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21.04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知识点整理一、第一章古代欧洲的民族迁徙1. 背景:古代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环境变化导致民族迁徙的发生。
2. 教材知识点:- 荷马史诗:介绍了古代希腊的历史和英雄人物。
- 波斯战争:希腊城邦联合抵抗波斯帝国的侵略。
- 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最早的文明。
- 古希腊城邦:学习了解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
二、第二章中国古代著名历史事件1. 背景: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教材知识点:- 商朝的兴亡:商朝的兴起和周朝的建立。
- 春秋战国时期:介绍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
- 秦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局面。
- 汉朝:介绍了汉朝的建立、辉煌和衰落。
-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历史。
三、第三章一带一路1. 背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2. 教材知识点:- 古代丝绸之路: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 丝绸之路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影响。
- 丝绸之路的传播与发展:探索了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方式。
四、第四章唐宋时期的中国1. 背景: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2. 教材知识点:- 唐宋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唐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货币流通等情况。
- 唐宋的外交与贸易:探讨了唐宋时期的外交关系和对外贸易。
- 文化繁荣:揭示了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五、第五章欧洲中世纪1. 背景: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政治、经济和宗教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时期。
2. 教材知识点:- 封建制度:介绍了封建制度的特点和主要阶级。
- 教会的权力和财富:探讨了教会在中世纪的权力和财富积累。
- 十字军东征:讲述了欧洲基督教徒发起的东征运动,以及其对欧洲和亚洲的影响。
六、第六章近代世界的起源1. 背景:近代世界的起源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的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引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主要讲述了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解放战争的近代历史,以及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本教材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几个课程,涉及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潮和社会变化。
本文旨在根据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章节结构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八年级学生更方便地学习历史上册所有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有: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大规模斗争。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二次大规模斗争。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反对清王朝和外国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三次大规模斗争。
本单元的重要人物有:1、林则徐清朝官员,曾任两广总督,主持禁烟,领导了鸦片战争的抗英斗争,被称为“禁烟第一人”。
2、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曾发起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提出“平分天下财”等主张,被称为“太平天王”。
3、杨秀清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曾任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提出“天朝田亩制度”等主张,被称为“南王”。
1、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为了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但最终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白银,开放五口通商,实行最惠国待遇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英法等国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再次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再次奋起抵抗,但仍然失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让九龙半岛,赔款800万两白银,开放十口通商,允许传教,承认英法领事裁判权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秦汉帝国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
1. 统一货币、度量衡
2. 实行郡县制
3. 规范文字、车轮、轴距
二、秦朝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三公九卿制度
三、汉朝的政治制度
1. 建立大臣制度
2. 实行科举制度
第二单元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汉武帝的开放政策
1. 实行屯田制度
2. 开辟丝绸之路
二、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 科技成就:制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2. 文学成就:《离骚》、《汉赋》、《史记》等第三单元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 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
2.蜀国、吴国实行丞相制
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南朝建立南朝刘宋
2. 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隋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一、隋唐的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取消九品中正制,建立唐朝科举制度
二、唐朝的社会生活
1. 科技成就:火药、纸张等
2. 文化成就:诗歌、绘画、音乐等
第五单元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
一、宋代的政治制度
1. 宋初实行科举制度
2. 政治制度分为两级: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
二、宋代的经济生活
1. 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
2. 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特点
1. 朝代更替、政治制度的变化
2. 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
1. 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2. 借鉴先进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清朝闭关锁国与西方列强的扩张欲望相冲突。
2.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o时间:1839年6月3日o过程: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并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o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过程:1840-1842年,英军侵犯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最终占领香港岛。
2.《南京条约》:o割让香港岛给英国o赔款2100万银元o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o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需经双方协定1.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2.过程: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力,火烧圆明园。
3.《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经商、游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1.背景:内忧外患,清朝统治危机。
2.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口号:“自强”、“求富”。
4.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堂。
5.评价: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和转折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人教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鸦片战争。
- 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 时间:1840 年 - 1842 年。
-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时间:1856 年 - 1860 年。
- 列强的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太平天国运动。
- 爆发: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失败: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 洋务运动。
- 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 - 90 年代。
-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 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 甲午中日战争。
- 时间:1894 年 - 1895 年。
-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 戊戌变法。
-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 序幕:“公车上书”。
- 时间:1898 年 6 月 - 9 月。
- 主要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史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原始社会的特点与发展- 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第二单元古代文明史-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早期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三大古代文明的比较与交流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史的起源- 夏、商、西周的兴起和发展-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 周朝的衰亡和春秋时代的变革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治理- 汉朝的兴起与发展-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疆域扩展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学发展第六单元唐朝与宋朝的政治统一-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繁荣- 唐诗宋词的盛行与文化繁荣- 宋朝的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成就第七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外交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封建制度与皇帝的统治- 中国古代的外交制度与边疆守卫第八单元世界古代史中的其他文明- 埃及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印度文明的形成与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的辉煌与贡献第九单元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改革- 封建制度与封建国家的形成- ___的兴起与中世纪的宗教改革- 西方世界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第十单元总结与复- 人类社会史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与事件- 世界古代文明的比较与交流总结:本学期的历史学习主要围绕人类社会史的起源和发展展开,探讨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其他文明的发展情况。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和社会变革,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培养历史素养奠定了基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本文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复和理解。
第一单元:大家居住的时代1. 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人类的起源: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人类的迁徙:非洲 - 亚洲 - 欧洲 - 美洲 - 大洋洲2. 文明的发展与农业的兴起- 文明的发展: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农业的兴起:农业革命、农耕文明第二单元:希腊古罗马文明1. 希腊的发展与希腊城邦- 希腊的发展:米诺斯文明、海格拉斯时代、帝国时代- 希腊城邦: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2. 古罗马的崛起与罗马帝国- 古罗马的崛起: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的特点:行省制、奴隶制、教的兴起和传播第三单元:亚非古国1. 埃及与夏- 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法老王- 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农业经济2. 阿育王与中国古代史- 阿育王:印度古代帝国马王堆汉墓、的传入- 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四单元:中古国家的兴衰1. 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制度的兴起- 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外敌入侵、内部腐败- 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时代的社会结构、封建经济2.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宋元明三朝的特点- 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外国人- 宋元明三朝的特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第五单元: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与影响-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哥伦布的航海、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 大航海时代的影响:地理发现、文化交流、经济发展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科学进步、艺术繁荣-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兴起和传播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 鸦片战争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对英贸易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显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战争结果: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
罪行: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1900年。
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结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1. 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主要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结果:失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旧历戊戌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要内容: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结果: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3. 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武昌起义)。
代表人物:孙中山。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 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开始。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口号:“民主”和“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考情分析知识梳理替换1.背景: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代表:中央——奕诉;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4.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5.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一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兴办教育:①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③派遺留学生出国深造(如:詹天佑)(3)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一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4)创办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5.结果:失败。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6.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③外国势力的挤压7.评价(1)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8.启示:不改变封建制度,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成功的。
1.背景:日本“大陆政策”;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2.时间:1894-1895 3.战役:①丰岛海战一一战争爆发②平壤战役一一左宝贵(殉国)③黄海大战一一邓世昌(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③辽东半岛战役一一徐邦道(奋力抵抗)随后后日军制造旅顺大居杀④威海卫战役一一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时间:1895年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3.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③通商: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反映侵略势力深入内地)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阻碍民族工业发展)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2.瓜分中国狂潮: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3.美国“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对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单元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古代史
-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文明的发展
- 旧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单元二:古代文明与两河流域
- 法老的统治与金字塔
- 古代埃及的活动与思想
- 古代巴比伦的活动与思想
- 文字的诞生
单元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 希腊城邦和民主政治
- 希腊的社会文化与科学
- 罗马帝国的兴衰
- 古罗马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四:古代印度文明
- 印度的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 与的产生与发展
- 印度的社会制度和文化
- 印度的科学与艺术
单元五:古代中国文明
-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
-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文化- 东周的兴亡与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的统一和发展
单元六:古代非洲文明
- 尼罗河流域的文明
- 赤道非洲的文明
- 非洲的国家和城市
- 非洲的宗教和文化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时间:1900年(2)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4)侵略中国的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廊坊战役(6)结果:中国战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注意:⑪外国侵略者曾两次攻占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⑫清朝皇帝曾两次逃离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原因:外国的侵略)2.《辛丑条约》:(1)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注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注意:这是核心内容,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理由,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危害(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总结提升1.时间:1840~1901年2.侵略事件:(1)鸦片战争:1840~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形成内外交困的局面(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⑭(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4.“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抗击日军的斗争5.中国近代史的特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6.中国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7.列强侵华的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1.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的建立:介绍夏朝的建立背景和重要君主。
商朝的兴衰:总结商朝的兴衰过程和重要事件。
西周的分封制:阐述西周的分封制及其影响。
2. 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五霸:列举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及其贡献。
战国七雄:介绍战国七雄及其争霸情况。
3.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总结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道家哲学:介绍道家的哲学思想和老子、庄子的贡献。
第二单元:秦汉时期1.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事业:总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介绍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2. 汉朝的兴衰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总结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王莽篡汉:介绍王莽篡汉的背景和影响。
3. 丝绸之路的开辟张骞通西域:介绍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1. 三国鼎立魏蜀吴的建立:分别介绍三国的建立和主要君主。
赤壁之战:总结赤壁之战的经过和影响。
2. 两晋的更迭西晋的短暂统一:介绍西晋的统一和灭亡。
东晋的偏安:总结东晋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3. 南北朝的对峙南北朝的分立:介绍南北朝的对峙情况和文化交流。
第四单元:隋唐时期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文帝和隋炀帝:总结隋朝两位皇帝的统治特点。
大运河的开凿:介绍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2. 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总结唐太宗时期的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
开元盛世:介绍唐玄宗时期的繁荣景象。
3. 唐朝的文化成就唐诗的繁荣:总结唐诗的发展和代表诗人。
佛教的传播:介绍佛教在唐朝的传播和影响。
第五单元:宋元时期1. 北宋的建立与发展北宋的政治制度: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科技与文化:总结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发展。
2. 南宋的抗金与灭亡岳飞抗金:介绍岳飞抗金的历史事件。
文天祥的抗元:总结文天祥抗元的历史意义。
3. 元朝的统一与治理忽必烈的统治:总结忽必烈的统治措施和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事件,主要包括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的初步了解。
以下是该教材的主要知识点概述,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
#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 了解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史前文化的特点和意义。
2.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学习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以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概念。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 掌握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历史地位,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
#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1.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 学习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郡县制的实施。
2. 汉朝的兴衰 - 了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以及王莽篡汉和东汉的建立。
3. 三国鼎立与民族融合 - 掌握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魏、蜀、吴三国的政治格局。
# 第三单元: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变革1. 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 学习隋朝的短暂统一和大运河的建设,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 五代十国与宋朝的变革 - 了解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朝的科举制度和经济发展。
3. 元朝的统一与多元文化 - 掌握元朝的建立,以及对汉族文化的影响和融合。
# 第四单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1. 明朝的建立与海禁政策 - 学习朱元璋的起家背景,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政策。
2. 清朝的康乾盛世 - 了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3. 晚清的民族危机与变革 - 掌握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尝试。
#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历史转折1.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 学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改变。
3. 抗日战争与国内战争 - 掌握日本侵华的历史事实,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以及国共内战的背景和结果。
# 第六单元:走向现代化的探索1. 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 学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内容。
以下是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大秦帝国
- 大秦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
- 秦朝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建设
第二单元:大汉帝国
- 汉武帝的扩张和国力巅峰
-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对外关系
- 汉朝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
第三单元:三国鼎立
- 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
- 三国时期的战争和割据局面
第四单元:南北朝时期
-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
- 北朝和南朝的经济、文化以及宗教特点- 北朝和南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第五单元:隋唐帝国
-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 唐朝的繁荣和辉煌
- 唐朝的科技、文化和外交发展
第六单元:宋元明清
-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技进步
- 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 明清两代的王朝变迁和社会变革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概览。
同学
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和复习,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学习八年级历史知识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2单元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
第1课鸦片战争一、知识结构:1、时间:1840.6—1842.82、侵略者:英国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二、重点内容提要: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⑴时间:1842年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知识结构:1、时间:1856.10—1860.10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二、重点内容提要: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 1 课鸦片战争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和推销商品。
鸦片输入的危害:使许多白银外流;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政治腐败;经济萧条。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间:1840 年 6 月至 1842 年 8 月。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 《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1842 年 8 月。
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 年 10 月至 10 年 10 月。
2. 列强的罪行火烧圆明园:10 年 10 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 战争的影响: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定都天京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6——9课)【附答案】第六课洋务运动1. (战争名称)后,清朝。
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他们以为目的,主张,掀起了一场“”的。
2.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
3.洋务运动的中央代表人物:。
地方代表人物:()、()、()、()。
4.洋务运动前期口号:“”;前期主要创办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口号:“”,后期在发展的同时,创办工业。
5.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创办人是,创办时间是);(创办人是,创办时间是);(创办人是)。
6.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有:(创办人是);(创办人是);(创办人是)。
7.洋务派创办的三支海军是:、、。
创办的时间是:。
8.“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通过(工业名称)中饱私囊。
9.洋务派开办新式学堂的目的:。
10.洋务派开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年成立的。
这所学堂的宗旨是:。
新式学堂创办的作用是:。
11.洋务运动破产(失败)的标志:。
12.洋务运动的性质:。
13.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
14.洋务运动的客观结果是:。
15.洋务运动的意义:。
第七课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的定义:。
2.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是:年,和领导的。
3.为了宣传维新变法,和创办了《》,后来被改名为《》,用来作为(组织名)的机关报。
4.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和在()组织成立的,它的机关报是《》,此报原名《》。
5.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他支持康有为筹划变法。
6.光绪帝支持康有为筹划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7.维新变法的起止时间是:,因为年是旧历年,所以变法名称为“”,又因为从开始到失败,变法只持续了天,所以变法名称也可以称为“”。
8.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①;②;③;④;⑤。
9.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10.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11.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发动了政变,把当时没有实权的皇帝囚禁在。
并杀害了“戊戌六君子”——()、()、()、()、()、()。
12.“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在1898年9月28日的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就义前说的话是:。
时间轴: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同年春,发生公车上书事件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百日维新
十九世纪末,义和团运功爆发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第4课洋务运动
1. 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忧外患。
2.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4. 代表人物:中央是恭亲王奕,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5. 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6. 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1865年创办最大的军事工业)
2、创立新式海陆军。
(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l)
3、兴办新式学堂,设立翻译馆,培养翻译,军事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4、创办民用工业。
(张之洞创立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李鸿章创立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原因: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
1876年打败阿古柏
1881年收复伊犁
收复新疆过程
1884年建立行省
意义:维护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对新疆的开发与建设有重大作用
1885年,在台湾设立行省
7. 洋务运动的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8.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9. 洋务运动的评价:①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②积极性:1、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发展起来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因为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成功让中国富强。
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1894年,爆发
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直接原因:东学党起义
大事件:黄海海战,邓世昌以身殉职
2、《马关条约》签订(最严重不平等条约)
时间:1995年
内容:
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3、瓜分中国狂潮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原因:三国干涉还辽
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表现在:
1、争权夺利
2、强租海港
3、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由于正在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为分得利处,提出“门户开放”照会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
影响:
1、对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对列强:形成共同割宰中国的同盟
3、对美国: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第六课戊戌变法
1. 公车上书的时间:1995年
2. 公车上书的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
3. 公车上书的目的:拒和,迁都,变法。
4. 公车上书的影响:解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影响: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著名报刊:《时务报》梁启超
《国闻报》严复(观点主要是变法图强)
6.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7.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内容:
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等。
8.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历时103天。
9.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
戊戌变法失败了失败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变法影响:1、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2、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
3、推动中国近代化
结论: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爆发
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根本)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直接)
关于义和团的主张
1、通过武力驱赶列强
2、主张扶清灭洋
评价:
1、具有爱国性
2、具有盲目排外性
清政府政策:以招抚代替剿灭
义和团斗争方式:张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
到1900年,义和团以控制了京津地区
结果: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2、抗击八国联军
时间:1900-1901
八国:英、美、俄、德、意、日、法、奥
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过程:侵占大沽炮台,,与义和团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战斗,天津陷落,随后直取北京。
3、《辛丑条约》签订
时间:1901年
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
内容: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改设
外务部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这是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结果:清政府沦为帝国列强注意通知中国的工具
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