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微生物检测结果的注意事项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11
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及注意事项微生物具有质量轻、体积小、适应性强、繁殖力强等特点,因此广泛的分布于自然界中,如果不能够提升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到产品本身的质量,还会严重的危及到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因此,微生物的检验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咱们就来科普一下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原因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检验人员由于全自动鉴定仪器并不能完成对所有微生物的检验,因此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的每一步都应该结合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水平以及个人的经验、技能来进行高度的主观分析判断,防止影响到临床微生物的检验质量。
另外,微生物检验人员对于临床微生物的检验质量除了与其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习惯外,还与检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技术有关。
因此,检验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还要主动的去学习新技术,多去参加培训和讲座,认真学习和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标准、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参与编写仪器的操作程序以及测试程序,还有各类盲样测试与水平测试,加强对于计量学基本知识以及学习质量保证体系知识的掌握,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检测水平、专业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负责微生物检验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以了解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熟练程度,提升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微生物检验质量得以提高。
二、设备和仪器生物安全柜、冰箱、烘箱、培养箱、显微镜、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水浴锅、pH计等都是微生物检验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它们都是能够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
所以在在使用时应确认所有设备和仪器均被符合资历的计量部门校准合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以及生产厂家的方法正确使用,定期对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和清理,尤其是常用的贵重设备和仪器更要做到用前积极检查,用后及时登记,为了保证仪器的良好的工作状态,还应该定期对设备和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
三、培养基和试剂试剂以及培养基也会影响到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据相关统计:微生物标本的检测误差来源:80%来源于分析前20%来源于分析中和分析后其它检验样本的检测误差来源:45%分析前10%分析中(仪器))45%分析后.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前的误差来源所占比例的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在我们的大型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我们医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据。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方法(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 (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抗菌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也即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微生物检验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21-07-22T15:42:34.8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作者:薛红梅[导读]薛红梅(剑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广元628300)微生物检验是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检验技能,通过系统的检验方法,及时、准确的对各种标本做出病原学诊断,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
微生物检验涉及了培养基制备技术、染色技术、分离纯化技术、鉴定技术等,由于微生物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生命力旺盛、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等特点,在检验各环节需特别注意,秉承有菌观念无菌操作的原则,保证检验结果质量,微生物检验注意事项,你了解多少呢?一:微生物标本的采集1.无论是食品标本、环境标本还是人体生物标本的采集时,采样器材、盛装容器都应是无菌的,还可通过采样空白监督采样过程对标本是否造成污染。
2.标本在保存、运输和检验过程中要避免相互污染,接触不同样标本的实验器材和容器不可混用。
3. 采集的标本要具典型性、代表性,如固体食品标本需多个部位采集,液体食品标本混匀后再采集,提高检出率。
二:微生物标本的送检1 .标本的运输:对于高风险病原微生物标本应由经过生物安全培训的2名及以上专业人员专车运送,运输的过程中应防止标本倾斜、倒置、反复冻融。
2.采集的标本应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如不能及时送检,需在4℃低温下保存,但不得超过24h 。
三:微生物标本的检验(一)检验前准备:包括各种培养基的配制和相关仪器设备的准备。
1.培养基配制注意事项:1.1配制培养基所用的器皿,最好使用中性硬质的玻璃器皿,如用铜铁会影响细菌生长;未被污染或新添置的玻璃器皿,初步冲洗后置清洁液浸泡过夜用水冲洗干净即可,但被致病菌污染的玻璃器皿必须先灭菌再清洗。
1.2对含有琼脂成分的培养基在配制时先用冷水搅拌分散均匀无团块,再进行加热。
琼脂遇热水时,表面易吸水变硬,结成硬块,不利于溶解。
灭菌前需进行加热煮沸时琼脂完全溶解,方可进行分装试管或锥形瓶,否则分装后可能出现琼脂分布不均,凝固性不一。
微生物检验结果报告注意事项一、涉及定性项目的检验结果报告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定性)等,如果检样是称重取样,则最后检测结果一定报告为检出/25g或未检出/25g。
如果检样是体积取样,则最后检测结果一定报告为检出/25mL或未检出/25mL。
检测标准要求g必须要小写,mL中m必须小写,L则必须大写。
记录中所有有用的信息必须填上,无法填充的用“/”划掉。
二、菌落总数检验结果报告1.菌落总数小于100CFU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如80.5CFU可修约报告为81CFU;80.4CFU则修约报告为80CFU。
2.菌落总数大于等于100CFU时,左边数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位数用0代替,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表示:如10-2两平板平均菌落数为238CFU/g,可修约为240CFU/g,最后报告为24000CFU/g或2.4×104CFU/g。
3.霉菌、酵母菌、乳酸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报告形式和菌落总数一样。
4.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为单位报告。
三、大肠菌群检验结果报告。
LST初发酵,产酸产气,接种BGLB复发酵后仍产酸产气,则证明样品受到了大肠菌群污染,可检索MPN表,得出相应结果。
检测时如果采用(10-1,10-2,10-3)三个稀释度,最后BGLB产气管为(2,0,0),查MPN表可得出大肠菌群检测值为9.2MPN/g;检测时如果采用(100,10-1,10-2)三个稀释度,最后BGLB产气管仍为(2,0,0),查MPN表可得大肠菌群检测值为0.92MPN/g;如果采用(10-2,10-3,10-4)三个稀释度,最后BGLB产气管仍然为(2,0,0),查MPN表可得大肠菌群检测值为92MPN/g。
称重取样以MPN/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MPN/mL为单位报告。
医药健闻微生物检验的注意事项刘洋 (河南京城皮肤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临床上,微生物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在内的生物群体。
具体来说,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微生物体积非常小,需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长期寄居人体的微生物在机体防御机能正常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但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这种平衡会被打破,进而引发疾病。
微生物种类繁多,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若在没有检验的情况下随意使用抗生素,不仅于健康无益,甚至会产生超级耐药菌,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微生物检验是临床治疗疾病不可或缺的步骤,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微生物检验的注意事项微生物检验有严格流程设置,必须按照步骤依次进行。
若当中某个过程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检验结果,进而影响医生的诊断。
微生物检验共有五个环节,依次是采集样本、镜检、分离培养、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除了有严格的操作标准,对操作人员、检验环境及所用物品也有明确要求。
操作人员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实验室认可的资质及相关检测工作经验,可以正确完成所有检验步骤,确保检验结果客观准确。
操作人员在检验前,需要先洗手37医药健闻并消毒,最大程度减少手部微生物对样本的影响。
人体在呼吸时,如果呼出的气体接触到了样本,微生物可能会附着在上面,因此要装备齐全的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到样本。
进入无菌室前,应在缓冲间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进入无菌室后,尽量减少走动,避免空气流动。
操作人员是决定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只有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检验结果而导致的诊断错误、用药不当等问题。
检验环境微生物检验对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都有严格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能顺利开展检验工作。
微生物检验时的注意事项对微生物进行检验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检测环境一定要非常干净,同时实验室的器具也需要保持洁净,进行操作的有关人员一定要具备非常强的专业性,操作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差错。
除此之外,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保证决策的合理性。
1.微生物检验概述微生物检验指的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研究,借助检验手段和先进的技术将病原体检测出来,让临床诊断变得更加准确和科学,同时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思路,给接下来的用药提供科学指导,防止出现感染扩散。
2.培养基的灭菌及使用2.1在每一次进行配置前,都要保证生产日期在保质期的时间之内,检查开瓶日期以及瓶口的密封度是否完好,不可以出现变质和受潮等现象。
2.2在进行培养基的配置时,要保证称量非常准确,并且分装的盐水准确无误。
2.3必须做到现配置现灭菌,不能长时间没有灭菌地配好培养基,坚决不允许出现过夜的情况。
2.4灭菌的时候要保证恒定的温度,同时保证在恒压环境下进行,对灭菌时间也要有严格的要求,确保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灭菌。
2.5进行灭菌处理的培养基要放在冰箱中进行保存,时间最长可以保存一周,但是原则上不能超过三天。
并且要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优先使用最先培养好的。
2.6使用的时候也要对使用量有着严格要求,先使用水浴锅把培养基溶化到液态,紧接着迅速调低水浴的温度,培养基一定不能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
2.7对产品微生物进行检测的时候,将培养基温度保持在四十五度左右,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过高的温度容易将菌烫死,过低的温度则会造成培养基结块凝固,给观察结果制造麻烦。
2.8每瓶培养基都需要做空白。
2.9在集中的时间做样,对同一瓶培养基的打开不要过于频繁,造成培养基的污染,减少误差结果的出现。
2.10当培养基的数量很少时,可以先把少量的培养基倾倒成空白用板。
3.维持检测环境3.1检测室3.1.1进行检测的时候,要管好检测室的窗户和空调,用医用酒精对检测室进行消杀,避免检测室内的空气流动对超净工作台的内部环境产生影响。
微生物检验结果报告注意事项一、涉及定性项目的检验结果报告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定性)等,如果检样是称重取样,则最后检测结果一定报告为检出/25g或未检出/25g。
如果检样是体积取样,则最后检测结果一定报告为检出/25mL或未检出/25mL。
检测标准要求g必须要小写,mL中m必须小写,L则必须大写。
记录中所有有用的信息必须填上,无法填充的用“/”划掉。
二、菌落总数检验结果报告1.菌落总数小于100CFU时,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以整数报告,如80.5CFU可修约报告为81CFU;80.4CFU则修约报告为80CFU。
2.菌落总数大于等于100CFU时,左边数第3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位数用0代替,也可用10的指数形式表示:如10-2两平板平均菌落数为238CFU/g,可修约为240CFU/g,最后报告为24000CFU/g或2.4×104CFU/g。
3.霉菌、酵母菌、乳酸菌、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报告形式和菌落总数一样。
4.称重取样以CFU/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CFU/mL为单位报告。
三、大肠菌群检验结果报告。
LST初发酵,产酸产气,接种BGLB复发酵后仍产酸产气,则证明样品受到了大肠菌群污染,可检索MPN表,得出相应结果。
检测时如果采用(10-1,10-2,10-3)三个稀释度,最后BGLB 产气管为(2,0,0),查MPN表可得出大肠菌群检测值为9.2MPN/g;检测时如果采用(100,10-1,10-2)三个稀释度,最后BGLB产气管仍为(2,0,0),查MPN表可得大肠菌群检测值为0.92MPN/g;如果采用(10-2,10-3,10-4)三个稀释度,最后BGLB产气管仍然为(2,0,0),查MPN表可得大肠菌群检测值为92MPN/g。
称重取样以MPN/g为单位报告,体积取样以MPN/mL 为单位报告。
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3个重要因素微生物检验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检验方式。
微生物检验涉及的要素、环节等包括显微镜、染色技术、接种、培养技术等。
微生物检验在一些感染类疾病的检验中效果更好。
为保障临床微生物检验效果,提升检验质量,需要关注与微生物检验相关的影响要素,并围绕这些影响因素做好必要的预防与管理工作。
切实提升检验与分析质量,方能充分发挥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价值,并为临床诊疗提供必要依据。
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包括标本质量、操作人员检验水平以及操作规范。
一、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1.标本质量标本若在采集、运输、储存以及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对标本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微生物的实际检验效果。
例如在标本采集环节,临床医务人员未对患者病情进行深入了解,未提前告知患者在采集标本前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导致患者吃了某些食物或者药物,进而对标本的采集以及后续的微生物检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部分采集人员未严格按照标本采集规范作业,采集过程使标本受到环境污染,或者在储存过程中使标本受到菌群污染等,导致标本质量下降,使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不仅如此,采集量超标或者不达标,以及采集时间是否合规等,均会对标本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标本采集完毕后,通常需要在2小时内送检,还需要关注标本储存与运输的环境温度,若因不规范运输或者储存标本,影响标本质量,使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会直接影响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延误治疗乃至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1.操作人员负责微生物检验的操作人员工作是否规范、职业水平是否过硬,均与微生物检验结果是否达标有直接关系,而长期以来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成为引发微生物检验结果产生偏差的主要因素。
若操作人员能够秉承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各检验环节依据规定规范作业,其实很多失误可以避免。
部分操作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未深刻认识到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针对操作人员设立的工作规范形同虚设,不乏有一些操作人员盲从自己的工作经验违规操作,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