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日本民歌)
- 格式:pps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7
四年级歌曲教案《红蜻蜓》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著名的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3/4拍、宫调式,共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达10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又与旋律的其份额结合紧密。
歌曲虽然短小,但曲调极其优美抒情,将美好的童年的生动情景表达在人们的眼前。
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因为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表演方面:能比较准确的表达歌曲内容。
4、存有问题:音准不够,视唱水平有待增强。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的旋律,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并能初步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旋律的起伏。
2、能专注地聆听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歌曲深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声部合唱时音准的把握以及声音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作业《红蜻蜓》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
采用大调式、¾拍和一段体结构写成。
全曲由两个均为四小节的规整句组成,运用了节奏重复与自由模进的手法。
曲调纯朴、亲切、流畅,演唱的力度变化丰富、细腻,生动地刻画出对儿童时代美好的回忆,描摹儿童天真、纯洁无瑕的心灵。
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日本儿童歌曲的风格,获得纯真、优美的情感陶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认识力度记号。
通过实践练习,感受“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3.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并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进行二个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教学准备:音乐播放器,教学乐器。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 播放已经学过的《久不唱歌忘记歌》音乐,让学生听赏,重温感受。
2.播放新歌曲《红蜻蜓》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乐曲的意境。
⑴学生倾听,展开联想。
⑵学生谈谈歌曲的意境。
⑶师生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的美妙旋律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兴趣,由师生的互动交流为学习新课设下悬念]二、歌曲教学1.结合课本的歌曲《红蜻蜓》,让学生初步学唱简谱,2.有感情地读歌词。
3.学生谈谈对整体乐曲的感知情况,包括节拍(四三拍子)情感的处理(深情)等。
4.学唱歌曲:(1)教学第一段。
唱准音调,音时值,掌握节奏。
(2)师生交流。
①学生通过唱找出哪里换气更合适。
②认识常用的力度记号。
这首歌曲主要出现的是渐强、中强和渐弱几个。
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旋律的高低唱出强弱变化。
(3)跟着电子琴唱第二段。
并注意第一句和第三句歌词的变化。
(4)让学生用学唱第二段的方法学唱第三段。
(5)用第一声部唱全曲。
感受这首歌曲的美妙。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把自主权交给他们,让他们去思考体验,找到换气的地方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发现力度记号,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唱出强弱变化。
日本儿童歌曲《红蜻蜓》世界各国儿歌精选世界各国的艺术宝库中有无数的瑰宝,不同有地域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酝酿出众多独具特色人优美儿歌。
但无论来自哪里,童真童趣和对宝宝无限的热爱都是一样的。
日本儿童歌曲《赤蜻蛉(とんぼ)》(红蜻蜓)
夕焼小焼の、赤とんぼ
负われて见たのは、いつの日か
山の畑の、桑(くわ)の実を
小篭(こかご)に摘んだは、まぼろしか
十五で姐(ねえ)やは、嫁に行き
お里のたよりも、绝えはてた
夕焼小焼の、赤とんぼ
とまっているよ、竿(さお)の先
晚霞中的红蜻蜓呀,请你告诉我,
童年时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
提起小篮来到山上,桑树绿如荫,采到桑果放进小篮,难道是梦影。
晚霞中的红蜻蜓呀,你在哪里呦,停歇在那竹竿尖上,是那红蜻蜓。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红蜻蜓》︳人音版(五线谱)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筰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3/4拍,共八小节。
歌曲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参与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在歌曲学习中掌握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能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并能按力度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能发现自然界中各种音响,并能听辨出不同的歌曲情绪,能从音乐中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
在课堂上随音乐做出不同拍子的律动,感受音乐节拍来感受歌曲。
教学理念:新课标提出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因此在本课中我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采用聆听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
本节课我以力度记号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的难点。
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教学重点:用轻柔、连贯、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并能按力度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在歌曲学习中掌握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并能按力度记号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弹奏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设计思路:弹奏钢琴曲的导入,即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师:同学们,你知道老师弹奏的钢琴曲曲名吗?是啊!一曲童年的回忆,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的美好回忆,每个人都拥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更是难忘的。
《红蜻蜓》教学设计5篇《红蜻蜓》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
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
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教学内容: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教学目标:____X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1、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2、用口风琴吹奏《红蜻蜓》旋律,丰富口风琴练习曲的积累。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理念: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四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扰、跑调、比音量、声音偏高、赶节奏等不协调现象。
合唱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最感扎手的,历年来在公开课上见过的比较少上合唱课。
作为辅导校合唱队的音乐教师,合唱教学我一直通过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十足耐心来将学生带入合唱美妙的音乐世界中,这次上课能否成功我没有把握,但我想勇于尝试、超越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1、第二声部第2、3小节,最后两小节。
2、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媒体课件,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向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组织课堂2、情境创设,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什么地方看看。
红蜻蜓赏析范文对by2的歌曲《红蜻蜓》的赏析歌曲《红蜻蜓》是一首很短的歌曲,四三拍子,只有八个小节,但是曲调舒情优美,歌词饱含深情,引起人们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第一段歌词:“晚霞中的红蜻蜓啊,请你告诉我,童年时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太阳将要落山之时,晚霞布满天空,映红了山岭、树林。
一个人正在欣赏天空的美景,几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其中一只红蜻蜓飞了过来,吸引了他的目光,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
他想起童年追逐蜻蜓嘻戏的时光,禁不住在心中默默的询问“童年时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
第二段歌词:“提起小篮来到山上,桑树绿如荫,采到桑葚放进小篮,难道是梦影?”描绘了童年时代的场景,一群小朋友提着小竹篮上山去,山坡上桑树成荫,碧绿的桑叶迎风摇摆,乌黑的桑葚压得桑枝弯下了腰,小朋友们爬上树去一边吃,一边把采下的桑葚放入小竹篮。
儿时天真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一转眼多少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仿佛是梦一样。
第三段歌词:“晚霞中的红蜻蜓啊,你在哪里哟?停歇在那竹竿尖上,是那红蜻蜓。
”看是在询问红蜻蜓在哪里,其实是借此舒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
童年的美好生活有很多是和那树上的小鸟儿、溪水中的小鱼虾、停歇在竹竿尖上红蜻蜓紧密相关的,在它们身上兴许就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这首歌一般是归为少儿歌曲,也是童声演唱的,其实这首歌的意境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沧桑后才能深刻领会。
(1)表层:拿汽车换纸风筝;深层:成年人因为只懂得等价交换而始终买不到不快乐,这看似精明实为傻。
(在下没那么高水平只用十五个字概括)(2)因为“我”觉得它美丽、可爱、不可多得。
(3)1、因为成年人深明人情世故,常常互相猜忌,斤斤计较于个人所得所失。
这样活得很累,所以不快乐。
2、因为成年人的快乐底线太高,通常与金钱联系。
而他们为了追求它,忙忙碌碌地不停工作,将快乐底线越画越高,所以没有闲暇,也没有心情为了一些小事而快乐,最终成了真正的不快乐。
作者简介词作者三木露风是诗人。
1889年出生在兵库县龙野市。
三木先生从小就爱好文学。
小学、中学的作文从来都是优秀。
所以经常向杂志、报纸投稿诗歌和俳句作品。
歌词中的“赤とんぼとまっているよ竿の先”是龙野小学高年纪时写的。
这首歌作为童谣,十分受欢迎,每天傍晚5时整,在龙野市就响起了《赤とんぼ》的音乐旋律。
三木的诗词都是山田耕筰给谱的曲。
山田先生是大正、昭和时期的作曲家、指挥家。
1908年毕业于东京音乐学校,在柏林留学10年,后把精力用在歌剧、管弦乐作品的创作上。
歌曲介绍《红蜻蜓》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 - ”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
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背景资料学过日语的朋友一定都学过或唱过那首日本歌谣《红蜻蜓》,揖保川两岸至今仍保留着童谣《红蜻蜓》的原始风景。
"晚霞中的/红蜻蜓啊/从姐姐的后背上看到你/那是什么时候呢?"。
这首童谣的歌词,取自象征主义代表诗人三木露风(1889—1964)在33岁的那年写的一首诗。
三木露风就出生在这条揖保川横穿而过的龙野市。
据说在诗人很小的时候,便和母亲失散了,所以幼年时代的诗人一直都是由---在《红蜻蜓》的歌词中也出现过---他的姐姐背着抱着。
姐姐的后背,让幼小的诗人感到温暖,于是想起母亲的面影。
但见晚霞满天,把天边染的红红的一片。
夜晚,黑暗即将到来,红蜻蜓孤零零地飞来飞去的背影,叠印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心情。
特殊体会日本民歌《红蜻蜓》上幼儿班时就会唱。
那时候和一个小女生放学,边走边唱,好不惬意。
再长大到少年维特的年龄,唱起来好不伤感,好不迷惘。
蜻蜓的身體色彩斑爛,飛行技巧亦卓爾不凡。
《红蜻蜓》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时年38岁的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4)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四三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
曲调自然流畅,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和田园气息。
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为大调式,整首作品为上下两个乐句的结构,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相同,先上后下,节奏也基本相似,因此,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
旋律起伏、深情,开始两小节从“5 1 3 5 ⅰ”情绪一下子发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歌曲中是较少见的。
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微微上扬至“3”,非常深情。
第二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
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
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②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尝试在欣赏中哼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③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教学难点:根据力度要求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红蜻蜓》歌词《红蜻蜓》歌词《红蜻蜓》是台湾组合小虎队翻唱的一首歌曲,由李子恒作词,长渕刚作曲,收录于1990年2月22日发行的第二张团体同名专辑《红蜻蜓》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蜻蜓》歌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词:长郑刚作曲:李子恒演唱:小虎队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在飞就像童年看到的红色的蜻蜓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还要飞就像现在心目中红色的蜻蜓飞呀飞呀看那红色蜻蜓飞在蓝色天空游戏在风中不断追逐他的梦天空是永恒的家大地就是他的王国飞翔是生活我们的童年也像追逐成长吹来的风轻轻地吹着梦想慢慢地升空红色的蜻蜓是我小时侯的小小英雄多希望有一天能和他一起飞当烦恼愈来愈多玻璃弹珠愈来愈少我知道我已慢慢地长大了红色的蜻蜓曾几何时也在我岁月慢慢不见了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在飞就像童年看到地红色的蜻蜓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还要飞就像现在心目中红色的蜻蜓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在飞就像童年看到地红色的蜻蜓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还要飞就像现在心目中红色的蜻蜓飞呀飞呀看那红色蜻蜓飞在蓝色天空游戏在风中不断追逐他的梦天空是永恒的家大地就是他的王国飞翔是生活我们的童年也像追逐成长吹来的风轻轻地吹着梦想慢慢地升空红色的蜻蜓是我小时侯的小小英雄多希望有一天能和他一起飞当烦恼愈来愈多玻璃弹珠愈来愈少我知道我已慢慢地长大了红色的蜻蜓曾几何时也在我岁月慢慢不见了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在飞就像童年看到地红色的蜻蜓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还要飞就像现在心目中红色的蜻蜓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在飞就像童年看到地红色的蜻蜓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还要飞就像现在心目中红色的蜻蜓创作背景小虎队的凭借第一张专辑《逍遥游》入围了1988年的第一届金曲奖最佳组合奖后,趁着热潮,他们发行了第二张团体专辑——《红蜻蜓》。
歌曲《红蜻蜓》是“小虎队”1990年发行的专辑的同名主打曲。
该歌曲是翻唱自日本歌手长渕刚演唱的《とんぼ》(蜻蜓)。
《红蜻蜓》是小虎队第一张转型之作。
从《逍遥游》和《男孩不哭》的华丽舞曲风格,转变到更加清新自然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