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 格式:ppt
- 大小:264.51 KB
- 文档页数:45
第三编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提要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由自然声律到自觉施之于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
永明体是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进程中的一大步.齐梁以后诗人创作主体的新格局:形成以皇家为中心的诗人集团及群体风貌.民间情歌从市井进入宫廷的产品:宫体诗.南朝诗歌更偏重于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创新,为后世积累了经验,为唐诗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沈约、谢脁与永明体一、永明体的兴起1.名词解释古体诗新体诗永明体四声八病2.齐梁声律论产生的原因(1)“不备管弦”、独立发展的五言诗对声律的要求已成必然之势;(2)佛教的传入、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了音韵学的发生发展;(3)四声的发现为声律论的出现提供了前提;(4)沈约等人的贡献: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并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声律论应运而生。
3.永明体之得失失:对声律的要求过于苛细得: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为后来的格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二、沈约的诗歌1.风格特点:长于清怨2.诗歌类别山水诗离别诗三、永明体代表诗人谢脁的诗歌齐梁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1.生平简历2.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1)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发展:变客观描摹为情景交融探索:“圆美流转”的审美追求、声调与语言的运用富有特色(清新晓畅而又富于思致,音调铿锵而又富于变化)、善于熔裁警句。
(2)地位和影响当时享有盛名;对唐代诗人有深刻影响。
四、王融的诗歌构思含蓄而有韵致,写景细腻而清新自然,语言华美而平易流畅。
风格与谢脁近似。
五、何逊的诗创作:善于用平易晓畅的语言写景抒情,辞意隽美,意境清幽。
风格比较接近谢脁。
贡献:在诗歌艺术形式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为律诗走向成熟做出了贡献;在状物抒情、意境创造及艺术风格等方面独树一帜。
六、阴铿的诗歌诗风清丽,以写景见长,尤善于写江上景色。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永明体与沈约谢眺1.永明体●讲究声律与对偶●运用四声●佛经的翻译与传入●体制走向格律化●声律的内容●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长短高低●八病●没好好用四声●中国古典诗歌的进步2.沈约●文学主张●四声八病●情、文、质●为文三易说●易见事●用典明白晓畅●易识字●易读诵●声律和谐●创作●长于清怨●山水诗●离别之作●别范安城●伤谢眺●永明体的实践者与提倡者3.谢眺●家境凋零●悲剧性人物●竟陵八友●懦弱、决而不断●山水诗●大小谢●谢灵运、谢眺●恋俸禄与纵情山水的矛盾●诗歌艺术●结构:写景加抒情加说理●晚登三山还望京仪=邑●风格:清新明丽●格调:明净萧散●诗风:圆美流转如弹丸●音韵美,音律和谐●缺点:有名句无名篇4.何逊●内容比较狭窄●平白晓畅语言写景抒情●状物传神5.阴铿●离愁别绪、羁旅思乡6.江淹●对仗精切●模拟古人7.吴均●清拔有古气●吴均体二、齐梁诗人集团1.六朝时形成的家族文学集团●以皇权为中心2.刘义庆《世说新语》3.竟陵八友●萧子良为中心●萧衍-皇帝●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永明声律●信奉佛教●应教、竞赛、奉和、唱和●同体共咏4.萧统文学集团●学术为主●《昭明文选》●丽而不浮、典而野,文质彬彬5.萧纲文学集团●宫体诗●徐庾体●特点●声律:在永明体基础上更加精致●风格:由永明体到秾丽,更加浮糜●内容:狭窄●原因●原因:政治乐于逸乐●诗歌的新变●帝王的提倡●民歌的影响●内容●女性之美●清新可读●采莲曲●游子思妇●咏物诗●辞藻华丽●注重辞藻、对偶、声律●《玉台新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