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收益管理--第二讲共63页
- 格式:ppt
- 大小:6.43 MB
- 文档页数:63
饭店收益管理一、收益管理的起源收益管理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航空业。
在1978年《解除航空公司管制法》颁布以前,美国政府制定了统一的国内票价,根据飞行的距离来衡量航空业的平均成本,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只要是飞行距离相同,都必须执行相同的票价。
1978年以后,伴随着价格管制的解除,收益管理应运而生。
当时出现了一家新的航空公司——人民捷运公司,推出了低价机票。
一些大航空公司,如美洲和联合航空公司为了与人民捷运公司竞争,将一部分座位以低价出售,但同时将剩余的座位仍然以高价出售。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既吸引了人捷公司那些价格敏感型的顾客,同时又没有失去高价顾客,结果大量人捷的顾客转投大航空公司,人捷最终破产。
人捷公司前主席Donald Burr认为,人捷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收益管理系统。
收益管理在饭店业、汽车出租业、航运业、影剧院业、广播电视业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同样获得了成功。
应用收益管理的企业,在没有重大支出的情况下,收益增加了3%-7%,利润增加了50%-l00%。
甚至有人认为:“那些忽视应用收益管理使收益和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失去竞争力。
”《华尔街杂志》认为在目前出现的商业策略中,收益管理是排在第一位的,并称收益管理为一种有待探索、前途光明的实践。
收益管理在具有以下特征的行业中应用最为有效:▲产品无法储存(易腐烂的存货清单)。
存货是很多企业缓解供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行业没有存货,因为他们所经营的产品是无法储存的。
也就是说这些产品如果不能在给定的时间内售出,产品的价值便消失了,同时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益的机会也随之永远的消失了。
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就是服务业,不可储存性是服务业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相对固定的生产能力(相对固定的容量)。
很多行业的生产能力是刚性的,在短期内无法根据供求情况改变自己产品的产量。
也可以说在短期内增加生产能力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十分昂贵。
▲需求随时间而变化(时间变量要求)。
需求曲线随时间、日期、季节的不同而呈波动。
《酒店收益管理》PPT课件酒店收益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项目一收益管理概论任务一收益管理起源与发展一、收益管理起源收益管理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航空业,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二、收益管理的现状白天鹅宾馆,较早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并于2002年购买了收益管理的电脑系统,开始收益管理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酒店业率先开始借鉴航空业的经验,研究收益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使用收益管理技术;随着国内酒店业市场竞争态势的加剧,加上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国内一些大的本土酒店集团,甚至是单体酒店也逐渐开始重视收益管理工作和应用收益管理技术。
三、收益管理的未来收益管理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展。
它不仅应用于酒店客房的价格和销售管理,还广泛应用于会议展览、汽车租赁、码头货位、豪华邮轮舱位、火车座位和卧铺、餐厅餐位、高尔夫球和保龄球时段、电影院和戏院的座位以及电视广告时段的定价、出租和销售管理;经营者都要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卖什么?卖给谁?什么时候卖?卖什么价格?项目一收益管理概论任务二收益管理定义与内涵一、收益管理的定义通过对市场进行预测和分析,运用优化定价和存量控制策略,使有限的供给能够与变化的市场达到平衡,从而实现资源约束下企业收益最大化目标的管理方法;把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通过合适的销售渠道,出售给合适的顾客,最终实现酒店收益最大化的管理方法。
一、收益管理的定义项目一收益管理概论任务三收益管理理念、行业适用性一、收益管理的观点与理念在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时主要关注的是价格,而非成本用以市场为导向的定价方法代替以成本或利润为导向的定价方法进行客源市场细分,定价要面对客源细分市场,而非单一的大众市场保留部分产品或服务,在适当的时机,卖给最有价值的顾客收益管理的决策建立在对市场供求关系的预测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的基础上,而非主观臆断一、收益管理的观念与理念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有不同的价值和价格必须实施超额预订,以最大限度降低因临时取消订房或订房后没有来入住而给酒店造成的损失收益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需要不断更新收益管理方案收益管理策略建立在预测基础上,预测是有误差的二、收益管理的行业适用性企业生产、服务能力相对固定,且这种能力无法在短期内显著提升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易逝性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变动成本企业可以对其提供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细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提前预订企业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需求具有波动性三、收益管理的显性意义收益管理理论则主张通过调整需求量,使之与供应量相匹配,从而达到供需平衡,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来实现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