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近五年中考语文考情分析说课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5
广东省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初三语文备课组2011至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卷面仍然是三大板块——基础、阅读、写作。
三年的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题型大致相同,近两年的难度较往年略有下降,紧扣考纲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
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弘扬人文精神的同时,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这三年的试题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又形成了以下特征:一、注重基础、回归课本,强化语言运用的表达能力。
试题的基础部分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字词、修改病句、古诗文默写等基础题目,设计难度不大。
文言文考查实词、虚词及词法。
这些内容都来自课本,文言文《岳阳楼记》《满井游记》内容的考查也紧扣课本内容出题,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
可见,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回归课本、强化基础的命题思想。
分值所占的比率是相当高的,这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重个性阅读感受。
阅读部分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词句的含义的分析,旨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现代文阅读的选材为说明文、叙事散文,选出与时俱进、文质兼美。
说明文题为《毒胶囊有多毒?》《怎样让幸福来敲门》材料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生活,实际是今年这年这套试题的另一特色,体现了学习语文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最终目的。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第一部分基础的语用题中也表现突出。
文学作品《淡淡的深情》第14题“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这些题目都紧密联系社会的焦点问题和考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较好地体现学生通过阅读。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启示的新课程要求。
2023年中考语文广东省近五年语文中考试题考查点整理分析本文将对广东省近五年语文中考试题的考查点进行整理和分析。
以下是对每个年份的考查点的总结:2019年考查点1. 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主旨、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2. 写作能力:议论文、应用文等写作形式的要求。
3. 词语运用:词义辨析、词语搭配、词语理解等。
4. 古文阅读:古代文献的理解和鉴赏。
5. 作文评分标准:结构、内容、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评分要点。
2020年考查点1. 阅读能力:文章主旨、语义理解等。
2. 写作能力:议论文、应用文等写作形式的表达要求。
3. 词语理解:词义辨析、词语搭配等。
4. 古文阅读:古代文献的理解和鉴赏。
5. 作文评分标准:结构、内容、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评分要点。
2021年考查点1. 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主旨、细节理解等。
2. 写作能力:说明文、应用文等写作形式的要求。
3. 词语运用:词义辨析、词语理解等。
4. 古文阅读:古代文献的理解和鉴赏。
5. 作文评分标准:观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评分要点。
2022年考查点1. 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主旨、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2. 写作能力:议论文、应用文等写作形式的要求。
3. 词语运用:词义辨析、词语搭配、词语理解等。
4. 古文阅读:古代文献的理解和鉴赏。
5. 作文评分标准:结构、内容、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评分要点。
2023年考查点根据前几年的考查情况,我们可以推测2023年语文中考的考查点可能包括:1. 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主旨、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2. 写作能力:议论文、应用文等写作形式的要求。
3. 词语运用: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字音字形等。
4. 古文阅读:古代文献的理解和鉴赏。
5. 作文评分标准:结构、内容、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评分要点。
我们对2023年的考查点只能做出推测,具体的考试要求还需要等待相关部门的公布。
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1、命题依据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弘扬人文精神的同时,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做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2、趋势变化:和去年试卷相比,2012年试卷有点变化,主要表现在:(1.)语言基积累与运用方面较为的课本化,字音、字形、诗歌默写比重加大;古诗文阅读的集中化、课本化,内容紧扣课文知识点。
(3.)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难度略有降低,科技说明文一篇、叙事散文一篇、名著一篇,设置的问题也是偏向于生活,利于感悟。
(4.)作文趋向于命题的自由化,开拓考生的视野与思维;3、试卷结构试卷分为三个部分:22小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前部分以选择题为主,共6小题;后部分考查古诗文默写考点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考察学生对于汉字、语音、病句以及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对课文字词的牢固掌握,并注重平日对文字运用的积累,题目逐年加入本土化的元素,应多关注时事热点。
考点二:古诗文默写,考察范围是课内古诗文,要求熟背50篇范围内的古诗文,尤其是名篇名句,注意字的正确写法。
考点三:课内文言字词的理解,要按照所给句子中的语境分析考察的字词。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考点一:课内文言文分析,考察范围是课内的文言文,考察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文中中心句子的翻译,并分析文章大意或句式分析。
考点二:对唐诗或宋词进行鉴赏,范围是课内的诗词,从作者以及作者的生活背景入手分析,关注题目中的提示,以及诗词中表示感情或意境的关键词。
考点三:说明文阅读,以选择题为主,2小题注意文中每段开头或结尾的句子,提取文章的中心大意。
考点四:议论文阅读,选择题与简答题结合,3小题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概况能力,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并结合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
考点五:文学作品阅读,以外国著名作家的小说作品为主,5小题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与主题;结合语言环境,准确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情等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结合文章内容和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文学欣赏,平日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2008——2012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应对策略智康1对1 段可老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值四月春暖花开,正是2013中考考生备考冲刺阶段。
为进一步掌握考试题型及知识点考查范围,本文通过对比2008—2012五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并总结出考试题型的规律、知识点范围以及重点难点的学习方法。
总的来说,语文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作文”三大板块,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概述和知识点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4分,23%)作为语文试卷中的基础知识部分,积累与运用题共有8题,具体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08拼音(选择)错字(填空)成语理解(选择)病句辨析(选择)标点(选择)句子改写(简答)诗词默写①多音字3分4分3分3分3分3分②划分节奏③默写8分09拼音(选择)3分错字(填空)4分词语理解(选择)3分病句辨析(选择)3分得体表达(选择)3分语言表达(简答)3分诗词默写①双选②默写③语境默写10分10拼音(选择)3分错字(选择)3分词语理解(选择)3分病句辨析(选择)3分中心概括(选择)3分语句排序(选择)3分诗词默写①双选②默写③语境默写10分11拼音错字词语理解病句辨析图文转换句子仿写诗词默写(选择)3分(选择)3分(选择)3分(选择)3分(选择)3分(填空)4分①双选②默写③语境默写10分12拼音(选择)3分错字(选择)3分成语理解(选择)3分病句辨析(选择)3分句子改写(选择)3分信息概括(简答)4分诗词默写④双选⑤默写⑥分类默写10分一,题型特点:从表中可以看出,08年—12年中考基础知识部分题型、分值变化不大,考察的重点在于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运用、病句辨析、语言综合能力以及古诗词文言的积累五大板块。
其中:1—4题和7、8题的考查方式最为稳定,每年必考;5、6题属于语言的综合运用,考查方式相对灵活且难度系数较高,包括信息概括、句子的仿写改写、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等等。
第一部分:基础与运用一.所占分值、考察内容:中考语文试卷试卷有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础与运用,分值为34分。
第一部分又分为一、二两个模块:一模块考察的是现代汉语基础,共有六小题,内容涵盖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查找、修辞、仿写、综合性语言交际等多个方面;二模块考察的是古代汉语基础,包括古诗词的默写和加点字词的解释。
二.提高方法:1.善用时间,经常积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三个能力层级。
相比其他部分,基础与运用部分对“识记”能力的要求最高,并且连续性不是特别强,所以同学们在集中复习外,可以多利用零碎时间逐步掌握,基础性识记题,积累才是最根本的。
2.掌握规律,力半功倍基础题要取得高分,积累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是“识记”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具艺术性的语言,每个字每个词的形音义都是有根据的,每类字词都是有共同的规律的。
掌握了这些规律和技巧,我们就不管是记忆还是做题都会“力半功倍”、“时半功倍”。
三.具体题型分析(一)现代汉语基础部分:1.加点字读音(3分)(1)出题类型(从问题划分):类型一:找出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类型二:找出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补充类型:找出读音全都错误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难度最大)。
总体上可归为两类:A.读音相同题;B.读音正确题。
从选项上看,A又分为三种情况,即整字相同,偏旁/部首相同,偏旁/部首音同或音近;(2)答题技巧(仅以A类为例):A.读音相同题技巧一:对于完全相同的两个字,看它们的意义、词性、色彩是否相同。
一般来说意义毫无联系音不同,词性不同音不同,色彩不同音不同,当三者都一致时读音相同。
实例:贝壳./金蝉脱壳.(色彩不同:口语与书面语)解.数/不求甚解.(词性不同:名词与动词;语义也不同)背.影/芒刺在背.边塞./塞.翁失马(各项一致,读音相同)技巧二:对于偏旁/部首相同的两个字,看他们的常见同类字(具有这个部首的字)读音是否相同。
2012-2014年广州中考试题分析------语文科2015年广州中考即将压阵前来,终极备战的集结号已经吹响。
为进一步掌握考试题型及知识点考查范围,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的专家通过对比2012—2014近三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为紧张备考的初三学子分析并总结出考试题型的规律、知识点范围以及重点难点的学习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2012-2014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基本稳定,不设置偏题、怪题,着重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近三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说明2012-2014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考试范围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2002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课本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试卷结构、内容及能力考查要求对比分析如下表1、表2、表3所示。
表2 2012-2014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内容对比二、近三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特色2012-2014年广州中考语文继续遵循稳定过渡、局部微调的原则,做到稳中求变。
稳在哪?2014年广州中考语文试卷结构与2013年相同。
题型没有大变化,题量亦未增减。
作文形式也与2013年相同。
语基部分难度不大,题型变化不大,2014年语言表达题题型与2013年一致。
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的题型没变。
作文还是沿袭命题作文的考查,2014年已是广州第八年使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出题,此次作文题属于常规类型,难度较低,考生不易跑题。
变在哪?前几年字音题主要对易错字音进行单独考查,问题设置为“有误的一项”或“正确的一项”,而前年考查“读音全部相同”,2013年考查“读音全部不同”,题型向广东高考靠拢,2014年回归常考题型“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侧重多音字、形近字的考查。
词语选用题有变化,之前考查四个皆为成语,2014年跟广东高考接轨,考查词语理解,包括两个成语,两个词语。
诗歌鉴赏跟2013年一样考回课内,但与往年选取篇幅比较短的文章不同,2014年选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型与2013年相比,除了考查思想情感,还考到对内容的理解。
广东中考语文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广东中考语文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熟悉广东中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要求;2. 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3.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题目要求,准确把握解题思路;2.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答题目;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解答复杂题目时的思维训练;2.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广东中考语文试卷及相关参考书籍;2. 讲解PPT或白板、黑板;3. 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回顾前几次课程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二、讲解题型和要求(10分钟)1. 介绍广东中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要求;2. 分析各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3. 解读典型题目,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三、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讲解(15分钟)1. 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2.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方法;3. 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4. 写作题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技巧。
四、示范解题(15分钟)1. 选取一些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解答;2. 引导学生参与解题过程,提出问题并讨论。
五、学生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收集学生答案,进行批改和评价;3. 分享优秀答案,讲解解题思路。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点;2. 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提供更多的模拟试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教学反思:1. 需要注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3. 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