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幼儿教育国家课程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68
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及其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是新西兰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政策,旨在为婴幼儿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以确保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最好的发展和成就。
早期教育被认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情感社交能力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西兰的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建立在国家教育政策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成长特点和需求,以及家庭和社会的需求。
这一框架包括一系列早期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机制等,旨在为婴幼儿提供一个全面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可以从中发现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提升儿童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探讨其中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评估与监测机制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期为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该课程框架的研究,我们旨在从中发现其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早期教育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和指导,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此外,研究还旨在促进学术界对早期教育课程设计的深入研究,推动更多关于婴幼儿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构建更科学、更有效的早期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早期教育是影响婴幼儿终身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儿童的智力、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而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在实践中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新西兰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了解其教育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可以帮助其他国家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早期教育体系,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发展。
新西兰发布幼儿教育课程《TeWhāriki》
修订文件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第12期
据新西兰《新闻总汇》网站2017 年4 月12日报道,新西兰政府于当日发布幼儿教育课程《Te Wh佟riki》的修订文件。
新西兰幼儿园首席执行官克莱尔·韦尔斯(Clare Wells)表示,“《TeWh佟riki》课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幼儿教育课程,它把儿童看做幼儿教育的核心,是新西兰的文化遗产”。
《Te Wh佟riki》幼儿教育课程设计于20 年前,在新西兰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
与学校课程相衔接,为儿童和年轻人提供优质教育。
在本次课程修订过程中,修订者保留了该课程原有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以适应21 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
修订后的幼儿教育课程涉及技能、知识和性情培养等方面。
科学、数学、识字、艺术、领导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将成为儿童在幼儿园学习的一部分,为儿童提供
合格的教师来实施该课程迫在眉睫。
此次修订完全基于新西兰本土课程《Te Wh佟riki》,没
有参照海外课程和评估模型,教育部相关部门和教师正积极致力于实施修订后的课程。
《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述评
Jenny Ritchie;张瑞瑞(编译)
【期刊名称】《学前教育:幼教版》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1996年,新西兰颁布了本国的第一个幼儿教育课程大纲“Tewharik”(《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下文简称为《大纲》)。
“Whfirik”是毛利语,意思是编织网,该词既概括了《大纲》的精髓。
也体现了新西兰对土著毛利人的尊重。
新西兰是个奉行双文化教育的国家,《大纲》使用了英语与毛利语两种语言来书写。
【总页数】3页(P3-5)
【作者】Jenny Ritchie;张瑞瑞(编译)
【作者单位】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12
【相关文献】
1.发展与创新:澳大利亚新艺术教育国家课程大纲述评
2.爱尔兰小学课程大纲及实施特点述评--以RPNS小学为例
3.新加坡初中科学课程大纲述评*
4.澳大利亚公民课程大纲述评
5.世界幼儿教育水平综合排名TOP10之第9名:新西兰幼儿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及其启示【摘要】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为孩子提供了全面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包括身体运动、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
启示一是重视个体差异,个性化教育;启示二是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启示三是强调早期教育对孩子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这一课程框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其他国家的早期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建议其他国家可以借鉴新西兰的经验,建立更完善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启示、引言、正文、结论、总结、建议。
1. 引言1.1 介绍在新西兰,婴幼儿早期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针对0-3岁这个关键阶段的婴幼儿。
早期教育对于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育课程框架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西兰针对0-3岁婴幼儿设计的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进一步探讨这些框架在其他国家的启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推动我国早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西兰针对0-3岁婴幼儿设计的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并分析其中的关键特点和教育理念。
通过深入研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我们可以了解新西兰在婴幼儿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框架中的启示和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可以为婴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实用的教育指导,促进婴幼儿的综合发展和学习培养。
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新西兰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背后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为提升婴幼儿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推动婴幼儿教育的发展,促进婴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1. 课程目标:旨在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全面的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健康成长。
新西兰幼儿教育一直备受关注,而《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更是备受瞩目。
这个课程大纲的设计理念十分先进,不仅注重幼儿的个体发展,而且还强调了幼儿的社交、情感和智力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对这一重要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我会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具价值的内容。
让我们对《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这个课程大纲主要包括幼儿的四个发展领域,即身体健康、社交互动、情感表达和认知发展。
在这四个领域中,教育者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和自尊,同时也积极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和学习习惯。
课程大纲还强调了幼儿学习的连续性和跨学科性,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的核心理念。
该课程大纲强调了幼儿教育的个体化和多样性。
这意味着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这种个体化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程大纲还注重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在回顾整个《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这一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这个课程大纲不仅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指导性的框架,而且还为教育者提供了灵活的实施方式。
这个课程大纲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强烈认为《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也具有借鉴意义。
在总结本文时,我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如何将《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应用到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中?我认为,关键在于教育者要充分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注重个体化教育,并创造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教学与评价新西兰幼儿教育大环境:新西兰(New Zealand),又译纽西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
首都惠灵顿,最大城市奥克兰。
新西兰是一个多元化民族的国家,欧裔及自认为“新西兰人”:77%;毛利:15%;亚裔:10%;太平洋岛民(主要是斐济、汤加、萨摩亚):7%;中东、南美、非洲:0.9%新西兰的早教机构:早教机构的一天:7:45 入园;第一位教师上班;家长签到,有时会陪孩子一会。
8:15 第二位教师上班,打开教室通向户外的门;家长和孩子还会陆续到来,家长和教师在室内或室外交流信息;有时教师会有一些预设的活动。
9:00 自由游戏;自由吃早点。
9:30 自由游戏;有时会有外出远足或郊游活动;教师中间休息,换班写计划;社区的爷爷奶奶也可能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之中,为他们讲述学校的历史等。
11:30整理、洗手、吃饭12:00—14:00 午休(自由的,可以不休息,小点的孩子也可以随时休息)14:00—16:45 自由游戏;加餐;教师换班写计划;开始整理工作;送孩子离园。
17:00—17:15 安静活动;最后的整理工作;关门;清洁工来园收拾卫生。
早教机构的规模:一般机构:约50人;大型的机构:最多150人;小的机构:20人左右。
早教机构的招生对象:0-5岁的婴幼儿。
满5岁的幼儿随时可以入小学。
一、课程框架(一)建构儿童的形象我们对儿童形象的建构:折射了一个时代的主流声音;受到文化的影响;受到我们对儿童看法的影响。
我们对儿童的观察和对儿童形象的描绘影响了我们的想法——哪些对儿童来说是重要的,也影响了我们与儿童之间的互动。
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儿童的看法不断改变,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儿童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儿童的形象可以告诉我们,某一个时代和文化重视什么。
洛克:儿童一出生就是天真无知的。
这个观点反映出一个被动的儿童形象,认为知识需要由成人传授给儿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 )从2000年开始,就成员国的学前教育发展、质量提升,连续发布一系列研究报告。
《强势开端》系列报告、2017年关键指标报告和2018年提升质量经验报告,总结了成员国在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上成功的政策措施,而课程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它是OECD 国家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部分。
一个国家的学前教育课程与这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以及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儿童学习目标、对儿童的评价方式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课程框架也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工作方向的指引,有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因此,本文选择了OECD 中三个学前教育质量水平较高的国家———新西兰、美国及英国,根据它们与学前教育课程紧密相关的文件,分析这三个国家学前教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儿童学习目标和儿童发展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研究学前教育课程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指向高质量的多元化学前教育课程理念对比新西兰、美国及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导性文件或学前教育课程框架,会发现由于社会———以新西兰、美国、英国的学前教育课程为例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刘萌然不同教育体系下的学前教育课程姻栈道、步行道、自行车道,亭阁、文化广场、题字景石、鲜花翠竹、野生植物应有尽有……幼儿每周都有机会背上画夹走进绿地和湿地公园写生,也可以就地取材,用树枝、石块等自然材料在沙地上随心创作,描描画画充满童趣。
此外,幼儿园涂鸦墙、沙池、泥土上都可以作画,手指、粉笔、树枝都是绘画材料。
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写生,不仅萌发创作兴趣,也能提高绘画表现力,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有艺术”的精神。
第四,游戏开放自主,促进表达。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美术活动中,教师也应积极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观察和提升经验。
如中班美术活动“篮球宝贝”中,师幼可以共玩篮球游戏:音乐起,大家跟随节奏运球、投篮、进攻、防守;音乐停,立即定格当前形态,正确描述出形态者胜出,反之失败。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西兰学前教育的实践,分析其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特点,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引言新西兰作为全球教育质量较高的国家之一,其学前教育实践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育评价等方面,对新西兰学前教育实践进行探讨。
二、新西兰学前教育教育理念1. 儿童为中心:新西兰学前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权利和需求。
2. 全人教育:新西兰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社交、身体等方面。
3. 家庭与社区合作:新西兰学前教育倡导家庭与社区共同参与儿童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4. 绿色教育:新西兰学前教育注重环保教育,培养儿童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新西兰学前教育课程设置1. 教学内容:新西兰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社会等各个方面。
2. 教学方法:新西兰学前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探究、合作等,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
3. 课程实施:新西兰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注重灵活性,教师根据儿童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进度。
四、新西兰学前教育师资培训1. 师资要求:新西兰学前教育教师需具备相关专业学历和资质,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 培训体系:新西兰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完善,包括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
3. 培训内容:新西兰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内容涵盖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儿童心理、课程设计等方面。
五、新西兰学前教育教育评价1. 评价方式:新西兰学前教育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
2.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涵盖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社会交往等方面。
3.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六、启示与借鉴1. 坚持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儿童个体差异。
新西兰幼儿园课程模式说到新西兰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啊,你可能会想,哦,应该就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活动,像是画画、拼拼图什么的。
其实不完全是哦。
新西兰的幼儿园课程有点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它完全是按孩子的天性来的。
比如说,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可以玩沙子、玩水、搭积木,甚至是和小伙伴一起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而不是坐在桌前死板地做练习册。
别说,光是这种自由的氛围,可能就能让你觉得,嗯,这才是孩子们真正应该有的教育。
咱们从“小小探索者”说起吧。
这是新西兰幼儿园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你看啊,教育不仅仅是填鸭式地把知识塞进孩子们的脑袋里,反而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去探索世界,去发现、去体验。
说实话,这就像给了孩子们一把钥匙,让他们去打开各种各样的门,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这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坐着等别人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哎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当年咱们小时候,没事就在院子里跑来跑去,踩着泥巴、爬树什么的,天天都在探索自己的小世界?不止如此,新西兰的幼儿园老师也是非常与众不同的。
他们的角色更像是“引路人”,不是那种站在讲台上大声念教科书的老师。
老师的任务是观察孩子们的需求,知道他们哪里有兴趣,哪里需要帮助,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学那些孩子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说,孩子们可能对动物特别感兴趣,老师就会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听他们的谈话,甚至引导他们去做一些跟动物相关的活动。
你会发现,孩子们在这种自由的氛围里,学习变得更加自然,也更加生动。
有时候我也想啊,这样的课程模式是不是有点太“自由”了?但实际上并不是。
因为在新西兰,幼儿园课程其实是有一个明确的框架的,叫做《早期学习与发展框架》(TeWhāriki)。
听上去有点高大上是不是?但实际上,它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让孩子们在玩乐中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
虽然框架很宽松,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们就可以完全“放飞自我”哦。
比如说,孩子们在玩耍中不仅能学到如何与别人合作、分享,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989年,新西兰工党政府提出了新的“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 of1989),并明定“国家教育纲要”(National Education Guidelines)。
由此,新国家层级的教育目标改革及其相应的政策出台、实施运动拉开了帷幕;紧接着,各层级的教育制度变革和有关建置、落实及发展等工作也随之铺展开来。
这其中便有针对学前教育进行的专项变革:1996年,新教育部颁布了“特·沃里奇”(Te Wh觔riki)学前教育课程,并且于1998年明文规定,所有欲从国家获得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学前教育机构均须按照“特·沃里奇”课程的标准和规范来执行其具体课程的设计和后续实施。
①可以说,“特·沃里奇”课程就是新学前教育的国家课程,在新整体的教育课程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
本文拟结合相关材料,就这一课程的发轫背景、基本内容以及特色优点作一述析,以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关联改革和发展有所启思。
一、“特·沃里奇”课程的发轫背景众所周知,但凡新课程的提出和发展,大多有着特定的脉络和背景。
而不管是怎样特定的脉络和背景,其都无外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三个方面。
所以,本文就“特·沃里奇”课程发轫背景的论析将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政治方面有文献表明,当新西兰工党在1984年主政时,执政重点即在于政治、经济、教育等政务的变革———其不仅将过去由各级政府主导把控的方式调整成为之后由民间机构部分控制的方式,而且还尝试通过教育改革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到了1990年,新虽改选由保守党执政,但这一“以教育促发展”的变革理念却延续了下来;此时,保守党政府对教育的关注和投入较工党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提出了“教育乃国家发展之本”(Education is新西兰“特·沃里奇”课程述要◇王祥[摘要]新西兰于1996年颁布、1998年起全面实施的“特·沃里奇”课程,是新学前教育的国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