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急救
- 格式:ppt
- 大小:16.28 MB
- 文档页数:34
创伤与急救医学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创伤是青壮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A:对 B:错答案:A2.多发伤是指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其中一处损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可危及生命或肢体。
()A:对 B:错答案:A3.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 把损伤部位分成5个部位(头.颈部.胸部.腹部.四肢骨盆)。
()A:错 B:对答案:A4.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A:休克发生率高B:病情复杂,容易漏诊C: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病死率高D: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高答案:ABCD5.创伤患者局部治疗内容包括:()A:清创B:洗消C:控制污染D:控制出血答案:ACD第二章测试1.创伤治疗中优先抢救的急症包括()A:大出血.休克B:皮肤擦伤C:肢体离断伤D:腹部脏器脱出答案:ACD2.严重的胸部损伤包括:()A:张力性气胸B:大量血胸C:连枷胸伴肺挫伤D:开放性气胸答案:ABCD3.怀疑椎部受伤的伤员应固定颈部,避免发生扭转。
()A:对 B:错答案:A4.创伤急救初次评估中关于气道评估与管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要重视颈椎损伤的筛查和颈椎的保护;B:患者到达急诊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然后评估气道安全性;C:要观察有无明显的异物.颌面部骨折等阻塞气道的因素D:通过患者的应答可以快速评估气道是否通畅;答案:B5.创伤急救初次评估中关于呼吸评估的重点内容不包括:()A:大量血胸;B:张力性气胸;C:胸骨骨折;D:开放性气胸;答案:C第三章测试1.在预测大量输血需求的评分系统中,血液消耗评估评分(Assessment ofblood consumption score)不包含的指标是()。
A:心率>120次/分B:收缩压<90mmHgC:顿性伤D:FAST阳性答案:C2.关于限制性液体复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建议避免大量使用0.9%的生理盐水B: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建议使用低渗液体C:推荐使用等渗晶体液进行初始复苏D:推荐初始仅给予1升左右的晶体液答案:B3.关于失血性休克时目标血压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创伤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即处理伤口:对于开放性伤口,应立即用清洁的纱布或棉垫覆盖伤口,防止污染和感染。
如果伤口深大或出血严重,应尽快进行止血。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伤者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3. 稳定伤者的生命体征:对于严重创伤的伤者,应尽快进行心电监护、测量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及时处理。
4. 预防感染: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及时清洁消毒,避免感染。
同时,应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5. 处理并发症:严重创伤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休克、内出血、骨折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6. 心理支持:创伤后的伤者往往会出现心理上的创伤,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7. 后续治疗:对于严重的创伤,需要进行后续的治疗,包括手术、康复等。
总之,创伤的急救和护理需要及时、全面、综合的处理,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
创伤与急救处理制度1. 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创伤与急救处理流程,确保患者在受伤或急病时能够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保护生命。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和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包含但不限于急诊科、外科、重症监护室、会诊科等。
3. 术语定义•创伤:指外界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导致的人体组织和器官损伤。
•急救: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医疗护理措施,以维持或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功能。
4. 急救准备4.1 医院应设立急诊科,配备急救设备和急救药物,并保持设备和药物的良好状态,确保随时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4.2 各科室应依据需要配置相应急救设备和药物,并明确责任人员,确保在发生急救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并供应支持。
4.3 应定期组织急救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确保其能在紧急情况下正确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
5. 创伤与急救预警5.1 医院应建立创伤与急救预警机制,对各科室常见的创伤和急症进行分析和统计,订立相应的应急措施。
5.2 各科室应建立创伤与急救处理队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提前订立应对各种情况的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
5.3 医院应加强与急救中心和其他医院的合作,建立创伤与急救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传递急救信息和患者转诊等事项。
6. 创伤与急救流程6.1 急诊科接诊流程:—患者到达急诊门诊后,应立刻进行初步评估,并评估伤情严重程度。
—依据患者伤情等级,确定优先抢救时间和优先抢救目标,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同时,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若患者情况紧急,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手术准备或后续救治准备。
6.2 确诊后的急救流程:—快速确认确诊,必需时进行辅佑襄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做好与其他科室的及时沟通,明确团队合作流程。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订立救治方案,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和执行时间。
—快速启动救治方案,确保适时、准确地进行急救处理。
—在急救过程中随时调整救治方案,以保证最佳的救治效果。
常见创伤急救常识
常见创伤急救常识包括以下内容:
1. 大面积出血:及时止血是急救的首要任务。
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压迫伤口进行止血,如果出血严重,还可以使用止血带或者扎带进行止血。
2. 骨折:在急救骨折时,要尽量保持骨折部位不动,可以使用固定带或者毛巾进行固定,避免进一步损伤。
然后将伤肢抬高。
3. 创伤性窒息:当有人因窒息而无法呼吸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者胸外按压进行急救。
4. 烧伤:对于小面积、浅度烧伤,可以用冷水冲洗伤口,并涂抹创面抗菌药膏进行保护;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
5. 中毒:急救中毒时,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中毒物质、中毒途径和症状,并尽量阻止进一步中毒。
如果中毒物质为化学物质,可用清水冲洗患者的受污染部位。
6. 深度刺伤:当有人被刺伤时,应尽快洗净伤口,用干净的敷料进行覆盖,然后送往医院就诊。
7. 高空坠落:当有人从高处坠落时,应先确保患者的安全,然后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的其他身体部位不动,仅保持呼吸道通畅。
8.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是关键。
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以上是常见创伤急救常识的简要介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急救步骤还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及时求医。
此外,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救人的能力。
创伤与急救讲座一、大致了解人体解剖以及认识人体的八大系统(循环、呼吸、淋巴、泌尿、支持连接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二、创伤与急救1、创伤:由于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器官受损或死亡。
间接作用如爆震伤。
2、为什么要搞好现场急救?答:伤害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对伤员进行初级急救,并按正确方法进行搬运,搞好现场急救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轻伤员痛苦,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并可挽救频临死亡人员的生命。
据统计,现场急救搞得好,可减少20%伤员死亡,人员受伤后,2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70%,4-5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43%,15分钟以后进行急救的成功率极小。
因此在高危现场做好急救工作,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危和健康的恢复,为了使现场急救更为及时,要求现场作业人员必须要学会急救知识。
3、急救人员在急救时注意的事项和要求是什么?答:一是要沉着、冷静,快而不乱。
二是要尽快的对伤情做出初步估计和诊断,并立即采取相应有效地措施抢救。
4、急救时为什么强调先救后送原则?答:因为必须在保证病人安全情况下才能转送,否则将增加伤残率和后遗症,创伤病人往往需要实施行心肺脑复苏、输血、补液、包扎、止血、固定等,所以要先救后送。
5、在什么情况下地伤员采取先送后救原则?答:在伤员多,伤情严重而复杂,但生命体征较稳定时,须尽快转到有条件的地方才能救治及时,可以先送后救。
6、担架搬伤员时为什么头在后面?答:头在后面可使后面抬送人员随时看到伤员面部表情,如发现异常情况就能停下来及时抢救。
7、如何判断假死和真死?答:假死又称临床死亡,可采用压迫眼球,检查心电图,看眼底等方法。
如是假死眼球解除压迫后变扁的眼球可复原,如真死不再复原;如假死心电图有波形,真死反之;如假死眼底可见视网膜血管内有血液流动,真死反之。
对假死要立即实施心肺脑复苏和药物复苏等方法抢救。
在一般情况下大脑皮质只能耐受心跳停止4-6分钟,否则大脑皮层将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植物人)。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的急救原则,主要包括先观察、再救命、后包扎、做好护理等。
1、先观察
如果发生创伤之后,首先需要对创伤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了解大致的问题,避免发生遗漏。
2、再救命
在检查之后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如果存在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挽救生命,避免造成死亡。
3、后包扎
抢救之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快速止血,可以通过压迫法、绷带法等进行止血,避免造成失血性休克。
4、做好护理
在抢救时不要过于急躁,进行包扎时要注意手法以及顺序,要轻柔,防止创伤加重。
包扎时先从头部或者胸部等重要器官进行包扎,然后是四肢。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抢救前要做好防护工作,佩戴好医用手套、口罩,避免造成感染。
建议进行创伤急救时,需要严格按照原则进行操作,能够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急救效果。
创伤与急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做好医院创伤与急救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管理制度,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创伤与急救科室、急诊科室以及相关医务人员。
第三条定义1.创伤:指外来身体损伤或精神损害,由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病伤。
2.急救:指对突发的疾病、伤残进行紧急救助的医疗措施。
3.创伤与急救科室:指负责接收、诊断和处理创伤与急救病例的医疗科室。
4.急诊科室:指负责接收、初步诊断和处理急性病例的医疗科室。
第二章创伤管理第四条创伤病例的收治和分诊1.创伤与急救科室应配备充分的医疗人员,负责创伤病例的收治和分诊工作。
2.创伤病例应依据伤情严重性和治疗需求进行分诊,分级分送至相应的科室。
3.创伤病例应及时进行初步评估和处理,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进行帮助治疗。
第五条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和处理1.创伤与急救科室应依照创伤患者伤情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
2.创伤患者的处理应包含以下内容:–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如呼吸道通畅、循环保持稳定等。
–掌控出血和减轻疼痛,如止血、包扎等。
–针对不同伤情做相应处理,如骨折复位、软组织修复等。
–接受必需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
–订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如拟定手术计划等。
第六条创伤患者的病愈管理1.创伤与急救科室应建立创伤患者病愈管理制度,为患者供应病愈治疗和心理支持。
2.创伤患者病愈过程中,需开展病情跟踪,评估疗效,并定期进行病愈引导和病愈训练。
第三章急救管理第七条急救设施和设备1.医院应配备紧急救援设施和设备,包含急救车、急救箱、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2.周期检验急救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可用,并及时维护和修理或更换损坏设备。
第八条急诊科室的工作流程1.急诊科室应设立明确的工作流程,明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流程。
2.急诊科室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并完善相关医疗记录。
《创伤急救》ppt课件完整版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目录•创伤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创伤评估与初步处理•常见创伤类型及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策略•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工作•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PART01创伤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创伤定义及分类创伤定义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性损伤,如砸伤、切割伤、刺伤、挫伤、撕裂伤、骨折、脱臼、挤压伤等。
创伤分类按致伤原因可分为锐器伤、钝器伤、火器伤等;按受伤部位可分为颅脑伤、面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四肢伤等;按皮肤完整性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创伤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生原因交通事故、暴力事件、工伤事故、运动损伤、意外坠落等是常见的创伤发生原因。
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职业、环境因素、个人行为等均可影响创伤的发生。
例如,年轻人、男性、从事高风险职业、居住在犯罪率高或交通状况差的地区、酗酒或吸毒等不良行为都会增加创伤的风险。
创伤流行病学特点地区分布创伤的发生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卫生条件等有关。
例如,城市地区交通事故和暴力事件较多,而农村地区则以农业事故和意外坠落为主。
时间分布不同时间段的创伤发生率也有差异。
例如,交通事故在夜间和节假日较为多发,而工伤事故则多发生在工作日。
人群分布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群创伤发生率也不同。
例如,年轻人和男性是创伤的高发人群,而从事高风险职业如建筑工人、矿工等也更容易发生创伤。
国内外创伤救治现状国内现状我国创伤救治体系不断完善,救治能力不断提高。
政府加大了对创伤救治的投入,建立了多层次的创伤救治网络,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专科救治等。
同时,创伤救治技术也不断更新,如损伤控制性手术、快速康复理念等的应用,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国外现状国外发达国家的创伤救治体系更加完善,救治效率更高。
他们注重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衔接,建立了高效的创伤救治流程。
同时,国外在创伤救治技术方面也更加先进,如机器人手术、3D打印技术等的应用,为创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救治效果。
创伤急救知识
以下是一些创伤急救知识:
1. 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了解急救流程和急救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向专业人士学习或参加急救培训课程。
2. 减轻出血:在出血的部位上施加直接压力,用纱布或干净的布覆盖并保持压力,直到医疗专业人士到达。
3. 恢复呼吸:如果受伤者停止呼吸,做好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CPR)。
4. 固定骨折:在骨折或关节脱位的位置上使用滚筒状的软垫,然后用绷带固定,以减少疼痛和长期损伤。
5. 保护颈椎:如果怀疑颈椎损伤,请小心地将头、颈部和躯干稳定住,尽量不要移动受伤者。
6. 处理烧伤:冷却烧伤部位,但不要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用干净的布覆盖烧伤部位,然后寻求医疗帮助。
7. 处理骨折和折断:尽量不要移动或加压受伤部位,使用软垫稳定骨折部位,并用绷带固定。
8. 处理休克:如果伤者冷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或意识丧失,可能处于休克状态。
将其平放在地面上,抬高双腿,盖上保暖物,并立即叫救护车。
9. 停止出血:使用干净的布或绷带对出血部位施加直接压力,保持压力直到医疗专业人士到达。
10. 寻求及时的医疗帮助:无论伤势有多轻,都应该尽快寻求医疗帮助以获得专业的治疗。
及早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和长期损伤的风险。
简述创伤急救的原则及创伤急救的注意事项摘要:一、创伤急救的原则1.快速评估伤情2.保持现场安全3.防止感染4.稳定伤者情绪5.有序实施救治二、创伤急救的注意事项1.正确判断伤情2.清洁伤口3.及时止血4.妥善固定受伤部位5.平稳搬运伤者6.避免二次伤害正文:创伤急救是在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等情况下对伤者进行初步救治的重要环节。
掌握创伤急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能够为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伤亡。
一、创伤急救的原则1.快速评估伤情:在救治前,迅速对伤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伤情,确定优先救治的部位和措施。
2.保持现场安全: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伤者遭受二次伤害。
如遇火灾、化学品泄漏等危险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3.防止感染: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避免感染。
对于破损伤口,可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4.稳定伤者情绪:与伤者沟通,使其保持平静,减轻恐惧感。
如有必要,可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
5.有序实施救治:根据伤情,按照救治顺序进行。
一般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如心脏骤停、大出血等。
二、创伤急救的注意事项1.正确判断伤情:准确识别伤者的病情,以便采取合适的救治措施。
2.清洁伤口: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避免感染。
对于污染较严重的伤口,可使用消毒液进行处理。
3.及时止血:对于出血伤口,采用直接压迫、包扎、止血带等方法及时止血。
4.妥善固定受伤部位:对于骨折、脱位等受伤部位,应妥善固定,避免搬运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
5.平稳搬运伤者:在搬运伤者时,要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晃动,以免加重伤情。
6.避免二次伤害:在救治过程中,密切关注伤者状况,确保救治措施不造成二次伤害。
掌握创伤急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论述创伤的急救技术
急性的创伤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造成死亡的是大出血,其次是感染和神经损伤。
临床上创伤的急救技术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止血;第二个方面是包扎;第三个方面是进行固定;第四个方面是进转运,这是临床上急诊急救的基本技术。
止血可以采取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还可以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总的原则是动脉出血要在近心端结扎,静脉出血要在远心端结扎。
包扎主要减轻患者疼痛,避免组织器官进一步损伤和感染,同时减轻患者的损伤。
临床上可以采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同时还止血的作用。
再有就是固定,可以采用夹板或比较直的木条固定,主要对骨折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避免组织进行二次损伤。
最后就是转运,临床转运主要是避免组织器官进一步损伤,比如患者脊柱损伤,首先在固定的基础之上,保持头体躯干为一条直线,否则容易引起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这是临床上常用的创伤,急救的基本技术。
常见创伤急救常识一、概述创伤是指外界机械因素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常见的创伤包括刀伤、烧伤、骨折、扭伤、脑震荡等。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减轻伤害并挽救生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创伤的急救常识,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二、刀伤急救刀伤是指尖锐物体刺入人体造成的伤害,常见于刀具、玻璃等尖锐物品的意外伤害。
遇到刀伤时,应首先保持冷静,然后进行以下急救措施:1.创面处理: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衣物对伤口进行包扎,控制出血。
2.止血:如果出血较多,可用手或纱布直接压迫伤口,直至出血停止。
3.就医:刀伤可能造成深层组织损伤,因此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三、烧伤急救烧伤是指由于高温、电流或化学物品等因素导致的皮肤组织损伤。
遇到烧伤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冷却创面: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或将受烧的手、脚浸泡在冷水中,持续15-20分钟,直至疼痛减轻。
2.覆盖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衣物轻轻包扎伤口,避免感染。
3.就医:烧伤的程度可能较难判断,因此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四、骨折急救骨折是指骨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常见于跌倒、摔伤等意外情况。
遇到骨折时,应注意以下急救措施:1.固定伤处:用稳定的物体(如棍子、板子)固定骨折处,避免进一步移动。
2.止血:如果骨折伴有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进行包扎止血。
3.就医:骨折需要进行专业治疗,因此应尽快就医,接受适当的固定和治疗。
五、扭伤急救扭伤是指关节发生过度拉伸或扭转造成的伤害,常见于运动或意外摔倒。
遇到扭伤时,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1.冷敷:用冰袋或冷水毛巾进行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2.提高伤处:将扭伤的手、脚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
3.休息:避免使用受伤的手、脚,保持休息,有助于伤口愈合。
4.就医:严重的扭伤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此应及时就医。
六、脑震荡急救脑震荡是指头部受到剧烈撞击或震动导致脑功能暂时受损,常见于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
创伤急救措施创伤急救措施是指在遭受创伤性伤害后,及时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以减轻伤者的痛苦,防止病情恶化,并尽可能地挽救生命。
以下是关于创伤急救措施的详细介绍:1. 创伤急救的目标:创伤急救的首要目标是保护伤者的生命,同时减轻病情,防止进一步伤害。
其次是减轻疼痛,控制出血,预防感染,并尽可能地保留伤者的功能。
2. 创伤急救的步骤:(1) 保护现场:在进行创伤急救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危险或伤害。
如果有可能,应将伤者移至安全的地方。
(2) 评估意识和呼吸:检查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伤者没有意识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3) 停止出血:对于大量出血的伤者,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
可以用手直接按压伤口,或者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4) 固定骨折:如果伤者有骨折,应尽快固定骨折部位,以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可以使用夹板或绷带来固定骨折。
(5) 清洁伤口:对于开放性伤口,应用清洁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防止感染。
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6) 控制疼痛:对于伤者的疼痛,可以使用止痛药物,如非处方的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需注意用药剂量和禁忌症。
(7) 保持体温:伤者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应采取措施保持伤者的体温,如使用保温毯。
(8) 送医院就诊:在进行了必要的急救措施后,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就诊,以便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评估。
3. 创伤急救的常见情况和处理方法:(1) 烧伤:对于轻度烧伤,可以用冷水冲洗伤口,并涂抹烧伤膏或保湿剂。
对于严重烧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用湿润的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 骨折:对于骨折,应避免移动伤者,固定骨折部位,并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
然后送医院就诊。
(3) 出血:对于大量出血,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用手直接按压伤口或使用止血带。
然后用干净的布料或绷带包扎伤口。
(4) 深度创伤:对于深度创伤,应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并用力按压止血。
然后送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