活性蛋白质的基因已被克隆,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和生理活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肽;功能机制;展望
肽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一种生化物质,它比蛋白质分子量小,比氨基酸分子量大,是蛋白质的一个片段。
由两个以上以至多达几十个氨基酸肽键相连聚合成肽,再由多个肽以侧链相接聚合成蛋白质。
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形成的“氨基酸链”或“氨基酸串”就叫做肽。
其中,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被称为多肽,而由2至9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寡肽,由2至4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小分子肽或小肽。
一、小肽的特点
1、蛋白质被摄入人体后,经过分解主要以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吸收和为细胞所利用。
2、由食品中提供的异体蛋白质,必须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才可能重新组建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
而在人体内利用肽合成蛋白质的机率高于对氨基酸的利用约25% 。
3、小肽,直接介入血细胞、脑和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生殖细胞、内分泌细胞、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分裂增殖各个环节。
4、能够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氨基酸只有20余种。
但是,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氨基酸,通过排列组合则可以构筑成百上千种多肽。
二、小肽的功能
1、因其结构简单,分子量小,不饱和,所以能够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以原形直接进入细胞内,而不需要再次消化,也不需要耗费能量。
因此小分子肽的吸收、转化和利用,都是高效、完全、彻底的。
2、以原形直接进入细胞内,是其生物活性的重要体现。
很多营养物质和药物尚且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对于大多数细胞病变医学还无能为力。
小分子肽却可以轻而易举地直接进入细胞内,并且透过皮肤屏障、透过血脑屏障、透过胎盘屏障、透过肠胃粘膜屏障。
3、参与酶的合成,激发酶的活性,强化酶的功能,维持酶的稳定。
4、改善中间代谢膜(肠胃粘膜、毛细血管壁、肺泡、脑脊膜、红细胞壁、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
能够有效的吸收营养,排泄毒素,并能防御病原体的入侵。
5、通过控制DNA的转录,保持细胞优势信息的遗传。
6、通过合成特异蛋白质,产生特殊的生理效应。
7、对于细胞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可以补充营养需求修复缺损,又可以改善功能状态。
同时具备承载工具和材料的双重职责。
三、小肽的吸收机制
1、单胃动物小肽吸收机制
小肽的吸收是逆浓度进行的,其转运系统可能有以下3种:(1)依赖H+浓度或Ca2+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但他完全不同于肠细胞对游离氨基酸的转运,是一个独立的过程;(2)依赖pH的H+/Na+交换转运体系,不需消耗ATP;(3)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
2、反刍动物小肽吸收机制
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可分为肠系膜系统和非肠系膜系统。
其中,空肠、回肠、盲肠所吸收的物质进入肠系膜系统;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和十二指肠吸收的物质进入非肠系膜系统。
非肠系膜系统是反刍动物吸收小肽的主要方式。
反刍动物吸收小肽的主要部位是瓣胃,其次是瘤胃等其他非肠系膜系统和肠系膜系统。
四、小肽的生理活性
小肽除了能够为动物提供氨基酸外,还具有多样性的生理活性。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证实,所有的肽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能促进金属离子的吸收。
酪蛋白水解物中,有些含有可与Ca2+、Fe2+结合的磷酸丝氨酸残基,能够提高它们溶解性而促进吸收性。
研究发现,对人体有益的含金属微量元素都能以小肽重金属的形式到达特定的靶组织。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水解产生的某些肽具有生理活性和生理调节作用。
它们的生理作用是直接作为神经递质或间接刺激肠道受体激素或酶的分泌而发挥的。
不仅酪蛋白,小麦谷蛋白的胃蛋白酶解水解物中也存在阿片肽活性作用的肽,这种生物活性的肽,可在肠道被完全吸收,然后进人体循环系统,作为神经递质而发挥生理活性作用。
蛋白质酶解产生的某些小肽具有免疫活性。
很多试验证实,一些蛋白质水解产生的肽对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产生影响。
另外,乳铁蛋白和大豆蛋白酶解产生的肽也同样具有免疫活性作用。
五、小肽的生物医学功效
1、更新陈旧老化的细胞成分,置换排除细胞内的毒素。
2、通过细胞内外的特殊载体,运送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内,携带代谢物运出细胞外。
3、活多种酶系统。
4、恢复皮肤的年轻态。
5、激活性腺分泌轴,调节靶器官的状态及功能。
6、活跃和增强两大免役系统。
7、提高记忆系统。
8、消除过度活跃的自由基,推迟衰老延长寿命。
目前,人们对小肽的吸收机制及作用特点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肠道细胞不仅能够完整地吸收小肽进入循环,而且还能利用肠道中的游离氨基酸合成小肽转运进入循环,提高肠道、肝脏、胸肌等组织蛋白质的合成率。
小肽比游离氨基酸在吸收率和利用率方面更具优势已逐渐被人们认可。
不仅如此,人们已经意识到有些寡肽还可以作为生理活性物质直接被动物吸收,参与动物生理功能和代谢调节。
因此,小肽对动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今后尚需对小肽吸收、转运、代谢机理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但是目前尚未弄清小肽在组织内代谢、利用的机制,
也未完全阐述清楚小肽吸收的生理意义及其营养的重要性,各国学者仍在进行大量的研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宇光,李立丽,张彬,小肽的研究进展
2.段玉兰,小肽的吸收及其应用前景
3.呼红梅,朱荣生,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4.陈勇,曹光辛,小肽吸收机制及营养作用
5.朱启,来金良,反刍动物小肽营养研究进展
6.李浩,梁泽新,周勤飞,小肽的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7.王秉玉,张勇,小肽的营养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