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343.50 KB
- 文档页数:20
化学配位配位化学化学配位,也被称为配位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解析和反应机理等方面。
配位化学的发展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化学配位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配位反应的机理等内容。
一、化学配位的基本概念在化学中,配位是指两个或多个化学物质通过共用一对或多对电子而结合在一起形成配位键的过程。
配位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配位化合物,其中配位中心(通常是过渡金属离子)与一个或多个配体(通常是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
这种配位键的形成使得配位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二、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在配位化合物中,配位中心与配体之间的配位键通常是通过配位基团上的孤对电子与配位中心的空轨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这种配位键的形成使得配位化合物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几何构型,如线性型、平面型、三角型、四角型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八面体和四方形的结构。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主要由配位数、配位键的强度以及配体的性质等因素决定。
配位数指的是一个配位中心周围配体的数目。
根据配位中心的电子数和配体的空位数,可以分为单配位、双配位、多配位等不同类型。
配位键的强度取决于配位中心和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情况,一般来说,配位键越强,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越高。
此外,配体的性质也会对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常见的配体包括氨、水、羰基、氯离子等。
三、配位反应的机理配位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配位中心与配体之间的配位键发生断裂或形成的过程。
根据反应的特点,可以将配位反应分为配位置换反应、配位加成反应和配位消除反应等类型。
配位置换反应是最为常见的一类配位反应,指的是在配位化合物中,一个或多个配体被其他配体取代的过程。
这种反应通常涉及到金属离子与配位基团之间的键的断裂和形成。
配位置换反应的机理可以通过亲核取代机理、酸碱取代机理或配体内取代机理来解释。
配位加成反应是指在配位化合物中,通过配位中心与新的配体之间的配位键形成来实现新配位基团的引入。
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与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学是研究过渡金属离子或中心离子与周围配体(配位体)之间配位键形成、结构及性质的科学。
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一个中心离子配位形成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以及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一、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围绕着配位键形成、配体和中心离子的性质以及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展开。
1. 配位键形成配位键是配体中的一对电子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共用键。
配位键的形成需要配体提供一个或多个孤对电子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
配位键的形成对配位化合物的性质起着关键作用。
2. 配体的性质配体是指能够提供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中心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
配体的性质主要影响配位键的强弱和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常见的配体有氨、水、氯等。
3. 中心离子的性质中心离子是指配位化合物中与配体形成配位键的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
中心离子的性质包括电荷数、价态和配位数等。
中心离子的性质决定了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4.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主要受到配体种类、中心离子性质以及配位数等因素的影响。
配位化合物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结构,如线性、方向、平面、四面体等。
这些结构决定了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如颜色、磁性、溶解性等。
二、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以下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性质。
1. 颜色许多配位化合物显示出明亮的颜色,如蓝色、红色、黄色等。
这是由于配位键形成后,中心金属离子的d轨道发生分裂,产生能量差,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呈现有色。
2. 磁性配位化合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磁性,包括顺磁性和反磁性。
顺磁性是指配位化合物中所含的未成对电子会受到外磁场的吸引,而提高磁性。
反磁性则相反,未成对电子会被排斥。
3. 溶解性配位化合物的溶解性与配体和中心离子的性质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具有极性配体的配位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中心离子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影响溶解性。
配位化学的配位化合物合成配位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配位化合物的过程。
配位化合物合成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配位反应、溶液反应、固体反应等途径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配位化学的配位化合物合成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实例。
一、配位反应法配位反应法是配位化合物合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配位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会发生配位键的生成或断裂,从而形成新的配位化合物。
常用的配位反应方法包括配体置换反应、配体加合反应和配位缩合反应等。
1. 配体置换反应配体置换反应是指用新的配体取代原有配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有配体会与金属离子发生键的断裂,然后新的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新的配位键。
常见的配体置换反应包括水合作用和配体交换反应等。
例如,将氯化镍和亚硝酸钠反应可以得到亚硝酸镍:NiCl2 + 2 NaNO2 → Ni(NO2)2 + 2 NaCl2. 配体加合反应配体加合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配体与金属离子同时发生配位键生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多个配体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生成多核配位化合物。
常见的配体加合反应有配体加合聚合反应和配体加合还原反应等。
例如,二氯化铜和四氯化碳反应可以得到二氯化四氯化碳铜:CuCl2 + CCl4 → CuCl2(CCl4)3. 配位缩合反应配位缩合反应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配体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一个较大的配位化合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或多个配体之间发生缩合,形成一个配位聚合物。
常见的配位缩合反应有缩合聚合反应和配位链反应等。
例如,二乙酸铜和巯基乙醇反应可以得到巯基乙醇合铜(II):Cu(O2CCH3)2 + HSCH2CH2OH → HSCH2CH2OOCCH3 +Cu(OOCCH3)2二、溶液反应法溶液反应法是指在溶液中进行配位化合物合成的方法。
在溶液中,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发生反应,形成溶液态的配位化合物。
溶液反应法适用于需要在溶液中合成大量配位化合物或需要对反应进行控制的情况。
配位化学原理
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配合物的形成、结构、性质和反应。
配位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配位键理论:配位化学的核心理论是配位键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配合物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配位中心)与周围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
配位键通常是由金属离子的d轨道与配体的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
2. 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体的个数,取决于金属离子的电子排布和配体的种类。
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可以影响配合物的稳定性、化学性质和结构。
3. 配位体的选择:配位体的选择对配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配体可以是单原子离子、配位化合物或有机分子,常见的配体包括水、氨、氯化物离子等。
4.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通常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组成的,结构可以是八面体、四面体、六角形等不同形式,取决于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配体的种类。
5. 同步化学和反应性:配合物的同步化学性质包括配位键的形成和断裂,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等。
配合物可以参与各种反应,如配位置换、还原、氧化等。
总的来说,配位化学原理涉及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配位键的形成和断裂等方面,对于理解和预测配合物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反应的配位化学的计算配位化学是研究配合物形成、反应机理和性质的学科,主要涉及配合物的形成和配位键的形成与破裂等。
在化学反应中,配位化学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来预测反应的可能性、探索机理以及优化实验条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配位化学计算方法。
一、配位化学的基础概念1.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配位化学是指中心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与一个或多个配体形成配合物的过程。
在配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连接。
配位键形成与破裂过程中可以伴随电子转移,导致配合物的性质和结构发生变化。
2. 配位数与配位键数配位数指的是中心金属离子周围配体的个数。
而配位键数则是指配位键的数量。
通过计算配位键数,可以确定配位数,同时也可以判断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键的类型(配位键、离子键等)。
二、计算配位化学的方法1. 密度泛函理论(DFT)密度泛函理论是研究材料和分子的基本性质的一种方法。
在配位化学中,可以使用DFT方法计算配体分子和金属离子之间的结合能、键长、结构和电荷分布等。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配体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得到反应的能垒等信息。
2. 分子力学方法分子力学方法是一种计算化学中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适用于大分子的计算。
在配位化学中,可以使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配体和金属离子之间的键长、键能以及配位平面的稳定性等。
分子力学方法计算速度快,但对于反应动力学和电子结构等细节缺乏精确描述。
3. 自洽反应场(SCRF)模型自洽反应场模型考虑了溶剂效应对配位化学的影响。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考虑一个或多个溶剂分子与配体和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通过自洽反应场模型可以预测在溶液中的反应情况,预测络合物的稳定性等。
三、配位化学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1. 配位键的强度与稳定性通过配位化学的计算方法,可以预测配位键的强度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计算不同配体与相同金属离子结合时的配位键能,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强度差异。
这些计算结果可以帮助选择更合适的配体,提高配合物的稳定性。
化学反应中的配位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中配位化学反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
配位化学反应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配位键的形成、断裂或重排的反应过程。
配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配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化学家们开始研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配位化学反应的核心是配位键的形成和断裂。
在配位化学反应中,通常涉及到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配体可以是无机物,也可以是有机物,它们通过配位键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配位化学反应可以分为配体取代反应、配体加成反应和配体重排反应等几类。
其中,配体取代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类反应。
在配体取代反应中,一个或多个配体被其他配体所取代,形成新的络合物。
这种反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配体的选择来实现。
例如,当溴化铂(II)与氯化铵反应时,氯离子会取代溴离子,形成氯化铂(II)。
配体加成反应是另一类常见的配位化学反应。
在配体加成反应中,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发生加成反应,形成新的络合物。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乙烯与氯化铂(II)反应时,乙烯分子会加成到铂离子上,形成乙烯基铂(II)络合物。
配体重排反应是一类较为复杂的配位化学反应。
在配体重排反应中,一个或多个配体发生位置的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络合物。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适当的反应条件。
例如,氯化铂(II)和氨反应时,氨分子会取代其中的氯离子,形成氨基铂(II)络合物。
除了以上几类常见的配位化学反应,还有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例如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配体脱离反应等。
这些反应在配位化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还原反应是指中心金属离子接受电子,发生氧化态的降低。
氧化反应则是指中心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态的增加。
配体脱离反应是指一个或多个配体从中心金属离子上脱离,形成新的络合物。
配位化学知识点总结一、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离子(或原子)与配体之间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的化学分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配体。
配体是能够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
常见的配体有水分子、氨分子、氯离子等。
而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则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可以接受配体提供的孤对电子。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由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进入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空轨道而形成。
配位化合物则是由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化合物。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配位化合物通常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
内界是配位化合物的核心部分,由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与配体紧密结合而成。
例如,在Cu(NH₃)₄SO₄中,Cu(NH₃)₄²⁺就是内界。
外界则是与内界通过离子键结合的其他离子。
在上述例子中,SO₄²⁻就是外界。
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化合价与配体的化合价之和等于配位化合物的总化合价。
配位数指的是直接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结合的配体的数目。
常见的配位数有 2、4、6 等。
三、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配位化合物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常见的配位几何构型有直线型、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八面体等。
例如,配位数为 2 时,通常形成直线型结构;配位数为 4 时,可能是平面正方形或四面体结构;配位数为 6 时,多为八面体结构。
这些结构的形成取决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电子构型和配体的大小、形状等因素。
四、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配位化合物的命名有一套严格的规则。
先命名外界离子,然后是内界。
内界的命名顺序为:配体名称在前,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名称在后。
配体的命名顺序遵循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先阴离子配体,后中性分子配体。
对于同类配体,按配体中原子个数由少到多的顺序命名。
如果配体中含有多种原子,先列出阴离子配体,再列出中性分子配体。
配位化学的应用配位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化合物。
配位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些应用。
1. 催化剂配位化学在催化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催化剂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的种类和结构来调节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铂金属离子和氨配体组成的配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它可以催化许多有机反应,如氢化反应、加氢反应等。
2. 药物配位化学在药物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药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的种类和结构来调节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铁离子和血红素组成的配合物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它可以用于治疗贫血等疾病。
3. 电子材料配位化学在电子材料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电子材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的种类和结构来调节电子材料的性质。
例如,铜离子和吡啶配体组成的配合物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材料,它可以用于制备电子元件。
4. 光学材料配位化学在光学材料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光学材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的种类和结构来调节光学材料的性质。
例如,银离子和吡啶配体组成的配合物是一种常见的光学材料,它可以用于制备光学元件。
5. 生物学配位化学在生物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生物分子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配体组成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的种类和结构来调节生物分子的性质。
例如,铁离子和血红素组成的配合物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分子,它可以用于运输氧气。
配位化学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为我们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药物、新催化剂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化学反应中的配位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配位化学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
简单说,配位化学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一定的配位体(例如,水、氨、配体离子等)与金属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化合物。
这种反应特点鲜明,对于新材料的制备、有机金属化学等有广泛应用。
一、基础知识1. 配位体:能形成孤对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
2. 配位数:一个金属离子与其周围配位体结合的数目。
3. 配合物:由中央金属离子和其周围一定数目的配位体组成的物质。
4. 配位键:在配位化合物中,孤对电子和金属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5. 配位化合物中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两种。
二、配位化学反应的分类1. 配体置换反应这种反应在化学实验中最常见。
即,已有的金属离子与某一种配位体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中该配位体取代了原先的配位体或水合物。
例如,一般情况下[Fe(H2O)6] 2+是黄色的,但如果加入Cl- 离子,则形成[FeCl4] 2- ,是绿色或紫色的。
这是因为当 Fe2 + 离子与 Cl- 离子反应时,Cl- 离子取代了水分子。
2. 配位部分降解反应在这个反应中,一个原本具有高配位数的金属离子,带着一定数目的配位体(例如水分子、溶剂分子)缓慢失去配位体,并形成一个配位数更低的离子。
例如, [Co(NH3)6]3 + 到 [Co(NH3)5H2O]3 + 再到[Co(NH3)5H2O]2 + ,每从一个化合物转换到另一个化合物中,该化合物中的 Co2 + 离子配位数都减少1。
3. 配体加入反应在这个反应中,金属离子对配位体的取代是及时的。
例如光合成反应中,光合色素(Mg2 +),其周围的顶,底面被卡宾分子侵入时,可立即取代分子。
加入卡宾分子的金属中心变为N,而分子上的氢原子被去除形成C-H 键形式的产品。
三、应用观念—配位化学反应的工业应用配位化学反应在工业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优势包括:1. 物质的特定性能:通过调节配位数、配位体等特定参数,可以制备出物质的不同性质。
化学反应机理中的配位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机理是指描述化学反应如何发生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配位化学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类型,它涉及到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配位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一、配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学反应是指通过配位键形成或断裂的化学反应。
在配位化学反应中,金属离子通过与配体形成配合物的过程,发生了配位键的形成。
这种配位键通常由金属离子的空位电子对和配体的反键轨道形成。
二、配位化学反应的机理配位化学反应的机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配合物的形成和配合物的断裂。
1. 配合物的形成在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金属离子与配体发生强化学作用,形成配合物。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配体取代反应或配体加成反应来实现。
- 配体取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配体会取代已经与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
例如,[Cu(NH3)4]2+ + 2H2O → [Cu(H2O)4]2+ + 2NH3,其中氨分子取代了水分子。
- 配体加成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一个或多个配体加成到金属离子上。
例如,[Co(H2O)6]2+ + 3NH3 → [Co(NH3)6]2+ + 3H2O,其中氨分子加成到了钴离子上。
2. 配合物的断裂在一些情况下,配合物需要被断裂,使金属离子和配体重新分离。
这种反应通常通过配体取代反应来实现。
例如,[Ni(NH3)6]2+ + 4Cl- → [NiCl4]2- + 6NH3,其中氯离子取代了氨分子。
三、影响配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配位化学反应的进行,包括温度、浓度、反应物的性质以及催化剂的存在。
1. 温度温度对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 浓度浓度是指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在单位体积中的含量。
浓度的增加可以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遇机会,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 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物的性质也会影响配位化学反应的进行。
比如,配体的取代能力、配体的电荷和反应物的溶解度等都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化学中的配位化学化学中的配位化学是现代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含有配体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
在配位化学中,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和其周围的配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结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催化反应、生物酶的活性、光学活性等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配位化学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配体和配位键配体是指在配合物中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化学物质。
配体可以是单个原子或者是一个复杂的分子。
常见的配体包括水、氨、卤素、羰基、氮气和磷酸基等等。
在配合物中,配体以配位键的形式与中心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有机功能团体。
配合物中的配位键是一种新的化学键,它由配位原子和中心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所形成。
配合物的构成和稳定性一个配合物通常是由一个中心原子和若干个配体组成的化合物。
在配合物中,配体通过形成配位键与中心原子结合,在配位键的形成中充当了一个具有强吸电子特性的末端原子。
一个配合物中通常会存在多个配位键,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三维的配位空间。
由于分子中的配体和中心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反应活性。
配合物的结构与电子排布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和配体之间形成的配位键具有不同的构型和电子排布。
大多数情况下,配合物的排布是球形对称的。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规则的配合物,如四面体和八面体配合物等等。
配位键的形成导致了分子中的原子的电子状态的改变,大部分配合物具有复杂的电子排布。
特别地,在一些过渡金属化合物中,d 轨道的电子也参与到配位键的形成中,这样就会产生一些更加复杂的配位键结构。
配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医药、催化剂、材料科学、化学分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中,医药领域中的金属配合物被广泛用于肿瘤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催化剂领域中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可以通过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的调节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
材料科学领域中的金属配合物可以被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电子材料的研究等。
化学分析领域中的金属配合物也被广泛用于水污染、重金属检测等方面。
配位化学知识点总结配位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的是化学中的配位作用,即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
在高分子材料、医药、冶金、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应用广泛。
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化学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必备的求生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则以及主要应用。
一、配位化学的基本概念1. 配位体在化学中,配位体是指通过给体原子与金属中心之间的化学键与金属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
著名的例子有氨、水、五硝基吡啶、乙二胺等。
2. 配位作用配位作用是指配位体的给体原子利用孤对电子与金属中心形成协同共振化学键的过程。
配位能力取决于给体原子的化学性质。
一般来说,仅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或离子能够作为配位体。
在配位作用中,给体原子发生了电子的向金属中心的迁移,原子中的孤对电子与金属中心的未配对电子形成共价键。
3. 配位数配位数是一个复合物中与离子或分子互相作用的中心原子数量。
通常,金属离子具有高配位数,而范德瓦尔斯复合物和氢键配合物具有较低的配位数。
二、配位化学的重要原则1. 八面体配位八面体配位是指配合物中金属中心周围八个空间位置上配位体的均匀分布,也是最常见的配位几何形态之一。
一些典型的八面体配位化合物包括六氟合铁酸钾和硫脲铜硫脲。
2. 方阵配位方阵配位是一种由四个配位体组成的四面体形态的配位体,常见的方阵配位化合物包括四氟合镍和四氯合钴。
3. 配体场理论配体场理论是解释元素化学、配位化学和配位化合物性质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通过将配位体组合成简单的场点,进而表征复合物的化学键结构和物理性质。
三、配位化学的主要应用1. 工业催化工业化学中的催化剂往往是由配位化合物构成,钯的催化反应、铂的催化脱氢和钨的催化氧化反应都是利用了配位体的协同作用完成的。
例如,五氯甲基钌配合物和卟啉钴配合物在氧气氧化和n 桥苯甲基乙烯二醇转移反应中均被用作催化剂。
2. 生物学知识生物配合物(例如血红蛋白和维生素B12)中的重要化学反应是由于配位体与活性中心原子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
配位化学知识点总结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金属离子或原子与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以下是对配位化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与组成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围绕它的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中心原子通常是金属离子或原子,具有空的价电子轨道,能够接受配体提供的电子对。
常见的中心原子有过渡金属离子,如铜离子(Cu²⁺)、铁离子(Fe³⁺)等。
配体是能够提供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配体可以分为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
单齿配体只有一个配位原子,如氨(NH₃);多齿配体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如乙二胺(H₂NCH₂CH₂NH₂)。
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和配体组成内界,内界通常用方括号括起来。
方括号外的离子则称为外界。
例如,Cu(NH₃)₄SO₄中,Cu(NH₃)₄²⁺是内界,SO₄²⁻是外界。
二、配位键的形成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是由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进入中心原子的空轨道形成的。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是中心原子有空轨道,配体有孤对电子。
例如,在 Cu(NH₃)₄²⁺中,氨分子中的氮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铜离子的价电子层有空轨道,氮原子的孤对电子进入铜离子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三、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
对于内界,先列出中心原子的名称,然后依次列出配体的名称。
配体的命名顺序是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先简单配体,后复杂配体。
在配体名称之间用“·”隔开,配体的个数用一、二、三等数字表示。
如果有多种配体,用罗马数字表示其价态。
例如,Co(NH₃)₅ClCl₂命名为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
四、配合物的空间结构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取决于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配体的空间排列。
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有 sp、sp²、sp³、dsp²、d²sp³等。
配位化学教材pdf
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即配合物(complex compounds)的化学。
这一领域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催化、材料科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
配位化学教材通常会涵盖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以下是一段关于配位化学教材的摘要:
标题:配位化学教材全文最新版
摘要:配位化学(coordination chemistry)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 unds),也称为络合物(complex),是无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配位化学的研究虽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但仅在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分离技术、配位催化及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配位化学的发展。
它已广泛渗透到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而且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等其他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目前,配位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国防和航天等领域。
教材通常会详细介绍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命名规则、分类,以及配位键的形成和性质。
此外,还会涉及配位化合物的立体化学、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等理论,并通过实例介
绍其应用。
对于想要深入学习配位化学的人来说,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一本好的配位化学教材应当能够清晰地解释复杂的概念,提供丰富的实例,以及包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第11章配位化合物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 ”,错的填“×”)。
1.1 复盐和配合物就象离子键和共价键一样,没有严格的界限。
()1.2 Ni(NH3)2Cl2无异构现象,[Co(en)3]Cl3有异构体。
()1.3 配离子 AlF63-的稳定性大于 AlCl63-。
()1.4 已知[CaY]2-的Kθ为6.3×1018,要比[Cu(en)2]2+的Kθ= 4.0×1019小,所以后者更难离解。
()1.5 MX2Y2Z2类型的化合物有 6 种立体异构体。
()1.6 内轨配合物一定比外轨配合物稳定。
()1.7 当CO作为配体与过渡金属配位时,证明存在“反馈π键”的证据之一是CO 的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1.8 Fe3+和 X-配合物的稳定性随 X-离子半径的增加而降低。
()1.9 HgX4-的稳定性按 F-−−→I-的顺序降低。
()1.10 CuX2-的稳定性按的 Cl-−−→Br-−−→I-−−→CN-顺序增加。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2. 1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一个八面体强场中,中心离子d 电子数为()时,晶体场稳定化能最大。
a. 9b. 6c. 5d. 32. 2 下列各配离子中,既不显蓝色有不显紫色的是()a. Cu(H2O)24+b. Cu(NH3)24+c. CuCl24+d. Cu(OH)24+2. 3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反馈π键的是()a. [Pt(C2H4)Cl3]-b. [Co(CN)6]4-c. Fe(CO)5d. [FeF6]3-2. 4 在下列锰的化合物中,锰的氧化数最低的化合物是()a. HMn(CO)5b. Mn(NO)3(CO)c. Mn2(CO)10d. CH3Mn(CO)52. 5 下列离子中配位能力最差的是()a. ClO4-b. SO24-c. PO34-d. NO3-2. 6 M位中心原子,a, b, d 为单齿配体。
下列各配合物中有顺反异构体的是()a. Ma2bd(平面四方)b. Ma3bc. Ma2bd(四面体)d. Ma2b(平面三角形)2. 7 Ag(EDTA)3-中银的配位数是()a. 1b.4c. 6d.82. 8 化合物[Co(NH3)4Cl2]Br 的名称是()a. 溴化二氯四氨钴酸盐(Ⅱ)b. 溴化二氯四氨钴酸盐(Ⅲ)c. 溴化二氯四氨络钴(Ⅱ)d. 溴化二氯四氨络钴(Ⅲ)2. 9 当分子式为CoCl3·4NH3的化合物与AgNO3(aq)反应,沉淀出 1mol AgCl。
有多少氯原子直接与钴成键()a. 0b. 1c. 2d. 32. 10 在下列配合物中,其中分裂能最大的是()a. Rh(NH3)36b. Ni(NH3) 36+c. Co(NH3)36+d. Fe(NH3)36+三.填空题3. 1 [Ni(CN)4]2-的空间构型为—————,它具有—————磁性,其形成体采用—————杂化轨道与CN成键,配位原子是—————。
3. 2 [Zn(NH3)4]Cl2 中Zn 的配位数是—————,[Ag (NH3)2 ]Cl 中Ag 的配位数是—————。
3. 3 K2Zn(OH)4 的命名是—————。
3. 4 配合物K3[Fe(CN)5(CO)]中配离子的电荷应为—————,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配位原子为—————,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d 电子在t2g 和e g轨道上的排布方式为—————,中心离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方式为—————,该配合物属—————磁性分子。
3. 5 d6电子组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高自旋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高自旋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
3. 6 若不考虑电子成对能,[Co(CN)6]4-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D q,Co(H2O)26+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D q。
3. 7 已知[PtCl2(NH3)2]有两种几何异构体,则中心离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应是—————杂化;Zn(NH3)24+的中心离子所采取的杂化轨道应是—————杂化。
3. 8 五氰·羰基合铁(Ⅱ)配离子的化学式是—————;二氯化亚硝酸根·三氨·二水合钴(Ⅲ)的化学式是—————;四氯合铂(Ⅱ)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是—————。
3. 9 判断下列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填“>”或“<”=)(1) Cd(CN)24-————Cd(NH3)24+(2) AgBr2 ————AgI2-(3) Ag(S2O3)32-————Ag(CN)2-(4) FeF2+—————HgF+(5) Ni(NH3)24+—————Zn(NH3)24+四. 计算题4. 1 已知K稳,[Ag (CN)2]-= 1.0 × 1021 , K稳,[Ag (NH3)2]+= 1.6 × 107. 在1.0 dm3的0.10 mol·dm-3[Ag(NH3)2]+溶液中, 加入0.20 mol 的KCN 晶体(忽略因加入固体而引起的溶液体积的变化), 求溶液中[Ag (NH3)2]+、[Ag (CN)2]-、NH3及CN-的浓度。
4. 2 已知K稳,[Ag (NH3)2]+= 1.6 × 107, K sp,AgCl = 1 × 10-10, K sp,AgBr = 5 × 10-13. 将0.1mol·dm-3 AgNO3与0.1 mol·dm-3KCl 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加入浓氨水(浓氨水加入体积变化忽略)使AgCl 沉淀恰好溶解.试问:(1)混合溶液中游离的氨浓度是多少?(2)混合溶液中加入固体KBr,并使KBr 浓度为0.2 mol·dm-3,有无AgBr 沉淀产生?(3)欲防止AgBr 沉淀析出,氨水的浓度至少为多少?无机化学习题库参考答案: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一. 是非题二. 选择题三.填空题3. 1 平面四边形;反;dsp2;C。
3. 2 4; 2。
3. 3 四羟基络锌酸钾。
3. 4 -3;八面体;C 或(碳); 6 ; t 62g eg;d2sp3 ;反。
3. 5 -0.4 ∆0 + p; -2.4 ∆+ p。
3. 6 18; 8。
3. 7 dsp2;sp3。
3. 8 [Fe(CN)5(CO)]3-; [Co(ONO)(NH3)3(H2O)2]Cl2; [Cu(NH3)4][PtCl4]。
3. 9 (1)>;(2)<;(3)<;(4)>;(5)<。
四.计算题4. 1 解:由[Ag (NH3)2]+转化为[Ag (CN)2]-反应为:[Ag (NH3)2]+ + 2CN-[Ag (CN)2]- + 2NH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Ag (NH3)2]+和[Ag (CN)2]-的稳定常数K稳有关.Ag+ + 2CN-[Ag (CN)2]-K稳,[Ag (CN)2]-─Ag++ 2NH3[Ag (NH3)2]+K稳,[Ag (NH3)2]+[Ag (NH3)2]+ + 2NH3[Ag (CN)2]- + 2NH3根据同时平衡原则, K= K稳,[Ag (CN)2]-/ K稳,[Ag (NH3)2]+= 1.0 × 1021/1.6× 107=6.3 × 1013K 值很大, 表明转化相当完全.设 [Ag(NH3)2]+全部转化为[Ag(CN)2]-后, 平衡时溶液中[Ag(NH3)2]+的浓度为x mol·dm-3.[Ag (NH3)2]+ + 2CN-[Ag (CN)2]- + 2NH3起始浓度/mol·dm-3 0.10 0.20 0 0变化浓度/ mol·dm-3 0.10 +x 0.20 +2x 0.10 - x 0.20 - 2 x 平衡浓度/ mol·dm-3 x 2x 0.10 - x 0.20 - 2 x= (0.10 - x ) (0.20 - 2x)2 / x (2x )2= 6.3 × 1013因 K 值很大, x 值很小, 故 0.10 - x ≈ 0.10, 0.20 - 2 x ≈ 0.20 4.0 × 10-3 / 4x 3 = 6.3 × 1013 x = 5.4 × 10-6所以溶液中各物质的浓度为:[Ag (NH 3)2+] = 5.4 × 10-6 mol ·dm -3 ;[CN -] = 2 × 5.4 × 10-6 = 1.1 × 10-5 mol ·dm -3 [Ag (CN)2]- = 0.10 mol ·dm -3;[NH 3] = 0.20 mol ·dm -3;计算结果表明:由于[Ag (CN)2]-稳定性远大于[Ag (NH 3)2+], 加入足量的CN -时, [Ag(NH 3)2+]几乎转化为[Ag (CN)2]-.4. 2 解:(1)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浓度为各自的一半。
[Ag +] = [Cl -] = 0.05 mol ·dm -3根据题意,AgCl 恰好溶解形成[Ag(NH 3)2]+= 0.05 mol ·dm -3AgCl + 2NH 3 [Ag(NH 3)2]+ + Cl -按同时平衡规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 K 稳,[Ag (NH3)2]+ · K sp, AgCl= 1.6× 107× 1× 10-10 = 1.6× 10-3设游离的 NH 3 浓度为 x mol ·dm -3AgCl + 2NH 3[Ag(NH 3)2]+ + Cl -平衡浓度/ mol ·dm -3 x 0.05 0.05+--332223[Ag(NH )][Cl ]0.05*0.05 1.6*10[NH ]x K ===则1.3x ==即游离的氨浓度为 1.3 mol ·dm-3(2)设混合溶液中Ag +离子浓度为 y mol ·dm -3Ag ++ 2NH 3 [Ag(NH 3)2]+平衡浓度/ mol ·dm -3 y 1.3+2y 0.05-y+3272[Ag(NH)]0.05yK =1.6*10y(1.3+2y)-稳,=因 K 稳,[Ag (NH3)2]+数值很大,y 值很小。
所以0.05-y ≈ 0.05, 1.3+2y ≈ 1.3由720.05=1.6*10y(1.3)得: y = 1.8× 10-9加入 0.2 mol ·dm -3 的 KBr 溶液,[Br -] = 0.2 mol ·dm -3 [Ag +][Br -] = 1.8× 10-9×0.2 = 3.6× 10-10 > K SP,AgBr所以产生 AgBr 沉淀.(3) 设欲防止 AgBr 沉淀,溶液中 NH 3的浓度至少为 z mol ·dm -3.AgBr + 2NH 3[Ag(NH 3)2]++ Br -平衡浓度/ mol ·dm -3z 0.05 0.2K =K 稳,[Ag (NH3)2]+· K SP,AgBr= 1.6× 107× 5× 10-13= 8× 10-6由+--632223[Ag(NH )][Br ]0.05*0.28*10[NH ]z K ===得: z = 35即氨水的浓度至少为 35 mol ·dm -3时,才能防止 AgBr 沉淀的产生,但因市售氨水浓 度最浓仅达 17 mol ·dm -3,故加入氨水不能完全阻止 AgBr 沉淀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