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9 光的直线传播
- 格式:doc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三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答案】A【解析】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属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应用,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选项不符合题意;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选项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常见光现象辨别2.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答案】C【解析】A.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是光的色散,A错误,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B错误,不符合题意;C.照镜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正确,符合题意;D.渔夫叉鱼时看到鱼时是光的折射,不是光沿直线传播,D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3.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的缘故.【答案】漫;沿直线传播.【解析】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光线被反射向各个方向。
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光线被高个子同学挡住,不能进入矮个子同学的眼中。
【考点】光现象4.下列事例及现象中,由光的折射产生的是A.小孔成像实验B.海市蜃楼C.在公路的急转弯处安装的“拐弯镜”能帮助司机提前知道弯道前方的情况D.城市里的一些高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光污染”【答案】B【解析】小孔成像实验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发生折射造成的,选项B符合题意;C选项及D选项都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不符合题意。
备战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准题练—专题十三:光的直线传播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叫光源。
二、分类:①光源,如;②光源,如。
月亮本身发光,它光源。
二、规律:光在介质中是沿传播的。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该现象说明:。
三、描述: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四、应用及现象:①激光。
②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即影子。
③的形成④:该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精准题练】1.(2020黔东南,4)如图所示,一些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与“飞机”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B. 海市蜃楼C. 雨后彩虹D.镜中“花”、水中“月”2.(2020泰州,4)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水中倒影B. 小孔成像C. 雨后彩虹D. 海市蜃楼3.(2020扬州,4)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观察到日环食现象。
日环食现象是由于()A.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形成的B.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C.太阳光经过小孔后形成的D.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后形成的4.(2020海南,2)如图所示,站在太阳下的人身后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色散D. 光沿直线传播5.(2020乐山,4)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6.(2020郴州,10)2020年6月21日下午,包括郴州在内的很多地区都能观察到罕见的天文现象﹣﹣日食。
下列关于日食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日食现象是由于地球运动到了太阳和月球之间而发生的B. 日食的形成原理与镜中花、水中月的原理相同C. 日食的形成原理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D. 日食的形成原理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7.(2020鄂尔多斯,2)下图为中国向世界公布的黑洞“照片”。
专题01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作图光的直线传播由于比较简单,中考一般不单独命题,往往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结合命题,但在期中、期末考试时会出现单独命题的情况。
一、基本题型:命题依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有点定线题目特点:已知发光点和一个特殊点确定一条光线。
2.有线定点题目特点:有两条直线(光线)确定一个点(或发光点)。
作图技巧:题型1根据数学上的两点决定一条直线这一规律,即根据题目的意思,找到两个点,将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直线即可。
题型2根据数学上的两条相交的直线可以确定一个点这一规律,即根据题目的意思,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交点即可。
例题如图1所示,AB、CD是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请确定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发光点发出的,过E点的光线。
图1 图2【解题思路】由AB和CD两条光线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属于题型2。
已知AB、CD是某一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说明光源在这两条线上,由图1可以看出两条光线反向延长会相交,因此相交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
画过E点的光线属于题型1。
这条光线是光源S发出的,可将光源S和E点连接,就是光源S发出的通过E点的光线。
解:将AB、CD反向延长,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即为发光点S。
然后连接S和E,即为光源S发出的通过E点的光线。
如图2所示。
【点拨】此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将两条入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发光点。
注意AB、CD反向延长线是光的一部分,所以应画成实线。
练习1 如图3所示,是小胖房间的简化图。
小胖站在窗前向外望去,能够看到的范围图中已标出。
请用光路图确定小胖眼睛的位置,用E表示。
图3练习2(中考题型)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4所示)。
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图4二、变换题型基本题型一般是找到一个点或者是一条线的简单作图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平时的作业和测试时都会见到,但在实际中我们见到的现象一般有:看到的影子、物体(或小孔成的像)、观察范围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多个点或多条线进行确定。
考题赏析光的直线传播优选版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和中考题赏析一、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月亮、幕布、眼睛都不是光源)例题1 (2020 •新疆)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 水母B.萤火虫C.月亮D.霓虹灯答案:C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为了描述方便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3)光速:c=3∗108m/s(真空中)一般情况下,V真空>V空气>V液体>V固体对比:声音一般情况下,V空气<V液体<V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注:光年,长度单位,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
1光年≈∗1015m例题2 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A.年B.光年C.纳米D.千米答案:B例题3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所有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108m/s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C.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只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答案:C三、影子问题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例题4(2020 •柳州)如图所示,“手影”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答案:A例题5.(2020 •长春)夏天,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A.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C.光的漫反射D.光的镜面反射答案:B例题6 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A.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B.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短C.小明的影子和小强的影子一样长D.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答案:D分析:在同一路灯下由于位置不同,影长也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3.利用影子求物体高度例题7阳光下,哥哥身高,在地面上的影子长是,同一时间测得弟弟的影子长,则弟弟身高是()A.B.C.D.答案:A四、日食和月食问题1 、日食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成因:月球挡住了太阳到地球的光,地球在月球的影子中本影区:完全不会受到光照射的区域,如B区域半影区:受到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照射的区域,如A 、A’区域伪本影区:D区域例题8 (2020 •宜宾)20XX年5月21日清晨,我同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日环食.如图所示,是发生日环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环食现象的规律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答案:A2 、月食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到月球的光,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五、小孔成像问题1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例题9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传播的.答案:直线2 、图示3、特点实像------真实光线形成,可用光屏承接对称性------上下左右相反大小不定------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的变化有关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例题10(2020 •常州)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答案:C4 、像的大小变化规律物距——蜡烛到孔的距离像距——光屏到孔的距离物距不变像距越大,像变大;像距越小,像变小像距不变物距越大,像变小,物距越小,像变大物、光屏不动孔靠近物,像变大;孔靠近光屏,像变小例题11.(2020 •绍兴)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 C例题12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请在图中确定成像仪上小孔O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变大。
专题01 光的直线传播规律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同种透明介质、介质分布均匀。
生活中的现象有影子、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
3.光速: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①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即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②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③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例题1】(2019贵州铜仁)下列现象中,与月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手影B.平面镜中的像 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D. 雨后彩虹【答案】A【解析】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转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转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遮挡了太阳光射向月球的光线,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球时,太阳光被地球遮挡,看到月食,所以月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
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不符合题意。
【例题2】(2018湖北荆州)下列光现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A.光的色散B.钢笔移位【答案】ABD【解析】A.光的色散是折射现象;B. 钢笔移位是折射现象;C. 小孔成像是光的指向传播形成的;D. 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一、选择题1.(2019四川内江)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小孔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C【解答】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后会形成影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D.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D错误。
初二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光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B.日食是因为光的反射引起的C.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D.近视镜片是凸透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生活中光现象的认识,需要平时的观察与积累。
A、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后形成的,无法在光屏或白纸上呈现出来,所以成的是虚像。
而实像则是由光线会聚形成的,如:小孔成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成的像。
B、日食与月食都是由于光无法绕过障碍物,只能沿直线传播产生的,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一个虚像,它是由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眼中产生的,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而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它比鱼本身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D、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可使远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片才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能使近处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C。
【考点】光成实像与虚像的特点、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生活中的透镜2.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了,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把筷子放在装有水的碗里,筷子变折了,这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_____现象。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折射【解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瞄准时的三点一线,都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筷子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考点】光现象3.日食现象可以用光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解释。
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一种比较简易的观察日食的方法是用一盆滴有墨水的水来观看,如图8所示,这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解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现象都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图示中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它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
专题3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一.选择题(共26小题)1.(2018•广西)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分析】手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手阻挡而形成了影子。
【解答】解: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无法绕过手而射向后面,所以形成了影子。
故选:C。
2.(2018•泰安)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和水中“倒影”就是具体应用;(4)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解: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3.(2018•泰州)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B.C.D.【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看见不发光的物体;(3)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光的色散;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解:A、立杆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为7种单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
初三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答案】B【解析】A、手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手,在手后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的阴影,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水面上的物体经水面反射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B符合题意;C、铅笔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D、日全食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而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2.图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答案】C【解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都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物质中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由题意可知本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光的传播及其应用3.如图所示,竖直方向悬挂一平面镜,PQ为平面镜两端点,平面镜前站立一人,假设人眼处于S位置,试在右侧光屏上标出人通过平面镜所能观察的范围O1O2,并画出光路图.【答案】【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1.然后连接S1与P并延长,交光屏与一点Q1,连接S1与Q交光屏与一点Q2,则Q1Q2区域就是人通过平面镜所能观察的范围【考点】平面镜成像4.下列光路图中,表示光的反射现象的是【答案】CD【解析】A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B是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和D是平面镜成像,表示光的反射现象.故选CD【考点】光现象5.如图所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答案】C【解析】筷子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引起的;放大镜能其放大作用,也是由于光通过透镜时发生了两次折射的原因;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初三物理直线传播练习题
直线传播是物理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等多个领域。
初三阶段是物理学习的关键时期,通过练习题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三物理直线传播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题目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 光线在真空中传播的路径是直线,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3. 在光密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会,速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请解释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题目二:声音的直线传播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
2. 在哪些介质中声音传播更快,为什么?
3. 在声纳中,为什么使用水作为介质进行声音传播?
4. 请解释声音的反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题目三:应用题
1. 一束光线垂直射入一块玻璃板,光线从空气中射入玻璃后发生折射。
如果光的入射角为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求光的折射角是多少?
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如果有一面墙壁距离你10米,你喊话的声音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传到墙上反射回来?假设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以上是初三物理直线传播的一些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巩固相关知识点。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物理学习,积极参与练习和讨论,取得好成绩。
光现象(直线传播)一、选择题1.“一河诗画,满城烟花”,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B.焰火燃放有烟生成,这是一种物态变化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2.如果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速还快,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是()A.轻声说话也会产生“震耳欲聋”的效果B.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在大山中喊话,我们会更快的听清回声D.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可以听声音计时3.夏天我们在树荫下有时会看到一些亮斑,学习了物理知识后,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小孔成像”现象,请问“亮斑”是什么样的形状?()A.树叶的形状B.树叶缝隙的形状C.倒立的火苗状D.圆形4.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A.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传播得比声音快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慢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5.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
有以下四句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简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请选出所有正确的说法()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6.“金边日食”是壮观的天文现象,小明用自制小孔观看日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B.用小孔成像原理观看日食利用了光的折射C.日食通过小孔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日食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有关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山的“倒影” B.日食C.汽车观后镜D.水中“折”笔8.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9.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上,形成一个个“光斑”和“树荫”,则()A.“树荫”是圆形的,是树叶的影子B.“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C.“光斑”是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D.“树荫”是方形的,是太阳的实像10.下列关于光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激光准直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实像C.站队时“向右看齐”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D.发生日食现象时,月亮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二、填空题11.发生日偏食时,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间的缝隙,会在树下的地面上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______(填“圆形”或“月牙形”)光斑;形成此光斑的原因是_________。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的直线传播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B.树荫下有耀眼的太阳的光斑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D.斜插入水中的铅笔,水中部分向上弯了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镜花水月B.海市蜃楼C.杯弓蛇影D.形影相随3.下列实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水中倒影B.手影的形成C.日食和月食D.小孔成像4.月食的形成原理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直线传播5.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中,从各个方向看队伍都是整齐划一,这是利用了()A.光速太大B.光的反射C.光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6.一个人沿街道步行经过某一盏路灯,在步行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将()A.保持不变B.逐渐变长C.先变短再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7.水边的柳树,我们既能在水中看到柳树的倒影,又能在地面看到柳树的影子,一天从早到晚,下列符合自然规律的是()A.影子在变,倒影不变B.影子不变,倒影在变C.影子不变,倒影不变D.影子在变,倒影在变8.车棚顶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车棚底部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是()A.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B.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C.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D.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9.下列关于日食、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有()A.发生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发生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地球上,因此整个地球都是黑暗的D.发生月全食的时候,太阳光无法照射到月球上,因此整个月球都是黑暗的10.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
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这种估算方法()A.是正确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B.是正确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可以忽略C.是错误的,因为光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D.是错误的,因为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11.夏季,暴雨时经常伴随闪电和雷鸣。
2021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光的直线传播〔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C.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2.如下图,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挪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展小孔成像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C.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D.假如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间隔,那么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3.如下图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透过树林的阳光B.镜中的人像C.倒映在湖中的桥D.看见海面下的冰山4.夜晚某人在一盏路灯下,先走近路灯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5.如下图,对以下光学现象的描绘或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6.“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妙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风光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手影﹣平面镜成像B.摄影﹣光的反射C.投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光的折射7.对于光速的大小, 下面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V水>V 空气>V玻璃B.V空气>V水>V玻璃C.V玻璃>V水>V空气D.V空气>V水<V玻璃8.以下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烛焰C.翻开的电灯D.太阳二、多项选择题9.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B.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他色光引起的10.水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以下与水有关的数据中正确的选项是〔〕A.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B.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D.水可以在90℃时沸腾11.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12.以下表达中用到了与如下图物理规律一样的是〔〕A.“海市蜃楼〞B.“杯弓蛇影〞C.“凿壁偷光〞D.“立竿见影〞13.“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风光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以下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皮影﹣﹣光的反射C.倒影﹣﹣平面镜成像D.摄影﹣﹣光的反射三、填空题14.观测日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假如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图的简便方法:一是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________成像原理;二是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只留有小缝隙,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___成像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正好在同一直线上,处在中间位置的是________.1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________m/s.某次打雷时,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由此可以估算出发生雷电处离你的间隔为________m.16.小明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声的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________.打雷区距小明________m〔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这个例子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17.影子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18.纪念抗战成功70周年大阅兵中,仪仗队队员们之所以可以站得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原理,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画面都是由________三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的.四、解答题19.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激光测距仪向目的发射激光脉冲束,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间隔.如今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月、地之间的间隔,精度可以到达±10cm.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发出并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53s反射回来,那么地球到月球的间隔大约是多少千米?五、作图题20.请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21.如下图,PQ为一光屏,M、N是一个窗户的上下边沿,S是光源,试在PQ上确定光源S 能照亮的范围〔用斜线表示〕.六、实验探究题22.小明用遥控器控制电视机时,想知道遥控器发出的终究是红外线还是激光.〔1〕他将遥控不对着电视机而是对着旁边的墙,发现也可以控制电视机.于是,他认为遥控器发出的是激光.他是________〔对/不对〕的,原因是激光和红外线都是光,都可以发生光的________.〔2〕设计一种可以区分激光和红外线的方法:________.〔3〕小红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时候,想在白纸上详细去记录光路从而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他先确定入射点,画出反射面和法线,按下激光笔的开关就有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一松手〔开关断开〕光线又没有了.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在白纸上记录出光路.________.七、综合题23.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玩耍时,他俩从物理的光学角度讨论起了以下问题:〔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现象.〔2〕利用________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的性质,可以检验钞票的真伪,________的热效应最显著.〔3〕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________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_(反射/吸收)红色光的缘故.〔4〕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_______ 形成的像.〔5〕蜻蜓在平静的水面上空飞行,蜻蜓在水中的“倒影〞是它的________像(虚/实),蜻蜓距水面lm,他们看到“倒影〞紧贴河底,那么河底实际深度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1m,蜻蜓飞到地面上空却看不到倒影,因为光在地面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漫/镜面).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C.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答案】C【考点】光源【解析】【解答】解:因为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为了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实际直线表示,即光线,所以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故C正确,D错误.光源是能发光的物体,所以能发光,但不是射出光线,故A错误,光线只是表示光传播方向的一条直线,并不是很细的光束,故B错误.应选C.【分析】知道光的传播方向是确实存在,但难以分析探究,于是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表示,这种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方法.2.如下图,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挪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展小孔成像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C.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D.假如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间隔,那么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答案】B【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初三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答案】A【解析】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符合题意;B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D水中的铅笔看上去折断了,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考点】光的反射2.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答案】C【解析】A.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是光的色散,A错误,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B错误,不符合题意;C.照镜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正确,符合题意;D.渔夫叉鱼时看到鱼时是光的折射,不是光沿直线传播,D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3.下列光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B.镜中的人像C.海市蜃楼D.手影【答案】C【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是沿直线传播的,生活中的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现象都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叫做光的折射,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返回原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如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C。
【考点】光的传播及其应用4.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叉鱼B.手影C.看到地上的书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答案】C【解析】A.叉鱼时之所以要向鱼的下方叉,是因为水中鱼反射的光线在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B.手影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C.人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书,是因为书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形成的,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是光照射到凸透镜时发生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考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5.“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光学游戏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即凸透镜成像;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题正确选项是C。
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求小孔成像现象.如下图,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区分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区分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经过小孔所成的像.
(1)剖析比拟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剖析比拟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经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经过树叶间的小孔在空中上所成的实像.
考点:光直线传达的运用.
剖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达,小孔成像的外形和孔的外形有关,与物体的外形有关.
解答:解:①在甲图和乙图中不同的是孔的外形,但所成的像相反.故小孔成像(的外形)与小孔的外形有关
②在甲图和丙图中不同的是物体的外形,所成的像也不同.故小孔成像(的外形)与物体的外形有关
③观察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达.
④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故答案为:
(1)小孔成像(的外形)与小孔的外形有关
(2)小孔成像(的外形)与物体的外形有关
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光的直线传达由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整理提供,望各位考生可以努力妥协,效果更上一层楼。
更多中考物理试题敬请关注【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光的传播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第一题:在夜晚,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是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光源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或者发射的光进入人眼,使得人们能够看到物体。
所以,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是有光线照射到物体上。
第二题:如图所示,是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
下面作对连线描述的是:(A、B、C、D为选项)答案及解析:选项 A 表示物体和其像都在距一平面镜两倍的地方.选项 B 表示物体与其像在同一直线上.选项 C 表示物体像之间有相同的形状.选项 D 表示物体与其像距离平面镜相等.所以,选项 C 描述的是准确的。
第三题:如图所示,向镜子中的物体照射光线 __________,从镜子中的物体形成的像是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光线是从镜子射向物体,所以向镜子中的物体照射的光线是由镜子射向物体的光线。
从镜子中的物体形成的像是由光线经过彼此点的中心的。
所以,空缺处的答案是由镜子上的点和像的中心连线。
第四题: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B、C、D为选项)答案及解析:选项 A 表示有的物体是发光体,有的物体是透明体.选项 B 表示光线在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交界面上是以折射定律的.选项C 表示光对物体的表面不产生折射现象.选项D 表示光对物体的表面会发生折射现象.所以,选项 D 是正确的。
第五题:当平行光线射入一个透明物质时,如果折射后的光线外弯,可以推断出透明物质的折射率 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透明物质的折射率可由斯涅尔定律推导得出,斯涅尔定律表明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根据定义,如果折射后的光线外弯,那么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光线从光密介质折射到光疏介质。
在这种情况下,入射角的正弦比大于折射角的正弦比,即光密介质的折射率大于光疏介质的折射率。
所以,可推断出透明物质的折射率较大。
通过以上对历年中考物理光的传播题目及答案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物理光的传播方面,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中考物理试卷及解析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下图,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解答:解:①在甲图和乙图中不同的是孔的形状,但所成的像相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②在甲图和丙图中不同的是物体的形状,所成的像也不同.故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③观察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④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故【答案】为:
(1)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中考物理试题及【解析】:光的直线传播由查字典物理网为您整理提供,望各位考生能够努力奋斗,成绩更上一层楼。
更多中考物理试题敬请关注【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9 光的直线传播
母体探究 典例37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B C D
发生条件 特征 类型 能解释的 常见现象 光的 直线 传播 在同一均 匀介质中
同一介 质、光 路不变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皮影、激光准直等
光的 反射
在同一种 介质中遇 到反射面
同一介 质、 光 路按反 射定律 改变 镜面反射 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潜望镜等),漫反射(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原本不发光的物体)
光的 折射
从一种介 质斜射入 另一种介 质中;光 在同种不 均匀介质 中传播时 两种介 质、 光 路按折 射规律 改变
光从空气 斜射入水 或玻璃 中;或从 水或玻璃 斜射入空 气中
水面折枝、池底变浅、海市蜃楼、看水中的鱼、彩虹、透镜成像等
典例38
下列短语或词句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 .立竿见影 B .鱼翔浅底 C .三点一线 D .一叶障目 解析:“立竿见影”是光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竿子,所以在竿子的后面形成了黑暗区域,
手影
铅笔好像在水 面上折断了
景物在水中 的倒影
手指看上去 变‘大’了
因此它属于光的直线传播;“鱼翔浅底”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得水中的物体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它是光的折射;“三点一线”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使某点和另外两点在同一直线上,例如:射击瞄准,站队看齐等;“一叶障目”是因为叶子是不透明物体,光线不能透过它,而光又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如果叶子离眼睛很近,外面很大范围的光线都不能进入人眼,它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答案 B
典例39
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解析:A是光的反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中的桥可以看作平面镜成的虚像,同理D也是光的反射.B是光的折射,河底反射太阳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后进入到空气中,最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河底是它自身的虚像.C是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 C
典例40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解析:水中筷子弯折、透过放大镜看物体都是光在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
现象;“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
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桥在水中的倒影相当于平
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答案】 C
典例41 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
解析: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光通过小孔后会在光屏上成物体的倒立的实像;当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