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四种常见句子类型专项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14.29 KB
- 文档页数:4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句子部分总复习【复习要点】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3、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4、扩句和缩句练习。
5、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6、排列句子。
7、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干什么(什么、哪里)、(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我认真地学习知识。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句子部分学校班级姓名一、句子部分(一)句子及其类型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小马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二)改变句式【备考点】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
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1、把句号改为问号。
2、在原句中加入疑问词,“难道,吗”“怎么,呢”等。
3、恰当地增删否定词:如果原句没有否定词就一定要加一个否定词;如果原句有否定词,根据需要确定加一个否定词还是删除一个否定词。
陈述句改反问句、感叹句练习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1、把问号改为句号。
2、去掉原句中的疑问词,“难道,吗”“怎么,呢”等。
小学语文六年级复习句子、标点月日姓名知识点复习1、句式(句式转换)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
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
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
(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
他聪明。
改成:我羡慕他聪明。
(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
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
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2、修辞方法认识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3、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
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常见病句的类型1.缺少主语——“通过”与“使”不能连用例:通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相同类型:“在……下”“经过”等与“使”不能连用。
2.缺少宾语——句子没有说完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例:刚发行的《祝福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由少年儿童自己设计的。
3.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是否”“能不能”等词语例: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能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
例: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常见病句的类型4.句子表意错误——“防止、预防、避免、禁止”等不能和“不”连用。
例:为了预防酒后驾驶现象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查处的力度。
5.语序不当——连用并列词语,容易出现语序错误例:同学们讨论听取了校长所作的报告。
例: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自动减薪。
常见病句的类型6.重复罗嗦、逻辑混乱——语言表达意思出现重复,事物之间的分类出现重叠例: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乐事。
例: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例:京剧“国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深受戏迷和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注意:“大约”与“左右”不能连用,“达到”与“以上、左右”不能连用7.搭配不当——动词与后面宾语、主谓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例: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例:春天的哈尔滨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病句辨析训练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吴天祥先后被授予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
B.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言论,严重伤害了南京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感情。
C.今年中超上座率再创新高,继首轮场均上座率达2.2万人左右后,第二轮场均达到2.53万人。
句子一、复习要点:1、帮助学生认识四种基本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特点。
2、能正确识别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
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把话写得具体一些。
3、初步认识复句。
要求能正确应用关联词语造句,能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要能熟练、正确地修改病句。
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
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5、给讲清扩句和缩句的方法,训练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扩句的方法把句子写得更加形象、具体、生动,能够正确地应用缩句的方法把一个较长的句子缩成最简句。
6、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常用句式之间的转换。
7、恰当地应用名言警句、谚语、对联等到合适的语言环境中,以增强其表达效果。
二、知识平台:(一)、四种常用句式的特点1、比喻⑴比喻的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⑶比喻的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比较)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语文专项练习——句子第一节:句子类型【知识梳理】·陈述句:用来说明事件或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做陈述句。
陈述句的句末一般用句号。
例如:我家的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
·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叫疑问句。
疑问句常常带有疑问词“呢、吗、么、呀”等,句末用问号。
例如:这是什么?·祈使句:用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叫祈使句。
祈使句句末根据语气的强弱,可以用感叹号,也可以用句号。
例如:不许大声喧哗!·感叹句:用来抒发强烈感情(喜欢、愤怒、悲伤、恐惧、惊讶、厌恶等),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
感叹句的句末用感叹号。
例如:种子的力量多大呀!【例题全解】陈述句:例1 把下面的词语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个陈述句。
白云悠闲的天空几朵蓝蓝的飘过疑问句:例2根据提示写句子。
我的文具盒不见了,正好妈妈在家,我问:“?”祈使句:例3请给下列地点写几个提示语。
1.医院走廊:2.草坪:3.银行:感叹句:例4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感叹句。
山林里的小鸟叫声清脆。
【同步精练】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改成感叹句)2.(改成疑问句)3.(改成反问句)二、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三句意思不同的话。
话怀特森先生说的对不完全三、下列这首小诗的各个诗句,从句子语气看,各属于什么句子类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四、比较下列句子,在每组意思和语气都相同的句子后打“√”。
1.天亮前一定要赶到目的地。
()天亮前不能赶到目的地。
2.邻居们没有夸她是好孩子的。
()邻居们夸她是好孩子。
3.曹操的士兵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曹操的士兵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就要坐船。
【真题演练】一、连线(吉林省长春市某重点中学入学试题)感叹句我什么时候能去海边玩呢?反问句河水真清啊!设问句我怎么可能不相信你?祈使句这节课上得开心吗?开心!疑问句不要践踏草坪!二、请你选择一组词语写一段话,必须含有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六年级语文上册每单元佳句汇总、句子解析专项复习(部编版)第一单元1.比喻句(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景象。
(2)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丁香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盘花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美丽的外形。
2.排比句(1)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花儿“冬、春、夏、秋”的生长状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儿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3.拟人句(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目的是体现作者对草原美景的迷恋之情。
(2)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探出院墙的丁香当作人来写,“探出”“窥着”等词语写出了丁香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
4.精彩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描写的是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的画面。
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中丁香“妩媚”的特点,“如同印象派的画”,表达了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第二单元1.比喻句(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专题4 句式变换、病句修改、仿写一、知识盘点。
(一)句式变换。
1.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变换【句式特点】把某个人的话直接描写出来,叫直接叙述,把某人说的话改为第三者的转述,叫间接转述。
如:陈果说:“我再也不要吃那么多了!”(直接叙述)陈果说,他再也不要吃那么多了。
(间接叙述)两种句式相比较,可以看出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同。
只是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表达,更能彰现说话人当时的语感、情态,使人物形象更具体生动,用间接叙述的方式来写,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读来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方法解析】1.标点变化。
要将表示直接叙述的冒号改为逗号并把引号去掉。
2.人称变化。
要将直接叙述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
3.文字变化。
可以改动少量文字。
八字口诀:“一去,二换,三改,四读”——去掉引号,冒号换逗号,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改完后读一读是否通顺。
2.陈述句与双重否定句的变换【方法解析】(1)方法:双重否定句就是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那么改写就是在谓语动词前加双重否定词就可以了。
(2)常用的双重否定词:没有……不;……不是没有;……无不……;非……不可……;……不曾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得不……;……不可能不……等。
(3)双重否定词替换方法:①表示判断。
“是”“了”用“不能不说”等这是伟大的奇观。
这不能不说....是伟大的奇观。
②表示非常肯定。
“一定”“必须”用“非……不可”“不能不”“不可能不”他今天一定来。
他今天不可能不来。
③表示不情愿、不得已。
“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天太冷了,黑熊只好躲进洞里。
天太冷了,黑熊不得不...躲进洞里。
④表示全部。
“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都高兴得欢呼雀跃。
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无不..高兴得欢呼雀跃。
小学六年级句子专项复习(方法+句子训练)小学六年级句子专项复习(方法+句子训练)(一)陈述句间的转换:总体上是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1、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上题应该是: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难道这不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吗?或者:这怎么不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呢?2、反→陈:和上面的正好相反。
(注意标点符号)上题应该改为:难道不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改为: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
(二)直接和间接的相互转换要注意的事标点符号的人称代词的转换。
1、直接引语(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有冒号、引号)注意:人称代词要变换: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它们、她们直接→间接,上题应该改为:小红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改为:小红对陈庚说,她还要等她的同伴呢。
2、间接→直接,间接引语(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加逗号,去掉引号)上题应该改为:小明告诉我,他明天要去春游。
改为:小明告诉我:“我明天要去春游。
”(三)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有两个否定词)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用“非……不可”的句式改双重否定句。
或者是加“不能不”“不得不”等,一定再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上题应该改为: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这些作业我非要完成不可!(句号→感叹号)这些作业我不能不完成。
(四)把句子改为比喻句。
一样事物(本体)+比喻词(好像、仿佛、是、宛如、似乎)+另一样事物(喻体,和原事物有相似之处:性质、形状、颜色、特点等)(五)把句子改为拟人句。
被描述的对象一般是动物或植物,改拟人句就是赋予他们人的动作或行为。
(好处:生动、形象)(六)、修改病句1、用词不当。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复习要点】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一)句子及其类型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二)改变句式【备考点】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子复习类型小学六年级语文句子复习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复句(1)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3)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6)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7)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扩句、缩句和合并句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扩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2)找出句子主干(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语序(4种排列方式)(1)事情发展顺序(2)时间先后顺序(3)先总述后分述顺序(4)空间推移顺序句式转换(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
六年级语文四种常见句子类型专项复习扩句111小布丁111
扩句就是在简单的句子上,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如:原句:一位老人走在路上。
扩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扩充句子要注意三点:
1.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
2.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扩充,要扩两处以上。
3.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恰当。
练习:
一、蝴蝶飞走了
漂亮的蝴蝶从花丛中轻轻地飞走了。
二、弟弟吃苹果。
调皮的弟弟大口大口地吃着又红又甜的苹果。
缩句
缩句即去掉原句中修饰、限制的词语,保留使原句意思完整不变的主要部分。
缩句要注意两点:
1.不改变原句句型和基本意思。
2.缩到最简。
解题方法:
1、抓住主干来缩简。
2、“的”前修饰都删去。
3、“地”前限制要删去。
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5、数量词语照样删。
6、删掉“在……中(里、下)”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
8、句子中的“着、了、过”和“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
练习:
1.六年级的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
答案示例:老师讲了故事。
2.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答案示例:我们歌唱。
3.绿油油的墓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答案示例:地上盛开着花。
4.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那棵枝叶茂盛的榕树。
答案示例:船逼近榕树。
5.彭总经常检查海防前线战士们的战备情况和训练情况。
答案示例:彭总检查情况。
6.运动健儿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答案示例:脸上露出了喜悦。
7.英雄的红军顽强地向山顶前进。
答案示例:红军前进。
8.我们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宝贵的时间。
答案示例:我们爱惜时间。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化
一、“把”字句
在句子中用“把”字来表示处置关系,这样的句子叫作“把”字句。
例如:
他把我说服了。
妈妈把电视打开了。
老师把我们的试卷收了上去。
二、“被”字句
在句子中用“被”字来表示处置关系,这样的句子叫作“被”字句
例如:我被他说服了。
练习本被小明用完了。
奖杯被老师放在了讲台上。
三、“把”字句“被”字句的转化
转换方法:“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练习:
(1)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把字句、被字句)
答案示例: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
(2)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
(变为被字句)
答案示例:那本课外书被我读完了。
(3)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标志着胜利的队旗。
(改把字句,被字句)
答案示例:
我们在山顶上把标志着胜利的队旗插上了。
标志着胜利的队旗被我们在山顶上插上了。
(4)女教师取下了信箱里的花束,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
(改把字句)
答案示例:
女教师把信箱里的花束取下了,轻轻地贴在自己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