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钢筋平法施工的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8
平法钢筋教案教案标题:平法钢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法钢筋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平法钢筋的计算方法和施工要求;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法钢筋的定义和作用;2. 平法钢筋的计算方法;3. 平法钢筋的施工要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平法钢筋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平法钢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平法钢筋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建筑结构中的重要性;b. 讲解平法钢筋的计算方法,包括根据构件尺寸和受力情况确定钢筋直径和间距等;c. 阐述平法钢筋的施工要求,包括钢筋的预埋、固定和连接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适量的钢筋和相关工具,进行平法钢筋的实际操作。
要求学生按照计算方法和施工要求,正确布置和固定钢筋。
4. 效果展示与讨论(15分钟):学生展示各自操作的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对平法钢筋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施工要求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实际操作评价: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成果,评估其对平法钢筋计算方法和施工要求的掌握程度。
2. 口头回答评价:提问学生关于平法钢筋的相关问题,评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平法钢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2.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钢筋加工厂,让他们亲身感受平法钢筋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
六、教学资源:1. 平法钢筋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资料;2. 平法钢筋的实物样本、图片和视频资料;3. 钢筋、工具和施工场地等实践操作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1. 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成为必要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点。
2. 平法设计基本原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平法设计是确保结构平整、水平和垂直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平法设计的基本原则:•结构布局合理: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结构功能和荷载要求合理布置结构的平面图,并考虑结构平整度的控制要求。
•组件相互垂直:各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符合垂直度要求,确保结构整体的垂直性。
•结构平整度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结构形状、尺寸和位置的变化,控制结构表观平整度与设计要求相符。
3. 结构施工与测量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整度,施工过程中的测量至关重要。
具体的施工与测量规则如下:•基准线和控制点的设置:在施工开始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基准线和控制点,并用测量仪器进行准确定位和记录。
•施工中的测量: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测量,检查结构的平整度,并及时调整和修正,确保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支撑与脚手架的搭设: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结构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合理搭设支撑和脚手架,确保结构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注意施工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整度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避免对结构平整度造成不良影响。
4. 优化平法设计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整度,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方法:•结构整体性优化:在设计过程中,优化结构整体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减小结构的扭转和变形,提高结构的平整度。
•结构预应力设计:通过预应力设计,改善结构的初始和长期变形,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平整度。
•模板和支撑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选用模板和支撑系统,提高施工效率和结构的平整度。
•结构调整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调整,及时控制和修整,确保结构平整度的达标要求。
基础梁钢筋平法一、梁的编号与识别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是重要的承重构件。
为了方便施工和管理,需要对梁进行编号,以便在图纸和施工现场进行识别。
根据不同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梁的编号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会包括梁的序号、跨数、截面尺寸等信息。
在施工前,应仔细核对图纸上的梁编号,确保施工的正确性。
二、梁上各部位钢筋的类型与数量梁上不同部位的钢筋具有不同的作用和要求,包括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等。
在平法中,需要明确标注每种钢筋的数量、规格、直径、间距等参数,以便施工时准确安装。
三、梁钢筋的连接方式与构造要求梁钢筋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连接等。
不同的连接方式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构造要求,需根据施工条件、钢筋材料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同时,为了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如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等。
四、梁钢筋的锚固长度与弯钩形式梁钢筋的锚固长度和弯钩形式是保证结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在平法中,需要明确规定每种钢筋的锚固长度和弯钩形式,以便施工时准确操作。
同时,为了满足抗震要求,还需要考虑地震作用对梁钢筋的影响。
五、梁钢筋的搭接长度与位置梁钢筋的搭接长度和位置也是保证结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在平法中,需要明确规定每种钢筋的搭接长度和位置,以便施工时准确操作。
同时,还需要考虑施工条件和工艺要求,合理确定搭接长度和位置。
六、梁的箍筋类型与间距要求箍筋是梁中用于增加结构稳定性和提高剪切承载能力的钢筋。
在平法中,需要明确规定箍筋的类型和间距要求,以便施工时准确安装。
同时,还需要考虑箍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以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七、梁的吊筋类型与间距要求吊筋是用于固定和支撑梁的钢筋。
在平法中,需要明确规定吊筋的类型和间距要求,以便施工时准确安装。
同时,还需要考虑吊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以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八、梁钢筋的附加要求与注意事项除了上述要求外,在梁钢筋施工中还有一些附加要求和注意事项。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1. 引言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中最常见的结构体系之一。
在RC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2. 设计原则2.1 平性要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平性是指结构的水平面是否平整。
平性的要求直接关系到结构的使用性能和施工工艺要求。
设计师在进行平法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确定各构件的平缓度、平直度和平整度要求。
2.2 平性评估方法为了评估结构的平性,设计师通常使用平坦度或平整度指标。
平坦度是指结构表面的平滑程度,通常使用表面偏差或高低差来表示。
平整度是指结构的整体水平表面的平整程度,可以使用直线度或曲面度指标评估。
2.3 平法设计要求在进行平法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 结构基准面的选取和固定; - 对于不同构件的平整度和平整容许偏差的确定;- 结构局部变形和位移的控制; - 结构变形预警与处理。
3. 施工规则3.1 施工准备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 - 定义结构的基准面,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严重的变形; - 编制平法施工方案,包括平整度要求、施工工艺等内容; - 安排专业人员和施工队伍,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2 平法施工步骤3.2.1 基础处理在进行平法施工之前,需要对结构基础进行检查和处理。
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水平控制满足设计要求。
3.2.2 等准设定在进行平法施工时,需要首先确定参考基准面。
参考基准面可以选择结构底部的水平面进行标定,或者使用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3.2.3 施工操作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中,需要掌握以下操作要点: -使用标尺、水平仪和调整工具进行调整,确保构件的平缓度满足要求; - 使用光纤水平仪等高精度测量工具对构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 结构变形预警与处理,对于有较大变形的构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加固。
柱子顶层钢筋平法
平法,是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是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柱子顶层钢筋平法即是将柱子顶层钢筋的尺寸和配筋,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
在进行柱子顶层钢筋平法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确定柱子的截面尺寸和配筋,这需要根据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结果来确定。
然后,在平面图上标出柱子的位置,并绘制出柱子的轮廓线。
接下来,根据配筋要求,在轮廓线内部绘制出钢筋的布置图,包括钢筋的直径、间距、数量等信息。
最后,根据标准构造详图的要求,绘制出钢筋的弯钩、连接等细节部分。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钢筋的直径和数量要满足受力要求,不能随意更改。
2.钢筋的布置要符合规范要求,不能出现过于密集或过于稀疏的情况。
3.钢筋的连接要符合规范要求,不能出现连接不牢固或连接位置不当的情况。
4.钢筋的弯钩要符合规范要求,不能出现弯钩长度不足或弯钩角度不当的情况。
总之,柱子顶层钢筋平法是一种将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直接表示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的方法,需要遵循一定的制图规则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规范要求来确定具体的尺寸和配筋方案,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钢筋平法规则
“22钢筋平法规则”,它是用于测量和精确施工的基本规则,这个规则不仅仅在建筑行业中常常用到,而且在其他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介绍“22钢筋平法规则”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确定测量基点。
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确定一个准确的
基准点。
通常情况下,基准点是做在地面上的一根长杆,它能够允许
测量人员精确地测量建筑物高度、长度、宽度等数据。
第二步,关注线条。
在进行测量时,要注意线条。
这包括垂直、
水平和准确竖直的线条,这些线条对建筑的施工至关重要。
第三步,安装22钢筋平。
在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时,需要
使用22钢筋平,这是一种专门用于验证建筑物是否垂直或水平的工具。
此时,需要在建筑物的两个端点之间固定好这个钢筋平,并确保不会
移动。
同时,需根据镜像原理,将钢筋平完全垂直,并保持其水平。
第四步,使用旁观者。
建筑师或施工人员独自使用22钢筋平是
不够的。
因为他们的眼睛可能会被视角所限制导致误差,因此需要使
用旁观者来检查22钢筋平是否垂直或水平。
第五步,更新基准点。
在测量和建筑物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一
些变更和调整。
在进行这些变更时,需要更新基准点,以确保所有的
测量都符合真实情况。
总而言之,“22钢筋平法规则”是一种在建筑领域广泛使用的测量工具,能够帮助建筑师和施工人员确保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精确无误。
通过遵循以上五个步骤,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个规则进行测量和施工,从而在建筑领域取得成功。
对于钢筋平法施工的讲解对于钢筋平法施工的讲解相信大家都知道陈青来教授吧,他是山东大学教授,是钢筋平法创始人,下面是他对于钢筋平法施工的讲解,看看吧,会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要点1)、要点一:结构与构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2)、要点二:结构的刚度问题3)、要点三: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支座)问题4)、要点四:平法设计规则要点——1、注写方式与截面方式相结合;2、集中注写与原位标注相结合;3、特殊构造不属于标准化内容通用值引出来,一起标注,不一样的在图上标注。
原位标注优先,有重合取其大值我国的规范是构件的规范,只有在抗震的角度能够体现。
首先要明白谁是谁的支座。
施工人员要搞清楚。
基础是柱和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柱梁是板支柱。
只有往支座锚固。
不是支座只存在连接不存在锚固。
柱只有往基础内锚固,从一层到顶层是一个整体,与梁没有关系。
柱根到柱顶是整体,柱与墙增大箍筋为了施工。
梁以柱为支座,梁的箍筋从柱边,梁上部筋贯通支座,下部往柱内锚固。
板以梁为支座,板筋以梁边布筋。
有一个50是为了抗剪。
是针对支座说的剪力墙在暗柱边多远。
由于暗柱不是剪力墙的支座,因此就没有50的限制,只要满足间距就行。
基础连梁与柱没有关系,是基础做为支座,如果基础是双层配筋,按基础边,如果是单层配筋,不能从基础边锚,一个整体贯串,进来后往下斜的问题。
支座只进纵筋,不进横向钢筋,如果进横向钢筋只起固定作用。
二、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解析1)、基础主梁,箍筋是贯通的,梁是柱的支座。
存在纵筋的连接。
2)、箍筋是大箍套小箍,这样重复的筋最小,如四肢箍筋,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相套,在抗震与非抗震都可以,但抗钮就不行了。
抗钮只与最外箍筋有关。
3)、大箍内加接筋是最好的。
4)、柱的施工缝在梁底50至100,抗震问题没考虑,国外是整体或在柱的中部。
这个问题是一定得解决。
5)、基础梁如果小于柱,就存在加液梁问题,就是把柱包住。
来实现基础梁做为支座。
6)、柱在基础梁内锚固,如果小于500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得合箍),主要是防止钢筋偏移。
柱在基础内的弯最小要大于1507)、柱中部搭接区加密是为了增加砼的粘结。
在柱两端的是为了抗震,主要是为了强柱弱梁。
8)、基础板的第一根筋为基础的边的1/2的板间距9)、基础次梁以基础主梁为支座,次梁的箍筋从主梁边50mm开始。
10)、凡时承柱的为基础主梁,与柱不连接的就为次梁,有些次梁与主梁一样高也是次梁。
楼板内应注意的事项1、楼板从梁主筋内扎进来,板下部筋进入梁大于5d,但至少到梁中线。
板上部钢筋与梁平行的筋按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4、楼板与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在支座处一定是受压的。
5、非接触搭接:两根钢筋间距要大于等于30+d,小于0.2Ll及150的最小者,两个搭接之间的间距得大于0.3Ll。
两个钢筋要弯起是1:12。
6、板的负筋在梁的角筋内7、板悬挑板要折回来5d。
并不是直弯。
主要为了装修改造用。
悬挑板与栏板在一起,在栏板内也是5d。
8、放射筋的问题:梁的箍筋问题,在放射筋范围内箍筋可以斜放。
这样放射筋插空可以完成。
9、在两面悬挑板钢筋打架的问题,在楼板内做了钢筋相互关系的构造。
10、无梁楼盖的构造,有时在下部的筋有时到上部了。
搭接时要把搭接头弯到上部,并且要大于0.3Ll11、国内是重结果,而国外是重过程。
钢筋应该重过程,中间不控制砼打得特别好是没有用的。
在哲学的理念上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一个过程的开始主要看起动新的过程是不是强。
一件事没有做就想结果。
办好每一个过程,结果是自然的。
12、梁与柱的钢筋打架,就采用撬一下是不可取的。
要注意的问题1、先说梁、再说板,最后说柱,主要是梁好说。
砼结构中存在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的问题。
2、柱问题就多了,存在大偏心与小偏心。
3、平法考虑层次性,主要是基础、柱、梁、板有各自的子系统。
关联性。
各自之间有支座,基础、柱、梁、板前面是后面的支座,楼梯是特殊板。
有一个相对完整体,基础、柱、梁、板的顺序与施工相一致的。
4、平法中先谈柱、后谈梁、再谈板。
梁的问题1、构造结点中的多空的问题,几个尺寸取最大值的问题。
2、梁上部钢筋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且大于等于0.4Lae。
看图除了文字外还得看图形。
3、弯锚在中心线过5d,大于0.4Lae可以弯。
是不是上下筋都可以相互同一位置弯,非抗震可以,对于抗震不行。
弯描只要大于Lae。
弯锚仍是大于Lae是不对的,钢筋一弯就不可能全是拉力。
弯的钢筋的长度15D就足够,但直的必须要保证4、Ln为最大跨的净跨长度。
取Ln/3是经验取的。
5、下部在支座处锚固,钢筋很长,是不是可以通出来,后来修定时不能标准化,一是梁的搭接要避开加密处,二是受力较小处,受力较小多大是较小,很难确定。
为了节省钢筋相到支座外连接,在03G101-1中的54页补充了一条。
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可以,可以爱在什么地方连就在什么地方连。
6、柱的机械连接合算,可以省搭接和加密钢筋。
锥螺纹只能适合柱不能用于梁内。
7、非抗震可以支座外进行连接。
8、图集没有解决三排筋的问题,应该由设计人员进行告知。
如果第一排全部通长,第二排就为第一排的非通长筋。
9、梁上部即有通长筋时,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150主要是让搭接区域内至少有一根箍筋10、结构理念,钢筋分三个等级,一个是受力钢筋,也是主筋,受力钢筋锚固特别严格。
主要考虑受拉。
第二是构造钢筋:架力筋与侧面筋,基本上是一个构造要求。
一般不需要回头勾,有一个分布筋是墙身的竖向筋应该是受力筋,并非是构造筋。
顶层梁的上部端部筋的问题1、梁的下部钢筋没有必要全部伸入支座,无论如何支座的弯距小于跨中。
可以在梁支座外短开,规定大于0.1Ln1,在图集上只做了两排钢筋上部筋不断的问题。
2、加液一般没有两排筋。
3、梁变截面时,按100%锚固考虑。
要通长筋时,要进入柱50时才能弯。
下部钢筋通时不进入50,可在于高处得进入柱50。
4、吊筋,放了吊筋可以不放加密筋,不能只把次梁包住。
5、侧面筋:为什么越配越大,梁裂的问题,一分析就是筋少了。
其实裂缝主要是水灰比的问题。
二是安定性的问题。
6、规范管纲,其它图纸管目。
7、规范当梁大于等于450时,得设侧面钢筋,但间距不应大于200。
悬挑梁的问题:1、非框架梁下部筋不进入50,原因是受压。
2、第一排筋,一部分在外弯下大于12D,第一排另一部分往下斜弯。
斜筋是帮助箍筋抗剪的。
第二排直锚。
3、有些人说往柱内锚La不放心,你可以加长,但规范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就说明La不可靠,本身考虑的概率是99.97%,失效概率是0.03%,你加长1 .5不一定能提高多大的概念。
加长是可以,本身是大于号。
如果你对规范内的那个节点不放心,可以改。
如果你改了责任你负责,如果你不改责任谁负责,是灰色区域。
但个人的责任可以减少。
梁柱的结点1、中柱:非剪力不能搭接,几个指标取大值。
2、最好的搭接位置在柱中,3、如果是一级连接可以在加密区内,但不能在支座内。
4、焊接不可靠的问题,电渣压力焊只能用于柱,不能用于梁。
5、上下柱不同钢筋数量时加插筋。
必须是1.2Lae。
6、中柱顶层的节点:a) 往外或往内都是12D。
b) 柱要给梁支座,要形成完整的钢筋笼的问题。
c)如果梁特别高,只要够了Lae是不是可以,其实是不对的,必须是完整的,柱得到梁顶。
有两种错误的做法是:一是直锚够,二是加弯12d够锚。
d)梁上起的柱,梁是柱的支座。
e)梁顶部直的部分必须大于0.5Lae,有时不应限制。
f) 端柱处理要严,中柱要松。
柱头就特别复杂。
规范在执行中会出现的问题:1.有两种节点,一个是柱往梁内锚,A、B、C,二是梁往柱内锚。
如果梁太高,柱内的筋,没有弯或梁顶就够了1.5Lae,不少于柱外侧的钢筋的65%。
35%的伸至柱内边等下弯。
不好算根数。
2. 第二种,如果梁特别高,梁内的筋到不了梁底,我的观点,1.5或1.7没有关系,可以看着办,两个原则,一是任何情况下柱的筋必须伸到梁顶弯折12D,但必须大于1.5Lae。
抗震有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应该是两个水准,不应有中震可修,其实无法修。
大震不倒是节点不散。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节点根本实现不了,柱的钢筋如何插空,不然成了钢板,梁柱的钢筋打架。
其实工地上施工没有施工不上人的,反正砼打完看不见。
现在一个办法是柱高起一点,高30加钢筋直径。
3.柱梁尺寸平齐时,梁的钢筋往内弯一点。
这个不能凑合。
箍筋1. 机械连接和焊接的地方不加密,只有绑扎连接要加密。
2.窗台下的短柱要加密。
3.箍筋的套法,必须外得到大框,内是小箍,如果不这样,可能有重又叠三层的问题。
这样规定箍筋的只有两层。
剪力墙1)剪力墙越变越复杂。
要把问题简单化。
剪力墙的暗柱是干什么用的?框架柱中间层有反弯点,暗柱没有反弯点,它不是柱,不能独立于剪力墙,是对剪力墙的加固。
暗柱不易过大。
过大越不利。
过大可能是失误。
按说,暗柱与端柱应是全部加密。
暗柱对箍筋的要求比较高。
2) 翼墙只要伸到墙端弯15d,墙多厚还得伸和弯。
这就是规则,规范都是大于等于号,伸到头没有错,不伸到错了。
3) 暗梁与边框梁。
暗梁不是梁,是对墙的加固。
边框梁是加固墙的带。
连梁是梁但又与框架梁有区别。
4)连梁中层箍筋不需要往外伸,但顶层要求箍筋伸到头,但只指对应连梁的顶层,并不是工程的顶层。
5)暗梁的主筋在剪力墙的内侧,拉筋是拉剪力墙的作用。
6)暗梁与连梁的关系。
暗梁不重设,只要完成搭接设。
7)边框架仍与墙在一起,不应有加密区的思维。
8)洞口加强,在预算是不要漏掉。
洞口小于800时,四面加强,大于800时,不能按加强,应按边缘加强考虑。
9) 连梁的开洞,是可以的,但框架梁是不是可以,应该说是不行的。
节点内非平行接触连接与非平行接触锚固的原则1. 保持近距并不是为了使砼能够下去,而是为了钢筋与砼共同工作。
2. 如梁相互锚,就成了钢板,就存在先天不足,存在微细裂缝:主要是水灰比、震捣的作用减少气泡、石子就得往下沉,骨料上面有一个裂缝。
3. 加力到30%是弹性变形,到30至70%是塑性变形,大于70%快速把裂缝连起来,因此砼中在70%的作用。
4. 由于砼浇捣不下去,就改为细石砼是很严重的。
我们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也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没有办法5. 搭接,并行搭接错误的理论,应该是不能接触搭接。
只是采用了建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