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18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新课标绪言化学实验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例:3:化学变化,又叫。
例:4:物质在性质叫化学性质。
5:物质性质,如颜色,等,叫做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一些现象,如:6: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像,,。
发明很早我国人民在制造出了青铜器,春秋战国时就会。
8:练习:(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带消失(2):请将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入适当括号内。
①用铜为主要原料铸造静海寺的警世钟()②食物腐败()③纸张能燃烧()④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⑤点燃蜡烛时,蜡烛油滴下,蜡烛越来越短()⑥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了()(3)、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4):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我国古代人民开始炼钢的历史时期是()A、战国晚期B、商代C、春秋晚期D、西汉(5):化学变化中常伴有、、、、- 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它们在化学实验中重要作用是。
(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化学做出过巨大贡献,象、、-等是世界闻名的三大化学工艺,在商代就制造出了精美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会。
(7):试举例分析是否所有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初中化学实验仪器介绍(看192-193页)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不要(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固体(3):用剩的药品(4):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取量大时用,取量少时用,粉状取用的方法是块状固体取用方法是(5):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________在桌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中考复习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纯净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按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 按性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的性质- 氧气: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 氢气:可燃,燃烧产物为水。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 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性质:呈酸性的溶液,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 碱的性质:呈碱性的溶液,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腐蚀性。
- 盐的性质: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多数可溶于水。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均匀混合物的能力。
- 常见溶解性规律:极性分子溶解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过滤:利用固体不溶于水的性质进行分离。
- 蒸发: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进行分离。
- 结晶: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进行分离。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教学设计课题:专题一、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单位:稼轩中学主备人:杨娜复备人:〘学考分析〙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物质的变化这一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约占2分。
题目相对比较容易,学生只要注意认真审题一般不会出错;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这一考点常以选择的形式考查,在综合实验题中也会有所设计,约占3分左右。
题目相对比较容易得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的已经不错了。
学生的学习障碍:个别学生在物质的性质的判断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对于过滤、蒸发操作还有不够熟悉的。
〘复习目标〙1、学生要较好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具体的事例进行判断。
2、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3、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复习重、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实验基本操作、药品取用、简单事故及处理方法。
难点:物质分离的操作方法〘教学过程〙〖知识在线〗根据知识地图进行简单串讲,重点强调:1、托盘天平、量筒、普通pH试纸的精确值;2、浓硫酸的稀释操作;3:气密性检查操作;4、以粗盐提纯为载体强调过滤、蒸发操作要点。
〖小组讨论展示〗 P5:3、7题;P6:5题;P11:7;P13:5〖集中讲解提升〗P4:例1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我市历届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知识点之一,常见题型有四字成语、成语、谚语、诗句、图片等,一般比较容易。
本题以四幅图片呈现四个变化过程,旨在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产生。
P10:例1讲解: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题考查烧碱的腐蚀性、燃烧条件和灭火、浓硫酸的稀释、可燃性气体的验纯等知识点。
浓硫酸有非常强的腐蚀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酸入水”、“沿器壁”、“慢搅拌”。
如果水入酸,则会出现液体飞溅现象,造成事故。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掌握物质的一般分类方法和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为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打好基础。
知识点《高考考试大纲》对应教科书内容分子、原子、离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义务教育教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酸、碱、盐、氧化物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化学1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选修5 第一章第一节一、知识整理知识网络:1.物质的组成2.物质的分类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4.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注:此规律指一般情况下的反应,还有许多物质间的反应不符合此规律。
二、重点知识解析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2.元素与同位素的区别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无数量概念。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元素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而同位素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3.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组成,它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同素异形体。
如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由白磷、红磷组成的混合物。
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如最简式、分子式相同)也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此,不能仅由化学式来判断是否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其结构,要考虑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4.氧化物分类的依据氧化物有不同的分类。
按氧化物的性质,通常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复习题及答案1. 氧化与还原问题 1:化学方程式: Mg + O2 -> MgO,该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答案:该反应是氧化反应,因为镁(Mg)与氧气(O2)反应生成了氧化镁(MgO)。
问题 2:化学方程式: CuO + H2 -> Cu + H2O,该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答案:该反应是还原反应,因为铜氧化物(CuO)与氢气(H2)反应生成了铜(Cu)和水(H2O)。
2. 碳酸与酸问题 1:化学方程式: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该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答案:该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因为碳酸氢钠(NaHCO3)与盐酸(HCl)反应生成了氯化钠(NaCl)、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问题 2:化学方程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该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答案:该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因为碳酸钙(CaCO3)与盐酸(HCl)反应生成了氯化钙(CaCl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3. 多个化合物的反应问题 1:化学方程式: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该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答案:该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因为氢氧化钠(NaOH)与硫酸(H2SO4)反应生成了硫酸钠(Na2SO4)和水(H2O)。
问题 2:化学方程式: Fe2O3 + 3CO -> 2Fe + 3CO2,该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答案:该反应是还原反应,因为三氧化二铁(Fe2O3)与一氧化碳(CO)反应生成了铁(Fe)和二氧化碳(CO2)。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化学反应的复习题及答案。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初中化学知识总结(识记部分)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4.(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四、一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甲烷) 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还原性的物质:C、H2、CO 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助燃性物质:O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最轻气体:H2也是唯一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五、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缺铁: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通用版初中化学综合复习题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答案:C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选项正确;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正确;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选项错误;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答案为:C。
2、在反应A+3B=2C+2D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
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7:8B.8:7C.7:24D.24:7答案:A解:设C相对分子质量22,D相对分子质量9,设D质量为x,A+3B=2C2×2288g+2D2×9x2×22 2×9=88gx,x=36g根据质量守恒B质量为88g+36g-28g=96g,设A相对分子质量y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z则;A y 28g +3B3z96g=2C+2Dy 3z =28g96g,yz=78故选:A。
3、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答案:D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不正确;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100%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1.4%,故选项B不正确;数=45.8g45.8g+100g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故选:D。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大全初中化学复习大全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根底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响符合绿色化学反响)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拟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拟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的量减少,CO和H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二)测容器--量筒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响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外表皿)中称量。
专题三深入认识酸、碱和盐归纳整理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三种极其重要的物质,学习时必须从其宏观组成、微观构成、物质分类、溶液的导电性、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等方面做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为理解和掌握其化学性质和用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1.酸(1)组成的共同点: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和酸根,但学习中需要注意:①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H2O,CH4以及盐类物质中的NaHSO4等,它们虽然含有氢元素,但并不属于酸;②含有酸根的化合物也不一定是酸,如盐类物质。
酸分子溶解于水时,能离解产生自由移动的H+和酸根离子,酸的水溶液能导电。
要牢记:酸指的是溶于水时离解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这也正是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
(2)酸的分类:根据酸的组成和性质可将酸分为:①含氧酸和无氧酸,如H2SO4、HNO3等属于含氧酸,HCl、H2S等属于无氧酸;②挥发性酸和不易挥发的酸,如HCl、HNO3等属于挥发性酸,H2SO4、H3PO4等属于不易挥发的酸;③稳定性酸和易分解的酸,如H2SO4、H3PO4等酸不易分解,H2CO3等酸易发生分解。
(3)酸溶液的pH:酸溶液的pH<7,且pH越小,酸性越强(4)常见的酸:①盐酸—HCl;②硫酸—H2SO4;③硝酸—HNO32.碱(1)组成的共同点:碱(除氨水)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和氢氧根,但学习中需要注意:含有氢氧根这一原子团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Cu2(OH)2CO3、Mg(OH)Cl等盐类物质,它们虽然含有氢氧根,但并不属于碱。
碱溶于水时能离解产生自由移动的OH-和金属离子,碱的水溶液能导电。
要牢记:碱指的是溶于水时离解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的水溶液中都含有OH—离子,这正是碱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根本原因。
(2)碱的分类:根据碱的溶解性可将其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如NaOH、KOH等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等难溶于水。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9个专题第一专题:基础知识回顾1.1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目标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活动- 回顾原子的定义并研究元素的概念- 讨论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组成- 研究化合物的定义和命名规则- 完成练题1.2 反应方程式目标学生应该能够构建化学反应方程式。
活动- 回顾反应方程式的定义- 使用给定的反应,学生应用信息构建反应方程式- 讨论反应类型和平衡第二专题: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2.1 酸碱和盐目标学生应该知道酸碱和盐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活动- 研究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对比它们之间的不同- 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它们的作用和用途2.2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目标学生应该能够分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并了解它们的性质。
活动- 研究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基本属性- 分辨它们之间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探讨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第三专题:化学能量和燃烧3.1 化学能量目标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化学能量和它在自然、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活动- 研究化学能量的基本概念- 探讨化学能量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讨论化学能量与环境的关系3.2 燃烧和氧化目标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燃烧和氧化,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活动- 研究燃烧和氧化的定义和区别- 讨论燃烧和氧化与热和自由能之间的关系-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燃烧过程第四专题:化学分析和测量4.1 有机化合物目标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有机化合物并进行简单的化学分析和测量。
活动-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分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的区别- 研究简单的化学方法来测量和分析有机化合物4.2 实验化学目标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实验化学技能,并且了解应该如何处理和安全使用化学试剂。
活动- 研究化学试剂的分类方法- 研究基本的实验化学技能- 了解如何安全使用化学试剂第五专题:重要化学反应5.1 酸碱反应目标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酸碱反应并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涵盖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初中化学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 1. 物质的基本概念- 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实体,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净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 2. 物质的分类-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延展性和可塑性等特点;非金属则性质多样,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 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是由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替换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的反应。
# 4. 原子和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5. 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A族和B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元素和稀有气体之间的元素。
# 6.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一种物质(溶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混合物。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量的溶液。
-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特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 7. 酸碱性-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pH=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
初中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用语一、熟记下列元素名称、符号:1、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He氦F氟Ne氖Si硅Ar氩I碘2、K 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Pt铂Au 金Hg汞二、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单质:H氢气 O氧气 N氮气 F氟气Cl氯气I碘Br溴 2222222C碳 P磷 S硫 Si硅(金属)Fe铁 Cu铜 Hg汞(稀有气体)He氦Ne氖Ar氩 2、化合物(1)氧化物:HO水 CO二氧化碳 CO一氧化碳 SO二氧化硫 SO三氧化硫 PO五氧化二222325磷SiO二氧化硅FeO氧化铁 FeO四氧化三铁 CaO氧化钙 MgO氧化镁 CuO22334 氧化铜 ZnO氧化锌 FeO氧化亚铁 MnO二氧化锰 NaO氧化钠KO氧化钾 222(2)酸:HCl盐酸 HSO硫酸 HNO硝酸 HPO磷酸 HCO碳酸 HSO亚硫酸 243342323)碱: (3NaOH氢氧化钠 KOH氢氧化钾 Ca(OH)氢氧化钙 Ba(OH)氢氧化钡 22Cu(OH)氢氧化铜 Fe(OH)氢氧化铁 Fe(OH)氢氧化亚铁 Al(OH)氢氧化铝2323Mg(OH)氢氧化镁 2(4)盐:NaCl氯化钠 NaCO碳酸钠 ZnCl氯化锌 CaCl氯化钙 KCl氯化钾 2322NaSO硫酸钠 CuSO硫酸铜 AgCl氯化银 FeCl氯化铁 FeCl氯化亚铁 24432AlCl 氯化铝 FeSO硫酸亚铁 Fe(SO4)硫酸铁 ZnSO硫酸锌 CaCO碳酸钙 342343BaCl氯化钡 BaSO硫酸钡 KClO氯酸钾 KMnO高锰酸钾 KMnO锰酸钾 243424KNO硝酸钾 AgNO 硝酸银Cu(NO)硝酸铜 Hg(NO)硝酸汞 NHCl氯化铵 3332324NHNO硝酸铵 (NH)SO硫酸铵 NHHCO碳酸氢铵 NaHCO碳酸氢钠 43424433Cu(OH)CO碱式碳酸铜 223(5)有机物:CH甲烷 CHOH乙醇(酒精) CHOH甲醇 CHCOOH乙酸(醋酸) CO(NH)4253322尿素三、熟记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离子形式:(1)+1 +1 +1 +1 +2 +2 +2++++2+2+2+ H(H) K(K) Na(Na) Ag(Ag) Ca(Ca) Mg(Mg) Zn(Zn)+2 +2 +3 +2 +32+2+3+2+3+ Ba(Ba) Cu(Cu) Al(Al) Fe(FeO)(Fe) Fe(FeO)(Fe) 23(2)-2 -1 -2 -12--2-- O(O) Cl(Cl) S(HS)(S) F(F) 2(3) +1 -1 -1 -2 -2 -14+- -2-2-NH(NH) OH(OH) NO(NO) CO(CO)SO(SO) ClO 43333443-1 -2 -2 -3 -13-- MnO(KMnO) MnO(KMnO) SO PO(PO) HCO(HCO) 4442434433四、熟记下列化学方程式:(一)化合反应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点燃=CO 2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点燃=SO 22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点燃=2MgO 2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点燃=FeO 234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点燃=2PO 225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CuO 2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O=点燃=2HO 222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点燃=2CO 229、碳不充分燃烧:2C+O(不充分)=点燃=2CO 2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C=高温=2CO 2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HO=HCO 222311'、氧化钠溶于水:NaO+HO=2NaOH 2211''、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O=Ca(OH) 2211'''、三氧化硫溶于水:SO+HO=HSO 3224(二)分解反应:1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KClO=(MnO)=?=2KCl+3O? 232213、加热高锰酸钾:2KMnO=?=KMnO+MnO+O? 42422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OH)CO=?=2CuO+HO+CO? 22322+O 15、电解水:2HO=通电=2H22216、碳酸不稳定分解:HCO=HO+CO? 2322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高温=CaO+CO? 3218、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CuSO?5HO=?=CuSO+5HO 424218'、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CuO+HO 22(三)置换反应19、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Zn+HSO=ZnSO+H? 2244220、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H? 2221、铁和盐酸:Fe+2HCl=FeCl+H? 2222、铁和稀硫酸:Fe+HSO=FeSO+H? 244223、氢气还原氧化铜:H+CuO=?=Cu+HO 22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 225、碳还原氧化铁:3C+2FeO=高温=4Fe+3CO? 23226、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Cu+FeSO 4427、铜和硝酸汞溶液:Cu+Hg(NO)=Hg+Cu(NO) 323228、氢气还原氧化铁:3H+FeO=?=2Fe+2HO 223229、铝和稀硫酸:2Al+3HSO=Al(SO)+3H? 24243230、钠和水反应:2Na+2HO=2NaOH+H? 22(四)复分解反应31、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CaCO+2HCl=CaCl+HO+CO? 232223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2NaOH+CuSO=Cu(OH)?+NaSO 422433、碳酸钠和盐酸(灭火器原理):NaCO+2HCl=2NaCl+HO+CO? 232234、碳酸钾(草木灰)和盐酸:KCO+2HCl=2KCl+HO+CO? 232235、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HCl+NaOH=NaCl+HO 236、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HSO+2NaOH=NaSO+2HO 2424237、硫酸与氯化钡溶液:HSO+BaCl=BaSO?+2HCl 242438、盐酸与硝酸银溶液:HCl+AgNO=AgCl?(白)+HNO 3339、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3NaOH+FeCl=Fe(OH)?(红褐色)+3NaCl 3340、碳酸钡和稀硝酸:BaCO+2HNO=Ba(NO)+CO?+HO 33322241、硫酸钠和氯化钡:NaSO+BaCl=BaSO?(白)+2NaCl 242442、氯化钠和硝酸银:NaCl+AgNO=AgCl?+NaNO 3343、碳酸钠和石灰水:NaCO+Ca(OH)=CaCO?(白)+2NaOH 232344、氢氧化铝和盐酸:Al(OH)+3HCl=AlCl+3HO 33245、硝酸铵和氢氧化钠:NHNO+NaOH=?=NaNO+HO+NH? 4332346、氢氧化铁和硫酸:2Fe(OH)+3HSO=Fe(SO)+6HO 324243247、盐酸除铁锈:FeO+6HCl=2FeCl+3HO 233248、氧化铜和硫酸:CuO+HSO=CuSO+HO 2442(五)其他:49、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Ca(OH)=CaCO?+HO (检验CO) 2232250、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CO+2NaOH=NaCO+HO (吸收CO) 2232251、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SO+2NaOH=NaSO+HO 2232=Cu+CO 5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25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3CO+FeO=高温=2Fe+3CO 2325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2O=点燃=CO+2HO 422255、乙醇在空气中燃烧:CHOH+3O=点燃=2CO+3HO 2522256、甲醇在空气中燃烧:2CHOH+3O=点燃=2CO+4HO 322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强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弱小结: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二、溶液的酸碱度——pH(石蕊试液) 红紫蓝 (酚酞试液) 无无红 (pH试纸) 红黄蓝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中性——————————?酸性增强 ?————? 碱性增强 (pH试纸) 红黄蓝三、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等:红色:红P、Cu、FeO 23红褐色:Fe(OH) 32+浅绿色:Fe盐的溶液3+黄色:S、Fe盐的溶液绿色:Cu(OH)CO 223紫黑色:KMnO晶体 42+蓝色:Cu(OH)、CuCO、CuSO?5HO、Cu盐的溶液 2342紫红色:KMnO溶液 4黑色:C、Fe粉、CuO、MnO、FeO 234白色:CaCO、BaSO、AgCl、MgO、PO、CaO、NaOH、Ca(OH)、KClO、342523KCl、NaCl、BaCO、无水CuSO、NaCO等 3423无色气体:空气、O、H、CO、CO、CH、N、SO 222422刺激性气味气体:SO、HCl、HNO等 23无色透明:金刚石、干冰以及大部分酸、碱、盐的溶液和酒精、乙酸的溶液四、熟记一些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对应的化学式Hg汞(水银) CO二氧化碳(干冰) CO一氧化碳(煤气) CH甲烷(沼气24天然气) CaO氧化钙(生石灰) Ca(OH)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2CaCO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 NaCl氯化钠(食盐) KMnO高锰酸钾(灰34锰氧) CHOH乙醇(酒精) CHCOOH乙酸(醋酸) NaOH氢氧化钠(火碱、253烧碱、苛性钠) NaCO碳酸钠(纯碱、苏打) NaHCO碳酸氢钠(小苏打) 233HCl氢氯酸(盐酸) CuSO?5HO五水硫酸铜(胆矾、蓝矾) (NH)SO硫酸42424铵(硫铵) NHHCO碳酸氢铵(碳铵) Cu(OH)CO碱式碳酸铜(铜绿) 43223NHNO硝酸铵(硝铵) KCO碳酸钾(草木灰主要成分) 4323五、化学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C?A+B3、置换反应:A+BC?B+AC4、复分解反应:AB+CD?AD+CB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1、(非金属单质)氢气碳氮气氧气磷硫氯气H C N O P S Cl 22222、(金属单质)钠镁铝钾钙铁锌铜钡钨汞Na Mg Al K Ca Fe Zn Cu Ba W Hg3、(常见氧化物)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氧化钠二氧化氮HO CO CO PO NaO NO 222522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氧化镁氧化铜氧化钡氧化亚铜 SO SO NO MgO CuO BaO CuO 232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铁红) 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铝) 三氧化钨 FeO FeO FeO AlO WO 2334233氧化银氧化铅二氧化锰二氧化硅AgO PbO MnO SiO 2224、(氯化物/盐酸盐)氯化钾氯化钠(食盐) 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锌KCl NaCl MgCl CaCl CuCl ZnCl2222氯化钡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银BaCl AlCl FeCl FeCl AgCl 2323盐酸硝酸磷酸硫化氢溴化氢碳酸 5、(常见的酸) 硫酸HSO HCl HNO HPO HS HBr HCO 243342236、(常见的盐)硫酸铜硫酸钡硫酸钙硫酸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铁CuSO BaSO CaSO KSO MgSO FeSO Fe (SO4) 44444423硫酸铝硫酸氢钠硫酸氢钾亚硫酸钠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银 Al(SO) NaHSOKHSO NaSO NaNO KNO AgNO 2434 433 33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钙亚硝酸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镁 MgNOCu(NO) Ca(NO) NaNO NaCO CaCO3 MgCO 332323233碳酸钾KCO 237、(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钾NaOH Ca(OH) Ba(OH) Mg(OH) Cu(OH) KOH 2222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Al(OH) Fe(OH) Fe(OH) 3328、(常见有机物)甲烷乙炔甲醇乙醇(酒精) 乙酸(醋酸)CH CH CHOH CHOH CHCOOH 42232539、(常见结晶水合物)碱式碳酸铜酸钠晶体CuSO•5HO NaCO•10HO 4223210、(常见化肥)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CO(NH)NHNO (NH)SO NHHCO KHPO 22 43424 4324。
初中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绪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Cu2(OH)2CO3—(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5、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是:(1)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不同点是:燃烧、自燃反应剧烈,发光、放热;缓慢氧化只放热,不发光。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