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与晕厥
- 格式:ppt
- 大小:287.50 KB
- 文档页数:21
眩晕、头晕、头昏、晕厥的区别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刻意区分眩晕、头晕、头昏、晕厥,病人就诊时也很容易把头晕说成眩晕,把眩晕说成头晕。
临床上则要把这些概念区别清楚,以免导致误诊。
L眩晕:是一种自身或自身以外的周围物体在“旋转、移动、摇晃、倾斜”的平衡失稳感觉,是前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
2 .头晕:没有自身或外界物体的旋转移动平衡失稳感觉,只有头重脚轻晃晃忽忽不稳定的感觉,不会倾倒,多于行走起立时加重。
3 .头昏:是昏昏沉沉不清晰感,多伴有头闷头重,常由发热消耗性疾病,慢性躯体性疾病,情感精神性疾病,劳累,疲劳等引起。
4 .晕厥:由一过性脑缺血引起,有短暂意识丧失倒地,数十秒自动清醒,如站立过久导致的直立性晕厥等。
生堡全型匡娅盘盍2Q螋生12旦筮!鲞筮!;魍垡蝤翌』璺塑旦塑:旦丝!畦型!Q鲤:!生:!。
塑!:!兰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袭涛:目前以头晕为主诉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老百姓通常所说的头晕常包括4种情况:第1种是眩晕,第2种是晕厥,第3种是走路不稳,第4种是不典型头晕。
下面主要针对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进行讨论。
眩晕是因为前庭神经核及其传导通路的病变,导致身体与外界环境发生相对运动的一种运动错觉,当病人闭眼时感觉自己的身体在飘动,上下左右,或者床在摇晃;睁眼时会感觉周围物体在移动。
从内耳前庭感受器一直到大脑皮层的颞叶,任何部位的病变都会产生眩晕症状。
前庭神经进入脑桥前与耳蜗神经、面神经相汇,进入脑桥后分开,并经4条通路传递信息:第l条到小脑,然后到大脑,这是产生眩晕感的通路;第2条通路到脑干的呕吐中枢,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第3条通路支配同侧内侧纵柬及对侧的外展神经,使眼球缓慢地向对侧运动;第4条通路是前庭脊髓束,使肢体朝对侧运动。
眩晕的所有的症状都可以通过特定的解剖结构找到其功能位置,进而解释所有临床症状。
眩晕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病变大部分是在内耳和内耳道里,常称为周围性眩晕。
进入脑桥、大脑的前庭神经通路的病变一般不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称为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症状非常重,眼球震颤一般只有水平方向的,没有垂直眼球震颤。
中枢性眩晕症状比较轻,眼球震颤可以有各个方向的,可出现锥体束征、偏身麻木、面神经病变等异常表现。
很显然,在诊断眩晕前首先应该与另外3种头晕进行鉴别。
“晕厥”是因为脑灌注不够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
常表现为眼前发黑、意识丧失,几分钟就好了。
如果没有发生晕厥,称为晕厥前表现。
常涉及4个方面的疾病:①心源性: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vb力衰竭、低血压等。
②动脉源性:较大的脑动脉分支严重狭窄或梗阻。
③迷走反射性异常:如年轻女性站立时间过长,排尿性晕厥等。
④血液成分异常:如低血糖、一氧化碳中毒、贫血等。
“走路不稳”往往是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如脑血栓、帕金森病、小脑疾病等导致运动异常。
晕厥( 昏厥 )一.几个概念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晕厥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障碍,是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供血不足所致.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二. 眩晕1. 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病人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反向转动或自身的天旋地转;2. 眩晕: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感而无旋转感统称眩晕。
眩晕常伴以客观的平衡障碍,如姿势不稳或躯体向一侧倾跌.眩晕与晕厥的主要区别是眩晕通常无意识障碍,但极为剧烈的眩晕发作偶有瞬感间意识丧失.三. 昏迷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 ( 意识、感觉和运动 )受损所引起.意识障碍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1.嗜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2.意识模糊: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3. 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4.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5.昏迷在程度上分为轻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三个阶段:①.轻度昏迷:也称浅昏迷,病人无自主运动,对声、光等刺激无反应,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呻吟和下肢的防御反应.浅反射( 吞咽、角膜等 )存在. ②.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③.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昏迷与晕厥的鉴别要点是昏迷意识丧失时间较长,不易迅速逆转.四. 晕厥晕厥的病因大致分为四类:①血管舒缩障碍:主要是血管抑制性晕厥以及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②心脏病③血管疾病④血液成分异常此四类晕厥中以血管抑制性晕厥最为常见,而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最为严重.❤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血管舒缩障碍所致的晕厥有:(一) 血管抑制性晕厥(二) 直立性低血压(三) 颈动脉窦综合征(四) 排尿性晕厥(五)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六) 舌咽神经痛所致的晕厥(七) 咳嗽晕厥Ⅰ、血管抑制性晕厥又称单纯性晕厥.诊断要点:晕厥发作多有明显诱因,晕厥前有短暂的前驱症状;晕厥最常发生于直立位或坐位;晕厥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而微弱,面色苍白持续至晕厥后期;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 多发生于体弱的年轻女性;发生血管抑制性晕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种刺激 ( 疼痛、情绪紧张、恐惧、轻微出血等,在天气闷热、空气污浊、疲劳、空腹、失眠及妊娠等情况更易发生 ) 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身体血管床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所致Ⅱ、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发生于病人采取直立位或持久站立时.1.生理性障碍长期站立的年轻人,孕妇及长期卧床的人骤然起立时.原因是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引起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导致脑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至.2,药物作用及交感神经截除术后氯丙嗪、胍乙啶、左旋多巴等药物或交感神经截除术后均可发生晕厥.可能是站立时血液循环的反射性调节发生障碍;干扰了在直立位置时维持正常血压与心输出量的交感性反应.3.某些全身性疾病多发性神经炎、高位脊髓损害、脊髓麻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脑动脉硬化、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慢性营养不良、血噗啉病等.4.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晕厥仅发生于直立体位而无其他诱因,前驱症状不明显,只有血压改变而心率变化不大,同时有阳痿、无汗症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疾病.Ⅲ、颈动脉窦综合征由各种压迫颈动脉窦的动作如颈部突然转动,衣领过紧等均可诱发晕厥或伴有抽搐发作.正常情况下,颈动脉窦兴奋时,通过舌咽神经第一支至延髓循环中枢,使迷走神经兴奋,发生心率减慢 ( 5 次/分以下 )和血压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 10 mmHg 以下 );或兴奋从延髓扩散至大脑使血管收缩,借此调节躯体的血液循环. 颈动脉窦过敏时可引起晕厥发作.颈动脉窦过敏的原因常见是局部动脉硬化,其他如动脉炎、颈动脉窦周围的病变如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肿瘤、疤痕颈动脉窦综合征分三型:1.迷走型心率减慢 > 6 次/分,可用阿托品防止发作2.减压型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 > 10 mmHg。
晕厥名词解释医学
晕厥是一种医学术语,指的是由于突然的内耳迷路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种症状。
晕厥通常不会立即致命,但可能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晕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内耳迷路炎、颈椎病、脑部病变、药物不良反应、低血糖、高血氧等。
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长时间站立、驾驶、登高、突然运动等。
预防晕厥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驾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
对于已存在晕厥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眩晕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王一红头晕(dizziness)和眩晕(vertigo)是常见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诉者在耳鼻咽喉科门诊中约占7%,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老年人群就诊的前3位主要原因。
然而,头晕和眩晕是多种疾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其病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而非辅助检查。
一、病史询问1.头晕、眩晕、头昏还是晕厥?关于眩晕或头晕的定义和分类,国际上目前存在2种方案。
1972年美国2位学者Drachman和Hart把头晕分类为眩晕、晕厥前、失衡和头重脚轻:眩晕是指外界或自身的旋转感;晕厥前是指将要失去意识的感觉或黑矇;失衡是指不稳感;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较难定义的症状。
专注于研究前庭疾病的跨学科国际组织巴拉尼协会,于2009年将前庭症状分为眩晕、头晕、姿势性症状和前庭-视觉症状: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的旋转感或摆动感等运动幻觉;头晕是指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但不包括现实感丧失和思维迟钝、混乱等障碍;姿势性症状是指不稳感和摔倒感;前庭-视觉症状是指振动幻视、视觉延迟、视觉倾斜或运动引发的视物模糊。
国内的临床实践中习惯于使用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
眩晕和头晕的含义与国外基本一致。
眩晕系因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神经末梢、神经传人径路或大脑皮质投影区遭受病变或人为刺激(如转体、乘车、乘船或乘机等)导致人体自身的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障碍所引发的一种旋转感或摆动感等运动性幻觉,患者主观感觉而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和(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
头晕是指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以间歇性或持续性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为主症,多于用眼或行立坐卧中出现。
头昏是指头脑不清晰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通常与自身运动并无关联。
以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
晕厥指由短暂性脑缺血引起,伴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数秒至十数秒钟后多能自动清醒。
眩晕、头晕、头昏、晕厥等症状的识别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冯艳蓉头晕、眩晕、晕厥和头昏的发生涉及多学科领域,因为病人对头昏、头晕、眩晕和晕厥等症状的感受及表述常常混淆不清。
如果医务人员对上述症状的概念及其区别存在模糊认识,从问诊一开始就有可能将其诊疗引入歧途,导致以后不应有的误查、误诊和误治。
事实上眩晕、头晕、晕厥和头昏的临床表现、受损靶器官、发病机制是不同的,因此应从概念上将上述四者明确分清并予以界定。
1. 临床症状不同:(1)眩晕(vertigo)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
(2)头晕(dizziness)主要是以在行立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时出现的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
(3)头昏(giddiness)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晰的一种感觉。
(4)晕厥(syncope)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
2. 靶器官不同:实际上眩晕、晕厥、头晕与头昏是由不同的靶器官受损和发病机制所致的四种不同病理性感觉体验(临床症状),是人们都能亲身感受到的主观征象。
(1)眩晕的受损靶器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
当人为因素(如自动转体或半规管功能试验等)或病变导致功能过强、下降或两侧失对称,并超出了大脑调控能力时,将引起眩晕发作,以及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站立不稳或倾倒等伴发症状和体征。
(2)头晕的受损靶器官分别(或同时)是本体觉、视觉、耳石觉(主管静态和直线运动中的平衡功能)等相关(主要是神经)系统,由于这些单一或多系统外周感觉神经的信息传入失真或(和)不一致,并超出了大脑调控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种自身摇晃不稳感。
(3)头昏的受损靶器官是主管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大脑皮质,由多种器质性、功能性疾病或长期脑力过劳等导致大脑皮质功能(兴奋性、抑制性以及二者相互转换和诱导的灵活性等)的整体弱化,所引起的一种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和不清晰的感觉。
晕厥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上腹不适、血压下降、神昏气促、恶心、晕厥、易昏厥、跌倒发作、疲乏、头晕、耳鸣1.主要表现典型的晕厥发作可分为3期。
(1)前驱期:自主神经症状明显,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上腹不适,瞳孔扩大,疲乏,头晕,耳鸣,打哈欠和视物模糊等,因肌张力减低而身体摇摆。
此期经时数秒,如此时患者立即坐下或躺下,则症状逐渐消退,否则很快意识丧失而进入下一期。
(2)晕厥期:意识丧失及全身肌张力消失而倒下。
患者脉搏细微,血压常降低,呼吸变浅,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消失,腱反射消失,肢端冷,可有尿失禁,此期经时数秒至几分钟,意识逐渐恢复而进入下一期。
如意识丧失时间长达数十秒,可发生小的面部及肢体肌阵挛性抽动。
(3)恢复期:患者逐渐清醒,仍面色苍白,出汗,全身软弱。
可有恶心,过度换气,但无意识模糊及头痛。
休息数十分钟可完全恢复。
如刚清醒就很快立起,可再次晕倒。
发病后不会留下神经及躯体的后遗症。
有的发作可无前驱不适,一发病就意识丧失而跌倒,容易造成外伤。
前驱期脑电图见脑波频率减慢及波幅增高;晕厥期为普遍2~3Hz 慢活动;恢复期脑波逐渐转为正常。
2.临床类型国内卢亮编著归类的临床分型较为简洁,现介绍如下:(1)低血压性晕厥:低血压可由调节血压和心率的反射弧功能障碍所致,或由于自主神经疾病或功能不全而引起,后者晕厥仅为疾病的1个症状。
①反射性晕厥:近年又被称为神经调节性晕厥(neuralmediatedsyncope)。
包括发病机制大致相同的若干类型。
A.血管减压性晕厥(vasodepressorsyncope):又名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或单纯性晕厥,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任何年龄的男女均可发病。
青年人中有20%~25%患有此症,以年轻体质较弱的女性多见。
发病均有明显诱因,常见的是疼痛、恐惧、看见流血、接受注射或小手术、天气闷热、拥挤场所、饥饿、疲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