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课件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3.47 MB
- 文档页数:30
二十四节气课件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一、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 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 360 度,因此分为 24 个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1、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此时,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
人们开始准备春耕,迎接春天的到来。
2、雨水雨水时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春雨贵如油,此时的降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重要。
3、惊蛰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惊醒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春分这天,昼夜平分,此后北半球昼长夜短。
此时,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是农作物生长的好时节。
5、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此时草木繁茂,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人们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6、谷雨谷雨意味着雨生百谷。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
8、小满小满反映了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此时,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
9、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10、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
11、小暑小暑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