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223.95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03 物态变化清单01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20℃”读作“”或“负20摄氏度”3.常见的温度(1)沸水的温度为℃。
(2)人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3)人体感觉舒服的环境温度为18~25 ℃。
(4)洗澡时适合的水温约为℃。
知识点二温度计1.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否则会损坏温度计)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和容器部;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2.体温计(1)专门用来测量人的温度计;(2)测量范围:℃~℃;体温计读数时可以人体;(3)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即时练习1.下列对生活中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为37℃B.近日,西安昼夜温差可达30℃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2℃D.常见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5℃2.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B.C.D.3.关于如图所示的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高C.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使用前必须拿着上部分用力下甩4.(2023湖南常德中考)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5.体温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______,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往往是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摄氏温度①温度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②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_;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
③摄氏温度的读数:如:“5℃”读作____________;“-20℃”读作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温度计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造的;4.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液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内总装有适量的液体(如: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5.温度计的使用:①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_,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碰到__________或__________。
③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后再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
6.常见的温度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______(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液态酒精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凝固点是-39℃,沸点是357℃)知识点三:体温计7.用途:体温计用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8.测量范围:__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___;9.体温计读数时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第三章【3.1温度】一、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C。
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C,沸水的温度定为100︒C,在0︒C 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C。
3.读数:37︒C,读作“37摄氏度”;-4.7︒C,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二、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2. 分类: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按测温物质分: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
其他温度计:电子体温计、热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测温枪。
3. 使用:(1)会认: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会选:选取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
(3)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4)会读: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会看: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测量人体体温。
2. 量程:35~42︒C,分度值:0.1︒C。
3. 结构:玻璃泡的上方有一个非常细且弯曲的缩口。
4. 使用:体温计使用前要甩一甩,把水银甩回玻璃泡,5. 读数: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2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3、物质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六个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有熔点)6、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没有确定的熔点)三、三条规律1、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晶体熔化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凝固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过程。
2.掌握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并能运用相关概念解释实际现象。
3.熟悉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能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现象。
教学内容1.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2.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3.物态变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探究(10分钟)•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如发放一份小样品或展示一段物态变化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分享课本中关于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包括物态变化的分类和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
•就学生在导入环节中提到的物态变化过程与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讨论,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给出几个常见的物态变化案例,例如冰融化成水、水沸腾成水蒸气等,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物态变化相关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举例解释这些条件和因素的作用。
步骤四:实验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用火煮水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用冰块加热观察冰的熔化过程等。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相关规律。
步骤五:知识拓展(15分钟)•将课堂重点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联系起来,讨论一些不常见但具有重要意义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干冰的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殊的物态变化现象与一般情况下的物态变化有何不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
步骤六:小结与反思(10分钟)•对课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相关知识的掌握。
•鼓励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回答和提问质量。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并且均匀的玻璃管,管下端是一个玻璃泡,泡内装有适量的测温物质,如水银、染成红色的煤油、酒精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所用单位的符号。
长刻度线旁标着数字,两个长刻度线之间还有短刻度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温度叫它的分度值。
(3)常用温度计的分类①液体温度计:根据测温物质的不同分为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根据用途的不同分为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②固体温度计如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温度计,利用不同金属膨胀率不同制成的双金属片温度计等。
③气体温度计:多用氢气或氦气作测温物质,精确度很高,多用于精密测量。
知识点(二)摄氏温度1、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注:0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冷热程度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摄氏温度的表示方法:在书写摄氏温度时,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在数字的前面加“﹣”号,如﹣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省略数字前面的“+”号,如10 ℃,读作“10摄氏度”或“零上10摄氏度”。
注: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标、绝对温标。
理论上宇宙中的最低温度是绝对零点温度-273.15℃,热力学温标将-273.15℃定义为0K,分度方法与摄氏温标相同,表达式为T=t+273.15℃,使用热力学温标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273.15K。
知识点1:温度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温度用符号t表示。
2.摄氏温度: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
3. ℃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知识点2:温度计的使用1.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2.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知识点3:体温计1.量程为:35 ℃~42℃。
2.使用前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知识点4:物态变化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知识点5: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固定融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冰、食盐、糖、海波、各种金属等。
2.非晶体:没有固定融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玻璃、松香、蜡、沥青等。
知识点6:融化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晶体融化的特点:晶体中融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的融化温度叫做熔点。
3.晶体融化的条件:(1)达到融化温度;(2)不断吸热。
4.非晶体融化的特点: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非晶体逐渐变软,直到全部融化为液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知识点7:凝固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凝固的特点:晶体中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的融化温度叫做凝固点。
3.晶体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温度;(2)不断放出热量。
4.非晶体凝固的特点: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边放热,边降温,液体逐渐变稠,直到全部变为固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知识点8: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第1节温度春、夏、秋、冬分别给你什么感受?1. 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
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如上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C 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有时是靠不住的,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放入冷水中时放入热水中时液体遇冷收缩液体受热膨胀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液体:水银、酒精、煤油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玻璃泡液柱玻璃细管刻度值单位封闭的摄氏温度的表示?单位:符号:℃摄氏度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或读作负4.7 摄氏度零下4.7 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0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0100 102040305060708090等分100份1份为1摄氏度10010100101010100101010100103℃9℃-8℃读出下列温度计的示数℃100908070605040302010-10-20量程最低温度?最高温度?1℃~分度值100℃-20℃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玻璃泡碰到容器壁玻璃泡碰到容器底玻璃泡未全浸入液体中偏大偏小正确甲乙丙(俯视)(仰视)(平视)使用前:1. 看零刻度线2.观察量程3.认清最小分度值使用时: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怎样放置温度计)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什么时候读数)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怎样读)分度值量程35℃~42℃0.1℃特点⑴测温范围小35℃~42℃⑵精确度高每小格为0.1℃⑶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1、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4、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5、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6、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7、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8、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解析说明:a点:室温,晶体处于固态ab段:晶体处于固态,吸热升温c点:晶体处于熔点温度,即将熔化bc段:晶体处于熔点温度,处于熔化过程,固液共存态,固态晶体越来越少,同温度液体越来越多。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①温度的表示符号:“t”。
②温度的单位:摄氏度,表示符号“℃”。
③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规定: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在100℃和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叫做1℃。
(2)物体温度的测量工具叫做温度计。
①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热涨冷缩原理制成的。
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首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和容器壁、容器底接触。
C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的被测物体分开。
读数时,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液面所对温度计的刻度值和人眼的视线相平。
(3)体温计①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工具叫做体温计。
②体温计的测温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③体温计能和被测物体分开读数。
这是因为体温计有缩口。
2、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是吸热过程。
①熔点: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我们把这个温度就叫做熔点。
②晶体:具有熔点的固体叫做晶体。
金属、海波、食盐、萘粉、冰等都是晶体。
③非晶体:没有熔点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玻璃、石蜡、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2)探究物质熔化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①晶体(萘粉)用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A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__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B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______。
C由图象乙可知萘熔化用______min,在这段时间试管中的萘处于______。
(填“液态”或“固态”或“固液共存”)萘的熔点是__________℃。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雾的形成②蜡烛滴“泪”③冻衣服晾干④露珠的形成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2、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3、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4、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7、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8、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9、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3—1温度教学⽬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课题:欣赏⼀段有春、夏、秋、冬的影⽚问题:你知道物质有⼏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结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的温度⽐较⾼?学⽣结论〔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温度:字母C代表摄⽒温度℃是摄⽒温度的单位,读做摄⽒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度,把标准⼤⽓压下沸⽔的温度规定为100摄⽒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负数表⽰例:37℃读作37摄⽒度-45℃读做零下45摄⽒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5、实验⽤温度计的使⽤:探究:怎样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格代表的数值(2)使⽤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相平(让学⽣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第三章物态变化
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
符号:______
摄氏温度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_____制成的
使用前:看清它的______和_________
温度计 1.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______和_______
使用时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_________________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视线要与页面___
物质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物质由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
熔化熔化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______,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和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物凝固定义:物质由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
态凝固晶体: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______,有固定凝固温度,即凝固点变非晶体: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_________,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化定义:只发生在液体______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
蒸发影响快慢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方式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______的汽化现象汽化规律:物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
和沸腾这个温度称为沸点
液化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液化方法:1.______温度;2.______体积
定义:物质由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
升华升华___热
升华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定义:物质由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
凝华凝华凝华___热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温度计
知识点1:温度
1.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1)定义: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符号:K 。
常用单位:________,符号:℃2.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_。
在1℃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
例题1:(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
测量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
(2)摄氏温度规定了两个定点温度: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沸水的温度为______。
(3)摄氏温度的单位是______,- 4℃应读作_________。
知识点2: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泡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水银煤油、酒精等
刻度范围- 22 ~ 110 ℃35 ~ 42 ℃- 30 ~ 50 ℃
分度值 1 ℃0.1 ℃ 1 ℃
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
弯的“缩口”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
前要甩几下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
数,不能甩
例题2: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的温度的是_________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测根据待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______的温度计
观察看清温度计的______和_________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______在被测的液体当中,不能碰触_________或_________
读数
让温度计再液体中稍微待一会儿,等示数______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______
离开被测温度的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______。
例题3:图甲所示为测量冰的温度的操作,其中正确的图是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乙所
示,则冰的温度是______℃。
二、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1:物态变化
1.定义:物质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吸、放热关系图
知识点2:熔化
1定义: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
如超市利用冰熔化吸热使荔枝和海虾保鲜。
2.熔点:晶体在_______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3.熔化条件:(1)达到晶体的熔点;(2)不断吸热。
例题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知识点3: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分子整齐排列的固体叫做晶体。
a.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______;b.晶体熔化时,温度______;c.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d.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______。
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石英、水晶、金刚石、食盐、明矾、金属等。
2.非晶体:分子杂乱无章排列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在熔化吸热时,温度____________。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石蜡、沥青等。
例题5:在探究海波和石蜡融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
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___态(选填“固”或“液”)
知识点3:凝固
1.定义: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时______的逆过程。
凝固___热。
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______现象。
2.凝固点: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______凝固点。
3.凝固条件:(1)达到晶体的凝固点;(2)不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知识点1:汽化
汽化
液化
定义 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______变为__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 特点 汽化___热 液化___热 两种
情况 汽化的两种方式:
______和_____
液化的两种方法:
(1)______温度;(2)______体积
知识点2:蒸发与沸腾
1.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2)特点:a.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b.蒸发需要___热。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2.沸腾(1)定义:沸腾是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特点:沸腾___热,但温度____________
(3)沸腾条件:a.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液体的______;b.不断吸热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
凝华
定义 物质由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
叫做升华
物质由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 叫做凝华 特点 升华需要___热
凝华需要___热
固
液
气
熔化(吸热)
常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