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20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44 KB
- 文档页数:8
南开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答案031.近年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十分显著,其中不包括土壤碳和养分的丧失以及植被生产力的变化,但包括土著物种的减少。
2.一般而言,生长在植物群落下层的植物不具备生长在植物群落上层的植物所具备的更大和更薄的特点,但它们的叶片通常更绿。
3.人们关注一氧化碳浓度的原因是因为它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臭氧。
4.人们常用二氧化碳测定法来测定叶面光合作用和群落二氧化碳量的变化。
5.磷在大多数有机体中的重量比约为1%左右。
6.全球变化研究最大的困难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7.从动植物园或养殖场逃逸出去的入侵物种具有中等程度的适应能力,依赖于人类的运输方式。
8.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以及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9.甲烷分子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是二氧化碳分子的20倍。
10.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可以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和动态变化。
C: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减少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
改写: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的增加会对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产生负面影响。
D: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增加,增加了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
改写: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的增加会对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产生正面影响。
24:从1700年到1980年,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明显上升的是()。
改写:1700年到1980年,哪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明显上升了?正确答案:北美。
25:显生宙开始于()。
改写:显生宙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正确答案:寒武纪。
26:生物入侵不仅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增加。
()改写:生物入侵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威胁越来越大,也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从模型的时空尺度上分类,不包括()。
A.林窗模型B.经验模型C.协作性模型D.过渡性模型2.水体中的含氧量大概是大气含氧量的千分之七,每一千毫升水中仅含有25到30毫升氧气。
()T.对F.错3.在干热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水平面()。
A.维持不变B.上升C.下降D.不确定4.生物入侵将产生两种值得关注的全球效应是()。
A.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B.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C.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D.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5.根据大多数生态学家所采用的定义,如果某一入侵种的后代在离母体很远的地方自然生长,那么即可认为该入侵种已被驯化。
()A.正确B.错误6.对植被来说,最基础的化学循环就是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
()T.对F.错7.人们关注一氧化碳浓度,主要是由于它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缘故。
A.二氧化碳B.氧气C.甲烷D.臭氧8.磷化氢通常产生于一些厌氧体系。
()A.正确B.错误9.气候变化不一定导致过渡带界限的摆动,但过渡带界限的摆动一定是因为气候变化。
()A.正确B.错误10.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影响的元素流通率主要影响了()元素。
A.碳B.氮C.磷D.硫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F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T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A。
(单选题)1:水圈中全部的水每()通过生物体一次。
()A: 2.8 年B:28 年C:280 年D:2800 年正确答案:D(单选题)2:生物入侵将产生两种值得关注的全球效应是()。
A: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B: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C: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D: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正确答案:A(单选题)3:关于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球变化研究超越了各分支学科的界限B:指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远在地球半径以下C:过程或事件的影响应为全球性的D:认识全球变化规律需要了解所有时间尺度上的过程正确答案:B(单选题)4: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群体系统正确答案:B(单选题)5: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滞留()吨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A:1220 亿B:1200 亿C:220 亿D:20 亿正确答案:D(单选题)6:我国大概有()的秸秆用作燃料。
A:10%-20%B:30%-40%C:50%-60%D:70%-80%正确答案:C(单选题)7:二氧化碳的光合驯化作用是指植物生长在高浓度CO2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光合速率可能()。
A:进一步升高B:趋于稳定C:恢复到以前CO2环境下的水平D:衰落到以前CO2环境下的水平以下正确答案:C(单选题)8: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迁移很快的物种属于()。
A:s-迁移对策种B:k-迁移对策种C:r-迁移对策种D:d-迁移对策种正确答案:C(单选题)9:决定全球变化研究的成败的是()。
A:正确的研究方法B:变化的实物证据C:数据的收集和处理D:研究的范围大小正确答案:C(单选题)10:中国土壤系统中的有机碳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A: 1.1%-2.3%B: 6.8%-8.7%C:9.3%-11.0%D:12.4%-15.5%正确答案:D(单选题)11:根据天敌逃避假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奥鹏】-[南开大学]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关于磷在自然界中的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控制着磷对生物圈的输入和输出B、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可利用态磷都是通过含磷矿物的风化产生的C、促进风化的因子都可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D、矿物中的磷含量较高,大多数土壤都不存在缺磷现象正确答案:D第2题,一般来说,对树木年轮生长情况影响最大的是()。
A、温度B、湿度C、空气成分D、污染物正确答案:A第3题,下列归一化植被指数种,植被状况最好的是()。
A、-1B、0C、1D、2正确答案:C第4题,经过重新测算,目前在构筑全球碳循环模式时,陆地植被的碳库大多采用()Pg C。
A、375B、550C、827D、1276正确答案:B第5题,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群体系统正确答案:B第6题,大约()的入侵种能够成功地定居下来。
B、5%-25%C、10%-15%D、10%-25%正确答案:B第7题,整个国家是一个()。
A、封闭型的单一生态系统B、开放型的单一生态系统C、封闭型的复合生态系统D、开放型的复合生态系统正确答案:D第8题,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德国人正确答案:D第9题,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当今的方法和手段不包括()。
A、主要是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研究全球变化和植物生理生态反应B、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C、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错综复杂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D、着力解决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未来生存趋势正确答案:D第10题,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来平均以每年()的速度上升。
A、1-3毫米B、5-8毫米C、1-3厘米D、5-8厘米正确答案:A第11题,关于自然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南开大学20春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普查的行为的特点不包括()
A.遥感技术的分散化
B.实用化与商业化
C.大尺度遥感广泛应用,促进了宏观生态学的发展
D.国际合作与信息资源的共享
答案:A
2.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孤立系统
B.封闭系统
C.开放系统
D.群体系统
答案:B
3.下列归一化植被指数种,植被状况最好的是()。
A.2
B.1
C.0
D.-1
答案:B
4.在干热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水平面()。
A.维持不变
B.不确定
C.下降
D.上升
答案:C
5.关于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绝大对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小
B.绝大对数水生生物缺乏体温调节机制
C.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是变温生物
D.绝大多数水生生物体温的维持依靠代谢所获取能量
答案:D
6.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答案:A。
南开大学20春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水圈中全部的水每()通过生物体一次。
()
A.2.8年
B.28年
C.280年
D.2800年
答案:D
2.生物入侵将产生两种值得关注的全球效应是()。
A.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B.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C.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D.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答案:B
3.关于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普查的行为的特点不包括()
A.遥感技术的分散化
B.实用化与商业化
C.大尺度遥感广泛应用,促进了宏观生态学的发展
D.国际合作与信息资源的共享
答案:A
5.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群体系统
B.开放系统
C.封闭系统
D.孤立系统
答案:C
3.下列归一化植被指数种,植被状况最好的是()。
A.2
B.1
C.0
D.-1
答案:B
4.在干热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水平面()。
A.维持不变
B.不确定
C.下降
D.上升
答案:C
5.关于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绝大对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小
B.绝大对数水生生物缺乏体温调节机制
C.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是变温生物
D.绝大多数水生生物体温的维持依靠代谢所获取能量
答案:D
6.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答案:A。
全球变化生态学古松南开大学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B、千分之四C、万分之四D、十万分之四正确答案:C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B、3C、4D、5正确答案:D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B、人类和资源C、生物和环境D、人类和环境正确答案:C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B、生物C、水体D、大气正确答案:D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德国人正确答案:D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30年代正确答案:A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正确答案:×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B、一氧化二氮C、甲烷D、氩气正确答案:D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B、9月14日C、9月15日D、9月16日正确答案:D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B、1912年C、1974年D、1993年正确答案:C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正确答案:×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B、7000-9000C、50000-70000D、70000-90000正确答案:C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1.关于磷在自然界中的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矿物中的磷含量较高,大多数土壤都不存在缺磷现象B.植物的光合和呼吸作用控制着磷对生物圈的输入和输出C.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可利用态磷都是通过含磷矿物的风化产生的D.促进风化的因子都可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答案:A2.一般来说,对树木年轮生长情况影响最大的是()。
A.温度B.湿度C.空气成分D.污染物答案:A3.下列归一化植被指数种,植被状况最好的是()。
A.2B.1C.0D.-1答案:B4.经过重新测算,目前在构筑全球碳循环模式时,陆地植被的碳库大多采用()Pg C。
A.827B.550C.375D.1276答案:B5.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孤立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群体系统答案:B6.大约()的入侵种能够成功地定居下来。
A.5%-25%B.5%-15%C.10%-25%D.10%-15%答案:A7.整个国家是一个()。
A.开放型的复合生态系统B.开放型的单一生态系统C.封闭型的复合生态系统D.封闭型的单一生态系统答案:A8.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英国人B.美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答案:D9.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当今的方法和手段不包括()。
A.着力解决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未来生存趋势B.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C.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错综复杂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D.主要是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研究全球变化和植物生理生态反应答案:A10.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来平均以每年()的速度上升。
A.5-8毫米B.5-8厘米C.1-3毫米D.1-3厘米答案:C11.关于自然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地球系统在某些时间尺度上存在这种变化B.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存在这种变化C.导致这种变化的营力可能来自于地球系统之外D.导致这种变化的营力可能产生于地球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之中答案:A12.美国LETR计划认为,需要长期的记录才能达到预测目的的某一现象的动态应该不是()。
全球变化生态学古松南开大学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B、千分之四C、万分之四D、十万分之四正确答案:C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B、3C、4D、5正确答案:D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B、人类和资源C、生物和环境D、人类和环境正确答案:C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B、生物C、水体D、大气正确答案:D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德国人正确答案:D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30年代正确答案:A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正确答案:×5、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1以下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B、一氧化二氮C、甲烷D、氩气正确答案:D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B、9月14日C、9月15日D、9月16日正确答案:D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B、1912年C、1974年D、1993年正确答案:C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正确答案:×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B、7000-9000C、50000-70000D、70000-90000正确答案:C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南开】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00021.<p>根据1980年到1989年平均统计数字,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改变向大气每年输入()吨碳。
</p>A.<p>16亿</p>B.<p>32亿</p>C.<p>55亿</p>D.<p>70亿</p>[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正确选择是:D2.受地表植被影响,亚马逊盆地的降水最终通过径流注入海洋的量占降水总量的()。
A.72.3%B.48.5%C.33.8%D.26%[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正确选择是:D3.现在人们在构建全球碳循环模型时,土壤碳库大都采用()PgC的估计值。
A.1077B.1249C.1500D.1821[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正确选择是:C4.<p>一般来说,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会增加()。
</p>A.<p>1-5摄氏度</p>B.<p>3-8摄氏度</p>C.<p>5-10摄氏度</p>D.<p>13-18摄氏度</p>[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正确选择是:C5.根据全球初级生产力分布图,下列地区中生产率最高的是()。
A.俄罗斯东部B.澳大利亚西南部C.非洲北部D.美国东南部[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正确选择是:D6.利用与环境因子相关联的生产力模型来估计现有的陆地生产力时,模型主要包括()。
A.经验回归模型和较为简单的机制性过程模型B.经验回归模型和较为复杂的机制性过程模型C.理论回归模型和较为简单的机制性过程模型D.理论回归模型和较为复杂的机制性过程模型[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作答]正确选择是:B7.根据IPCC在1995年的报告,过去一百年中海平面上升了()。
[南开大学]20秋学期《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特别提醒:本试卷为南开课程辅导资料,请确认是否是您需要的资料在下载!!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1.初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固定并转化(),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
[A.]太阳能[B.]水分[C.]养分[D.]二氧化碳提示:本试题难度中等,请复习南开课程相关知识,完成相应作答【参考答案】:A2.随着冰期的结束,全新世气候开始转暖,约在()前进入最暖的时期,国际上称为全新世大暖期。
[A.]3.2万年[B.]1.8万年[C.]9千年[D.]1千年提示:本试题难度中等,请复习南开课程相关知识,完成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3.传统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模型假定()。
[A.]生物与环境相互独立[B.]生物与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C.]生物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D.]生物与环境平衡态不断变化提示:本试题难度中等,请复习南开课程相关知识,完成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4.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板块运动[B.]海洋变化[C.]火山喷发[D.]水汽输送提示:本试题难度中等,请复习南开课程相关知识,完成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5.不考虑人类活动的作用(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产等),仅考虑与生物圈有关的自然因素,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取决于()。
[A.]光合同化量[B.]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C.]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土壤呼吸量[D.]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土壤呼吸量、生态循环量提示:本试题难度中等,请复习南开课程相关知识,完成相应作答【参考答案】:C6.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
[A.]30米[B.]300米[C.]3000米[D.]30000米提示:本试题难度中等,请复习南开课程相关知识,完成相应作答【参考答案】:D7.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植物的呼吸作用()。
[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再回到原始水平[D.]先下降再回到原始水平提示:本试题难度中等,请复习南开课程相关知识,完成相应作答【参考答案】:B8.根据瑞典科学家阿兰纽斯提出的观点,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增加()摄氏度。
(单选题)1: 水圈中全部的水每()通过生物体一次。
()
A: 2.8年
B: 28年
C: 280年
D: 2800年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生物入侵将产生两种值得关注的全球效应是()。
A: 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B: 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C: 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D: 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关于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全球变化研究超越了各分支学科的界限
B: 指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远在地球半径以下
C: 过程或事件的影响应为全球性的
D: 认识全球变化规律需要了解所有时间尺度上的过程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A: 孤立系统
B: 封闭系统
C: 开放系统
D: 群体系统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滞留()吨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A: 1220亿
B: 1200亿
C: 220亿
D: 20亿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我国大概有()的秸秆用作燃料。
A: 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7: 二氧化碳的光合驯化作用是指植物生长在高浓度CO2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光合速率可能()。
(单选题)1: 化石燃料不包括()。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气
D: 甲烷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晚冰期指的是()之间气候波动较大的一个时期。
A: 12-1万年前
B: 8.5-8万年前
C: 1.8-1.5万年前
D: 1.5-1万年前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农业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A: 二氧化硫和臭氧
B: 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
C: 甲烷和臭氧
D: 甲烷和氧化亚氮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如果大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地表温度只有是在()摄氏度时才能平衡来自太阳的入射辐射。
A: 15
B: 6
C: -6
D: -15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A: 20%
B: 40%
C: 60%
D: 80%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
A: 10-20厘米
B: 20-30厘米
C: 10-20毫米
D: 20-30毫米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记录地物本身的能量,测量波段主要集中在()。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人类影响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为地球物理效应和地球生物效应。
()A.正确B.错误2.森林植被是大气二氧化碳源的观点最早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3.植株主要通过()散失大量的水分。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4.受地表植被影响,亚马逊盆地的降水最终通过径流注入海洋的量占降水总量的()。
A.72.3%B.48.5%C.33.8%D.26%5.总体上来说,中国南方的NPP要高于北方。
()T.对F.错6.一般来说,外来物种指的是()。
A.入侵微生物B.入侵植物C.入侵动物D.以上都正确7.根据Penman分类系统,理论上最有确定可能蒸散的方法应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辐射平衡B.空气温度C.湿度D.土壤8.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的处理指标确定中之所以考虑施氮处理,主要是因为现在大气和土地中氮元素急剧流逝。
()T.对F.错9.人类对地球环境产生大量影响以前,地球二氧化碳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板块运动B.海洋变化C.火山喷发D.水汽输送10.从全球角度看,随着(),土壤呼吸量减少。
A.植被的NPP的增加B.年平均气温的升高C.年降水量的增加D.低纬度向高纬度变化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T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F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D。
南开大学
南开远程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第1次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在线作业第1次100.0
1. 80年代后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普查的行为的特点不包括()
【选项】:
A 大尺度遥感广泛应用,促进了宏观生态学的发展
B 遥感技术的分散化
C 实用化与商业化
D 国际合作与信息资源的共享
【答案】:B
2. <p>与外界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交换的系统是()。
</p>
【选项】:
A <p>孤立系统</p>
B <p>封闭系统</p>
C <p>开放系统</p>
D <p>群体系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