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第十八章 国际商战
- 格式:ppt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23
易混易错点2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错因归纳:对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种经济思想盛行的时代和含义不能正确区分。
释疑解惑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真题突破1.(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答案】B【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2.(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答案】B【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
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
3.(2016·北京文综·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英国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每一章的概括一、引言《世界经济千年史》是一本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撰写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涵盖了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从公元前的古代文明到现在。
本书通过大量数据和图表,详细分析了全球各地的经济发展历程,揭示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机制。
每一章都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各个时期的经济概况。
二、第一章:远古时代至公元前的经济本章主要讨论了远古时代至公元前各个文明的经济状况。
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经济制度、贸易、农业生产等方面。
作者强调了这些古代文明对后世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在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方面。
三、第二章:中世纪欧洲经济本章主要分析了中世纪欧洲的经济状况。
作者讨论了封建制度、庄园经济、城市兴起与贸易发展等方面。
此外,本章还涉及了黑死病对欧洲经济的影响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济变革。
四、第三章:近代欧洲经济崛起本章重点讨论了近代欧洲经济的崛起过程。
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殖民扩张等方面。
作者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欧洲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地位上升。
五、第四章:亚洲经济的崛起与挑战本章主要关注了亚洲经济的崛起及其面临的挑战。
作者讨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战后重建以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等方面。
此外,本章还涉及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
六、第五章: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与困境本章重点分析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包括殖民时代的影响、独立运动后的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等方面。
作者强调了拉丁美洲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七、第六章:非洲经济的探索与机遇本章主要讨论了非洲经济的探索与机遇。
作者分析了非洲的殖民历史、独立运动后的经济发展以及当前的经济状况。
此外,本章还关注了非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机遇与挑战。
八、第七章: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未来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展望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名词解释1.梭伦(前630年~前560年)改革经济改革主要内容:解负令遗产自由,容许分割氏族财产鼓励工商业发展。
评价及结果恩格斯高度评价梭伦改革,指出: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结果:一方面形成了新阶级即从事工商业的富人对旧的贵族权力的胜利竞争,而另一方面,也使旧的氏族制度的残余失去了它的最后地盘。
2.罗马法:是罗马社会奴隶制和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部世界性法律,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
3.井田制:是封建领主制度下的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封建领主经济的基础。
所有土地分为“公田”与“私田”。
公田是领主的自营地,依靠农奴的无偿劳动耕作;“私田”是农奴的份地,农奴通过为领主无偿耕种“公田”而取得耕种“私田”的权利。
4. 鲁国初税亩: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弃劳役地租,行实物地租,实质上并未改变了土地制度5. 日尔曼所有制(日尔曼氏族公社公有制):日尔曼制度起源于日尔曼氏族公社所有制,这个制度的最重要的特点:一是领主表现为土地的实际所有者和占有者;二是大量公地的存在,归公社,即后来的公国所有,从而也就归大公所有。
6. 抑商政策:措施:官工业制度+土贡制度+禁榷制度+规制交易原因1.保证农业基础。
2.抑制土地兼并。
3.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维护国家大一统。
如行会:见于隋唐,起源于肆。
行:主观上“入行”,客观上“投行”明清时期增加“海禁”7. 庄园经济:8.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9.工业革命:广义上所指的是由生产技术创新所引发,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及市场、贸易及其规模以及这些方面的扩散等领域发生的革命性变革。
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技术的诞生,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升,经济结构轻工业化。
全球经济史(中文版)
全球经济史记录了在历史上有影响力的经济活动。
它始于早期人类社会,经历大量文化、政治、科学革命以及技术进步,并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
全球经济史概述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变化,特别是十三世纪以后的欧洲的大型贸易和海上航行的崛起,以及十八世纪以后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在历史上,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发展,特别是意大利的发明、英国的工业革命、德国的革新和美国的价值等,都对当时的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开始加快,经济活动逐渐发展成全球性特征,推动现代金融市场、货币市场、零售市场和服务市场的发展,使全球经济活动变得多样化。
国际经济贸易也在不断发展,在20世纪后期,已经发展成跨国公司、多边贸易、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使全球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到21世纪初,随着科技进步、网络技术发展和全球化进程,服务业、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兴起,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从历史上看,全球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由文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政治的发展、贸易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
全球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热点小专题9 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热点剖析】一、经济思想的嬗变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7世纪):推行重商主义,完成资本的。
(2)工业革命以后(18—19世纪):亚当·斯密《》奉行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3)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理论——凯恩斯主义。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里根改革与改革,资本主义世界逐步走上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第三条路线,即计划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1)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
(2)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二、经济模式的创新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近代前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四调整:同光新政(近代化起步);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新政;。
(2)近代后期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四应对①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等经济政策。
②抗日战争:采取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③统治后期:采取了强征苛捐杂税、等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模式的四探索:五年计划(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1956—1966年)→“”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世界经济史第一章资本主义的产生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社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松动;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
二、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1、城市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佛罗伦萨水城威尼斯中介贸易;手工业;先进的威尼斯商业组织。
图片: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的一些岛屿上,在12c-15c一直是西欧的商业之都和西欧最强大的海上霸主。
至今仍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和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市区建筑在118个岛上,有400座挤相连,以舟代车,有“水城”之称。
一:中介贸易中介贸易通常是从阿拉伯、波斯、锡兰、印度、苏门答腊、马来亚和摩鹿加群岛和中国得到胡椒、肉桂、生姜、、肉豆蔻、丁香,甘庶糖、宝石以及棉纺织品、丝绒、丝绸、锦缎、绸缎,克什米尔羊毛披肩、香水、神香、玻璃、瓷器和其它珍贵的、便于运输的商品。
二:威尼斯的手工业很发达,它有发达的造船业和丝织工业,还大量生产亚麻布、呢绒、武器、玻璃、蜡烛、镜子及棉织品,以供出口交换。
三:先进的威尼斯商业组织威尼斯商业组织本身在当时说来是先进的,因为在威尼斯最先出现交易所,并且最先制定了银行业和商业核算的技术。
威尼斯是现代薄记学和国债制度的诞生地。
(薄记是会计的初级形式,主要内部记帐。
) 佛罗伦萨,意大利的雅典商业主要在欧洲经商,无缘近东贸易。
手工业呢织和丝织工业发达。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呢绒业较早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钱庄商业高利贷钱庄具有全欧的规模。
2、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英国建土地关系在商业经济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劳役地租—个人依附关系实物地租(代役租) —契约关系货币地租—契约关系封建末期的货币地租是农民分化的萌芽,增加了农民积累的可能。
一、促成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条件旧商路被切断,急需寻找新商路。
人们对黄金的渴求。
封建统治者内外交困,寻找缓和矛盾的方法。
专制主义王权有能力组织耗资巨大的远洋探险活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装备上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