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卷八.pdf
- 格式:pdf
- 大小:61.23 KB
- 文档页数:3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杜牧)》详注译文鉴赏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杜牧有客谁人肯夜过,独怜风景奈愁何。
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
故国杳无千里信,采弦时伴一声歌。
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
注释:1、郡斋:郡守起居之处。
唐·白居易《秋日怀杓直》诗:“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2、即事:面对眼前事物或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
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即事兴情,因而成赋。
”3、斛斯:hú sī,复姓。
4、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5、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公元842年的春天,杜牧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由京官外放到“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的僻郡黄州,作了一个小州刺史。
这首诗是他在黄州任上所写,欲寄给他的好友斛斯处士与许秀才。
6、谁人:何人;哪一个。
《吕氏春秋·贵信》:“凡人主必信。
信而又信,谁人不亲?”7、过:拜访。
8、独怜:特别喜爱;特别哀怜。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鸝深树鸣。
”9、奈何:对…怎么办,拿…怎么样。
10、边鸿:边塞的鸿雁。
11、空:空落落的,空空的。
12、故国:故乡;家乡。
韦庄集四库全书外集部别集类韦庄集⼋卷唐韦庄撰。
庄,字端⼰。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庄是中唐诗⼈韦应物之四世孙。
少孤贫⼒学,才敏过⼈;为⼈疏旷不拘,任性⾃⽤。
⼴明元年〔880〕,四⼗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883〕春,四⼗⼋岁作《秦妇吟》。
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岁回到长安,⼀⼼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
昭宗⼲宁元年〔894〕五⼗九岁登进⼠第,授校书郎。
⼲宁四年〔897〕,时年六⼗⼆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六⼗六岁,应王建之聘⼊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907〕,朱温篡唐。
唐亡,⼒劝王建称帝。
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并终⾝仕蜀,官⾄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七⼗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谥⽂靖。
韦庄⼯诗,今传《浣花集》⼗卷。
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困重围,⼜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在洛阳,着《秦妇吟》。
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
后把《孔雀东南飞》《⽊兰诗》与当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所作词语⾔清丽,多⽤描⼿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弥漫充溢于脏腑。
韦庄亦堪称著名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但词风迥不相似。
温秾丽,韦清新。
王国维认为就“情深语秀”⽽⾔,韦在温上。
其词⽆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卷,凡五⼗四⾸,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880〕乱离前”的作品,⼤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千余⾸。
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百余⾸,尚不⾜原编四分之⼀。
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卷,⼤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
九月十日偶书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扇障蛭鳌?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其一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其二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题金楼子后梁元帝谓王仲宣昔在荆州著书数十篇。
荆州坏尽焚其书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咸重之见虎一毛不知其斑。
后西魏破江陵帝亦尽焚其书曰文武之道尽今夜矣。
何荆州坏焚书二语先后一辙也。
诗以慨之。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残句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见《癸辛杂识》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题《落花》。
《老学庵笔记》注云作此未久亡国。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题《咏扇》。
刘长卿诗全集刘长卿(?~786至791),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刘长卿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
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等有诗往还。
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
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
世称“刘随州”。
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长卿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
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
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
刘长卿诗全集全唐诗卷147_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唐诗卷147_2 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刘长卿朝无寒士达,家在旧山贫。
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
全唐诗卷147_3 赠秦系征君刘长卿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惆怅青山路,烟霞老此人。
全唐诗卷147_4 秦系顷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诗以赠之刘长卿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回首江南岸,青山与旧恩。
全唐诗卷147_5 夜中对雪赠秦系,时秦初与谢氏离婚,谢氏在越刘长卿月明花满地,君自忆山阴。
专题:《黄鹤楼》2024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考点梳理及通关训练【作者】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赏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
“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
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唐诗三百首》共8卷300篇大全集《唐诗三百首》是由清朝蘅塘退士编撰的一部唐诗选集。
该诗集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都配有注释和评点。
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刘禹锡等,其中以杜甫的诗数量最多。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
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
于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
乾隆九年(1744)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
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
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
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全唐诗《全唐诗》简介《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
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
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
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
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
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
《全唐诗》上卷·卷二百一十一卷211_1【铜雀妓】高適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
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卷211_2【塞下曲】高適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卷211_3【塞上】高適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卷211_4【蓟门行五首】高適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卷211_5【效古赠崔二】高適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卷211_6【钜鹿赠李少府】高適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
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卷211_7【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高適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复习练习卷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嶙.峋(lín)胆怯.(qiè)杳.无消息(yǎo)B.开垦.(kěn)依傍.(páng)和.颜悦色(hé)C.燥.热(zào)铭.记(míng)参.天耸立(cān)D.匿.名(nì)拭.干(shì)深恶.痛疾(wù)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除下帽来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B.她修长美妙的身体如被空气托住,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托尔斯泰一直长相平平,当军官时,没法把他从战友里面分辩出来。
D.你在积雪初熔的高原上走过,看见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回望历史,老一辈共产党人白手起家....,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一步一个脚印,殚精竭虑无愧于历史的丰功伟绩,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令今天无数的后辈触目伤怀A.白手起家B.殚精竭虑C.永垂不朽D.触目伤怀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诗词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还在于语言韵律之美。
B.可爱的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一经发布,就吸收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C.今年刷爆成都人朋友圈的“新铁人三项”由骑行、露营、夜爬组成。
D.通过武侯戏剧传承进校园活动,使天府文化与川剧精粹得到了弘扬。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5~8题。
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形,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三峡》)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用此题诗,为其代表作之一。
【名称】《将进酒》【注音】qiāngjìnjiǔ【年代】盛唐时期【作者】李白【体裁】古体诗【出处】《全唐诗》:卷162_8将(qiāng)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
将(qiāng):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指的是父母。
青丝:黑发。
此句意为年迈的父母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应当。
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⑹岑夫子:指岑(cén)勋。
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
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
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馔,吃喝。
玉,像玉一般美好。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现高中教材之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散文欣赏中是----但愿长醉不愿醒)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
唐代女性家庭角色及其地位段塔丽提 要 家庭地位是妇女研究领域中一项重要内容。
在封建宗法社会里,妇女的家庭地位除了受到国家法律的规定外,还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社会习俗以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制约。
为此,本文运用社会学“角色”理论,并与多种文献资料相结合,分析和探讨唐代女性一生不同时期家庭角色的转换及其所处地位的变化。
关键词 唐代 女性 家庭角色 家庭地位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始终是女性一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因此,探讨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家庭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以往人们在探讨中国古代妇女家庭地位时,较多关注妻妾、嫡庶之间地位的差别,而不大注意女性在其一生不同时期因所扮演家庭角色的不同而发生地位上的差异。
本文拟从这一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学有关“角色”理论,并与唐代文献资料相结合,探讨唐代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三种女性角色所处的家庭地位。
一 “为人女”的角色与地位中国古代,女子未嫁时与父母兄弟同居,称“在室女”(为人女)。
包括未出嫁的姑、姊、妹等,唐代“为人女”角色所处的家庭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法定身份和地位来看唐代“为人女”在法律上的身份与地位,基本上一如既往,即在家服从祖、父辈,听从父母兄长的教令,并对尊长尽行“孝”的义务。
然而,她们在家庭中虽较同辈男子为卑逊,但长幼名分并不因性别之差而有异①。
在法律上,兄姊地位等同,兄姊的法律地位高于同辈弟妹。
在量刑上,唐代法律即是依据在室女在家庭中尊卑、长幼之序来决定她们量刑的轻重。
如《唐律疏议・斗讼》“殴兄姊”条载:“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折伤者,流三千里;……即过失伤杀者,各减本杀伤罪二等。
”反之,若兄姊殴伤弟妹者,处分则要轻得多。
《唐律疏议・斗讼》中明确规定:“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各徒三年;以刃及故杀者,流二千里;过失杀者,各勿论。
”这表明,“为人女”在同胞兄弟姐妹中的地位,主要不是依性别差异来划分,而是据“长幼之序”划分其地位的高低。
真如是个佛教术语。
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
由于佛教各派解释不同,真如的分类也各异。
例如《佛地经论》卷七举出一切法真如发挥法空无我、实性无颠倒性等教义,提出两种真如(生空无我、法空无我)、三种真如(善、不善、无记)乃至十种真如。
四序,春夏秋冬?指春、夏、秋、冬四季。
《魏书·律历志上》:“然四序迁流,五行变易。
”唐王勃《守岁序》:“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
”清顾炎武《华山》诗:“四序乘金气,三峯压大河。
”玉勒(1).玉饰的马衔。
(2).指马。
雕鞍1.刻饰花纹的马鞍﹔华美的马鞍。
2.借指宝马。
章台1.即章华台。
春秋时楚国离宫。
2.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3.汉长安街名。
4.泛指妓院聚集之地。
1:即章华台。
春秋时楚国离宫。
2:战国时秦宫中台名,“完璧归赵”的故事就上演于此。
3:西汉长安城街名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
《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
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
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潇湘1.指湘江。
因湘江水清深故名。
2.湘江与潇水的并称。
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太素1.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
2.引申为天地。
3.朴素﹐质朴。
元化1.造化;天地。
峥嵘a.高峻、突出,如“山势峥峥”;b.不平凡,不寻常,如“峥峥岁月”。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峥嵘zhēngróng〖towering;beloftyandsteep〗∶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loftyandsteeppeak〗∶高峻的山峰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
——唐·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highandopen〗∶高爽空旷举目四顾,霜天峥嵘。
决刘缅,勿须。
其肉乞缅吃却。
”〔8〕批文公布后,满朝文武官员无不拍手称快,彭先觉因此感到无脸见人。
此后,彭先觉就被改换了工作,专门饲养和训练鹦鹉。
五明世宗嘉靖年间,任佃从御史被贬为江陵知县,偶尔有公文给邻县知县,总是称:“某人即将如何,某事即将如何。
”邻县知县忍受不了,就在他的来文末端批语答复他说:“即将即将又是即将,即将二字好难承当,传话给江陵任大官人,如今再也不是御史大人了!”任佃看罢默然无语〔9〕。
然而,在古代,放不下身份继续端架子、打官腔,或说不能完成角色转换,批复公文时犯措辞过当的错误,从而闹出笑话甚至挨批评的,远不止任佃一人。
如清朝嘉庆年间担任湖广总督的吴熊光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此,嘉庆皇帝于1804年7月18日特意下文批评他说:“吴熊光自简用湖广总督以来,朕即闻其接待属员过于严峻,批禀事件往往措辞过当。
因其在军机章京年久,拟写谕旨,于训饬之语习以为常,率意书写。
文禀批答,自有一定体制,即使属员偶有过失,亦应明白开导,何至动遭呵斥,竟与拟写谕旨相似?亦非体制。
若云该督曾在军机行走,则军机章京中如勒保、方维甸等,亦俱行走有年,简放外任,并未闻伊等于属员批禀有似吴熊光措辞过当之处。
嗣后该督务须平心办事,不可似前躁妄,用副委任。
”〔10〕吴熊光是嘉庆六年(1801)升任湖广总督的。
而从他担任湖广总督起,嘉庆皇帝就不断听到下面反映他的问题,说他“接待属员过于严峻,批禀事件,往往措辞过当”。
开头,嘉庆皇帝确实认为他长期在军机处工作,代皇帝拟写谕旨,因而养成了固定的用语习惯,且他本人又不注意这些问题,才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一直原谅了他。
想不到三年过去了,吴熊光不但没有改正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官气越来越严重,官腔越打越厉害,忍无可忍的嘉庆皇帝才于一封告状信上批了这么一段话,把他狠狠地批了一顿,要他以后“务须平心办事,不可似前躁妄,用副委任。
”嘉庆皇帝这一批示,不仅近似白话,非常好懂,而且把一个官气十足、盛气凌人的官僚形象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了,读来确实非常有趣。
《唐诗研究》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真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唐代诗人大多数出身于_______。
2.盛唐_______画的兴起,使诗与画本质上趋于同步:重_______而不重写真,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3._______倡导的诗文改革预示着初唐的结束和盛唐的开启。
4.李白的名篇多半作于_______前,与杜甫刚刚相反。
5.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中,《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位置于王维、孟浩然间,殆无愧色”的田园诗人是_______。
6.白居易等人效法杜甫“_______,无复依傍”的作法,写了不少讽谕诗。
7.最能见白居易诗歌“浅切”风貌的,是他的《_______》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
8.在体裁上,李商隐的_______,除杜甫外,唐诗人中无与伦比。
9.“香奁体”以《香奁集》得名,诗仿六朝_____,而范围有所扩大,代表作家为_______。
10.苏东坡诗评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摩诘”是诗人_______的字。
11.前人的唐诗选本中,能收到雅俗共赏、家弦户诵效果的是孙洙的《_______》。
12.《樊川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
13.王昌龄《出塞》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_______手法。
14.孟郊《游子吟》末句以“_______”比喻人类伟大的母爱。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24分)1.唐诗浩繁,仅《全唐诗》所收作品即达()。
A.二万余首B.近四万首C.近五万首D.六万余首2.高木秉《唐诗品汇》所谓的“盛唐”是指()。
A.开元至天宝末B.天宝至大历初C.天宝至大历末D.开元至大历初3.下列诗人中,终身布衣的是()。
A.陈子昂B.张若虚C.王维D.孟浩然4.高岑边塞诗在体裁上最擅长的是()。
A.七言歌行B.七言律诗C.五言古诗D.五言律诗5.被苏轼赞誉为“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外枯而中膏”的山水诗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