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和德语的有趣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德法课的教学总结引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负责德法课的教学工作。
通过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希望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德法课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课程设置本学期的德法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德语课程和法语课程。
•德语课程:主要包括德语的语法、词汇以及听力和口语练习。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德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法语课程:主要围绕法语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进行教学。
通过丰富的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培养对法语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在德法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1.互动式教学:在德语和法语的课堂上,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练习中。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
2.多媒体教学: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语和法语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3.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我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对于初学者,我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中级和高级学生,我注重拓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观察和测试,我对本学期的德法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1.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练习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学生在德语和法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能力均有所提升。
通过听力和口语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
3.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增强: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丰富的文化材料,学生对德语和法语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外语单词的奇怪意思
外语单词的奇怪意思可能是由于文化差异、语言演变或单词的多义性等原因造成的。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英语单词“Culture”:在英语中,“Culture”通常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艺术和社会发展,但是在某些情境中,例如在烹饪领域,“Culture”可以指特定种类的发酵食品。
2. 法语单词“Bonjour”:在法语中,“Bonjour”通常表示“早上好”或“你好”,但在某些情境中,例如在餐厅,“Bonjour”可能只是表示“欢迎”或“你好”。
3. 德语单词“Autobahn”:在德语中,“Autobahn”通常指的是高速公路,但在某些情境中,例如在描述动物或物品的速度时,“Autobahn”可以用来形容速度非常快。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外语单词的奇怪意思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英语法语德语之间的关系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英语法语德语之间的关系第一,德语跟英语法语是一个语系的.对历史不了解的人可能不清楚,有一段时间德国与法国是一个国家.欧洲的皇帝不多,一个是早期的凯撒,是罗马的皇帝.亚利山大,也是皇帝,还有一个,就是查理曼大帝,他也是皇帝.查理大帝建立了查理曼帝国,其领土包括现在的德国、法国、奥地利.后来查理死了,他的几个儿子起了内哄.欧洲当时还没有中国那样成熟的嫡长继承制,都是靠实力说话,于是三个儿子把查理曼帝国给分了,相当于中国春秋时期的三国分晋.法国和德国从此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德国当时并未成为一个国家,而是由各个小邦组成,他们有时会由一个或几个大公来领导,但多数时候是相对独立的.法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后来接收了一部分西班牙的领土.这还是挺有趣的.西班牙老国王看到法国的老国王都老掉牙了,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欧洲是一夫一妻的,只有老国王的王后死了她才能嫁过去.但她还真嫁过去了,西班牙的国五还把一大片领土给她当了嫁状.不过公主是带着任务去的,就是一定要为老法王生下个儿子.这个愿望也达成了,并且公主进展得很好,她让老法王废了原来的王储,改她的儿子当了太子.原来的太子被送到了北部边境一个叫诺曼底的地方.他叫威廉.后来老法王死掉了,小儿子继了位,于是西班牙的老国王来,要女儿完成他们当初计划的最后一步,就是把法国并入西班牙,成为西班牙的领土.但老头万没想到,女人不同于男人,女人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并且老太后不当,去给你当公主结果法国的王太后不仅没有相履行当初的承诺,反而派大军兵临现时的法西边界,严禁西班牙人入内.从此那块领土永久成了法国的地盘.老西班牙国法是亏大了.那地方不小,相当于法国现在领土的三分之一.当年被她赶到诺曼底的那个威廉也不白给,他在法王死后想重夺王位,但太后确实是个女强人,绝不白给,他的行动没有成功,还差点丢了性命.但他没闲着,他带着自己的军队出了海,征服了不列颠.那里当时还是由许多小部落统治,有日尔曼人,也有当地的土着.但他们相对于法国的军队来说,还是野人,所以老威很快就占据了不列颠的南部地区.他死以后,他的儿子们建立了大英帝国.所以,现代的英国人是由早期的当地土着居民、日尔曼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和法国人共同构成的.直到近代,北方的苏格兰和威而士还有北爱尔兰仍不太好管,也不太服.古英语实际上也就是以法语为主,吸收了一些当地的语言产生的,不过英语相比较法语来说,是蜕化了的法语,为了与本地原来相对比较落后的民族的土语相结合,它牺牲掉了法语的一些理性的和艺术性的东西,成为相对法语来说要简单一些并且实用一些的新的语言.它有点相当于中国的南方部分地区的方言.象客家方言和广东方言等,其实与中原地区的语言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因为当地的土着居民被中原人征服了,使其原来就不成熟的语言消失了,被中原的语言代替和合并了,实际上就是用了中原的文字来表自己的语言,在两者不断的结合中,形成现代的方言.如果人家用当地的方言跟我们交谈,我们北方人是一句也听不懂的.就算看文字,哪怕都是汉字,如果他们心情用方言的语法和习惯来书写,我们北方人也看不太懂.但即然文字一样,大致意思差不多,我们学起中国的南方方言,怎么也比学英语法语容易多了.英语与法语的关系与这类似.德语与法语在古代也是基本差不多的,后来才越来分得越清,这也是与德国当地各民族语言融合造成的.但他们几个国家要学其他那几个语言,就象中国北方人学南方话,南方人学中国话一样,不是那么太费力的. 德国军人素质的问题,他们的素质当然是高的.在二战以前,德国不是谁都能当兵的,只有贵族才能当兵.要有爵位的才行.他们从小生活富裕,会受到极高的教育,他们上的学校都跟平民的不一样,因此他们的素养,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艺术修养,包括军事素质都是非常高的.中国古代规定了贵族要有六艺在身,即礼乐射御书数,就是要会演礼,精通各种礼仪和符合自己地位和身份的仪态,要懂音乐,要会骑马射箭,也就是要武艺高强,还要精通各种典籍写一手好字,还要会算术.这是三千年前中国贵族的基本能力,是通过进行严格的教育才能达到的,不是略懂,而是要每样精通的.在欧洲也是如此.德国更重视这个东西.英国也有这个传统,但在一战时军官战死率很高,他们的军官也是贵族,大清的也是,但英国的军官则是英勇异常,所以大清不是对手.但勇敢的结果是军官越打越少,于是开始从平民中招收军官.平民出身的军官干得最出色的叫蒙哥马利,在二战时成为英国元帅.但德国始终坚持只在贵族中招军官.德军很有意思,他们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是最低的,平均一个军官要带10个以上的兵.中国是最高的,一个军官带一个半兵.所以德国的军官数量很少,但都是象楼主文中说到的那样,素质非常高,因为他们从小就不得不受到十分严格的教育,绝不能马虎.同时,德军的这种制度为士兵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德国,你要不是贵族,你就只能当兵,最好的出路是士官.但德国的士官的素质也是非常之高的,实际上德军的一线作战多数是由士官完成指挥任务的,而且高级士官会获得同军官一样的荣誉和待遇.美国没有贵族,虽然有一些欧洲的老贵族跑到美国也保持着身份,但国家和人民都不承认,因此军队里也没有贵族与平民之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平民能够受到那样严格的教育的不多,所以除了打仗外,很少有其他方面的人才,有人才,也在战后退役改行了.所以欧洲人称美国人是暴发户,他们的官员和军人都没有那种贵族气质,都很随便的.但是从语系上来说,英语和德语及北欧语言同属日耳曼语系,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同属拉丁语系.虽然历史上他们可能同属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君主,但是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受到北欧蛮族的入侵,语言上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就有现在的德国和英国地区,所以现今这两国语系上来说侧重于北欧和南欧使用的拉丁语系区别较大英语德差别不大,英法差异还是较大的,尤其是从语言逻辑上来说,当然欧洲就那么大点地方,折腾了几百年翻来覆去就一个哈布斯堡家族,经过多年的交流他们之间的单词共用率是很高的,将来顺应一体化的趋势语言的融合应该也会越来越高.英语侧重实用,而法语等拉丁语系比较严谨,桌子都分阴阳,中世纪时主要是贵族等上层阶级使用,早期的科学着作都要求用拉丁文发表就是这个原因.德文跟英文本来就很像,基本词都是差不多的,东南西北中,吃喝睡,都是类似的单词.过去分词.ost--east, west--west, sued--south, nord--north, mittel--middle, essen-eat, trinken--drink, schlaffen--sleep,之类.语法上也很类似,德文也有过去式,也有过去分词这些.英语更是比德语简单很多,没有复杂的变格.讲德语的人学英语用不了一年,有语言环境的话用不了几个月.背背单词就行了,几乎不用考虑语法.中国幸亏用汉字,如果用的是拼音语言,北京人学粤语都比德国人学英语麻烦.英语跟德语都是日耳曼语,单词差不多.如果一个英文词没有类似的对应德语词,那就多半是从法语抄的,很可能有对应的类似的法语词.所以会讲法语的德国人讲英语更加轻松,那些法语中抄来的词占英文总单词的50%怕是有了不用背了.不过德文跟法文从语法到单词完全不同除了十二个月份这种,没什么相似之处 .但话讲回来,中国人学日语,学英语,难度都不会小于德国人学法语.普鲁士宫廷语言在很长时间之内都是法语.德国的学生貌似在上初中的时候就选修一门语言,所以会法语或者英语不奇怪 .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几度在德法之间转换统治者,所以这俩地区的人可以说天生就会两种语言,普鲁士宫廷语言在很长时间之内都是法语 .。
法语词汇在德语中的渗透
王吉祥
【期刊名称】《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9(0)3
【摘要】本文系欧洲语言中比较语言学研究范畴,论述了法语在词汇上对德语的渗透与影响,用分析和比较的笔法论述了这二种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语言谱系上的影响。
本文通过阐述对比,分析,指出了德语和法语的内在关乐以及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
【总页数】5页(P56-60)
【关键词】德语;法语;借用词汇;渗透;吸收
【作者】王吉祥
【作者单位】合肥教院外语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2
【相关文献】
1.德语词汇教学方法探寻(2)——浅谈德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 [J], 刘怀宇
2.英法语词汇对比在二外法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J], 张姗娜;于文龙;张同欢;吴楠
3.德语教材词汇对比分析——以《当代大学德语》(第四册)与《德语综合教程》(第四册)为例 [J], 魏宇晗;
4.法语在词汇上对德语的影响 [J], 刘宇;
5.德语术语词汇的词法结构和意义——理工科和文科学生怎样扩大德语词汇 [J], 弗.巴西尔布斯基;马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语德语法语哪个好学习一门新语言总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充满了乐趣。
日语、德语和法语都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语言,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学习价值。
选择哪一种语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职业目标以及语言本身的实用性。
日语是一种东亚语言,主要在日语地区使用,如日本。
学习日语可以让人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和科技。
日本的动漫、电影、音乐和文学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此外,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学习日语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科技和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非常有帮助。
德语是欧洲使用最广泛的母语之一,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使用。
德语是欧盟内使用人数最多的母语,学习德语可以为在欧洲的学术研究、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德国以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学研究而闻名,学习德语对于在工程、汽车制造和医药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优势。
法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
法语在非洲、北美、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都有广泛使用。
学习法语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法国的文化和艺术,还可以为在国际事务、外交和教育领域工作的人提供机会。
法国的时尚、美食和艺术在全球享有盛誉,学习法语可以让人更深入地体验这些文化元素。
选择哪种语言,并没有绝对的“好”或“坏”,而是要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
如果你对日本文化感兴趣,或者希望在与日本有业务往来的公司工作,那么学习日语可能是一个好选择。
如果你在欧洲有商业或学术上的联系,或者对德国的工业和科技感兴趣,那么学习德语可能更适合你。
而如果你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或者对法国的艺术和文化感兴趣,那么学习法语可能是最佳选择。
最终,选择学习哪种语言应该基于你的个人目标、职业规划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兴趣。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学习机会,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种。
繁花的语言札记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美丽,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繁花。
以下是我对几种繁花语言的札记,带您一起领略它们的魅力。
1. 英语英语是全球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是商务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载体。
英语的语法结构简洁明了,词汇丰富多样,能够表达各种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
它的发音规则相对规范,但也有一些例外,需要我们多加练习和磨练。
2. 法语法语是浪漫的象征,它被誉为“爱情的语言”。
法语的发音优美流畅,充满了诗意和音乐感。
在法语中,每个单词都有其独特的性别,需要我们注意记忆和运用。
同时,法语也是国际间的重要交流语言之一,掌握法语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能更好地了解法国文化。
3.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是拉丁语系中的重要语言,被全球超过4亿人使用。
西班牙语的发音清晰明快,有着独特的音调和韵律感。
与英语类似,西班牙语也有动词的变位和时态变化,需要我们掌握其规则和用法。
学习西班牙语,不仅可以与西班牙和拉美国家的人民交流,还能更好地欣赏他们的音乐、电影和文学作品。
4. 德语德语是欧洲最为严谨和规范的语言之一。
它的语法结构复杂,有着丰富的名词性别和动词变位。
学习德语需要严谨的态度和耐心,但一旦掌握,我们将能够欣赏到德国的哲学、音乐和文学等方面的精华。
德国是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之一,掌握德语不仅有助于学术交流,还能拓宽就业机会。
5. 日语日语是东亚地区重要的语言之一,被全球近1.3亿人使用。
日语的发音清晰简练,语法结构相对简单,但汉字的使用却较为繁琐。
学习日语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汉字和假名,但一旦掌握,我们将能够欣赏到日本的动漫、电影、音乐和文学作品。
日本是世界上科技和文化的重要中心,掌握日语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融入日本社会。
以上只是几种繁花语言中的一小部分,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够开拓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法语和德语哪个用处大为什么说女生千万不要学法
语
很多人是女生千万不要学法语,这是出于什幺原因呢?法语和德语哪个更有用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法语和德语哪个更实用一、从国内职业发展角度
如果考虑国内发展,毫无疑问德语》法语。
日语不必说了,为什幺德语反而更加实用呢?从历史上说,德国对中国的影响较早,近几十年,以大众为代表的德企在中国抢滩成功,还有相关的博世奔驰等等,德企在华投资大于法企,中国的德国人数量也超过法国人。
这同时还因为德国比法国更侧重expatriat,法国更偏向于下游当地释放,甚至雇佣三方新加坡人做代理。
虽然说二者驻华员工还是以英语为主,但是少量德企例如大众还是德语侧重。
此外从德企派驻欧洲进修的机会大于法企。
二、从三方国家立场分析,这里就明显是法语》德语了。
日语在亚洲之外几无市场,作为一门外语学习,在任何国家法语都更有市场,因为入门简单。
除了欧洲各自本土以外,在非洲也是一主要通行语言,甚至是国际型语言,而德语很少使用,即使作为外语也很少有人学到很高的程度。
再比如说,在车站机场旅游景点等人流疏散第,当地服务者基本都会法语,而说德语的就少些。
更重要的是,法国人移出本土定居的也更多,你在三方国家更容易遇到法国人,比如伦敦有30万法国人,这个数字相当于小城市了。
三、从文艺娱乐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法语》德语。
学日语可以看动漫还有那啥电影你们懂的,而且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也最大,甚至看抗战神剧的时候也能亲切,相反你要看多少美剧才能听人家引用个c'est。
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在不断演变与变迁。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以几种主要语言为例,探讨它们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
一、汉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
汉语起源于古代中国,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演变与变迁。
首先是古汉语时期,形成了古文、诗经等经典文学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汉语逐渐发展成中古汉语,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重要文献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随后,现代汉语逐渐形成,成为现代中国人民使用的主要语言。
二、英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国际语言之一,其演变与变迁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英语起源于古代英国,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
在中世纪,由于诺曼底人的入侵,英语与法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英语被称为中古英语,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英语逐渐形成,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
三、法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法语是一种源于拉丁语的罗曼语族语言,在法国及其周边国家广泛使用。
法语的历史演变相对比较复杂,最早的形式称为古法语,它是中世纪时期法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学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法语逐渐过渡到中古法语,这一时期的语言在文学和法律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到了现代法语时期,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并在殖民地和国际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德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德语是一种日耳曼语族的语言,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广泛使用。
德语的演变与变迁受到宗教和政治的影响较大。
最早的古高地德语流传于中世纪,这一时期的德语与古英语有很多相似之处。
之后,中古德语形成,并在宗教改革时期,由于马丁·路德的影响,德语在文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现代德语的形成主要发生在18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德语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总结起来,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各具特点。
英语之外最值得学的外语作为全球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学习一门外语对于拓宽自身视野、提升个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英语,还有一些其他语种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除了英语之外最值得学习的外语是什么呢?法语:优雅的语言与文化法语作为一种流行的罗曼语系语言,是全球使用人数第三多的母语之一。
学习法语,不仅可以欣赏到优雅动人的语音和语调,还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法国文化,尤其是世界闻名的文学艺术作品。
法语是国际组织的一种工作语言,在一些领域如国际外交、时尚、艺术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法语可以提升就业机会和国际交流能力。
西班牙语:拉丁美洲的桥梁西班牙语作为拉丁美洲最重要的语言,是全球第四大使用人数的母语。
学习西班牙语,不仅可以探索西班牙的浪漫文化和悠久历史,还可以在拉丁美洲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等找到广泛的就业机会。
西班牙语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迅速,因此掌握西班牙语对于开拓市场和加深与拉美国家的合作非常重要。
德语:科技与工程的窗口德语是欧洲第一大母语和欧洲最重要的工商业语言之一。
德语国家在科技、工程和创新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学习德语有助于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和工程知识。
德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掌握德语有助于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寻求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工程、制造、汽车等领域。
日语:文化交流与全球影响日本作为亚洲第二大经济体,与中国有着广泛的经贸合作。
学习日语有助于加深与日本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日本在动漫、音乐、时尚等领域有着世界性的影响力,学习日语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日本的文化产品。
同时,日本在电子科技、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也具备强大的创新力,掌握日语有助于在这些领域追求更多就业和合作机会。
总结起来,除了英语之外,学习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日语等语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语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就业竞争力,还能够深入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和艺术,拓展人生的多样化。
在选择外语学习的方向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和对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了解程度进行判断,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外语学习目标。
浅析法语口语具有的语言特征
1. 元音音位丰富:法语中有16个元音音位,而中文中只有6个元音音位。
这意味着
法语中的元音音素更多,发音更加丰富多样。
法语中的é, è, ê, ô, au等元音音素在中文中并不存在。
2. 辅音音位复杂:法语中有很多辅音音位,例如nasal consonants (鼻音), fricatives (摩擦音)和vowels (元音音位)等等。
这使得法语的发音更加复杂,对学习者来说较为困难。
3. 词汇丰富:法语是拉丁语系中的一种语言,源于拉丁语,因此法语与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等具有共同的词汇来源。
法语也受到了英语、德语等其他语言的影响,使得法语的词汇非常丰富。
4. 语法结构复杂:法语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
它有丰富的时态、语气和语境的变化,并且动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会导致句子结构有所不同。
法语中有形容词和名词的性别变化,以及名词的数的变化等等。
对于学习者来说,这些语法特点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
掌握。
5. 没有声调:与中文不同,法语是一种没有声调的语言。
这意味着每个词的音节没
有固定的声调,而主要依赖于词的语境和重音来表达意思。
法语口语具有较为丰富的元音和辅音音位,词汇丰富,语法结构复杂,并且没有声调
的特点。
对于中文母语者来说,学习法语口语的过程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但通过不断的
学习和练习,可以逐渐掌握这门语言。
德语的学习心得关于德语的学习心得今年24岁,开始学德语,本以为自己英语不错,而且有过学习日语两年的经验,应该容易拿下另一门语言,但是美梦都这么容易成真,那祈祷只是做做罢了。
买了德语强化教程和练习册,再在上搜相关德语的资料,又有德国朋友坐镇,然后啃面包之旅就开始了。
3周后去上海参加A1的考试,34.5笔试和5.5口语,分数综合计算后是70分,虽然考试糊里糊涂的过了,但是脑子里一片云。
而且只会说简单句型。
考试通过后,就回家过了一个很舒服的年,虽然每天看20个单词,但是我自己心里清楚,2个月的小假期,能忘的和不能忘的全忘了。
3个月后继续挠头皮,课程依然停留在第3课,最难的当属名词的冠词,如果这一关过不去,我只能长的像老外,而且说的更像老外;冠词分阳,阴,中性:der die das。
第二关,也是我正在学习的部分:动词,我的室友说她学了一段时间法语,太难了,动词变来变去,然后就放弃了;德语的`动词也是一样,会根据不同的人称而变化,而且一部分动词和英语里的不规则东西一样,变化莫测。
我的朋友再三让我记住be动词的变化和haben(动词have)。
be动词举例:ich bin, du bist, er/sie/es ist, wir sind, ihr seid, sie/Sie sind。
(这里都只是现在时,过去时还有一大串)偶尔再想,2年前,我本来有机会开始学德语,而且记忆力比现在要好,美好时光居然被我浪费的服服帖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这本书起点就很不一般,《新标准,德语强化教程》,只是A1但涵盖的语法已经要进入高阶,听我的德国朋友们分析,如果A1 教材都这么难,那B1岂不是高阶德语了?然后想想B2,C1,C2,真是让人冒冷汗啊。
瑞士的官方语言瑞士是一个位于欧洲中部的国家,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高效的经济体系和多元文化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多语言的国家,瑞士有四种官方语言,包括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瑞士官方语言的背景和一些有趣的事实。
德语是瑞士最常用的官方语言,大约有63%的人口使用德语作为第一语言。
德语在瑞士被广泛使用,并且在学校、政府机构和商业领域都是主要的沟通语言。
瑞士德语是德语的一种特殊方言,具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法语是瑞士第二大官方语言,大约有23%的瑞士人口使用法语。
法语主要在日内瓦、洛桑和其他西部地区使用。
法语在瑞士的法律、政府和文化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红十字会的总部中也是主要的工作语言之一。
意大利语是瑞士第三大官方语言,约有8%的人口使用意大利语。
意大利语主要在瑞士南部的提契诺州和格劳宾登州使用。
瑞士意大利语与意大利国家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用法,反映了该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罗曼什语是瑞士的第四大官方语言,约有少数人口使用这种语言。
罗曼什语主要在瑞士的东南部部分地区使用,位于阿尔卑斯山脉附近。
这种语言源于古拉丁语,并且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罗曼什语在近代社会中的使用程度有所下降,但在一些社区和教育机构中仍然有一定的地位。
瑞士的多语言环境使得该国的人们能够体验到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交融。
这种语言多样性也为瑞士带来了许多机会和优势。
多语言能力有助于瑞士人与不同国家的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并且在国际事务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除了四种官方语言之外,瑞士还有其他非官方但广泛使用的语言,如英语和阿尔巴尼亚语。
这些语言在旅游业、商业和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瑞士官方语言的多样性是这个国家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多语言,瑞士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促进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瑞士的语言多样性是该国独特而美妙的特征之一,也是让人们对这个国家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
德法课心得体会我是一名大学生,今年参加了由德国与法国共同主办的德法课程。
此次课程为期两个月,包含了德国文化、法国文化、德语、法语、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首先,我发现德国与法国在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德国文化十分注重精确、严谨和秩序,并且德国人非常重视时间管理。
他们喜欢严格按照计划行事,准时赴约。
而法国文化则更加强调艺术、浪漫和热情。
法国人擅长享受生活,尤其是美食、美酒和文艺活动。
在德国生活,我们需要做到准时、准确、高效,而在法国则需要更多地放松、享受和自由发挥。
其次,我学到了德语和法语两种语言。
尽管这两种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并且拥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语调、语法和词汇却存在着许多差异。
德语显得更加严谨、正式,而法语则更加柔和、优美。
在学习这两种语言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德语和法语,我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德国和法国不同的文化特征。
另外,我对德国和法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德国曾经历过苦难的世界大战、纳粹暴政以及分裂和统一的波折。
而法国则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遗产,如革命、拿破仑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通过学习两国的历史,我认识到了历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演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了和平、合作与友好在当今世界中的珍贵和必要。
最后,我被德法课程中的文学艺术给深深吸引。
通过阅读德国和法国的文学作品,我跟随着作家的笔触和思想,探索着德法这两个国家的文化情节。
同时,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代表作品,如《双城记》、《鲁滨逊漂流记》、《银翼杀手》等等。
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研究,我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文学兴趣,也悦纳到了文学对人类思想与情感的深远影响。
总之,德法课程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得的经历,它使我受益颇深。
在学习这两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语言、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整合在了一起,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知识体系。
德语学习心得体会德语学习心得体会1对于刚接触德语的人来说,会认为德语很难,但只要能坚持学上个2-3个月,会慢慢发现德语学起来还是能让人容易接受的。
下面一些心得。
1、首先德语的语法结构十分严谨复杂。
也和英语/中文的语法结构完全不同,中国学生接受起来有点难度,不过如果能够辛苦点,入门以后,还是没有问题滴.所谓难也只是相对而言。
2、德语的'发音都是固定的,没有英语那么多音标。
通常英语一个字母在不同的单词里发音不同,必须查看音标才会读,而德语则简单的多,德语没有音标,学懂了德语的26个字母外加三个变元音(ü,?,?),所有的德语单词你就可以自己读了,德语就一个字母r的发音较难,因为是靠小舌发音,中国人大多数都不太好发这个音,但多练练,问题还是不大的。
在小语种里,德语并不算是难学的语言,德语属于那种进门难但之后简单的语言,德语一般掌握了阴阳性,动词变位之后,就轻松许多了。
德语与英语都来自罗马语系,很多相像,相似的地方,许多单词拼写都完全一样,所以学过英语的人,更有利于学习德语。
单词我认为和英语相比还是非常容易记,因为你只要会说,就肯定能够拼写出来,德语是一种很有规则的语言,就像德国人的习惯,做什么事都遵循规则。
不过,不管怎么样,学任何语言不付出一定的辛苦是学不好的,反之,只要多说,多练,让这样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
语言这种东西,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就是简单的“付出=回报“,加油吧!德语学习心得体会2经过了一年多的德语学习,并且参加了德福考试,以4个4的成绩通过了考试,这也是让我感到激动与欣慰。
我觉得在德语学习这件事上是没有捷径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学习。
现在我就大概分享一下我的整个学习与备考的过程。
我从学习德语直到考试一共13个月的时间。
期间基本没有中断过,都一直参加语言班的学习。
英德的1000课时基本一课不落的坚持了下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很多同学都会因为周末没有时间休息而翘课,这是万万不可的。
七年级下册德法知识点法语与德语是世界上十分重要的语言,因此学习德法语言的知识点对于日后生活和职业发展都十分重要。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德法语言的知识点,下面将会详细介绍。
一、德语语言知识点1. 德语发音规则德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发音规则,需要重点掌握。
例如:v发音像w,w发音像v,ch发音像“h”等等。
2. 德语词汇与语法德语的词汇和语法比较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则,例如动词的变化规律,名词的性、数和格的变化规则等等。
3. 德语口语与听力在学习德语时,口语和听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经常进行口语练习和听力训练,可以通过看德语电影、听德语广播等方式来提高。
二、法语语言知识点1. 法语发音规则法语的发音比较特殊,需要掌握它的基本规则。
例如,a/e/o/u 发音为“啊/额/噢/乌”,不发音的字母e很多,有时候也会连在一起发音。
2. 法语词汇与语法法语的词汇和语法比较复杂,需要先学习一些基本的单词、固定短语和语法规则,例如名词的性、数和格的变化,动词的变化规律等等。
3. 法语口语与听力在学习法语时,口语和听力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看法语电影、听法语广播等方式来提高口语和听力水平。
三、德法语言与文化学习一门语言,也就是了解和体验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德语和法语都是世界上有着很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语言,学习德法语言也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
四、学习技巧在学习德语和法语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巧,如:有计划地复习、做题、记忆单词、朗读等等。
总结学习德法语言需要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要熟练掌握德法语的基础知识和语言技巧,并了解它们所代表的文化背景,通过正确认识、练习和应用,才能使我们的语言水平得到提升。
你想知道法语的特色与魅力是什么吗?你想知道中国人学习法语应注意什么吗?请读下文的12问:1问:法语是怎样形成的?法语是法兰西民族的语言,主要源于拉丁语,属罗曼语族。
同属这一语族的还有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
法兰西前身是高卢。
公元前50年左右,古罗马皇帝凯撒征服高卢,推行拉丁语。
高卢人在古罗马皇帝的统治下,从罗马士兵和商人那里学到通俗拉丁语。
公元3世纪北方日耳曼人的入侵,又给高卢人的语言带来了日耳曼语的影响。
在高卢的土地上,由拉丁语派生出诸多方言。
北方方言称为“奥伊”语,南方方言称为“奥克”语。
其中,北方的法兰西岛方言逐渐占了上风。
由此便产生了古法语,继之演变为中古法语,知道17世纪才形成了现代法语,沿用至今。
法语在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原属高卢人的词汇所剩无几,却在不同时期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
法语从希腊语中吸收了某些民间词汇,如beurre(黄油),corde(绳子),horloge(时钟),moine(僧侣),perdrix(山鹑),等等。
从15世纪开始,尤其是到了19世纪还吸收了大量的科学和哲学词汇,如cryptogame(隐花植物),dactylographie(打字),laryngoscope (喉镜),paléontologie(古生物学),photographie(摄影),téléphone(电话),等等。
法语从古德语吸收了不少关于农业、狩猎、政治方面的词汇,如bannière (旗帜),blé(小麦),dard(叉),guerre(战争),honte(耻辱),等等,而15世纪后又有大量军事用语进入法语,如bivouac(露营),choucroute(腌酸菜),ersatz(代用品),képi(军帽),obus(炮弹),sabre(军刀、马刀),等等。
从19世纪开始,则有大量英语词汇进入法语,它们多是关于时装、体育运动、政治、金融、贸易、海运方面的词汇,如bluff, bouledogue, boxe, boy-scout, clown, club, dandy, express, interview, jury, partenaire, pipe-line, trust, tunnel, wagon, week-end, 等等。
法语:在浪漫中保持严谨作者:来源:《求学·志愿填报版》2020年第11期专业名称:法语专业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讲述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仲姝豫,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柳怡本专业适合:喜欢学习语言,热爱表达和交流;拥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爱好阅读,对于文学有自己的见解;希望去海外学习或生活的同学1、刚开始学法语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仲姝豫:一提到法语,同学们也许会联想到巴黎的铁塔,塞纳左岸的咖啡馆,大文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还有笛卡尔的名句“我思故我在”。
我是从未学过法语的零基础学生,对法语有无限的向往。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渐渐发现了法语的魅力所在。
对法语本身而言,它的浪漫之处首先在于语音。
法语的发音有着独特的方式——联颂,也就是前一单词的词尾和后一单词的词首读音相连。
于是,一个句子因不同单词语音的连结而变得更加流畅、更有韵味。
法语中十分注重礼貌语,法国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三个单词是“Bonjour”(您好)、“Pardon”(不好意思)和“Merci”(谢谢)。
再如人称“tu”(你)和“vous”(您)的使用有严格的场合限制,正确的使用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教养和风度。
在几个世纪前,沙皇俄国的王子如果不学习法语便不可娶妻;在欧洲,英国人则认为会说法语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体现。
柳怡:刚开始学法语时,最让我头痛的是发音。
因为很多法语单词和英语单词长得极其相似,有些甚至一模一样,但发音却完全不同。
这让学了多年英语的我们很是头疼。
大家经常会读着读着就读成英语发音,在课堂上闹了不少笑话。
而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大家看到英语单词时,又会用法语的方式来读,真是十分有趣。
此外,由于法语的名词分为阴、阳性,使得单词的记忆变得既困难又有趣。
大家时常会开玩笑说:“你手上的笔是男的!”“你的鞋子是女的!”而动词和形容词则需要根据名词的阴阳性来搭配,如果你形容的是一个女生,但是你的形容词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这位女生可能会生气,以为你把她当成了男生。
对德语和法语有限的趣味观察来源:李荀的日志大学里闲来无事,乱七八糟的外国语念过几种,甚至还学过人造语言世界语(E speranto)。
多年不用,忘了不少,不过基于工作以来的实际经验看,忘了更好,脑子里记太多东西不好,好像一个跑马场,各种马都放进去,结果哪一匹也跑不快。
因为要说实用,还就是英语,英语念好了别的狗屁语言一个字不认识,也能畅行世界。
不管某些人(特别是高卢公鸡法国佬)承认不承认,如今的世界就是英语称霸的世界。
因此现如今,学习英语之外的外国语,与其是说学习一种技能,不如说是学习欣赏一种艺术——语言是人类文化的反映,思维的结晶,是一种非物质遗产,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许多语言,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了,好比博物馆里摆的青铜器、陶器、瓷器,你拿回去煮肉装水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摆在那里看看,却能品出许多趣味来。
因此学习外国语,老想着是否实用不会带给你动力,而是应该认识到它能够启迪你的心智,开拓你的眼界,使得你眼前似乎突然打开了一扇窗户,理解了原来世界还能用这种方式来解读。
德语和法语是世界上的大语种,法语本身是联合国的语言,德语虽然不是,但是地位依旧重要,在欧洲许多国家是广泛通行的。
因此闲来无事,比较一下这两种语言,并探究一下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法语和德语最大不同之处是,人们通常认为法语是一种优雅、精致的语言,在十八、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初,欧洲的外交官普遍是讲法语的,甚至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英国的国王干脆不会讲英语,只会讲法语。
如今法语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了,但是习惯势力依旧存在,许多欧美人装酷的一种方式就是时不时蹦出几个法语单词,和咱们中国的假洋鬼子讲中文时不时蹦出几个英文的单词的感觉一样,觉得酷得很。
然而德语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历史上似乎没有享受过这么高的地位,即便德国人自己也觉得不自信,总觉得自己的语言太生硬,好多德国歌手宁肯用英语唱歌,究其原因,就是德语唱歌实在不怎么好听。
唯一的例外是唱国际歌,用德语唱起来慷慨激昂,胜过别的语言。
事实上我觉得德语是世界上最适合训话或者发布命令的语言(听过希特勒演讲录音的人必有此深刻印象),正如意大利的西西里方言是最适合骂人的语言。
更有甚者还有人评价德语听起来就像飞机上有人晕机,拿着呕吐袋干呕发出的声音。
法语到底优雅不优雅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是它的发音的确有那么一点特点,或者说好处。
法语中很少有送气音,pa不读成“趴”,而是读成“巴”,因此面对面讲话吐沫星子不会喷人一脸。
就这一点来言我们中文也比不上,不信大家读一下“喷(pen)”这个字,肯定会喷人一脸吐沫,法国人把喷读成“奔”,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或许有人会问,pa读成了“巴”,那ba又怎么读呢,答案是:还是“巴”。
这就怪了,都读“巴”,怎把这两个音分开呢?事实上,这两个音我们中国人听起来都是“巴”,但是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读pa时,嘴巴紧闭,但是不震动声带,然后猛然张嘴发音,听到的是清脆利落的“巴”,发音的特点按我的总结叫做“此时无声胜有声”。
读ba时,嘴巴紧闭,声带开始震动,然后张嘴发音,听到的是有点低沉浑浊的“巴”,按我的说法这叫做“未成曲调先有情”。
用语言学术语来讲,前一个“巴”是清音,是不带音的(voiceless),后一个“巴”是浊音,要带音(voiced)。
这是个复杂的语音学问题,此处不再多讲了,十几页纸写不完。
讲中文普通话的人没有清音和浊音的概念,打破头也想不明白,听不出区别,还是别费这个脑子了。
讲上海话、苏州话的人琢磨一下也许能理解这个道理。
德语和法语中,“r”都要发颤音,这个颤音不像我们的维吾尔大叔或是俄国老毛子,用舌尖一弹就嘟噜出来,听的人心里痒了吧唧的,估计成语“心痒难搔”就是听多了俄国人讲话的哪位大仙发明的。
德语和法语的颤音都要用小舌来发,小舌在哪里?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是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神秘的器官。
发音方法倒是很简单,大家每天早晨都会被迫练习一遍,就是刷完牙,含着一口水,仰着头漱口时的那个声音,“he~~he~~he~~”,这就是中国人打死也学不会,语言学上称为“小舌颤音”的那个奇妙而又奇怪的音。
实际上从前德国人也是用舌尖发这个音的,后来听见法国人用小舌发音,觉得时髦,一来二去也跟着学会了。
其实这根本就是法国人的坏毛病,德国人好坏不变跟着瞎学,好像是开埠前的中国裁缝,比照着洋人的旧西装学做衣服,把人家的补丁也照旧做上。
时间长了,臭豆腐吃成香的了,反而成了标准发音。
现在只有奥地利的农民才用舌尖打嘟噜,讲标准高地德语的人听起来,就觉得土得掉渣。
法国人发音上还有一个坏毛病是h不发音,学说英语也是这样,他给你打电话说不出hello,张嘴就是allo。
一个法国人想去酒店hotel,一定读成ote l,想去医院hospital,则读成ospital,天很热hot,嘿嘿,那叫ot,听得人一头雾水。
再加上法语发音还有一个习惯是词尾的辅音一般不发音,呼和浩特(H ohhot)让法国人读来听听,就是“o”“o”的声音,活像叫床声,奶奶的,什么玩意儿。
法语的鼻音也很滑稽,喜欢的人可以说很性感,不喜欢的人可以说鼻涕没擤干净,没有定论。
不过法语的元音丰富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方言里只有苏州话可以与之媲美。
元音丰富的语言,怎么说都不会太难听。
德语和法语的发音虽然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不需要音标,字母组合和其读音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发音规则,看到一个词自然就能念出来,这一点,英语是望尘莫及。
顺便说一句,许多人以为学好国际音标就能发出正确的声音,大谬不然,国际音标其实发明没有多少年,创制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语音学研究,并不是为了辅助学习外语,许多语言的音用国际音标是很难表达出来的。
我见到的最荒谬的事情就是学习国际音标时对着镜子对口型了,即便一个人把口型对得再准,也不能保证这个音是准确的,何况发音还需要舌头的辅助,舌位略有变化,发音即有不同,这些地方,一面小镜子能够照出来么?事实上发音全靠模仿,听多了熟能生巧,不会也会了。
英语学得好的人打开一本法文书会觉得很亲切,里面的句子虽然读不懂,很多单词倒是此曾相识。
事实是,许多英语中的单词就是从法语原封不动或略加改动后抄过来的,当然看着熟悉。
德文则不然,单词长得吓人,看起来也很陌生。
都说德语和英语是最近似的语言,可是光从外表上看,可真看不出来。
不过德语的名词有一个优点,开头第一个字母一定大些,很好分辨。
凡事有利必有弊,缺点是用电脑打德文,大写锁定键总是第一个用坏。
法语和德语的名词,和英语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性别之分,法语分阳性和阴性,德语更狠,分阴、阳、中三个性别,并且这种区分是语法上的区别,和生理上的性别没有联系,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德语中一个女孩子是中性的,但是一只萝卜却是阴性的,用常理去思考,根本想不通,只会越琢磨越糊涂。
因此用德语哪怕造几个简单的句子,看起来也会啼笑皆非:格雷琴:“维廉,萝卜在哪儿呢?”维廉:“她在厨房呢。
”格雷琴:“那位才华横溢,美丽大方的英国女子在哪儿呢?”维廉:“它去听歌剧了。
”德语的名次还分四个格,相应的形容词也要跟着变化,针对单数和复数时也要同时改变,因此英语中的“我的好朋友(my good friend)”这么简单的一个词组,在德语中会有八种不同的表达方法,而且八种表达方法大同小异,看起来眼花缭乱,要想顺利的找对一种说出来,简直比在香港的跑马场里从八匹马中拉出一匹最快的马要难得多,依我看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说到这两种语言的动词变位,并且这个问题我也不打算多说了,这是一本厚厚的语法书都探讨不完的问题。
简单地讲,就是变着法子地折磨动词,把一个很简单动词塞进语法的万花筒里,然后颠三倒四地变出无穷无尽的形式来。
在我们中文里动词永远只有一个形式,英文也不过是单数第三人称、过去式、过去分词几种寥寥无几的变化,可是法语和德语呢?他们玩出的花样简直超出了人的想象,使你怀疑他们语言的创始人简直就是虐待狂的化身,在牙痛病剧烈发作的一个夜晚发明了这些语法规则。
总之,用这两种语言无论说话还是写东西,总感觉前有狼后有虎,动辄得咎,小心翼翼仍旧错误百出,想写出一句完全正确的句子那简直是神话。
回过头再看看我们的汉语,如此简洁明了的语法,省了我们多少工夫,对自己的老祖宗不禁要顶礼膜拜,感激涕零啊,这时候要是发明汉语的人从历史长河里神灵显现,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们这些后生小子简直有匍匐于地,高呼我主圣明的冲动。
德国人除了用动词变位折磨动词外,还有一个高招,就是偏偏把最重要的动词放在句子尾巴上,居心甚不可问。
因此给德国人做翻译的人往往要紧张的得胃绞痛,主人已经开篇讲了一段话了,客人也支棱着耳朵听着,偏偏翻译张不开嘴,为什么?“我在等那个动词出来!”德国人这种对动词的肆意折磨,连大名鼎鼎的英国侦探侦探歇洛克·福尔摩斯也看不下去,在柯南·道尔的《波西米亚丑闻》这篇小说里,福尔摩斯有一句名言就是:“只有德国人对动词才这么粗鲁(It is the German who is so uncourteous to his verbs)!”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此也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当一个文绉绉的德国人一头钻进一个句子时,你就不会再见到他,直到他从大西洋的另一头钻出来,嘴里含着他的动词(W henever the literary German dives into a sentence, that is the last y ou are going to see of him till he emerg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A tlantic with his Verb in his mouth)。
”此外法语的数字表达方式也值得说一说。
据我所知,有些人从学念数字开始学法语,本以为能走一条捷径,锻炼一下语感,结果念不到100就和这门听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很霸蛮的语言告别了。
为什么?法国人个个都是数学家,他们说79要说成60+10+9。
可是,你以为80该是60+20?错了,法国人不光会加法,还会乘法,所以80要说成4x20(quatre-vingts)。
到了说99,那就要用得上三则运算了:4x20+10+9(quatre-vingt-dix-neuf)。
念到了这个数字不把法语书一脚踢开的人基本上算是神人了。
有意思的是,这两种语言虽有不少不合理之处,但能却成为数亿人的母语,在人类文明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自然有其存在和延续的合理之处。
那么,它们的优势在哪儿呢?法语的优势据说是精密。
几个世纪以来,法文之所以一直是世界外交界主要语言之一,就是因为法文可以精确地表达外交官所欲表达的细微的意蕴。
用法文写成的协议、合同、公约,想找出点纰漏玩点文字游戏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