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与其它景观要素的搭配
- 格式:ppt
- 大小:20.41 MB
- 文档页数:47
四种场景下的园林植物巧搭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作为四大景观要素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它的形姿、色彩、季相变化、高度等特征,加以孤植、列植、丛植、林植等手法的配置,或者与山水、建筑等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多姿多彩、风格多变的园林景观。
其实不论设计、施工、养护或者苗木生产,对植物的应用配置,都应有所熟悉。
不同场景下的植物配置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在一定的时间跨度下,植物可以为场景带来动态的惊喜。
将场景特点与植物特性完美契合,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是创造园林佳作的重要路径。
场景一:植物与山石“无石不园林”,在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时,一块山石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借助纯“野生”的山石易于实现“师法自然”的理想景观效果。
以山石为主、植物为辅的配置形式,可以营造返璞归真、自然野趣的园林意境,是植物与山石结合配置的主要形式。
如在公园入口、转角处、视线汇集处置独石以形成点景,在山石周边配置低矮植物,既可作为背景烘托,也可作为前置衬托,以此来形成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的园林景观。
这种配置方式因其主体突出,常作为园林中的障景、对景、框景,用来划分空间,丰富层次,具有多重观赏价值。
常用到的园林植物有红花酢浆草、矮牵牛、万寿菊、百日草、观赏草、美女樱等,有时还可以与一些造型树相结合,如对节白蜡、造型松等,使其更具意境与诗意,中层还可以配置一些灌木来呈现更具层次的景观效果。
另有一种以植物为主、山石为辅的配置形式,可以充分展示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观。
通常是将多种一年生、二年生花卉植物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转角处以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混合栽种形成花境,更具自然野趣,仿生态。
常用的植物有石竹、杜鹃、三叶草、麦冬、马蹄金等。
场景二:植物与水体园林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安静的感受,是各种园林景致的底色,连接天空的倒影与各种园林植物相结合,与艳丽的鲜花相对比,可形成美轮美奂的景观效果。
园林中的各类水体,无论是作主景、配景或小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
城市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选配研究【摘要】: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怎样选配合适的园林植物对于不同地区有不一样的选择。
本文简单论述了园林植物的重要性,诠释园林植物的选配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应用原则。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植物;选配应用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园林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园林植物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
园林植物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以净化、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故又称观赏植物。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该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通过景观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园林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环境空间。
合理应用园林植物能创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效果,实现最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一、园林植物的重要性园林植物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而且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1、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1) 园林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城市大气圈的生态平衡。
(2) 园林能吸收有害气体和利用植物的某种特性对环境质量有监测作用(3) 园林植物具有很好的吸尘和杀菌、灭菌作用,并且还是天然的“消声器”,对弱化城市各种噪声有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吸收太阳辐射和降低空气温度;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有效调节空气的湿度。
2、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城市景观不仅给城市增添生机与活力,还能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园林植物以其不同的姿态、色彩、气味,使人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获得对大自然的审美享受。
二、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园林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活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是园林绿化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分析植物配置的原则、方法及景观设计的理念、技巧,旨在探讨如何创造具有生态、美学和人文价值的园林绿化空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景观设计;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引言: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园林绿化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
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作为园林绿化的灵魂,对营造宜人的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现代园林绿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性和原则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构成园林绿化的基础要素,更是营造优美景观、发挥生态功能、体现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
植物配置的原则是确保植物在园林中能够健康生长,并发挥预期的生态和景观效果。
(一)植物配置对于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植物是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通过合理的配置,能够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营造出宜人的景观效果。
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够提供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等。
植物配置还涉及到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一些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植物能够传递历史信息,增强景观的文化底蕴。
(二)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要的原则是生态适应性。
每种植物都有其特定的生长环境需求,包括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
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种类,以确保植物的健康成长。
(三)多样性原则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原则之一。
通过配置多种植物种类,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丰富的植物种类能够形成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景观效果,提高园林的艺术观赏性。
(四)文化内涵也是植物配置应考虑的因素。
植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松柏象征坚韧不拔,梅花象征傲骨铮铮。
植物与园林其他要素的要素组织与衔接方法一、植物选择与搭配在园林设计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在选择和搭配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形态、色彩和生长习性等因素。
首先,根据园林的整体风格和主题,选择与之相符的植物种类。
比如,如果园林要营造出自然、野趣的氛围,就可以选择一些野生花草;如果要打造出现代简约风格,可以选择一些造型简洁的绿植。
其次,需要考虑植物的形态和色彩搭配,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此外,还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将生长速度较慢的植物与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进行搭配,以保持园林的整体平衡。
二、植物与地形的衔接植物与地形的衔接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以使植物与地形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
例如,在山地园林中,可以根据地势的高低差设置不同高度的植物,以形成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平地园林中,可以通过设置小山丘、花坛等来丰富地形,为植物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
此外,利用植物的根系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也是植物与地形衔接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植物与硬质构筑物的衔接园林中的硬质构筑物如建筑物、围墙、护栏等,与植物的衔接也是园林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布置植物,可以起到修饰和烘托硬质构筑物的作用,使园林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例如,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攀援植物,可以让建筑物与植物融为一体,形成绿色的墙面;在围墙或护栏旁种植矮型植物,可以起到缓冲和过渡的作用,使园林更加柔和和谐。
四、植物与水体的衔接水体是园林中常见的要素之一,植物与水体的衔接可以增加园林的视觉效果和生态效应。
在水边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可以形成水与植物交融的美景。
同时,水体也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湿度和养分,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设计中,可以利用植物的倒影在水面上形成景观的延伸,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五、植物与功能区的衔接园林中常常设置各种功能区,如休闲区、游乐区、运动区等。
植物与功能区的衔接可以使功能区更加与自然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目录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1)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 (1)1引言 (1)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3植物配置方式 (5)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7)1植物配置的含义和作用 (7)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8)3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9)4结语 (10)3景观设计时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1)1、植物的分类 (11)2、植物的美学功能 (11)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11)1、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 (12)2、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12)3、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12)1、乔木 (12)2、灌木及藤本植物 (12)3、地被植物和竹类 (13)4、水生植物 (13)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摘要: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如何搞好植物配置,从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方面考虑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以达到最佳自然生态效果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1引言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和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建筑小品等。
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2.1生态性原则2.1.l注重适地适树首先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带性,适地适树选择植物。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及设计园林景观是指通过各种手法和设计,将人类社会建设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一种人造的景观。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及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根据其主要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1.植物: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可以根据不同的实景和主题选择不同的植物。
例如,在花园中选择花草树木,可以增添色彩和形状的丰富;在公园中选择大多数草坪和树木,可以提供休闲和遮荫的功能。
2.水体:水体是另一个重要的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具有装饰、冷却和增添水分的功能。
园林景观中的水体可以是湖泊、池塘、人工喷泉等形式,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可以制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地形:地形是园林景观中的基础要素,可以通过调整地势、建造山丘和坡地等方式,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地形设计可以使园林景观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并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角和体验。
4.构筑物:构筑物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是建筑物、桥梁、雕塑等。
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构筑物,可以增加景观的美感和故事性,使游客在园林中有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感。
二、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1.整体性设计: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考虑整体性,即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各个要素相互衔接、协调统一、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应该注重色彩、形状和比例的搭配,以及人们的视线引导和路径布置,使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2.功能性设计: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其功能性,即通过合理安排各个要素的位置和功能,使园林景观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休闲区、游乐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在花园中设置花坛和花园小径,以供人们观赏和散步。
3.生态性设计: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其生态性,即通过合理选择和处理各个要素,使园林景观能够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设计师可以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减少人工施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强水体的净化和保护等,以保护和改善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
4.表达性设计:园林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其表达性,即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要素,传达出特定的主题和意境。
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学、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因此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设计园林植物来达到更好地展示园林空间景观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能够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前言:目前,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还要追求更加舒适、美观、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及其营造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概述(一)内涵园林植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并具有观赏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一类植物。
它包括树木、花卉、草坪等不同类型,也可分为观花、观叶、观果、闻香等多个层次。
园林植物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组合,可以构成优美的景观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园林植物还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因此,研究园林植物及其相关理论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创造高品质绿色空间有着重要意义[1]。
(二)产生与发展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园林造景。
《诗经》中“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描绘了当时人们对于山水相依、相得益彰的追求;而苏州拙政园则是以水为主题,通过堆土叠石、栽种树木等手法来打造出具有江南特色的私家花园。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最初的园林植物造景雏形。
到了汉代,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的推崇,皇家园林逐渐形成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此时的园林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游憩场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造园者开始大量运用象征高雅、淡泊名利的植物,如松、竹、梅等,同时也会结合假山、楼阁等建筑物进行搭配,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为典雅别致。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它们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创造出和谐、稳定、美观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欣赏和游憩等方面的需要;★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植物配置; 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植物景观配置的最终结果是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选什么样的植物2.选多大植物3.选多少的植物4.如何搭配并布置到地面上5.构成什么样的植物景观1-4 涉及到以植物个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5则涉及以植物配置后的群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植物景观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规范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步骤过程;从结果来说,是按照上面1-5的顺序进行;但从设计的实施过程来说,确是倒着来,先解决第5个问题,然后解决1-4个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景观配置在设计阶段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3.系统地检查审评,即质量保证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三个步骤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设计过程中,三个环节会互有穿插,有时还互为前提;二.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简单地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显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类型;比如说: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等;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设计就是把诸如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观类型而不是植物个体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地方该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即通常上所说的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主要确定设计区域的总体景观框架;它主要基于顾客的总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要来构筑景观框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划;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说的功能性景观布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挡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的基本考究;再次源于景观美化设计上的需要,比如说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景观点,某个视角需要软化,某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层次的变化等等;有时也会源于其他特殊的或景观布局过渡需要;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同样具有诸如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工作即是基于植物景观类型的这些要素特征而不是构成植物景观类型的植物个体的要素特征,并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述的设计原则与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的;植物景观类型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他们的要素特征虽与个体的要素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同于某个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的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出与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要素特征不仅与植物景观类型内部的植物构成有关,而且与内部植物个体的结构排列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结构组合;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是总体景观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带有美学创作的因素,相对来说,是一项习惯性,发挥性多于程序性的工作;该流程工作完成后一般会产生如下图表资料:1.植物景观类型规划布局图包括一些节点立面图;2.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3.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植物配置好比文章写作,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问题类似文章写作中的文章构思和文章纲要草拟阶段;文章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什么样的内容,什么风格,段落结构如何编排布局,中心主题如何展开表达等等问题,而不是首先考虑用什么字、词或语句等问题;同样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而不是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三.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的构成设计,即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植物品种的选择;2>植物大小的确定;3>植物数量的确定;4>植物个体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等;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除了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过程中需要较多关注美学设计知识外,其它更多的是趋向解决生态技术问题;因而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往往是一种程序化地工作;1.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品种选择的一般程序如下:1>根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图、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和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的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2>分析确定配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和主要环境限制因子;3>根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和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来与植物库数据配对搜寻,确定粗选的植物品种;4>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进一步筛选植物品种;5>确定各植物类型的主要品种主要品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的品种,是一种植物景观类型的主体构架品种;一般来说,主要品种品种数量要少比如说20%,相似程度高,但植株数量多比如说80%;主要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一定要比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高一个级别,同时能够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够的耐性;主要品种分各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和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是指设计区域内占主导地位面积或空间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6>确定各植物类型的次要品种次要品种是用于增加变化性的品种,品种数量要多80%,但植株数量要少20%;如特别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可以不高于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有条件或成本不高的情况小,可以选择一些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主次要品种的比率按各景观类型分别计算分配;7>确定植物品种的数量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拼凑;一般的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足够满足生态方面的要求;当然,国家有特别规定的,按相关规定办理;2.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在国内,对种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更多地是根据客户喜好和设计者的习惯来确定;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学的生态的手法来综合确定;以乔木为例,国外比较通行的乔木层尺寸一般也就在径阶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虑到国内的习惯,建议乔木层尺寸径阶以10-12公分左右的完整植株较为适宜,一般不要超过14-15公分;为了满足及时效果的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覆盖对比等等;在树体比例尺度的处理方面,尽量缩短最大规格和最小规格植物的大小差距;3.植物数量的确定准确地说植物数量确定问题是一个跟栽植间距高度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植物种植间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适当调整,但决不能随意加大栽植密度;任何时候,采用加大栽植密度来获取及时效果的方法都是最愚蠢的方法;关于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和栽植间距,国外有一些习惯性的数据可供参考;4.在植物景观类型结构中的位置定位根据各景观类型的构成和各构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将他们布置到适宜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会较多涉及到基于植物个体的美学设计问题;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借用一些景观类型构成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法获得;模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须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验论证过的;模块如同工业品中经过系统检验有质量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四.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由于交织着生态、美学乃至经济和其他等多种因素,植物景观配置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和纰漏是难免的;因此一件设计作品完全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审评复检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审评主要进行两大方面的审评:美学原则审评和生态原则审评;审评程序主要由审评内容,审评方法和结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组成;比如说平衡原则的审评程序大致如下:1.审评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平衡原则;2.审评方法1>找出设计区域或分区的中心点;2>以中心点为交点绘出两条正交轴线;3>比较两条轴线两侧的配置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和数量等;3.评定标准两条轴线两侧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数量基本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即可作为是设计者自检之用也可作为甲方和第三方对设计结果评审之用;并且不仅需要在整个设计完全结束后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而且需要在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阶段性审评;。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
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
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演,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造园可以无山无水,却不能没有植物。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据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和重要的风景资源,用于园林创作,可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幽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焕发精神的审美享受。
一、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
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
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
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植物造景》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专业核心课程。
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结构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通过讲授园林植物的运用方法、相互间的搭配以及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结合组景,使学生能够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营造植物景观、能够与其它园林要素协调组景,在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搭配时,能够考虑种植位置的适宜、环境的适应、功能的要求、比例的得当和风格的协调等问题。
了解园林植物较深刻的内涵,为园林经营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养护等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导课程园林植物、草坪、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史。
后续课程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项目管理。
1.2课程基本理念1.2.1在课程的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
1.2.2围绕专业能力目标,以城镇园林绿化岗位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主干线,以工作项目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按植物造景工作开展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以完成典型工程项目为目标,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1.2.3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1.3课程设计思路要想更好的运用园林植物营造植物景观,首先要掌握部分基础理论知识,植物象征生命的特性,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有多种功能,如植物的建造功能、观赏功能、美学功能等;然后分析不同植物材料景观的营造;再分析植物与其它园林要素结合组景,并分项布置工作,学生分组模拟或实地完成每项工作。
1.3.1从植物造景每项工作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并按照从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安排教学顺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内容的安排紧密结合高级绿化工、园林景观设计师、花卉园艺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
别墅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配置应用景观设计元素1.植物元素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要素,要想别墅能够实用、经济和美观,就必须对植物进行谨慎选择和配置。
别墅庭院面积比较有限,栽种的植物种类也较少,主要是要挑选适合当地气候以及自然条件栽种的树种。
庭院设计的色彩也是影响庭院设计效果的因素之一,而色彩规划就是根据建筑主体的色彩和周围环境的基调,确定庭院的主色调。
观叶、观花、观果等植物的使用,将赋予别墅庭院景观设计丰富的色相、季相变化。
2、水景元素水景能够赋予庭院景观设计灵魂,因为水具有灵动性,可以根据周围景色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给予别墅庭院景观活力。
水景一般有池塘、溪流、瀑布跌水、涌泉、泳池等形式。
3、色彩与质感对比色与互补色。
色彩、色相及色调。
原色和轻淡色彩。
它们是色彩因素的所有组成部分。
色调可使气氛活泼也可镇定情绪。
最终选择取决于个人品味。
平滑的、粗糙的,柔软的、多刺的、有光泽的或有绒毛的。
尽量采用高对比度将精致混以粗犷,柔软配以粗硬。
植物的叶片、花朵、茎干及硬质的造园材料都有其特殊的质感。
4、生态与形态引入一些野生的植物。
种一些本土的植物。
尽可能选择能丰产及自我循环的植物,少用硬质园景。
多考虑植物的立体形状以求得变化。
它们可能是圆形、圆柱形、披散状、波浪式或喷泉式。
别型绿化设计1.庭院入户别墅区庭院入口节点绿化,色块小灌木毛杜鹃、小叶桅子、红花继木。
第二层配植红叶石楠球、红花继木球、木绣球,中层配植红枫、桂花等,与上层乔木整体构成植物色彩、层次搭配丰富美观的别墅庭院入口景观绿化空间。
排屋庭院入户口节点绿化,色块与入户硬质铺装形态结合,入口步道两侧地被矮牵牛、美女樱、彩叶草,配置红花继木、金边胡秃子等,门口院墙前法国冬青绿篱夏鹃围边,门柱边配植红叶石楠柱,形成与法式排屋区整体设计风格相符合的明快、规整的排屋庭院入户绿化效果。
2、样板庭院法式别墅区样板庭院绿化,建筑外立面墙角的花镜围边自然形态,地被小灌木花叶常春藤、大花六道木、小叶桅子、杜鹃、金森女贞、红叶石楠、花叶玉簪,第二层红花继木球、桃叶珊瑚、窄叶十大功劳、南天竹等。
浅谈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摘要:本文介绍了不同园林植物及其在造景中的基本应用,重点分析了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营造中作用。
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一些关于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植物,园林景观,作用,营造方法引言园林是人们理想中的天堂,自然是园林需要着重表现的一方面,园林艺术都竭力表现出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和谐,中国传统的自然美是模仿原始状态下的大自然,追求秀美的山川河泽的自然美。
但是园林的营造还是要借助于园林植物来进行配置。
园林植物,顾名思义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
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
室内花卉装饰用的植物也属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分为木本园林植物和草本园林植物两大类。
此外还包括蕨类、水生、仙人掌多浆类、食虫类等植物种类,植物种类相互之间有所重叠。
植物景观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特别是现代园林中空间围合、景观创造等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由园林植物,特别是园林树木来营造。
因此,探讨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不同园林植物及其在造景中的基本应用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由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构成。
木本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的各种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有大量的花卉和草坪地被植物。
乔木、灌木、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生态效益极其显著,因此在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中应考虑乔灌草的合理搭配。
1.1 灌木灌木可以和乔木混栽,可以自然造景也可以密植。
目前最流行的是小灌木密植造景,常见的应用可总结为:①代替草坪成为地被覆盖植物,对密植的小灌木进行修剪,使其平整划一,也可随地形起伏跌宕。
②代替草花组合成色块和各种图案,利用各种小灌木叶、花、枝、果的不同色彩,将其密植成寓意不同的曲线、色块、花形等图案。
③花坛满栽,用小灌木密集栽植于一些形状各异的花坛,形成花境、花台。
1.2 乔木由于乔木绿量大,具有遮阳挡雨、减噪吸尘等功能与景观效果,所以在城市绿化时常被作为行道树、孤植树使用或成片栽植,乔木所发挥的生态效益最为明显,是城市绿化中必不可少的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实际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善城市环境日益为人们重视。
绿化美化环境成为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
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
城市绿化常用的园林植物有各种乔木、花灌木、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藤本攀缘植物、竹类、水生植物等。
园林植物在满足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基础上, 更要突出美化功能。
在实际工作中, 绿化的首要工作就是绿化树种选择, 接着才能考虑植物的配置。
一、树种选择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在园林植物配置上能够具体体现, 如北京香山红叶(黄栌), 杭州柳浪闻莺(垂柳), 金陵十景栖霞丹枫(枫香), 海口的椰风(椰子), 苏州的香雪海(梅花), 这些植物景观都和城市的历史文脉紧紧联系一起。
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上, 首先应遵循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 同时还要考虑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保护利用。
适地适树, 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一般来说, 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 且群众喜闻乐见, 最能抗灾难性气候, 种苗易购易成活。
如安徽巢湖地区乡土树种马尾松、柳、国槐、刺槐、朴树、椿、桂花、木槿、青桐、石楠、紫荆、紫薇、黄连木、苦楝、桃、杏、乌桕、合欢、栀子等最适合本地的气候条件。
城市本身立地条件都较差, 大气污染严重, 灰尘大, 在这样的苛刻立地条件下, 栽植树木并正常健康生长, 必须适地适树。
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 不少外来树种经过多年的栽培证明已基本适应本地生长。
长江流域现在常用树种中有许多都是外来经过多年驯化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 如夹竹桃, 原产印度、伊朗, 经过多年的栽植, 已成为当地优良的抗烟尘、气体的优良树种。
广玉兰原产北美东部, 现以成为良好的城市绿化观赏树种之一。
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等地区, 曾广泛应用作为行道树。
市花市树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经过投票选举并经过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 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
浅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及其它各要素间的联系摘要:本文从风景林的景观设计及其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花坛植物景观设计及其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乔灌木的景观设计及其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及其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素联系1.前言21世纪城市化水平将加速提高,城市建设也将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城市总面积在不断地加大,城市的绿地率也不断地提高,城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与关系到城市市民生活环境的质量。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涉及到植物学、美学、土壤学、气候学、城市规划学等,它涉及面广,要求对所用的一草一木都要很好地把握其生态习性、观赏特征和园林用途等。
2 . 风景林的景观设计及其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把群植增大,变成大面积林地,以一定的疏密度布置,供人们使用,称之为风景林。
它分密林、疏林两种表现形式。
密林是指林中的郁闭度为0 . 7~1 . 0之间,光线少,土壤湿度大,地被植物含水量高,经不起践踏,不便人活动。
而疏林是指林中郁闭度0 . 4 ~ 0 . 6,常与草地结合,又叫草地疏林。
它是风景区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吸引游人游戏、休息的地方。
它主要是单纯乔木林的自然式布局,株行距在10~20米之间变化,树木分布也是疏密相间的变化,甚至留一定面积的空旷草地。
自然式的草地疏林根据其使用特性的不同,也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l)供游息活动、观赏、庇阴的草地疏林:游人可在林中的草地上野餐、游戏、欣赏音乐、练武、日光浴等。
这一类疏林的树种,应有伞型开展的树冠、树荫疏朗的落叶乔木为主,如凤凰木、蓝花楹、复羽叶栾树、火焰木、幌伞枫等。
在观赏特点上,花和叶的色彩要美,枝叶的外形要富于变化,树形优美,具有芳香更佳。
不宜使用有毒、飞絮、有碍卫生和游人休息的树种。
(2)以观赏或生产为主的草地疏林:专供游人远观,不准进人林内。
品种选用观赏性较高的乔灌木,林下的空旷草地上主要为各类草花植物及灌木高低搭配,形成层次丰富的立面景观。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应用探讨摘要: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不再只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代表着生态、文化上的内涵。
本文阐述了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植物应用现代生活对城市植物景观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植物造景的优点很多,一是造价低,二是建设时间短,三是能保持原有景区风格不被破坏。
现实生活的实践表明,植物造景能产生其他造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效果,为人们创造出优美宜居的生存环境。
1 景观设计中如何应用园林植物1.1 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
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的等综合应用。
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1.2 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椐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
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
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
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1.3 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
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自然景观。
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
值得注意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
园林建筑的基本组成一、引言园林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旨在创造美丽的自然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思考的场所。
园林建筑的基本组成是建筑物、植物和景观元素的有机结合,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二、建筑物建筑物是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园林提供了功能性和美学上的支持。
在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物包括亭子、楼阁、廊道、桥梁等。
这些建筑物的形式多样,有的是仿古风格,有的是现代风格,它们的存在使整个园林更具有层次感和韵律感。
三、植物植物是园林建筑的灵魂,它们为园林提供了绿意和生机。
在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被精心选择和布置,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常见的园林植物包括花卉、灌木、乔木、花草等。
它们的花色、叶形和生长习性各不相同,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搭配,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四、景观元素景观元素是园林建筑的点睛之笔,它们是园林中各种景观要素的组合和运用。
常见的景观元素包括水景、石景、雕塑、雕刻等。
水景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元素之一,它可以是池塘、喷泉、小溪等形式,通过水的流动和声音,为园林增添了生动和宁静的氛围。
石景是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它可以是假山、石桥、石阶等形式,通过石头的形态和纹理,为园林增添了自然和稳重的气息。
雕塑和雕刻是园林中的艺术元素,它们以不同的材料和形式,为园林增添了艺术和文化的氛围。
五、景观布局景观布局是园林建筑的重要内容,它考虑了整个园林的空间结构和人流动线,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组合,使园林具有层次感和连贯性。
在园林布局中,常见的手法包括对称布局、轴线布局、错落布局等。
对称布局是最常见的一种布局方式,它通过左右对称的形式,使整个园林呈现出统一和谐的效果。
轴线布局是一种线性布局方式,它通过主轴线和次轴线的设置,使整个园林呈现出线性的空间结构。
错落布局是一种自由布局方式,它通过不规则的形态和位置,使整个园林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六、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园林建筑的重要特点,它通过植物和建筑物的位置和形态,使园林在不同时间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