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域及界线
- 格式:doc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学地理--重要分界线汇总归纳一.地理界线单项归纳:(一).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1.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2.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一太行山一一巫山一一雪峰山一线.(二).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2.热量与温度带界线:(1).1月0喀等温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3).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4).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一一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 祁连山-------- 天山一线.(5).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3.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1).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2).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一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3).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拉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5).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一张家口一兰州一拉萨一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6).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巴颜喀大山一一冈底斯山一线.4.气候类型的分界线:(1).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线.(3).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一一祁连山一一横断山一线.(三).水文界线:1.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一一阴山一一贺兰山一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南端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2.分水岭: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一一秦岭.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④.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怒山.⑤.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四).四大海域的分界线: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一一山东半岛蓬莱角.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一一韩国济州岛西南角.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广东南澳岛一一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五).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1.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东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昆仑山一一阿尔金山祁连山.③.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3000米等高线.2.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分界线:①.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3200c等值线.②.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相当于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4500c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日平均气温A 10c积温7500c等值线.二.地理界线综合归纳:1.秦岭一一淮河一线:(1).气温:大致与一月0c等温线重合.(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13).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2.长城:①.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③.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④.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⑤.农业:农业〔南〕与畜牧业〔北〕.⑥.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3.大兴安岭: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阶梯分界线.②.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③.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④.降水:400mm等降水量线.⑤.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⑥.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⑦.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⑧.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⑨.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4.太行山: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黄土高原〔西〕与华北平原〔东〕的分界线.③.河流流域:黄河流域〔西〕与海河流域〔东〕的分界线.④.省区:山西省〔西〕与河北省〔东〕的分界线.5.巫山: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四川盆地〔西〕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的分界线.③.省区:四川省〔西〕与湖北省〔东〕的分界线.6.横断山:①.地势:地势一〔西〕、二〔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西〕与四川盆地〔东〕的分界线.③.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西〕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④.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西〕与亚热带〔东〕的分界线.7.武夷山:①.地形区:江南丘陵〔西〕与浙闽丘陵〔东〕的分界线.②.省区:江西省〔西〕与福建省〔东〕的分界线.8.天山:①.地形区:塔里木盆地〔南〕与准嚼尔盆地〔北〕的分界线.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的分界线.③.区域划分:南疆〔南〕与北疆〔北〕的分界线.9.昆仑山: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10.阴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③.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11.南岭:①.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南〕与江南丘陵〔北〕的分界线.②.河流流域:珠江流域〔南〕与长江流域〔北〕的分界线.12.祁连山: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的分界线.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13.大娄山:①.地形:云贵高原〔南〕与四川盆地〔北〕的分界线.14.雪峰山:①.地势:地势二三〔东〕级阶梯的分界线.②.地形区:云贵高原〔西〕与东南丘陵〔东〕的分界线.15.巴颜喀拉山:①.河流流域:长江水系〔南〕与黄河水系〔北〕的分界线.16.贺兰山:①.降水量: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东〕与干旱地区〔西〕的分界线.③.植被:草原〔东〕与荒漠〔西〕的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⑤.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⑥.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17.冈底斯山: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②.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干湿地区: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④.分水岭: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
我国的国土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因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和海陆分布等自然地理因素不同,造成地区之间自然差异。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由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显著,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历史中,各地形成了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农业生产形式。
所以,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的不同,我国大致可划分为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北方地区地势坦荡,耕地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所以人们主食以面食为主。
东北和华北平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气候较温暖,降水丰沛,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人们主食以米饭为主。
南方还有很多河流、湖泊、鱼塘等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
因此,南方地区有很多的鱼米之乡。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受水资源的制约,在具有灌溉条件的河流附近和绿洲,可以发展种植业和栽培业(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著名的“塞外江南”)。
而多数地区由于降水少,只能发展牧业。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场分布地。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世界地理分界线1.各洲的界线:(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自然界线[北美地区与拉美地区界线:美国与墨西哥的国界线]——人文界线(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冰岛和格林兰岛之间】(8)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阿拉弗拉海—新几内亚岛西侧2.世界大洋界线:(1)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2)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3)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4)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20o E)。
中国地理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二阶梯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三阶梯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汉江与嘉陵江分水岭】(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12)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界线:雪峰山(13)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界线:武夷山(14)东北与华北分界线:山海关(河北秦皇岛)(15)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界线:南岭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四大地理区域范围:(1)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
(3)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4)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1)北与南:秦岭——淮河一线。
(2)青与其他:昆仑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3)北与西北: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1)1月0摄氏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800ml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6)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7)水田与旱田的分界线。
南北方地区差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和景观:特征:干旱景观: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西北地区很少河流,且多为内流河。
(1)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2)我国最长内流河:塔里木河(3)由风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4)由西到东的景观分布: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和地理现象:特征:高寒(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现象: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由于海拔高,多高山,随之而来的就是寒)湖泊众多,大河源头(由于多雪山,多冰川,随之而来的冰雪融水多,最终汇集于一起)青藏高原的居民常见食物:青稞和小麦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牧区及畜种:(1)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
(2)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宁夏的滩羊。
(3)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雪发展灌溉农业;青藏地区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方,发展河谷农业。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中国的区域差异一、必背知识点1、四大地理区域: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A、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
2、四大地理区域界线:①秦岭—淮河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气候②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主导因素是:降水或夏季风。
③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也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就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3.秦岭——淮河线:3.1、秦岭山脉东西走向,位于甘肃、陕西两省的南部,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和江苏。
3.2、秦淮线的地理意义:(1)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5)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6)是我国河流冬季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7)是耕地类型中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8)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9)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二、专题训练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环境描述不可信的是()A.北方地区的“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B.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不存在环境保护问题C.西北地区干旱缺水,草场退化严重、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扩大D.青藏地区有许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草场退化,生态脆弱2.区域地理自然、人文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区域位置影响了区域气候B.区域地形影响了区域河流流向C.区域农业影响了区域气候D.区域气候影响了区域植被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D区域与其它三大区域界定的主导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气候 D.地形4.四大地理区域与这组景点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①─B─南方地区 B.②─A─南方地区C.④─C─青藏地区 D.③─D─西北地区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6~8题。
四⼤地区三、六⼤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西。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龙江、内蒙古。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东、台湾。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5)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6)西北地区: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
2.分区依据:解放时期,中央下属设⽴了六个地⽅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
新中国成⽴后,在此基础上设⽴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政区,简称⼤区。
各⼤区分别管辖若⼲省级⾏政单位,中央不直辖省级⾏政区。
3.分区撤销:1954年撤销六⼤⾏政区,各省级⾏政单位改由中央直辖。
历史上的六⼤地区四、七⼤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西、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
(2)东北:⿊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通辽、⾚峰、锡林郭勒)(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东省、福建、台湾。
(4)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5)华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6)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7)西北: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
2.分区依据:⼀是中国⾃然地理区划⽅⾯众多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是全国⾼校地理专业师⽣普遍使⽤的《中国⾃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七⼤地区五、四⼤经济区1.分区名称:(1)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东、海南。
(2)东北地区:⿊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
(3)中部地区:⼭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4)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西、贵州、云南、陕西、⽢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西部。
2.划分依据:主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定位。
第五章地理区域和界限
课型:新授编制:马平审核:吴治梅
班级:组别: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了解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并能在图上填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能在地图上认识秦岭、淮河并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使用说明】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10的内容及图片,在课文中圈划出重点、疑难点。
然后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必须完成,探究提升部分有疑问做好标记)。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重难点】填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
1、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条件,区域可划分为区域、区域、
区域、区域等。
2、中国从自然区域上可分为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四大地理单元。
3、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探究提升】
任务一:看图5.5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上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A、地区
B、地区
C、地区
D、地区
★2、读图说明区域界线及划分依据:
C与其它地区之间界线大致沿山、山、山分布,划分的主导因素:。
B与A之间的界线与区和区界线相似,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
A和D之间的界线: --- 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
★任务二:看图5.6-5.10及教材P7、8文字,完成下列表格
【课堂延伸】
看地图册P7,完成下列各题:
1、秦岭——淮河主要穿过省、省、省、
省、省。
秦岭的走向大致为,淮河的流向大致是。
2、目前,淮河大部分径流( )
A.直接注入东海 B.直接注入黄海
C.注入长江后入东海 D.注入长江后入黄海
【当堂检测】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年降水量线最接近
A、200mm B、400mm C、800mm D、1600mm
2 .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C、河流差异D、植被差异
3.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
A、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
4、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的走向是()
A.东西
B.南北
C.东北—西南
D.西北—东南
5、秦岭与淮河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大致与我国的()吻合
①1月份0℃等温线②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①④
6、关于该地理界限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 该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C. 该线以南冬季河流封冻
D. 该线以南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7.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农业耕作制度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 土壤
D.气候
8、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 长江
B.黄河
C.秦岭—淮河一线
D.长城
9、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 是我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 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 是我国干旱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0、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类型是()
A.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草原
11、在下图中填写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以及秦岭、淮河
【课外延伸】
1.我国四大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北方地区不包括哪一个省?
A.山东省B、山西省C、河北省D、浙江省
3.云南省位于的温度带主要是()
A、亚热带B、温带C、寒带D、热带
4.上海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5.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6、秦岭山脉的走向与下列哪条山脉一致( )
A.天山 B.长白山 C.太行山 D.武夷山7、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湘江【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