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第6章 1500年以前的世界贸易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22
世界经济千年史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经济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从古代的贸易往来,到现代的全球化经济,世界经济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本文将简要回顾世界经济的千年历程,探讨其主要发展阶段和关键事件。
一、古代经济(公元前2000年公元500年)古代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贸易为辅助。
最早的贸易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随着文明的兴起,贸易逐渐扩展到地中海、印度洋和中国丝绸之路等地区。
这一时期,货币的出现和城市的发展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中世纪经济(公元500年1500年)中世纪经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农业仍然是主要经济活动。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商业逐渐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欧洲的汉萨同盟和地中海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国家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
同时,伊斯兰世界的经济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发展。
三、近代经济(1500年1900年)近代经济以工业革命为标志,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工业化的推进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商品经济成为主导。
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四、现代经济(1900年至今)现代经济以全球化为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重大事件,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金融市场的融合,使得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经济千年史是一部充满变革和发展的历史。
从古代的贸易往来,到现代的全球化经济,世界经济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市场拓展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将继续朝着全球化、创新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国际贸易发展历程国际贸易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从简单的物物交换开始,到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复杂贸易体系,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全球合作的重要力量。
古代文明时期,人们主要通过物物交换来进行贸易。
像丝绸之路这样的贸易路线,连接了东西方文明,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这种贸易形式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也非常普遍。
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欧洲国家通过勘探和殖民,建立了海外殖民地和贸易网络。
这些国家通过贸易来获得财富和资源,从而推动了欧洲经济的繁荣。
18世纪至19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改变了国际贸易的面貌。
新技术和机械化生产使得商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了商品的质量和数量。
这导致了大规模的贸易增长,特别是在欧洲和美洲之间。
20世纪,国际贸易迎来了一系列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的贸易政策和组织,如关税和贸易总协定(Tariff and Trade Agreement)和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成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稳定和规范的环境。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不再局限于商品的交换,还涉及到服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方面。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运输成本的下降,使得跨国公司越来越容易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这促使国际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不断增加,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也层出不穷。
同时,全球贸易不平衡和贫富差距的加大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和政治问题。
对于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不断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开放而包容的贸易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和创新,以适应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发展。
总之,国际贸易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代文明时期的简单物物交换到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复杂贸易体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贸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合作。
《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世界经济史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45学分:2.5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研究时间上从农业革命到20世纪末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从空间上包括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
其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经济增长,即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与经济实绩提高的历史;第二,制度变迁,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第三,社会进步,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两方面的历史。
要从共时性角度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扩大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展学生理论视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和逻辑演进,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从农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制度演进及社会进步的发展历程。
理解人类历史是不断扩展其自身活动范围,从狭窄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进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 阐述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2.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范围和时空结构;3.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演进逻辑。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经济史与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经济史与作为历史科学的经济学。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在科学哲学意义上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所采用的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经济史研究的三个层面-编年经济史、分析经济史、历史方法的经济学;经济史是实证经济学的一部分;实证主义方法包括经验实证方法和逻辑实证方法;理论经济学主要研究短期的经济现象;经济学一开始就具有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传统;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的科学基础理论具有相对性;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从历史与现实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历史与现实。
【专题总览】 (1500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前)早期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的形成过程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黄金。
3、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土耳其的扩张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4、精神动力:热衷于传播基督教。
二、新航路开辟的概况: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引起“商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①贸易范围扩大;②商品种类增多;③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的含义:指从美洲搜刮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后,造成钱多货少的局面,结果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
---价格革命的影响: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各个地区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4、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如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5、殖民掠夺之路:殖民掠夺和殖民制度登上历史舞台。
1、葡萄牙、西班牙(16世纪)1500年前后,葡萄牙、西班牙最早从事了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因而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其中西班牙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16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荷兰(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期)(1)兴起标志: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此后荷兰逐步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
(2)兴起表现: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3、英国:18世纪中期---兴起过程:(1)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英国的海军优势;(2)组织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在印度、北美殖民扩张;(3)英荷殖民战争(1652年—1674年)(起因: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4)英法殖民战争(1756年—1763年)(结果: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世界贸易理论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进而从新古典贸易论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发展的过程伴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进而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思想主要有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一)重商主义(1)重商主义的理论重商主义产生和发展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最初的理论考察.重商主义分为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16 世纪中叶)和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中叶—17中叶),两个阶段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区别主要在于对通过顺差贸易获取金银货币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早期重商主义以“货币差额论”为其主要思想,他们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绝对禁止货币的外流。
晚期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论”为主要思想,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者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其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
(2)托马斯·孟生平托马斯·孟,Thomas Mun (1571~1641)。
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商人家庭,早年从商,成为英国的大商人。
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英国贸易差额说的主要倡导者。
1615年担任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后又任政府贸易委员会的常务委员。
(3)主要理论其经济思想主要包括:货币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各种利益;贸易差额论的创立者;赋税会使国家受益;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
他明确提出了发展对外贸易对英国的好处,要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来增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力.托马斯·孟是英国重商主义的集大成者,其重商主义理论及税收思想集中表现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之中。
该书不仅成为英国,而且成为一切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准则。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贸易由来在奴隶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国际贸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和供奴隶主消费的奢侈品。
在封建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也有所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与欧亚各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国际贸易活动,地中海、波罗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国之间也有贸易往来。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当时参与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和供封建主消费的奢侈品。
国际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特别是产业革命以后,由于生产力迅速提高,商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并开始具有世界规模。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
英国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处于垄断地位。
当时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费品、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
19世纪末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此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和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世界贸易额锐减并停滞不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美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头号大国。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空前活跃并带有许多新的特点,贸易中的制成品已超过初级产品而占据主导地位,新产品不断涌现,交易方式日趋灵活多样。
当代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美国仍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国的对外贸易有极大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不大,但与自身相比,对外贸易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国际贸易在当代国际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各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