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第1讲导论一,哲学宗教与文化
- 格式:pptx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04
现代西方哲学第一讲讲稿《尼采》第一页哲学和哲学家以及哲学思想: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到的内容是有关尼采的哲学思想,我想大家在这几周石老师的讲解中对于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哲学思想的演进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不知道大家对于哲学、哲学家、哲学思想这些词语有一个怎样的认识与理解。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探究之前呢,我觉得我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这几个词的一般概念的一个一般理解,或者说是对石老师这几周以来的一个回顾吧。
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以来,或者从苏格拉底以前的人们那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方人是如何思考和定义自然、探究自然的,然后一直到近代,人们从讨论自然现象到思考自然本质,从苏格拉底的两个世界到基督教的上帝,在到近现代的到我们自己,最有名的三个问题莫过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何处去”,当然基督教大家更接受其是一种宗教,其实宗教又何尝不是一种哲学呢?前不久我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我甚至觉得政治也是一种宗教,宗教也是一种哲学了。
西方有一个传统,从苏格拉底以来,人们对于这种思考万物本质的传统是由来已久,所以我们看到西方思想界是流派纷呈,众说纷纭啊,但是究竟谁说了算呢?似乎他们从来都渴望自成一家,让自己的思想成为别人的holy Bible,但是我们发现,真正的现实却是,他们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说服了自己或者说说服了极短的一段时期的极少部分人,或者你会认为基督教是个例外,因为他至少在中世纪的漫长时间里席卷了整个欧洲,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中世纪的年代里,因为宗教问题所发生的战争和争端就会发现,其实上帝的到来并非就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思想的交锋可谓从未停止过,直到马丁.路德的争论我们便清晰的看到了这种争论,之后的文艺复兴,人们的思想更是在这一时期爆炸了。
从培根、霍布斯到洛克、休谟,从笛卡尔到莱布尼兹,再到康德、黑格尔和叔本华,虽然他们的观点各异,思想纷繁复杂,但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是类似的甚至是相同的,那便是本质,一切存在的事物的本质。
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导论》唐纳德第一章:哲学的起源1.1 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在古希腊,哲学被视为是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探索。
第一个哲学家被认为是缅泰利斯,他提出万物皆可归于水的理论,成为了早期自然哲学的代表。
其后的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等哲学家也相继提出了关于自然起源和宇宙结构的理论。
1.2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在古希腊,哲学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的。
虽然宗教信仰占据了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哲学家们也试图通过理性的方式来解释世界的奥秘。
这种理性探索的精神在西方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古典哲学2.1 柏拉图的理性主义柏拉图是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形而上学和理性主义的思想。
他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的世界中,而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这一理论深刻影响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并为后世哲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2.2 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相较于柏拉图的理性主义,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经验主义的理论。
他认为真理来自于对具体事物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实践来寻找普遍性的规律。
这一观点成为了后世实证主义和现代科学的重要基础。
第三章:基督教哲学3.1 圣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圣奥古斯丁是基督教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尝试将古典哲学和基督教思想相结合,提出了有关上帝、信仰和人类的罪恶之间的关系。
他的思想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推动人文主义的罗马天主教会在罗马天主教会的推动下,人文主义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迅速兴起。
人文主义强调人类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的个性和自由,这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章:近代哲学4.1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以“我思故我在”为核心的理性主义思想。
他试图用纯粹的数理逻辑推导一切真理,强调理性和思维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对启蒙运动和现代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4.2 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尝试超越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了一种“批判”的哲学方法。
西方哲学史第一讲智慧的痛苦一、什么是哲学1、关于西方哲学人们通常将世界上的哲学形态分为三种要紧类型: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
所谓“西方哲学”是指一种不同于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的思想形态。
2、哲学的概念来源哲学那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 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
柏拉图:智慧那个词太大了,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人只能爱智慧。
亚里士多德:尽管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然而惟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使哲学从“智慧之爱”变成“智慧之学”的梦想因为违背了哲学的本性而注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3、哲学的本性(通过哲学与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关系来对比)(1)科学或自然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作为人类认识能力的产物,它以理性为基础,其成果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普遍必定性的知识和有用性的技术。
宗教所依靠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它们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亦即对宇宙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奇妙以及包括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和实在性的关怀或牵挂,因而宗教的对象是具有永恒无限之特征的超验的和理想性的存在,关于如此的对象是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的,因此只能信仰。
在某种意义上讲,哲学居于科学与宗教之间:一方面它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子上总是诉诸理性,另一方面它又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无限的智慧境地。
表面看来,与科学和宗教相比,哲学自有哲学的优越之处,因为科学知识解决不了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问题,而宗教则由于诉诸信仰,因此缺少理论上的合理性。
然而实际上,哲学的优越之处恰恰是它的局限所在:哲学既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它的对象就一定是永恒无限的东西,那实际上是我们的认识能力亦即理性所难以企及的。
结果,哲学既缺少宗教单纯诉诸信仰的方便法门,同时又无法达到科学知识所特有的确定性,这就使哲学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它的问题几乎差不多上无法解答或者没有终极答案的难题,以至于20世纪闻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讲,“哲学问题具有如此的形式:‘我找不着北’” 。
西方哲学十五讲01..第一讲智慧的痛苦什讲是哲学智慧的痛苦讲讲讲讲与人讲通常世界上的哲形讲分讲三讲主要讲型,西方哲、中哲和印度哲。
不讲~按照“哲”讲念的起源和比讲将学学国学学学个概讲格的意讲~哲就是西方哲。
我讲讲“哲就是西方哲”的讲候~不包含任何孰高孰低的价讲讲判~只是在明一讲史学学当学学并确个事讲。
如果世界范讲考察各讲哲形讲~我讲讲向于使用“思想”讲更讲基本更讲讲泛的念。
西方、中、印度以及全世界的从来学个概国各民族都有作讲其文化精神和最高的意讲形讲的“思想”~“哲”讲是西方思想所采取的特殊形式~讲然讲一形式的讲生了个学确世界性的泛影。
然~讲上西方思想、中思想和印度思想讲讲叫做“哲”也未讲不可~但是一定要楚~讲讲讲广响当从广将国学清它上是三讲不同讲型的哲。
因此~所讲“西方哲”中讲然有“西方”二字~但却不是一讲格意讲上的地域或空讲念~而是指学学个概一讲不同于中思想和印度思想的思想形讲。
讲讲上~作讲西方哲大源讲的希哲和基督思想~都起源于世界的讲方。
国学两腊学教那讲~哲或者讲西方哲有什讲不同讲常的特点学学呢?讲不是三言讲能讲讲楚的~我讲准讲通讲《西方哲十五讲》讲着回答讲两清学来个讲讲。
在我讲讲讲代~人讲讲哲或者敬而讲之~或者不屑一讲。
一位以哲讲讲讲的人需要自我介讲的讲候~他讲常感到讲讲~似个学当学会很尬乎以哲讲讲讲是一件令人讲堪的事~至少不那讲理直。
讲人看他的眼神~就好像在看一件出土文物或者活的化石讲本。
讲什讲学气壮会讲讲?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多情下是出于人讲讲哲的讲解~不讲讲到底~主要的讲任讲是在我讲讲些所讲究哲的人身上~我讲很况学研学没学清另学与学几有把哲讲楚。
一方面~哲意讲形讲的讲系太密切了~以至于一讲到哲讲讲~乎就讲成了政治讲讲~人讲只好三讲其口。
改革讲放以前~左思潮、主讲泛讲~直到今天讲在影着我讲的讲讲~有讲多人讲讲置的禁~甚至是我讲自己讲自己讲置的禁极教条响区区。
讲哲的本性是相悖的,哲是自由思想~的限制不可能出哲家~讲也就是讲什讲我讲讲在有正意讲上的哲家与学学条条框框学没真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方哲学史讲稿第一篇:西方哲学史讲稿“西方哲学思想”讲稿一导论1、西方哲学的源流;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精神家园。
(黑格尔)(希腊得名于神话:普罗米修斯生丢卡利翁和皮拉,他们是大洪水后仅剩的两人,他们的儿子希伦是希腊人的始祖。
)(中国古代哲学求之于本国的历史与典章制度,古希腊哲学则求之于各个国家之间的知识交流,这当然有地域(海洋文明)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中国儒家是父母在,不远游,而希腊哲学家有机会就出海游学,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等)(与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化交流,以及希波战争(前492——前449)所带来的文化交融。
)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地理环境:主要是欧亚两洲交界处的爱琴海地区,包括后来的希腊半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以及爱琴海上诸岛屿和它南部的克里特岛。
(包括现在的土耳其和意大利一些地区,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的区域进一步扩大,并使希腊文化向各个地区蔓延。
)(大希腊化)希腊人在此建立了十二个城邦,其中米利都、爱菲斯、萨摩斯在前六至七世纪最发达,而希腊哲学也就从这些地方开始发源。
希腊各城邦在前五世纪未受雅典和斯巴达控制前,基本各自为政,百家争鸣。
希腊航海业和工业发达,多矿产资源,但少平原,粮食需外购,因此与外界交流频繁。
文化的渊源:爱琴文明分克里特文明(前3000——前1400,有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毁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和迈锡尼文明(前1600——1125,前十二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毁于多里斯人入侵,线形文字绝迹)。
九至八世纪形成所谓的希腊民族,有共同的语言,主要是埃俄利亚、伊奥尼亚、多里斯三个民族,孕育了后来的希腊文明。
文字:象形文字(前2000年)——线形文字(前1700——前1125)——从腓尼基(前十四世纪左右出现22个辅音字母,是世界最早的字母文字)学到字母文字(前九至八世纪,卡德摩斯带来十六个字母);字母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区分及其造成的文化差异)(黑格尔,感性直观与理性思辨的不同)思想的起源:神话、史诗(荷马史诗、赫西奥德《神谱》、寓言向哲学的转化(象征与思辨,感性与理性,诗性与玄学(维科))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第一讲智慧的痛苦什么是哲学智慧的痛苦问题与对话人们通常将世界上的哲学形态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
不过,按照“哲学”这个概念的起源和比较严格的意义,哲学就是西方哲学。
当我们说“哲学就是西方哲学”的时候,并不包含任何孰高孰低的价值评判,只是在明确一个历史事实。
如果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各种哲学形态,我们倾向于使用“思想”这个更为基本更为宽泛的概念。
西方、中国、印度以及全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有作为其文化精神和最高的意识形态的“思想”,“哲学”则是西方思想所采取的特殊形式,虽然这一形式的确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影响。
当然,从广义上将西方思想、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统统叫做“哲学”也未尝不可,但是一定要清楚,它们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哲学。
因此,所谓“西方哲学”中虽然有“西方”二字,但却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地域或空间概念,而是指一种不同于中国思想和印度思想的思想形态。
实际上,作为西方哲学两大源头的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思想,都起源于世界的东方。
那么,哲学或者说西方哲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特点呢?这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我们准备通过《西方哲学十五讲》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对哲学或者敬而远之,或者不屑一顾。
当一位以哲学为职业的人需要自我介绍的时候,他经常会感到很尴尬,似乎以哲学为职业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至少不那么理直气壮。
别人看他的眼神,就好像在看一件出土文物或者活的化石标本。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很多情况下是出于人们对哲学的误解,不过说到底,主要的责任还是在我们这些所谓研究哲学的人身上,我们没有把哲学讲清楚。
另一方面,哲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太密切了,以至于一说到哲学问题,几乎就变成了政治问题,人们只好三缄其口。
改革开放以前,极左思潮、教条主义泛滥,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的头脑,有许多人为设置的禁区,甚至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禁区。
这与哲学的本性是相悖的:哲学是自由思想,条条框框的限制不可能出哲学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东岳老师得西方哲学课讲义序言西方哲学跟东方思维方式得差别就是如此之大,乃至于经过翻译后得西方哲学书籍几乎全部走味。
即使读翻译后得西方哲学原本原著,仍然很难体会西方哲学究竟想说什么。
本文如果严格按照西方哲学得表述方式,读者一定会就是在云里雾里。
因此本文只能讲述西方哲学最基本得梗概,用相对直观、经验化与科学化得方式来表述这些大学哲学系中二百多个课时得内容,探究这个哲学思维得基础。
这些内容要就是。
这种表述方法可能只能把哲学得一些意念给读者,并不能展现出西方哲学得思维方式与真正得推理方式,仅仅算就是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得启蒙。
如果读者在这个基础上,还想对西方哲学得思脉进行更细致得了解,建议读一两本西方大哲得原著,比如柏拉图得《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得《形而上学》、笛卡尔得《哲学原理》与《形而上学得沉思》、贝克莱得《人类知识原理》与《海拉斯与婓洛诺斯得对话三篇》、休谟得《人类理解论》、康德得《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得《逻辑学》与《历史哲学》等等。
这里所说得西哲原著仅指西哲原著译本,因为学习外语本非易事,况且就算把外语学得非常好,也不见得定能理解外语原著,正如我们要理解中国得哲学书也并非易事。
如果觉得西哲原著难读,建议从王老师得《物演通论》入手。
“哲学”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说法。
“广义哲学”大抵就是把一切稍显玄妙得东西都标榜为哲学,或者,就是把粗陋得政治鼓吹附会其间,故在现代中国早已泛滥成灾。
因此,才出现国人多“哲人”得局面,此可谓萝卜白菜哲学。
然而,惟因如此,国人也离哲学最远。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写道:“中国从来没有过‘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学家’。
”也就就是说,中国得哲学研究者大抵就是在研究其她哲学家得哲学,而并非自己得哲学。
所以中国会有很多“哲学家学家”,但其中没有一个就是哲学家。
本文仅就“狭义哲学”而谈。
严格说来,中国自古就与哲学无缘。
在有关“国学”得系列讲座中,王老师曾经只用“中国思想史”之说,而不用“中国哲学史”,即为避免混淆。
赵敦华:西方哲学系列第一讲:从雅典到耶路撒冷我写过两本教科书《西方哲学简史》和《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篇幅虽然不大,但概括了从古到今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想。
这两本书化繁为简的风格被看好,因而被不少学校用作教材或参考书,从2001年到现在已重印三四十次。
在这个讲座系列,这两本书的顺序,自述“简”是如何从“繁”中化出的。
一、世界史、思想史、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它和世界史、思想史是什么关系呢?从大到小,由外及内,去粗取精。
世界史为哲学史提供社会历史背景,比如,雅典民主制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是柏拉图哲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希腊化是斯多亚派的背景,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是早期近代哲学的背景,启蒙运动是后期近代哲学背景,不必多说。
思想史为哲学史提供时代的问题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宗教,科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思想,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我们经常说,哲学是时代的精华,意思是:哲学提出了解决时代问题的方案。
时代的问题不是哲学家头脑里想出来的,而是时代自身提出的问题,在此意义上,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儿,哲学家也不例外。
可以说,思想史是哲学的外史。
如何从思想史和相应的分支哲学中看到时代问题,这里大有学问。
哲学家的优势在于能够比平常人更敏锐地捕捉到时代问题,能够用哲学的话语,把他身处的时代问题概括为时代精神,哲学家的特点是利用其他哲学家的资源,找到解决时代问题令人信服的方案。
我们以康德哲学为例,说明哲学史的三个特点:第一,康德提出“什么是启蒙”的问题,他的回答“勇敢地使用你的理智”概括了启蒙时代精神,他把启蒙时代追求的人的自主、自由和尊严,提炼为“人是什么”的哲学问题。
第二,哲学是一个说理的、论证的学问,要对哲学问题提出细致、严谨、周全的论证,康德针对“人是什么”的三个问题,分别建构了三大批判的体系。
第三,哲学史不是史料的罗列和堆砌,一个哲学家的哲学体系和方法和以前、以后的哲学体系和方法有连续性和贯通之处。
第一讲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
一、西方哲学的渊源
1、古希腊哲学与西方哲学
2、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1]一元主义
[2]可知主义
[3]理性主义
二、中世纪经院哲学
1、经院哲学的前身
2、经院哲学的宗旨
3、唯名论与唯实论
三、近代哲学的流变
1、西方哲学的近代转型
2、近代哲学的理性精神
3、近代哲学的内在危机
四、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
1、理性精神之失落
[1]理性主义之与西方哲学
[2]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批判
第一,对思辨哲学的批判
第二,对宗教理性主义的批判
2、形而上学之衰微
[1]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
[2]从思辨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3]分析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
3、宗教精神之萎缩
[1]宗教精神在传统哲学中的意义
第一,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第二,基督教与西方哲学
[2]宗教精神在现代哲学中的失落
[3]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宗教批判
[4]宗教哲学对现代生活的回应4、相对主义之流行
[1]西方哲学中的绝对主义传统
[2]现代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倾向
五、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分野
1、人本主义思潮
2、科学主义思潮
六、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
1、提升思维能力
2、拓展理论视野
3、塑造人文精神
*推荐书目:
[1]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出版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出版
[3]麦基:《思想家》,(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4]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出版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