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隋唐时期的三教合一1道教的创立和发展2儒佛道三教由对立到统一3三教合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作用2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对中国艺术的影响4丰富了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5对保护古代文物历史资料起了积极作用四韩愈的道统说三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发展一宋明理学的产生1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自然科学基础思想来源2理学的特点及其分类二理学的奠基者1周敦颐及其太极图说2张载的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思想3二程对理学的开创三朱熹的理学1朱熹对儒学的第二次大改造2朱熹理本气末的本体论理气五行万物理朱熹对理的规定理一分殊说3朱熹的唯心主义辩证法4朱熹理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影响四陆王心学1陆九渊对心学的开创2王守仁对心学的继承和发展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五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总结1王夫之的理气论1王夫之的唯物主义理气道器论
(五)墨家文化
• 1、墨家学派的特点 • 2、墨子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 ① 认识来源于耳目之实 • ②三表法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 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行政,观其中国家百姓 人民之利。 3、墨家对中国文化的主要贡献:认识论、逻辑学
四 中国文化在近代的转型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 结构和特点
一 传统文化的结构
(一) 汉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的主导地位 (二) 传统文化的结构
1 传统文化的雅文化与俗文化
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特点,雅俗文化的对立与渗透.
2、庙堂文化与山林文化
庙堂文化与山林文化的特点,二者的对立与渗透。
3、儒家文化的结构
(四)陆王心学
1、陆九渊对心学的开创 2、王守仁对心学的继承和发展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五)王夫之对宋明理学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