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源于什么
- 格式:ppt
- 大小:15.79 MB
- 文档页数:27
专题一 技术知识要点一、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二、技术的性质:1、目的性: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2、双重性:⎩⎨⎧。
,:,:必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部分技术是人类活动的组成社会属性规律任何技术必须符合自然的应用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自然属性 3、创新性:技术水平是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基础,表现为两种形式: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技术革新是在别人发明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改进,使其逐步完善,提高以适应各种新的需求。
这两种创新的结果都是用新技术取代陈旧或落后的技术,它们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4、综合性: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5、实践性: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6、中介性;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而它是直接生产力,具有实践性。
科学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它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只有利用技术这个中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原理等,科学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7、两面性:推动社会发展,但也造成负面影响。
克服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有赖于技术的不断发展。
8、专利性:知识产权及其保护三、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⑴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案例:从火到灯)⑵技术能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
(案例:B 超技术)⑶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⑷技术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主观世界。
(爱迪生的故事)2、技术与社会:⑴促进生产的发展。
(案例:福特T 型车生产线)⑵改变生活的方式。
(案例: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⑶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案例: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⑷在政治文化军事方面成为综合国力的象征。
3、技术与自然:⑴依靠技术人们得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案例:都江堰 荷兰风车)⑵人们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
(案例:可持续发展)⑶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问题,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技术与设计一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一、技术的巨大作用1技术的起源:源于原始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2、技术: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工具和方法。
3、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技术是从科学到生产的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
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4、技术的巨大影响[1]、技术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负面影响)。
如原子能技术、农药技术的应用。
二、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1发明与革新是技术的源泉[1]、发明:创造发明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电弧灯)[2]、革新:对原来的旧的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白炽灯)[3]、发明和革新的结果:就是以新的技术取代旧的和落后的技术。
正是由于技术不断发明和革新推动了技术及其产品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2、知识产权内容:广义上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计算机程序著作权等;狭义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设计是技术的关键1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设计: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的目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技术创新的来源:[1]、是来源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如航天技术;[2]、是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如青霉素的发现;第二章设计的基础一、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1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培养:[1]、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它以思考的问题为中心,从多角度、多个层次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展思路,然后从多个方法中选择最好的。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一、设计:1、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2、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定设计方案③制作原型或模型④优化设计方案⑤编写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二、设计的特点:(1)设计的源泉是人类的需要(2)设计的本质是创新(3)设计的领域很广泛(4)设计工作需考虑多方面的问题(5)设计需要发挥团队精神三、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造型、色彩、美感、人机工程学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
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
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
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四、设计与技术的关系①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②技术的发展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条件③技术的更新对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五、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设计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或原理,如飞机、汽车外型的流线型,可减少阻力。
2、实用性原则:“为我所用,服务于人,方便实用”。
如电视遥控器的发明。
3、创新性原则:“改进变化,精益求精,耳目一新”。
可从产品的原理、结构、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考虑改进实现创新。
4、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产品设计最起码的需求,如小孩玩具的棱角不能太锋利。
5、经济原则:“物美价廉”,以最低的费用(成本)取得最佳的效果。
6、美观性原则:“喜欢舒服,爱不释手”,给人以美的享受。
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型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可通过对产品造型、大小比例、使用材料、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设计组合来表达。
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形成和保持对待技术问题的敏感性。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以及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用学生既感到神奇又贴近生活的实物展示作为案例说明,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形成一种某某、和谐的课堂气氛,正文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演示、讨论、讲授等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对于人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过程。
2021年陕西通用技术考试题及答案密闭药盒1、技术源于() [单选题] *A.源于自然的变化B.源于人类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自然进行改造(正确答案)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付自然灾害D.科学2、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而青霉素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以上说明技术对人具有()的作用. [单选题] *A.保护人(正确答案)B.解放人C.发展人D.以上都不是3、如图所示为高中学生小张设计的“帅小子”笔筒;帅小子笔筒的设计得到某商家认可,并投入生产,该设计非常受工薪阶层的喜爱,小张感到了发明的乐趣,一发不可收拾,又发明了便签夹、烟灰缸等“帅小子”发明.这体现了技术具有()作用. [单选题] *A.发展人(正确答案)B.保护人C.解放人D.帮助人答案解析:3. 【分析】本题考查技术对人的价值,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解答】A、发展人是指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小张受到笔筒的启发,又发明了其他物品,体现了技术发展人的作用,故正确; B、保护人是指技术为人类提供手段与工具,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故错误; C、解放人是指技术拓展了人的活动空间,解放人的身体器官,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
故错误; D、帮助人隐含在解放人、发展人、保护人中,故错误。
故选:A。
4、袁隆平院士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研究出的“超级稻”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亩产高达1317斤,比原来每亩高出1000多斤,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案例表明() [单选题] *A.杂交水稻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B.人类可以依靠技术战胜自然C.杂交水稻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正确答案)D.杂交水稻技术可以解放人5、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污染特为严重.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粗放式经济增长和自然生态被破坏B.企业的高耗能高排放C.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油品质量不高D.技术发展过快(正确答案)6、冰岛地热资源丰富,他们利用地热资源建造了许多玻璃温室.这个实例体现了() [单选题] *A.技术可以发展人B.人类可以利用自然并改造自然(正确答案)C.技术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D.技术可以解放人7、一款嵌有LED灯的USB接头,它的正反两面均可与接口进行插接.触摸LED 灯便发亮,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清楚快速地插接到充电口.从技术角度分析,以下有关说法有误的是() [单选题] *A.该产品可以快速实现与USB接口接合,体现技术的目的性B.与传统USB接头相比,增加了照明功能,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C.增加了照明功能,提高了产品价格,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正确答案)D.开发此产品需要运用电学、材料学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答案解析:7. 【分析】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它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民某方面的具体需求.技术的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技术的综合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解答】一款嵌有LED灯的USB接头设计分析合理的是:该产品可以快速实现与USB接口接合,体现技术的目的性。
第一节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教学设计成都树德中学刘小波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技术的产生、技术的内涵、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四个部分。
教材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实例,展示了技术起源的历史场景,深入浅出的解释了技术的内涵,辨证的分析了技术的两个重要属性,详细阐释了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大量使用,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设置了“讨论交流”、“问题思考”、“调查研究”、“阅读材料”等栏目,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本节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技术的产生;难点是对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识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知道技术是人类需求和愿望体现,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体现(2)了解技术的内涵(3)理解技术的两个属性(4)认识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增强技术意识,破除神秘感,自觉地参加各类技术实践活动三、设计思路该节是通用技术课的第一节课,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师讲授,多媒体演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
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案例,接着设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和回答问题,然后进行分组合作讨论,形成结论,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解决问题。
四、教学器材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五、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古至今,人类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远古的时候,人们在冬天只能身披树叶抵御寒冷,只能躲避在简陋的山洞遮风挡雨,只能吃生肉,这些困难都严重的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投影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
那么人类又是如何从原始野蛮的状态发展到如今高度文明的社会呢?1、技术的产生(预计用时20分钟)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是如何来解决生存中遇到的问题的。
(可以用幻灯展示一些图片)我们可以从技术的角度看看他们发明了什么技术来解决这些困难。
(1)抵御寒冷:将树叶树皮编织起来穿在身上,后来又将兽皮编织穿在身上,这是早期的缝制技术或纺织技术;(2)遮风挡雨:开始是住在山洞里,后来学习鸟儿筑巢,修建了简易的房屋,这就是早期的建筑技术;(3)捕猎和抵御野兽侵袭:刚开始用手,后来用了武器,增强了效果,这就是早期的武器制造技术;(4)饮食:开始是吃生的,后来发现被火烤过的食物更香,更好吃,于是就逐步学会了使用火的技术,学会了用火来烤食物,这就是早期的烹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